沂源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标题: 沂源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数字沂源发展规划(2020—2022年)的通知
索引号: 113703233130158447/2020-5057737 文号: 源政发〔2020〕13号
发文日期: 2020-11-05 发布机构: 沂源县人民政府
有效性: 有效

沂源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数字沂源发展规划(2020—2022年)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0-11-05
  • 字号:
  • |
  • 打印

沂源县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数字沂源发展规划(2020—2022年)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开发区管委会,县政府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

《数字沂源发展规划(2020—2022年)》已经县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沂源县人民政府

2020年11月4日

(此件公开发布)

 

数字沂源发展规划(2020—2022年)

 

当前,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引领创新、驱动转型、塑造优势、培育新动能的先导力量,数字中国成为新时代国家信息化发展的新战略和新指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数字中国建设,就是要适应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以新发展创造新辉煌。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推进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指示,根据《数字山东发展规划(2018—2022年)》《淄博市新型智慧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17—2021)》,统筹推进沂源数字政府、数字经济和数字社会建设,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基础

(一)面临形势

1.数字化战略加快部署,为数字沂源建设提供了指引

十九大提出要建设数字中国,充分发挥信息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数字山东发展规划(2018—2022年)》提出,把数字山东建设作为落实数字中国战略的生动实践,作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重大举措,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以数字基础设施、数据资源体系、网络安全保障为支撑,以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为核心,以政府治理和惠民服务数字化应用为重点,科学谋划、超前布局,全面提升数字经济时代山东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淄博市新型智慧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17—2021)》也提出,通过“夯实创新网络基础、整合应用信息资源、构建发展应用体系、培育孵化智慧产业、改善优化发展环境”,最终打造“居民生活舒适便利、政府治理科学精准、数据融合开放共享、产业经济转型升级、文化旅游传承创新、生态环境绿色宜居”的智慧化城市。国家、省、市的一系列部署为数字沂源建设提供了新的方向性指引。

2.数字化技术创新发展,为数字沂源建设提供了支撑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发展,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为代表的前沿性、颠覆性信息技术蓬勃发展,不断催生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全球创新代际周期大幅缩短,我国创新活力、集聚效应和应用潜能裂变式释放,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趋势加速演进,科技创新的决定性意义更加突出。数字技术的快速创新和广泛应用,为全县抢抓数字化技术发展机遇,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塑造县域竞争新优势提供了有力支撑。

3.数字经济逐步成为沂源新旧动能转换新引擎

随着信息技术和产业发展,产业互联网已成为发展区域数字经济的重要驱动力,数字经济正在颠覆传统商业模式和资源利用方式,加速向经济社会各领域、各环节渗透和覆盖,深刻改变着传统经济的生产方式、商业模式和发展轨迹,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当前,传统产业仍是全县经济的支柱产业,加快经济转型实现“凤凰涅槃、加速崛起”已是当务之急。发展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数字经济,有助于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创造新的增长动能,构筑产业竞争新优势,有助于利用产业互联网补短板、挖潜力、增优势,推动产业链、价值链和供应链的有机融合,强链补链培育市场和产业新增长点,实现包容性增长和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二)基础现状

1.数字化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信息通信基础设施支撑能力稳步增强,宽带网络普及提速成效显著,无线网络建设加速推进,4G网络基本实现城乡覆盖,5G基站建设正在积极推进,IPv6实现规模部署。电子政务外网全面完成升级改造,实现了县—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全覆盖,统一了互联网出口,带宽提升至千兆。加快部署城市重点公共区域视频监控设施,公安视频网平台监控已达10015路,“天网工程”已联网县相关部门单位31个、大型超市7个、旅游风景区4个、重点企业17个、生活小区55个、学校75所、酒店12个,公共安全视频图像支撑打击犯罪的贡献率超过70%,为数字沂源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2.政府数字化水平逐步提升

电子政务建设不断深入,全面开展了政务资源目录编制、规范、共享与开放工作,政务数据共享开放初见成效。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积极开展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在政务服务平台中的综合应用,统筹完成并联审批、物流平台、网上预约、第三方代办等政务服务试点工作。整合“网上一窗”,推动县政府门户网站与山东政务服务网实质性融合。优化“掌上一窗”,对政务服务相关自建系统进行了整合,完成“爱山东”沂源分厅的建设工作,基本形成设施集约统一、资源高度共享、业务有机协同、服务便捷高效的发展格局。

3.社会治理数字化加快推进

综合治理、城市管理、社会治安、司法管理、审计监督、市场监管、扶贫等政府治理领域数字化不断深入,政府社会治理能力取得较大进步。综合治理领域,按照“方便群众、便于管理、规模适度、全面覆盖”的原则,科学划分基础网格860个,规范建设镇(街道)、村(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社会综合治理水平得到大幅提升。城市管理领域,建设了数字城管平台,对城区市容秩序、环卫保洁、垃圾清运、渣土管理等运行情况进行全天候监控,打造“数字化城管GPS车辆监控管理+市容环卫网格化管理”新模式。社会治安领域,建设数字集群基站,积极利用无人机开展空中巡逻、大型活动安保、案件侦查等警务工作任务,研发移动人像识别大数据平台、公安视频图像信息综合应用平台和智慧巡逻勤务平台,提升了公安警务效率。司法管理领域,建立社区矫正管理系统、服刑人员远程教育学习系统和智慧民调系统,提升了社区矫正、服刑人员远程教育和行政调解信息化水平;建设村村响系统,实现广播智能播控、节目定时播送、应急直播、村级无人值守。审计监督领域,建设大数据审计分析中心,依托大数据审计分析平台,打造“总体分析、发现疑点、分散核实、系统研究”数字化审计模式,提升审计现代化水平。市场监管领域,将全县5家养老院食堂、88家学校食堂、30家大型餐饮机构接入智慧监管信息平台,实现明厨亮灶,接受监管部门和社会公众监督。扶贫领域,实施精准扶贫云平台工程,录入扶贫信息达250余万条,让扶贫工作更精准、更便捷、更高效。

4.民生服务数字化深入发展

教育、医疗、社保等民生领域数字化建设向纵深发展。教育领域,积极开展智慧校园建设,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全县有20所学校、70个班建成“一对一”数字化教学班,2所学校被列为淄博市首批“智慧校园”建设试点学校,1所学校成功申报“基于云+端赋能式教学研究”国家级课题实验学校,另有3所学校被评为全省人工智能试点学校。医疗领域,开展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设试点工作,先期在3家县级医院、12家卫生院和101家村卫生室,部署了31个软件应用系统,在全市率先建立了以“一个平台、一张卡、六大应用”为基础的智慧健康平台体系,支撑居民在线办理就医手续。社保领域,推进人社业务在线办理,全面推广“温暖淄博人社”APP、“淄博人社”微信公众号和“网上服务大厅”,方便群众足不出户办理业务。

5.数字经济快速发展

传统产业与数字化技术不断融合发展,全县工业企业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方面稳步推进。目前,全县完成“机器换人”80台(套),培育建设了2家智慧工厂、20个智能车间,2家企业获得国家级两化融合贯标试点,2家企业获得省级两化融合贯标试点,2家企业取得“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证书”。电子商务快速发展,成功创建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培育电子商务企业(含个人网店)5000余家,从业人员3万余人,交易额过千万的农产品电子商务企业20余家,农产品年网络零售额突破10亿元。县电子商务产业园积极融合线上线下购销渠道,大力发展农村电商,打通城乡配送路线,吸引入驻企业35家,培训电子商务人员1万余人次,通过基地直播、线上直播等方式销售农产品数千吨,年营业额达2亿元。新打造电子信息产业园以合力泰公司智能手机摄像头生产项目为依托,引进上下游企业18家,培植壮大产业集群,形成了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

(三)存在的问题与短板

尽管沂源数字建设取得一定成绩,但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仍然较大,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

1.缺少统一规划

沂源县城乡建设、社会发展、产业发展、信息化等相关规划间协同不足、联动不够,规划体系不统一、规划目标与政策工具不协调、争夺资源、交叉重复和矛盾冲突等问题仍然突出,与先进信息生产力相适应的规章和监管制度还不健全,制约了数字红利的释放,影响了规划导向作用的发挥。

