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县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第55号提案的答复(创新艺术经济发展观念打造艺术写生基地建设的提案)
尊敬的秦贞富、贾祥宝、杨子庆、刘汉玲、梁金镇委员:
您提出的《创新艺术经济发展观念打造艺术写生基地建设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我县文化和旅游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恳请您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如既往的关心文化和旅游工作。我局自收到建议后对建议中所涉及的内容和问题进行逐条分解,认真研究,抓紧落实、解决。
1.创新艺术经济发展观念,构建沂源艺术写生基地产业体系,使艺术产业经济成为沂源“乡村振兴”建设中的新增点和亮点。沂源位处鲁中腹地,区位优势明显;是乡村振兴建设的重要之地。因此,要创新发展观念,充分发挥沂源山、水、林、景的优势,挖掘和利用沂源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生态艺术资源,强化战略谋划,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艺术写生基地产业建设,形成以政府为主导、民营为主体、高校为核心的“三为一体”艺术创意产业格局。在南鲁山镇、燕崖镇、东里镇、西里镇选取三至五的实践建设基地,由政府牵头,鼓励有竞争的文化企业,用两至三年时间,建成地域特色鲜明、配套设施完备的的艺术写生基地,并积极引导艺术家、大学生写生团走进沂源、了解沂源、宣传沂源,构建从南到北的艺术写生基地产业体系。
2.沂源县艺术写生基地要与省内外高校美院协会、学会等艺术研究机构加强合作,积极探索适合沂源艺术写生基地建设的新模式。首先要走出去,到河南林州市、淄川区峨庄镇、青州市黄花溪等考察,借鉴他们成熟的经验。然后要请进来,政府要给以政策上的支持,文化、旅游等部门要积极主动配合,把省外的艺术家、大学生写生团请到沂源来,采风写生,画沂源,宣传沂源。把省内高校美院协会、学会做成沂源艺术写生基地的先锋,使他们积极支持沂源艺术写生基地的建设,在写生课程的安排上,优先考虑到沂源开展艺术写生、考察及创作课的教学。鼓励学生和任课教师在沂源的山水人文区域开展美术教学实践活动。同时,把山东艺术学院、山东工艺美院、山师大学等高校在沂源挂牌成立艺术写生基地。
3.借鉴外地经验,加快写生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形成鲁山景区、牛郎织女非遗物质文化遗产景区、“六一八”红色教育基地一条线,历史文化考察与艺术写生“两翼飞”;构建政府、美术写生基地、写生者“三足支撑体系”;形成“餐、宿、画、游”四位一体写生基地。使写生者在春夏秋冬都能在沂源找到很好的创作素材,创作出带有沂源元素的艺术作品。艺术写生基地建设与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到多个部门、多个环节,住宿条件的改善,接待人数、接待规模的合理设计,写生景点的整合与综合利用,线路的制定,写生用品的购买,景点门票的减免,服务人员的专业培训与管理,师生安全保障机制的建立,配套设施如旅游纪念品、地方特色文化产品的推广、画廊与展览馆的开放等,都要进行全面的合理安排。充分借鉴淄川峨庄等地的成功经验,通过融资、招商、合作等形式,多方位、多角度打造艺术写生基地建设。写生基地可以为写生的师生提供免费场地办画展,对优秀作品颁发证书等。激励艺术家们和高等院校的师生到沂源来写生创作。
4.以文化历史、乡村振兴为基础;沂蒙山、水、人文、民风民俗写生为目标,结合民俗村的方便资源,例如已经具有初步规模的东里镇的下柳沟村、南鲁镇的朱家户村等。创新市场运作,优化基地环境,稳步有序推进艺术写生基地建设。目前的大问题,就是沂源写生基地规模小,各自为战,管理比较分散,网络推介与宣传力度不够,市场运作不成熟。在管理上,要理顺管理属性,划分管理职责,加强资源有效整合,健康稳步地建设艺术写生基地。尤其是要吸纳有市场运作能力的社会人才进行这个行业,提高文化艺术写生基地的经营能力。
把沂源建成高层次的艺术写生基地,争取在沂源文创产业中成为沂源经济发展的一个亮点。在沂源的文化与经济建设中,应该充分利用沂源固有的历史、考古、艺术、人文、山水景观等资源,借助“乡村振兴”建设的背景和机遇,加快沂源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沂源艺术写生基地的建设与开发,虽然看似是一件小事,如果一旦形成一定的规模,就会产生强大的市场与文化效应,这就需要政府、相关的企事业单位与高校共同配合,各负其责,在一定的政策支持下,积极推进艺术写生基地建设,使其成为沂源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亮点。
最后,感谢您对文化和旅游工作的支持和厚爱,同时,希望您继续关注文化和旅游工作,提出更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沂源县文化和旅游局
2020年9月20