2.信息碎片化,应用水平低

数据方面,政务信息资源分散,信息资源共享和开发利用程度不高,信息孤岛依然存在。各部门业务系统,特别是涉及行政审批、行政许可事项的系统大多由国家省市建设,数据都在上级业务部门,区县无整合权限,信息获取难度大,影响了部门间的政务信息共享和应用。平台方面,各部门信息系统建设大多各自为战,缺少统筹数据管理、应用支撑及综合运营指挥的统一平台。应用方面,信息化应用大多停留在浅层次应用水平,跨行业、跨部门的业务协同尚处于起步阶段,惠民便民应用有待丰富,应用效果有待提升。

3.数字经济产业类型单一、创新发展不足

数字经济产业仅仅集中在两化融合、电子商务方面,在软件技术和服务、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等数字产业化方面起步较晚,与先进地区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产业规模小,缺乏有引领带动作用的大企业、大项目,信息化发展与本地产业融合度不高。整体创新能力依然薄弱,尤其是原创性、前沿性、超前引领性创新能力不突出,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5G等技术应用融合创新活力不足,政策推动效果有待进一步提升。

4.数字经济建设人才缺口较大

人才引进和培育偏向传统实体经济,数字经济领域急需的高端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引进培育力度不够,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专业人才缺口较大,人才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对数字人才的吸引力不足。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数字中国、网络强国、制造强国等国家重大战略部署,按照数字山东、智慧淄博等相关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充分发挥大数据等技术在优政、兴业、惠民中的基础支撑和创新驱动作用,夯实数字化基础设施,建立健全数据资源体系,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提升政府数字化和信息惠民服务水平,全力打造协同高效的数字政府,培育富有活力的数字经济,建设智慧便民的数字社会,为全县新旧动能转换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1.统筹规划,集约发展

强化统筹布局,充分对接国家、省、市数字化、智慧化重大战略规划部署,确保数字沂源各项建设工作与上级目标方向一致。结合沂源实际,实行统一规划、分类指导,实现基础设施、公共平台和数据资源统建共享,加强各部门、各项目在系统对接、数据共享、业务协同、政策融合、标准规范等关键环节的协调发展,防止各自为政、重复建设,导致信息碎片化,形成信息孤岛。

2.分步推进,务实发展

将建设重心放在提升公共服务、改善市民生活质量、提升市民获得感和幸福感的创新应用上,分阶段推进,急用先行,着力打造一批应用试点,并加强示范推广。在充分借鉴先进地区数字城市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兼顾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协调,兼顾效率与质量,同时注重增强城市管理与社会治理能力,以信息化倒逼流程规范、效能提升,最大限度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支撑和服务保障。

3.技术领先,安全发展

积极运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提高应用发展和服务能力,确保数字沂源建设技术领先。正确处理数字城市发展与信息安全的关系,坚持安全体系与应用系统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运行,增强关键数据资源保护能力、网络安全预警和溯源能力,提高数字沂源的自主可控与安全发展水平。

4.政企协同,长效发展

强化政府与企业多领域深度合作,不断完善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的协同推进机制。营造有利于数字沂源建设的良好环境,健全市场化机制,引入专业团队,用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依靠集成创新和精简高效的管理运作模式,带动数字产业发展。充分发挥政府资金、政策的引导作用,加强社会资本引入,政企协同推进数字沂源建设长效发展。

(三)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到2022年,数字沂源建设取得全面突破,全县经济社会各领域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初步形成基础先进、应用普及、融合创新、产业集聚、安全有序的数字沂源发展新局面,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与城市治理、民生服务、产业发展、双招双引实现深度融合。数字化水平显著提升,数字化技术创新明显突破,一批试点应用项目走在全省前列,努力将沂源建设成为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培育新高地、全省数字经济创新创业示范基地,数字化成为引领沂源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2.具体目标

(1)数字化基础设施泛在互联。到2022年,初步建成“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光纤入户水平明显提升,5G网络实现城乡深度覆盖和重点村庄覆盖,5G技术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5G应用典型案例。5G和IPv6网络规模、用户规模、流量规模居全市前列,建成基于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的先进数字化基础设施。

(2)数据资源体系不断完善。规范数据标准,优化数据资源体系,全面形成各领域数据资源有效汇集,跨层级、跨部门的数据资源共享机制。2021年数据资产平台建设工作稳步推进,支撑数字经济和数字社会发展。到2022年,大数据成为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在典型领域形成一批成效显著、模式创新的示范应用,数据资源汇集、共享、开放和应用水平全市领先。

(3)数字经济发展成效显著。数字经济引领作用明显增强,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形成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局面。新医药、新材料、电子信息等主导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成效显现,建成一批智能车间、智慧工厂,打造一批“智慧赋能”企业。智慧农业、智慧物流、电子商务、双招双引发展迅速,力争成为全省农业、服务业数字化先行区。

(4)数字政府高效协同。数字化技术在政务各领域普及应用,对政府科学决策、精准服务的支撑作用显著增强,政府部门社会治理协同联动能力和民生“一站式”服务能力得到有效提升,2021年建成数字沂源综合运营指挥中心。“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次办好”,“一网通办”全面推行,政府科学决策、协同联动、精细治理能力显著提升。

(5)数字民生普惠便捷。基于网络的智能化社保、医疗、教育、养老、文化、扶贫等公共服务数字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高效便捷的数字化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形成,民生服务普惠宜居,智慧生活初具雏形,数字乡村建设迈上新台阶,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走在前列,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三、主要任务

(一)加快布局数字设施,夯实数字基础支撑

遵循“适度超前、利旧建新、应用驱动、重点示范”的建设思路,加快布局新一代数字化基础设施。深化网络升级改造,有序推进5G和下一代网络部署,推进网络信息基础设施智能化转型,实现网络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和网络管理智能化。根据上级统一规划部署,依托省、市平台资源,支撑发展本地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领域基础性业务开放平台,强化基础架构、资源、技术等方面的支撑,满足业务创新发展需要。

(二)培植壮大数字经济,推动新旧动能转换

聚焦新旧动能转换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全国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积极打造新型工业强县,全面促进全县特色产业新医药、新材料、电子信息、农业、旅游业等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推进工业机器人、人机智能交互等技术在重点行业的应用,建设一批智能车间,培育一批智慧工厂,树立一批“智慧赋能”企业典型,提高企业自动化、智能化、网络化制造水平。做大做强数字经济园区,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活力,增强创新要素集聚效应,在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等领域培育新业态,塑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新旧动能转换。

(三)创新数字治理模式,促进社会精准治理

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政府治理和服务领域创新应用,聚焦政务服务、城市治理等领域,全面推动政府数字化转型。加快“政产学研金服用”一体化发展,推进政府监管决策平台同互联网、电信、银行、能源、医疗、教育等领域服务企业的数据对接,形成数据来源广泛、多方数据比对、数据时效性强的政府决策数据支撑体系。提高数据汇聚、事中监管、趋势研判、协同联动等能力,实现行政效率、服务水平、治理能力的全面提升。

(四)提升数字惠民水平,增强保障民生能力

以为民、便民、惠民为目标,以促进民生服务均等化、信息资源整合共享为核心,以“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推进“互联网+”在教育、医疗、社保等领域的应用,让百姓少跑腿、数据多跑路,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充分利用移动应用、自助终端、网站、数字电视、智能家居等网络化方式和社会企业渠道,构建多样化、泛在化、便捷化的惠民服务信息接入渠道。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完善信息惠民服务,加强政府和社会合作,提供家政、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交通出行等贴近日常生活的惠民信息服务,提高惠民服务专业化、市场化和社会化水平,努力打造一体化、智能化、个性化的数字社会新生态。

四、重要举措

(一)建设技术领先的数字设施

1.加快推进5G网络建设

加强县铁塔公司和各电信运营企业在铁塔、机房等基站配套设施以及室内分布式系统建设需求方面的统筹,规范5G基站建设管理,加快5G基站建设。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原则和“密集城区—一般城区—郊区—农村”次序,有序推进5G网络建设,加强公共服务机构、重点产业园区、重点产业集聚区、交通枢纽、重点商业圈和学校、医院、旅游景区等重点区域的5G网络部署,构建连续覆盖的5G网络。

2.加快“5G+”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鼓励市场主体投资建设数据中心、人工智能、5G、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项目,推动数字沂源建设发展。加快城市物联网设施建设,打造智慧合杆,适应城市传统基础设施智能化升级需求,为智慧化感知设施、智能交互终端的接入预留电力供给、数据传输接口,同时完成重点道路灯杆地下管线改造,达到智慧合杆配套要求。依托智慧合杆探索5G微基站点建设,支撑基于5G的工业互联网、智慧水务等场景应用发展。在全县各类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同步实施智能化升级,推进多功能信息杆柱、智能候车亭等智慧化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感知网络与移动网络融合发展。

3.加快5G应用示范

积极推动5G与相关行业的融合发展,支持在智慧工厂、智能车间、工业互联网、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物流、智慧交通、智慧电网等领域开展5G应用示范,打造行业创新应用标杆。鼓励龙头企业与基础电信运营企业加强合作,在5G应用上先行先试,共同打造5G应用样板。推动5G体验中心建设,展示基于5G的多元化应用场景及示范应用,提升社会影响力和市民感受度,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专栏1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重点

5G网络建设和规模化商用。加大5G基站选址、用电等支持力度,推进各个电信业务运营商共建共享。扩大5G建站规模,加强5G室分系统建设,以建设SA网络为目标,加快5G网络建设,推进5G技术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打造5G与垂直行业融合应用示范场景,鼓励5G网络应用部署人工智能、网络切片、边缘计算、云计算、公网频谱局域专用等技术。到2022年建成5G基站300个。

 

(二)构建数据资源整合共享服务体系

4.加强数据资源统筹发展

统筹全县基础数据资源建设,理顺数据资源采集汇聚、整合交换、开放共享等环节,按照全市统一部署要求,进一步完善信息资源目录,建立完备的更新维护机制,确保信息资源完整性、规范性和准确性。完善基础数据资源库,健全基础数据资源动态管理体系,为数字沂源的数据分析应用提供详实的数据支撑。加快城市数据资源服务体系建设,统筹城市规划、市政建设、社会治理等方面数据资源的采集存储、共享交换和开发利用。鼓励制造业龙头企业加快行业数据资源建设,推进工业大数据的汇聚共享和开发利用。

5.推动数据融合共享

依托淄博市政务云资源构建全县统一高效、安全可靠、按需服务的数据资产平台,集数据汇集、治理、共享、开放等功能于一体,实现感知数据、政府数据、社会数据的全面汇聚融合,积极推动全县跨部门政务数据资源开放共享,打破“信息孤岛”,实现互联互通。依托市级统一的电子证照库、社会信用库、人口库、法人库、地理空间信息库等基础数据库,持续推进政府数据资产登记,推进政务信息资源普查与系统整合,推动数据资产汇聚。建立大数据管理和服务体系,为各级各部门开展基于大数据的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创新应用提供支撑,利用大数据精准招商、改善营商环境,通过数据挖掘分析为政府决策提供辅助支持。

专栏2  数据资产平台建设重点

数据汇聚与服务平台建设。依托市级共享交换平台和通过整合、对比、分析、建模等方法,建设县域基础数据库和城市运行管理主题数据库并对政府、企业、个人提供政务服务、产业数字化转型、个性化信息等服务。

数据治理平台建设。对接、采集各部门、公共服务机构、社会组织、互联网、电信运营商等相关数据,建立政府和社会互动互利的大数据采集、整合、开放、利用机制,实现对数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数据治理从组织架构、管理制度、操作规范、IT应用技术、绩效考核支持等多个维度对组织的数据模型、数据架构、数据质量、数据安全、数据生命周期等各方面进行全面的梳理、建设以及持续改进。

数据资产管理中心建设。建设数据资产地图、数据资产分析、数据资产价值评估、数据资产上架等功能,实现对数据资产的有效管理。

数据资产服务中心建设。建设智能工具和数据服务管理功能,包含智能搜索、自助报表等工具和共享、应用、GIS等服务管理,提供“数据服务、数据应用和数据运营”等数据服务支撑。

(三)加快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

聚焦新旧动能转换,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体制机制改革,聚焦重点领域,积极引进数字经济领域优质企业,打造一批“智慧赋能”企业典型,培植壮大数字经济规模。

6.促进数字赋能工业转型

深入推进以“机器换人”为主的智能化技术改造,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开展数字化生产线、智能车间、智慧工厂建设,引导企业推广人机智能交互、柔性敏捷生产等智能制造方式,加强装备、系统间数据的互联互通,打造生产精细、集约高效、实时优化的生产新体系和数字化示范工程。积极开展“互联网+”协同制造示范建设,基于互联网整合产业链资源,开展个性化定制、众包设计、云制造、网络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推动形成基于消费需求动态感知的研发、制造和产业组织方式,努力实现设计数字化、生产自动化、管理精细化、销售网络化,显著提升产品附加值。实施行业差异化的“企业上云”策略,深入推进“企业上云”。

7.提升农业农村数字化水平

依托市数字农业农村云平台,建立数字乡村综合服务体系,加快数字农业农村建设步伐,畅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提升推动传统产业“内循环”,打通服务群众办事、就业、生产、生活“最后一公里”。围绕“种得好、销路畅、收益高”的目标,深化数字技术在农业领域的推广应用,打造数字农业农村大数据应用平台。建设“数字果园”应用示范园,积极推广智能监控、自动温控、无人机植保等数字化技术和装备,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智慧监管体系,优化农产品安全追溯系统,争创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实施果业振兴计划,利用大数据技术优化品种结构和区域布局,修订完善果品生产操作规程,推进老果园标准化改造,打造百亿级苹果产业集群。实施农产品品牌品质提升工程,持续提升品牌影响力。提升农业机械数字化水平,强化气象大数据在农业中的运用,增强防灾减灾能力。广泛利用县域内外部电商平台,推进优质农产品上云触网,实施国家级“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县项目,建成阿里巴巴沂源“产地仓”。

 

专栏3  农业农村数字化建设重点

打造数字农业农村大数据应用平台。依托市数字农业农村大数据应用平台,围绕增强农业农村大数据采集存储计算能力,整合统筹现有硬件资源,构建交互顺畅、动态实时、精准精确、信息丰富、高效共享的县级数字农业农村大数据应用平台。到2022年,完成数字农业农村大数据应用平台搭建、数据采集、功能整合等基础工作。

大力发展“数字果园”。运用物联网技术和绿色防控、生态栽培技术,精准分析、修复改良果园土质,实现精细化、数字化、智能化管护,建立涵盖产地信息、成长档案、物流过程、质检报告等信息的二维码体系,形成生产智能化、管理数据化、经营网络化、服务在线化的目标。到2022年,建成“数字果园”7家。

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提升工程。对农产品生产基地、镇监管站等追溯点进行改造升级,建立追溯管理与风险预警、应急召回联动机制;运用RFID、二维码、GIS等技术,汇集研判监督检查、行政处罚、农产品生产记录、农产品监测等数据,实施农产品质量分级分类监管,推动农产品全程化质量安全管控。到2022年,全县“三品一标”农产品实现追溯管理全覆盖。

“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发挥“互联网+”在推进农产品生产、加工、储运、销售各环节高效协同和产业化运营中的作用,培育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县级农产品产业化运营主体,建立完善适应农产品网络销售的供应链体系、运营服务体系和支撑保障体系,实现优质特色农产品产销顺畅衔接、优质优价,显著提升供给能力和供应效率,进一步拓宽农民就业增收渠道。其中,重点建设阿里巴巴(沂源)数字农业集运中心,配套苹果、大樱桃两条智能化分拣生产线,安装系列数字化冷库,实现网销农产品商品化处理、品控分拣、打包配送、统配统送等功能,打造北方具有集中采购和跨区配送能力的数字农业集运加工中心,打通农产品从产地到餐桌全产业链。培育优质合作社入驻阿里蜂耘农商平台,2020年内培育入驻优质合作社30家以上,到2022年入驻100家以上。

 

8.深化旅游业智慧发展

推进旅游集散中心建设,依托全县大数据平台,建设集景区、交通、气象、住宿等资源为一体化旅游信息服务平台,实现数据采集、视频监控、智能管理、数据统计分析等功能;推进智慧设施建设,在游客集中区域,实现免费WiFi覆盖;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培育智慧化乡村旅游点;引导A级旅游景区、星级饭店、旅行社等配备智慧化设施,提供信息推送、在线预订、网上支付等旅游服务。

专栏4  智慧旅游建设重点

旅游集散中心建设。打造功能设施齐备、畅游沂源便捷的旅游集散中心,2021年开工建设,到2022年投入使用。

旅游大数据平台建设。建立集多源信息为一体的综合旅游信息服务平台,建立智能化旅游服务系统,实现信息实时推送、在线预订、网上支付等服务。

文化旅游融媒体平台建设。推动A级旅游景区、星级饭店、民宿客栈等重点涉旅场所的旅游信息互动终端(手机、PC、平板、触控屏幕等)和旅游信息发布系统建设。构建沂源文化旅游新媒体平台矩阵,建设微博、微信、手机APP等新媒体平台,实现文化旅游服务信息在手机屏、电脑屏、触摸屏、电视屏等信息共享和互推。充分利用新技术、新应用、新渠道,拓展旅游信息发布渠道,扩大旅游信息服务覆盖范围。

旅游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加快全县A级旅游景区、星级饭等重点涉旅场所的WiFi网络全覆盖。不断提高全县A级旅游景区、旅行社、星级饭店、乡村民宿、农家乐等涉旅场所电子支付便捷化程度。丰富景区门禁验证、酒店入住登记、客房电子钥匙等方面的应用。

 

9.推动园区数字化升级

加快推进沂源经济开发区园区数字化转型,积极申报省级数字经济园区试点。以信息技术为手段、智慧应用为支撑,全面整合园区内外资源,积极引入共享用工、灵活就业、供应链金融、线上结算中心等信息平台,建设基础设施网络化、管理精细化、服务功能专业化和产业发展智能化的企业综合服务平台,加强政府、运营方、园区企业之间信息互通和协作能力,提高园区产业聚集和协同创新发展能力,提升园区管理服务水平。

10.鼓励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

依托沂源经济开发区已有的电子信息产业,实施电子信息产业“铸链”工程,逐步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有序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重点发展智能硬件以及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为基础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信息内容服务等产业。发起成立数字沂源产业联盟,联盟由国内外知名数字经济咨询、规划、研究、开发、生产、制造、服务、投资领域代表性企业、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等相关机构组成,助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打造数字经济生态系统。

11.支持电子商务做大做强

培育县域电商平台,加大与国内外知名电商平台合作力度,大力开展跨境电子商务,着力打造“互联网+”产业带。推动传统商贸流通企业转型升级,支持大中型工业企业建立具有行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电商平台。加快推进电子商务在农村的应用和推广,持续完善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将电子商务与农村特色产业有机结合,拓宽农特产品网络销售渠道。依托电子商务园区,通过短视频、直播带货、开设网上商城等多种形式,打造一批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电子商务企业,带动行业电子商务发展。推动电子商务与物流、快递行业协调发展,鼓励企业创新应用,提升信息化水平和快件末端投递智能化水平。

 

专栏5  电子商务建设重点

建设智慧电子商务园区。依托县电子商务产业园项目,通过技术手段,加强园区运营方与入住企业之间信息的互通性和人员的协作能力,加强园区内部各个电商企业的互动沟通和管理能力,在更加广阔的范围内提高园区的知名度。为电子商务园区运营方服务,提供各种管理与运行服务,提升园区内部的管理能力,增强园区在推动企业创新上的服务能力,提升园区品牌服务,借助物联网、互联网、大数据升级产业信息化,建设园区服务产业生态圈,打造示范园区。加强园区信息化建设,扶持双创企业发展,通过资金扶持、咨询服务等方式,帮助解决园区企业在财务、金融、法律等方面遇到的问题,为园区企业提供从硬件到软件的一站式服务,实现拎包入驻。

 

(四)构建协同联动的数字政府

12.打造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

继续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加大“互联网+审批服务”推进力度,配合完善网上审批平台服务功能,有序开展“智能审批”和政务服务自助办理,建成全县统一的智能化网上政务服务体系和一体化自助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山东省政务服务网沂源站点系统,进一步整合“网上一窗”,推动县、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政务服务事项全部纳入平台运行和管理,实现“一网通办”。

 

专栏6  政务服务平台建设重点

建设智慧政务大厅。优化升级现有政务服务实体大厅,加强服务大厅安全管理,部署智能视频监控设备,对进出口、大厅、窗口办公区、楼道、走廊以及其他重要位置进行实时视频监控。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政务大厅服务中的应用,基于人脸识别、活体检测技术实现用户实名认证及实人检测,让百姓刷脸能办事。推进自助服务大厅建设,在大厅设置政务服务一体化终端设备、自助填单机、网办计算机等设备,集成涉及审批服务、便民服务等应用,方便市民办理营业执照、税务、信用查询、公积金存贷证明打印、公积金提取、社保参保证明打印等业务,为市民提供全天候“不打烊”的政务服务。

 

13.推进政府运行履职协同联动

依托市级统一业务协同平台,进一步加大政务协同办公系统的应用力度,优化跨层级、跨部门协作流程,实现政府内部办公、监督、决策、协调等业务系统的贯通协同,为无纸化高效办公提供有力支撑,提高政府行政效能。拓展移动办公应用场景,扩大移动应用使用范围,加强移动办公网络和终端安全管理,实现政务信息实时提醒、非涉密政务工作便捷处理、办公流转无缝衔接。

14.提升政府决策数据支撑能力

加强政府决策大数据创新应用,在经济运行、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等领域形成一批重点应用项目,提升政府决策和风险防范能力。加强政务、行业、社会等多方面数据交叉比对、关联挖掘和趋势预判,提高对经济运行、社会发展、民生服务、社会管理等领域的深度分析能力,构建政府决策系统平台支撑体系,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预见性和有效性。

(五)加强政府数字治理能力建设

15.建设数字沂源综合运营指挥中心

以淄博市城市数字大脑为依托,全面整合各类信息资源,构建“沂源城市大脑”。建设沂源统一物联感知平台,为城市大脑提供动态鲜活的触觉感官数据;以“沂源城市大脑”为支撑,集成应急、公安(非110处警业务)、综合行政执法、人防等部门的指挥功能,建设数字沂源综合运营指挥中心。实现对城市的全面感知(智能化)、态势监测(可视化)和事件预警(可控化),通过“一张图”实时掌控城市运行态势,做到问题及隐患“第一时间发现、最短时间响应、最快时间处置、第一时间反馈”,提升跨区域、跨部门、跨领域的协同处置能力以及突发事件响应速度和处置效率,推动城市管理模式从被动式、应急式向主动式、预警式转变,为政府运行管理和社会精准治理提供有力支撑。

 

专栏7  数字沂源城市大脑建设重点

建设可视化展示及统一指挥平台。依托数据可视化技术为各类应用场景提供大屏、中屏、PC端和移动端等不同形式、不同层级的直观展示。运营管理中心大屏幕主要用于业务应用数据呈现、大型会议和事件联动指挥综合决策等,中屏主要用于领导办公室,展现领导所需的城市运行信息,PC端主要用于业务系统的加载、业务流的实现,移动端主要指手机端或PAD端,便于随时随地开展可视化指挥调度和重要问题及事件的决策支持。

建设人工智能平台。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信息技术,建设人工智能平台。整合业内领先的算法,实现语音自动填单、智能客服、人脸识别等人工智能组件和人工智能通用算法组件的开发,提供视频/图像分析、语音语义分析、智能客服、专家系统、无人系统等功能,通过处理大规模多源数据,形成行业领域知识体系,推行自动化流程,减少简单重复的人工处理工作,全面实现业务的自动化、便捷化、智能化,增强数字沂源的智慧化水平。

建设城市信息模型平台。对接数据资产平台、统一物联网管理平台、县域空间规划基础数据库、时空大数据平台等,利用语义化技术构建量化可索引的城市单体信息模型。围绕智慧交通、智慧安防、应急管理等重点领域,开展基于城市场景、事件模拟推演、自定义渲染等的数字孪生应用服务。

建设统一服务平台。对各类应用系统、人员信息、服务接口等信息资源进行统一规划、调配和管理,并提供网关接入、身份认证、上报审批、电子证照和线上支付等统一的基础服务,建设覆盖数字沂源建设与运营体系的支撑平台,提升数字沂源服务标准化、协同化和平台化水平。

建设综合运营指挥中心。建设城市运行管理指挥物理实体大厅,部署展示大屏、专席坐席、视频系统、会商系统、呼叫中心等软硬件设备,推进各部门业务系统的接入和人员进驻,实现综合业务的协同合作。

 

16.提升社会综合治理数字化水平

整合汇聚社会治理相关资源,建设贯通县、镇(街道)、村(社区)的社会治理综合信息平台,对综治网格、园林、环卫、市政、城市管理、城市部件等相关数据进行集中采集、加工、处理和完善,形成相应专题库,实现数据一体化采集,综合治理一体化监督,网格一体化评价,同时结合非紧急救助热线和“镇街吹哨,部门报到”新机制,实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镇街。加快推进“雪亮工程”与数字沂源建设深度融合,推动涉及公共安全和城市管理相关数据资源的联网应用。着力推动基层党建与基层社会治理有机衔接,促进党组织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积极推行“一二三四五六七”工作模式,提升社会综合治理数字化、智能化水平,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制。

17.提升公安数字化水平

加快公安信息系统建设,以信息安全为前提,推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在公安系统的应用,推进城乡视频监控增点扩面,全面提升公安数字化水平。推动建设全目标智能解析平台,并实现与县公安局现有平台和市公安局融合平台对接;加快行业场所和单位内部防控场景感知建设,对重点行业和单位,通过图像识别、生物识别、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实现对人员、车辆和关注物品的全面感知采集;开展危险物品管控场景感知系统建设,对危险物品和重点制毒物品生产、储存、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进行智能探测感知和智能安全管控;加强无人机在巡防及数据采集方面的应用。

专栏8  公安数字化建设重点

推进合成作战平台项目落地。充分利用市公安局现有的技术手段和资源,以合成作战机制为依托,以数据资源整合为基础,以各类公安信息化应用手段为支撑,以综合研判为核心内容,以警务实战为主要目标,按照“资源整合、手段集成、多轨联动、合成作战、情报主导、精确指挥”的原则,构建多警种合成作战平台,整体提升公安机关反恐防暴,维稳处突、侦查破案的能力和水平。

升级建设全目标智能解析平台。按照全市公安视频大数据感知多维融合应用平台整体规划要求,对照公安部《公安视频图像智能化建设应用指南》建设标准,在3年内建设完成可承载2000路人脸、车辆、视频数据并能够实现同步分析的全目标智能解析平台。与市公安局融合平台对接,实现对视频目标数据中的车辆、人脸、人体、二轮车、三轮车目标的全面解析和提取,自动关联、聚类分析、跨境追踪,为重点人员管控、执法办案、治安防控等工作提供全方位数据支持和应用支撑。按照全县三个防控圈逐步推进建设的原则,2020年底建设600路,主要覆盖城区防控圈内的人脸、视频监控、车辆卡口等图像、视频资源。

 

18.提升城市管理与服务数字化水平

依托城市大脑,完善数字城管平台建设,优化九大城管核心业务子系统功能,整合新建移动督办子系统、视频监控子系统、城乡环卫GPS车辆监控管理子系统、户外广告管理子系统、12319呼叫热线子系统、数字执法子系统等扩展子系统,建立城市管理大数据及挖掘分析平台,汇集城市管理各领域、各部门业务数据,建立城市管理领域大数据共建共享机制,推进城市管理相关业务数据交换共享。创新社会参与管理模式,通过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拓展公众参与渠道,形成群众广泛参与、部门协同配合、平台统一指挥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

专栏9  城市管理与服务数字化建设重点

建设沂源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升级优化数字城管系统,拓展户外广告管理、园林、环卫、市政设施、城市部件、综合执法、渣土运输、违法建设、停车管理、运行监管等城市管理系统。构建城管主题数据库,汇集各部门城管主题业务数据,实现数据采集、数据汇聚、智能分析、辅助决策。与数字沂源综合运营指挥中心互联互通,根据城管业务需求进行事态预警预测、数据分析建模、模拟仿真、规划决策,提升数字城管的精细化、智能化水平。

 

19.提升交通领域数字化水平

建设交通信息大数据平台,通过视频、传感器以及地图信息分析等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区域热力图以及信号灯动态配时等功能,加强智能交通灯控制和监控,强化预警疏导,促进智能出行。利用多元渠道提供交通运行状态查询、出行路线规划等智能交通服务,提供停车引导、反向寻车、无感支付等智能化停车服务,促进便捷出行,提升交通信息服务水平和城市智慧化生活体验。

20.提升应急指挥数字化水平

依托数字沂源综合运营指挥中心建设应急指挥分中心。整合全县应急救援物资、队伍、专家、物资库等应急基础信息资源,利用单兵、无人机等通信设备,获取突发事件现场信息,建立纵横贯通的应急指挥网络。发挥应急救援指挥调度神经中枢和信息中心作用,实现上传下达、综合汇聚、指挥调度和信息发布功能,构建“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应急指挥体系,提高政府对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群众性自治组织的应急动员能力,有效应对安全生产、自然灾害、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等突发事件。

专栏10  应急指挥数字化建设重点

建设应急指挥中心。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构建应急管理大数据应用平台。依托数字沂源综合运营指挥中心,建立集应急值守、信息接报发布、监测监控、研判分析、决策参谋、视频会议、应急资源管理、指挥调度、综合业务管理为一体的综合运转枢纽和调度中心,从而实现应急管理工作的高效运作,最大程度的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21.提升环境保护数字化水平

依托省市环境保护业务系统,通过传感器、视频监控、巡检人员、移动巡查车、公众监督等进行信息采集,实现对重点污染源、空气质量、河流断面、水源地等环境敏感点的实时监控,进一步提升环境质量监测点和道路扬尘监测点覆盖率,形成覆盖主要要素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动态监测网络。加强环境治理联防联控,形成环境监管可视化、绩效评估规范化、环境决策科学化的综合指挥管理体系。

22.提升林业数字化水平

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感知化、物联化、智能化手段建设林火监测系统,实现对重点林区火灾隐患、火情态势、林业植物资源24小时不间断监管,高效支撑林区火灾监测预警以及林区植物病虫害监测防治,形成立体感知、管理协同高效、生态价值凸显、服务内外一体的林业发展新模式。

23.提升国土规划数字化水平

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智能化、监管的实时化和实施过程中的决策精准化。建立县域空间规划基础数据库,夯实空间规划“底图”,构建国土空间规划监测评估预警指标体系、规则体系、模型体系,为全县自然资源保护、各类开发建设、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各层次专项规划和详细规划编制提供基本依据,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实施、监测、评估及预警全过程提供支撑,实现规划实施过程与城乡发展体征的全面感知和实时监测,为城市管理、环保监测、城市建设等各类城市精细管理服务业务提供空间地理信息支撑,助力政府部门的高效精准决策。

专栏11  国土规划数字化建设重点

建设县域空间规划基础数据库。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智能化、监管的实时化和实施过程中的决策精准化。建立县域空间规划基础数据库,夯实空间规划“底图”。

建设国土规划一张图和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督系统。构建国土空间规划监测评估预警指标体系、规则体系、模型体系,为自然资源保护、各类开发建设、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各层次专项规划和详细规划编制提供基本依据,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实施、监测、评估及预警全过程提供支撑,实现规划实施过程与城乡发展体征的全面感知和实时监测,为城市管理、环保监测、城市建设等各类城市精细管理服务业务提供空间地理信息支撑,助力政府部门的高效精准决策。

 

24.提升水利数字化水平

整合建设智慧水利,升级完善河长制系统,从日常巡查、问题督办、情况通报、责任落实等环节入手,全面提升防汛减灾、水资源调度优化、水环境治理、农村饮水安全等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全面提升水利综合管理服务水平。建立智慧水库管理系统,为全县112座大中小型水库安装视频监控等前端设备,完善水库大坝等基础信息数据库,共享工情、水情、雨情等信息,提高水库安全运行监测预警能力,实现对水库管理业务的数字化管理。

25.推动信用体系建设与应用

依托省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健全以信用为核心的社会治理和市场监管机制,加快构建政府、社会共同参与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基于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建立完善企业信用体系,打通小微企业融资服务“最后一公里”。健全政府与征信机构、金融机构、行业协会商会等组织的信息共享机制,促进政务信用信息与社会信用信息互动融合,最大限度发挥信用监管作用。

26.建设统一的数字档案系统

面向各部门应用系统搭建统一的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系统,明确业务应用系统的归档模块功能和数据接口标准,实现对归档公共数据和电子文件的统一接收、集中保存、规范管理和综合利用。推进档案数据共建共享,完善一网查档机制,推动掌上查档、电子出证,积极创建国家级数字档案馆。

专栏12  档案数字化建设重点

智慧运营平台建设。集成视频监控、防盗报警、信息发布、库房管理等系统,实现档案密集架自动控制,库房温湿度自动调控,安防自动报警。

档案综合管理平台建设。建设档案资源总库,建设包括目录数据库、全文数据库、多媒体数据库、照片数据库、图书资料库等多个专题数据管理库;建设与实体库房相对应的“虚拟库房”。持续储存和管理全部馆藏数字资源。

档案信息利用平台建设。存储和管理全部非秘级档案数字信息。实现查阅人员刷身份证领取查阅权限即可查阅,方便群众的自主查阅。同步做好数字档案的审查开放工作,有计划分步骤上传开放档案数据信息。

馆、室一体化平台建设。明确数据接口标准,依托政务网内网与各建档单位联通,实现电子文件在线归档、在线查阅、在线业务指导。

沂源县档案网站建设。建设具有一级域名的档案网站,开设档案查询、档案业务、档案信息、沂源人文、网上展厅等栏目,开展档案发布、档案宣传、档案利用、数字档案采集等业务。

 

(六)提高民生保障数字服务能力

27.促进平安智慧社区建设

选取部分社区作为试点,率先推行智慧社区管理和服务模式。建设涵盖智慧物业管理、社区电子商务服务、智慧养老服务、社区综合治理、党建、就业服务、医疗健康、文化宣传等领域,集社区安防、指挥调度、资源管理、服务管理、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智慧社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以“一标三实”信息采集为基础,实现社区数据统一收集、集中运营。加快提升社区可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创新社区流动人口管理模式,积极推进与公安视频专网对接,在确保信息安全的前提下,构建智能化全息感知的社区安防体系。

专栏13  社区数字化建设重点

新型智慧社区硬件设施建设。为社区配备电子信息显示屏等终端显示设备,可视化展现社区各类状态指标,为居民提供“一屏式”服务。为社区配备缴费和公共服务信息查询一体机等自助服务终端,方便社区居民缴费和查询。在社区养老、医疗等领域提供电子辅助终端,为社区居民提供健康信息化服务支持。以物联网技术为核心,提供社区充电桩、车位、电梯智能管理,温湿度智能监测和水、电、气、暖智能控制等相关服务。

社区信息化平台建设。以集约化、共享化为建设理念,推动部署在不同层级、不同部门、分散孤立、用途单一的各类社区信息系统整合集成,建设社区工作统一“云桌面”,促进社区综合管理平台与现有部门业务应用系统实现数据互联互通,打通数据信息孤岛。

社区网格化管理平台建设。按照以楼带房、以户带人、以人带事基本思路,对社区进行科学的网格划分。实现网格化综合治理,形成问题发现、事件上报跟踪、智能派单、线下处置、问题反馈、绩效考核的完整闭环。完善集人、地、物、组织于一体的网格化社区管理与服务模式,实现社区网格化数字管理。

社区安全管理平台建设。通过信息化、智能化手段提高社区公共场所监控能力和质量,扩大监控范围,实现对社区道路卡口、小区出入口进出车辆的实时管理,实现社区内重点区域和人群高密度区域社会视频资源接入“天网”系统。通过人脸识别门禁、智能监控、居民用户和物业端APP等实行实人认证服务,加强社区内重点特殊人群监管。

 

28.提高智慧教育水平

稳步推进在线课堂、在线学习、教学管理、教学实践等应用,加强大数据、多媒体、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教、学、测、评、管全链条应用,积极探索推进自带设备学习(BYOD)、网络教研、优化作业设计、创客教育,深入开展“名师课堂”直播、城乡专递课堂等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应用。开展在线家庭教育指导,实现家长在线交流和评价,全面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泛在学习能力。

专栏14  教育数字化建设重点

建设智慧校园。加强智慧校园建设,打造集教、学、测、评、管五大功能于一体的教育资源服务云平台,建设教学质量诊断监测子系统,汇聚分析以校为单位的考试数据,从成绩、试卷、答题情况等多个维度诊断监测教学效果,为教育教学量化管理和科学决策分析提供支撑。搭建智慧课堂子系统,形成技术、资源、服务相互协调的智能教学环境,通过数据采集与分析精准定位学生个体差异,为教师分层教学、学生个性化学习、家长督学提供新的空间和服务,实现信息技术环境下教与学的相互促进。建设安全校园子系统,以人脸识别等技术实现学生进出管理、教职工考勤、访客管理等功能,全面做好教育管理、教学服务、家校共育、校园安全等各项工作,实现校园全方位安全高效管理。

29.加快智慧医疗建设

进一步推进LIS、PACS、EMR、村医工作站、慢病管理系统、家庭医生签约系统、远程会诊系统在基层医疗机构的上线应用工作,对接医疗健康垂直领域的行业专家,补全平台医疗健康服务能力,为居民提供从医疗到健康的全方位便捷服务,普及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全民健康素养。优化全县诊疗一卡通系统和分级诊疗系统,实行就医实名制,促进县域医联体内医疗机构信息共享,实现居民基本健康信息和检查检验结果、医学影像、用药记录等在医疗机构之间信息共享和互认;结合区域健康智能应用,提供多渠道智慧就医、预约挂号、档案查询、医保支付、健康宣教等功能,全面实现市民就医全流程智能化,显著提升市民就医体验。聚焦疫情防控所需和发展趋势,建设疫情防控和公共卫生应急大数据支撑系统。

30.完善智慧人社服务

按照全市建设新一代“智慧人社”综合信息服务平台要求,完成人社基层平台搭建,建成一体化基础数据库,实现就业、社保、劳动关系、人事人才核心业务系统的协同;实现养老、工伤、失业保险一站式结算及在线移动支付;利用大数据和生物识别等先进技术为无感知资格认证和异地认证等业务提供支撑,推进社保资金智慧监管,为社保资金监管提供决策手段,促进“互联网+社会保障”取得新成果。

31.强化数字化文化服务

统筹城乡文化发展,加强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机构馆藏资源的数字化管理,提高数字化服务能力,借助覆盖城乡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服务网络,将丰富的数字文化资源传输到村(社区),实现“一站式”服务。统筹线上线下推广、展示、销售活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一站式服务平台,开展供需对接,推动公共文化资源共建共享、互联互通,全面提升数字化文化服务水平。应用现代科技手段拓展展览、展示、展演方式,建设数字博物馆,满足VR、AR体验,资料阅读,文化交流,文创展示,社教活动等智慧管理、组织、展示、服务功能。建立旅游演艺、文化娱乐、文化创意等相关产业协同发展机制,推进文化产业创新,打造本地文化品牌,提高文化影响力。

专栏15  数字文化服务建设重点

数字图书馆建设。将县图书馆纳入全国公共图书馆数字图书馆虚拟网,建设分级分布式数字资源库群,实现数字资源无障碍共建共享,提供多层次、多样化、专业化、个性化的数字图书馆服务。

数字文化馆建设。以淄博“文旅云”平台为载体,以十二个文化馆分馆为依托,打造数字化服务平台,建设数字文化馆,逐步建立艺术普及资源库,向群众提供和发布数字化的培训、展览、讲座等服务项目。充分利用数字文化馆“鹊桥云”网络平台,继续创新工作思路,将原有的“业余文艺团队大比武”、“文化润源乡村行”群众文化品牌做成系列活动项目。

数字博物馆建设。建设和完善博物馆VR数字展厅,建设博物馆参观预约平台,构建沂源博物馆参观预约平台,建设沂源博物馆馆藏文物展示平台,以微信公众号或网站为载体,通过视频、图片及文字等形式,对沂源博物馆的馆藏文物进行数字化展示。建设沂源博物馆库房及展厅温湿度等动态管理系统。

 

32.推广智慧养老服务

开展智慧养老试点,搭建智慧养老综合服务平台,以养老服务企业和机构为主体,为社区居家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健康管理、应急救援等服务。构建养老照料、康复护理、疾病救治、临终关怀等相互衔接、功能互补的多元化健康养老服务体系,依托智慧社区建设将护理服务延伸到社区、家庭,建立健全居家养老服务网点,在社区建设“健康小屋”等一体式老年人健康监测服务站。鼓励养老服务机构引进基于移动互联网的便携式体检、紧急呼叫、智能床垫、智能可穿戴设备,提高智慧养老服务整体水平。

专栏16  智慧养老建设重点

建设智慧养老综合服务平台。建立老人健康状况、养老服务机构等数据库,为老人配备GPS实时定位手机,对老人所需服务进行精准分析,围绕老人的切身需求提供信息咨询及呼叫服务。依托12349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整合线上养老服务资源,提供线下生活照料、医疗康复、家政服务、助餐配餐、代办代购等服务。建设养老服务综合评价系统,对养老服务过程视频、音频进行自动记录、分析和评价。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推进体系。建立数字沂源建设推进机制,加强数字沂源建设的组织领导,形成统一的话语体系、工作体系、责任体系。由县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领导小组负责数字沂源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统筹协调和推进落实工作,负责健全完善规划设计、项目投资、产业发展、安全保护等方面保障措施,研究制定项目决策咨询制度和评估体系,规范项目统一决策和组织实施程序,确保各项工作规划有效落实。各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进一步细化项目实施方案,落实工作责任,加强协调配合,加快推进各项工作任务落地。

(二)强化机制创新,促进持续发展。加强数字沂源建设项目统筹管理,统筹各部门数据资源、建设需求及资金预算,设立数字沂源项目建设专项资金,加强项目规划与建设管理,构建跨层级、跨区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体系,避免重复建设、重复投资。成立数字沂源专家咨询委员会,聚合科研院所、知名企业等专家力量,为数字沂源规划布局、政策制定、项目建设、制度建设等方面提供决策支撑服务。落实“淄博人才金政37条”“沂源人才新政25条”,优化信息化人才管理机制,打通用人体系,实现编制、人事、职称、考核、奖惩各环节的统筹管理,注重信息化、大数据、人工智能、信息安全等急需的专业人才引进,增强专业人才在数字化建设中的决策参谋和技术支撑作用。构建综合培训体系,开展以云计算、大数据、信息安全、数字政府、数字经济等为主题的多种类、多形式人才培训计划。聚集产学研用资各类社会资源,为数字沂源发展提供智力、技术、资源等全方位支撑。

(三)坚持市场化思维,加强政策引导。设立数字沂源建设基金,由政府对基金进行奖励和补贴,为社会资本参与数字沂源建设提供引导和扶持,组建企业联盟和企业协会,加快形成政府引导、企业参与、社会资本投资为主的数字沂源投资、建设、运营模式。优化金融市场投融资环境,降低数字沂源建设融资成本,鼓励金融机构针对数字沂源建设领域创新信贷产品,加大精准信贷支持力度。

(四)加强督促考核,提升建设实效。将数字沂源有关工作的落地实施纳入重点督查考核内容,建立考核评价体系,发挥绩效审计、专家评价、媒体监督和第三方评估作用,加强结果运用,督导激励各级各部门落实责任分工,分步推进规划项目落地实施。鼓励应用创新和信息共享,充分发挥各部门能动性和首创精神,对建设方案成熟、合理的优先给予建设资金保障,对创新示范在省市获得推广应用、推进信息共享工作有力的在年终考核中给予加分。

(五)注重信息安全,提高防护能力。建立数字沂源综合风险防控体系,落实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建立重要数据使用、备份管理和安全评价机制。建立数据安全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要害信息系统运营单位的数据安全责任,提高工作人员的保密意识和风险防控能力。加强统一的网络管理、数据管理和信用评价管理,明确各类管理运维人员的相关责任。加强全民网络安全教育,开展多种形式的信息化和网络安全知识宣传普及,提升全社会网络安全防范和公众自我保护能力。

 

附件:数字沂源建设任务清单(2020—2022年)

 

附件

 

数字沂源建设任务清单(2020—2022年)

 

序号

领域

建设任务

建设内容

责任部门

进度安排

1

建设技术领先的数字设施

5G网络建设

规范5G基站建设管理,加快5G基站建设。依据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原则,推进5G网络有序建设,加强重点区域的5G网络部署,构建连续覆盖的5G网络

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县铁塔公司、县联通公司、县移动公司、县电信公司、县广电网络公司

2022年底前完成

2

“5G+”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鼓励市场主体投资建设新基建项目,加快城市物联网设施建设,推进5G网络商用部署,推进多功能信息杆柱、智能候车亭等智慧化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感知网络与移动网络融合发展

县发展改革局、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县住房城乡建设局、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县铁塔公司、县联通公司、县移动公司、县电信公司、县广电网络公司

持续推进

3

5G应用示范

推动5G与相关行业的融合发展,支持在重点领域开展5G应用示范,打造行业创新应用标杆。推动5G体验中心建设,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县大数据发展服务中心、县发展改革局及相关部门单位,县铁塔公司、县联通公司、县移动公司、县电信公司、县广电网络公司

持续推进

4

构建数据资源整合共享服务体系

数据资产平台

依托淄博市政务云资源构建全县统一高效、安全可靠、按需服务的数据资产平台,推动数据资产汇聚和跨部门政务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建立大数据管理和服务体系

县政府办公室及相关部门单位

2021年底前完成

5

加快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

 

数字赋能

工业转型

深入推进以“机器换人”为主的智能化技术改造,开展数字化生产线、智能车间、智慧工厂和“互联网+”协同制造示范建设,实施行业差异化的“企业上云”策略,深入推进“企业上云”

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各镇(街道)、沂源经济开发区

2022年底前完成

6

数字农业农村

依托市数字农业农村云平台,建立数字乡村综合服务体系,打通服务群众办事、就业、生产、生活“最后一公里”。打造数字农业农村大数据应用平台。建设“数字果园”应用示范园,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智慧监管体系,优化农产品安全追溯系统。实施果业振兴计划,优化品种结构和区域布局,推进老果园标准化改造,打造百亿级苹果产业集群。实施农产品品牌品质提升工程,持续提升品牌影响力。提升农业机械数字化水平。实施国家级“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建成阿里巴巴沂源“产地仓”

县农业农村局及有关部门单位,各镇(街道)

2022年底前完成

7

智慧旅游

推进旅游集散中心建设,依托全县大数据平台建设智慧旅游板块。推进重点景区智慧设施建设,建设免费WiFi。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培育智慧化乡村旅游点。引导A级旅游景区、星级饭店、旅行社等配备智慧化设施

县文化和旅游局、县大数据发展服务中心及相关部门单位,各镇(街道)

2022年底前完成

8

数字园区

加快推进园区数字化转型。全面整合园区内外资源,建设企业综合服务平台,加强政府、运营方、园区企业之间信息互通和协作能力,提高园区产业聚集和协同创新发展能力,提升园区管理服务水平

沂源经济开发区、县投资促进服务中心

2022年底前完成

9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

实施电子信息产业“铸链”工程,以落户18家电子信息企业为依托,逐步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有序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成立数字沂源产业联盟,助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打造数字经济生态系统

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县发展改革局、县投资促进服务中心、县大数据发展服务中心等相关部门单位,各镇(街道)、沂源经济开发区

持续推进

10

加快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

“互联网+”电子商务

培育县域电商平台,大力开展跨境电子商务,着力打造“互联网+”产业带。推动传统商贸流通企业转型升级。完善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拓宽农特产品网络销售渠道。依托电子商务园区,打造一批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电子商务企业,带动行业电子商务发展。推动电子商务与物流、快递行业协调发展,提升信息化水平和快件末端投递智能化水平

县商务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发展改革局,各镇(街道)

2022年底前完成

11

构建协同联动的数字政府

“互联网+”政务服务

完善政务服务网功能,建成全县统一的智能化网上政务服务体系和一体化的自助服务体系。进一步整合“网上一窗”,实现“一网通办”,优化“掌上一窗”工作

县大数据发展服务中心、县行政审批服务局及相关部门单位

2022年底前完成

12

加强政府数字治理能力建设

数字沂源综合运营指挥中心

以淄博市城市数字大脑为依托,全面整合各类信息资源,构建“沂源城市大脑”。建设沂源统一物联感知平台,为城市大脑提供动态鲜活的触觉感官数据;以“沂源城市大脑”为支撑,建设数字沂源综合运营指挥中心

县政府办公室、县大数据发展服务中心、县应急局、县公安局、县综合行政执法局等相关部门单位

2021年底前完成

13

社会综合治理平台

整合汇聚社会治理相关资源,建设贯通县、镇(街道)、村(社区)的社会治理综合信息平台。加快推进“雪亮工程”与数字沂源建设深度融合。着力推动基层党建与基层社会治理有机衔接,促进党组织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积极推行“一二三四五六七”工作模式,提升社会综合治理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县委政法委、县公安局、县综合行政执法局等相关部门单位,各镇(街道)

2022年底前完成

14

加强政府数字治理能力建设

智慧公安

加快公安信息系统建设,推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在公安系统的应用,推进城乡视频监控增点扩面,推进合成作战平台项目落地,升级建设全目标智能解析平台,全面提升公安数字化水平

县公安局

2022年底前完成

15

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

依托城市大脑,完善数字城管平台建设,优化九大城管核心业务子系统功能,实现感知、分析、服务、指挥、监察“五位一体”,推动城市管理精细化、智慧化。建立城市管理大数据及挖掘分析平台,全面汇聚城市管理服务的各类数据,实现纵向与市级平台对接,横向与相关部门数据共享

县综合行政执法局

2022年底前完成

16

智慧交通

建设交通信息大数据平台,加强智能交通灯控制和监控,强化预警疏导,促进智能出行。提供智能交通服务和智能化停车服务,促进便捷出行,提升交通信息服务水平和城市智慧化生活体验

县交警大队、县交通运输局、县综合行政执法局

2022年底前完成

17

应急指挥调度平台

以数字沂源综合运营指挥中心为依托,建设应急指挥分中心,构建“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应急指挥体系,有效应对安全生产、自然灾害、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等突发事件

县应急局及相关部门单位,各镇(街道)、沂源经济开发区

2021年底前完成

18

加强政府数字治理能力建设

环保大数据

依托省市环境保护业务系统,通过多种途径进行信息采集,实现对重点污染源、空气质量、河流断面、水源地等环境敏感点的实时监控,形成环境监管可视化、绩效评估规范化、环境决策科学化的综合指挥管理体系

市生态环境局沂源分局

2022年底前完成

19

智慧林业

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对重点林区火灾隐患、火情态势、林业植物资源24小时不间断监管,形成立体感知、管理协同高效、生态价值凸显、服务内外一体的林业发展新模式

县自然资源局

2022年底前完成

20

数字地理空间

建立县域空间规划基础数据库,夯实空间规划“底图”,构建国土空间规划监测评估预警指标体系、规则体系、模型体系,实现规划实施过程与城乡发展体征的全面感知和实时监测

县自然资源局

2022年底前完成

21

信用平台

依托省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健全以信用为核心的社会治理和市场监管机制。建立完善企业信用体系,打通小微企业融资服务“最后一公里”。健全政府与征信机构、金融机构、行业协会商会等组织的信息共享机制

县发展改革局及相关部门单位

2022年底前完成

22

数字档案系统

搭建统一的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系统,推进档案数据共建共享,积极创建国家级数字档案馆

县档案馆

2021年底前完成

23

提高民生保障数字服务能力

平安智慧社区

推行智慧社区管理和服务模式。建设涵盖多个服务领域的智慧社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提升社区可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创新社区流动人口管理模式,构建智能化全息感知的社区安防体系

县委政法委、县民政局、县公安局、县住房城乡建设局,各镇(街道)

2022年底前完成

24

智慧校园

加强智慧校园建设,打造集教、学、测、评、管五大功能于一体的教育资源服务云平台。建设教学质量诊断监测子系统,为教育教学量化管理和科学决策分析提供支撑。搭建智慧课堂子系统,实现信息技术环境下教与学的相互促进。建设安全校园子系统,实现校园全方位安全高效管理

县教育和体育局

2022年底前完成

25

智慧医疗

进一步推进LIS、PACS、EMR等系统在基层医疗机构的上线应用工作,为居民提供从医疗到健康的全方位便捷服务。优化全县诊疗一卡通系统和分级诊疗系统,促进县域医联体内医疗机构信息共享。结合区域健康智能应用,全面实现市民就医全流程智能化。聚焦疫情防控所需和发展趋势,建设疫情防控和公共卫生应急大数据支撑系统

县卫生健康局

2022年底前完成

26

智慧水利

升级完善河长制系统,全面提升防汛减灾、水资源调度优化、水环境治理、农村饮水安全等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全面提升水利综合管理服务水平。建立智慧水库管理系统,提高水库安全运行监测预警能力,实现对水库管理业务的数字化管理

县水利局

2022年底前完成

27

提高民生保障数字服务能力

智慧人社

完成人社基层平台搭建,建成一体化基础数据库,实现就业、社保、劳动关系、人事人才核心业务系统的协同;实现养老、工伤、失业保险一站式结算及在线移动支付;利用大数据和生物识别等先进技术推进社保资金智慧监管,为社保资金监管提供决策手段

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2022年底前完成

28

数字化文化服务

统筹城乡文化发展,加强公共文化机构馆藏资源的数字化管理,提高数字化服务能力,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一站式服务平台,全面提升数字化文化服务水平。应用现代科技手段拓展展览、展示、展演方式,建立旅游演艺、文化娱乐、文化创意等相关产业协同发展机制,推进文化产业创新

县文化和旅游局

2022年底前完成

29

智慧养老

搭建智慧养老综合服务平台,以养老服务企业和机构为主体,构建多元化健康养老服务体系,鼓励养老服务机构引进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养老智能硬件服务

县民政局,各镇(街道)

2022年底前完成

30

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推进体系

项目统筹管理

设立数字沂源项目建设专项资金,加强项目规划与建设管理,构建跨层级、跨区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体系。加强规划实施督促检查和跟踪分析,建立健全评估考核机制

县政府办公室、县财政局、县大数据发展服务中心

持续推进

31

强化机制创新,促进持续发展

智力资源建设

成立数字沂源专家咨询委员会。落实“淄博人才金政37条”“沂源人才新政25条”,优化信息化人才管理机制,加强信息化、大数据、人工智能、信息安全等急需的专业人才引进。构建综合培训体系,开展多种类、多形式人才培训计划

县委组织部、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县大数据发展服务中心

持续推进

32

坚持市场化思维,加强政策引导

政策引导

设立数字沂源建设基金,为社会资本参与数字沂源建设提供引导和扶持,组建企业联盟和企业协会。定期组织策划数字经济专题招商推介。优化金融市场投融资环境,加大精准信贷支持力度。对数字领域相关创新成果优先纳入政府采购目录,推动数字经济新技术新产品应用推广

县财政局、县投资促进服务中心、县金融证券工作服务中心、县大数据发展服务中心

持续推进

33

加强督促考核,提升建设实效

督促考核

将数字沂源有关工作的落地实施纳入重点督查考核内容,建立考核评价体系,加强考核结果运用,督导激励各级各部门落实责任分工,分步推进规划项目落地实施

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查室、县考核办、县大数据发展服务中心

持续推进

34

注重信息安全,提高防护能力

提高安全防护能力

建立数字沂源综合风险防控体系,落实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建立重要数据使用、备份管理和安全评价机制,建立数据安全责任制,加强全民网络安全教育

县委网信办、县公安局、县大数据发展服务中心

持续推进

35

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强化宣传

全方位开展数字沂源建设宣传

县委宣传部、县融媒体中心

持续推进

注:责任部门一栏中,标注为黑体字部门为牵头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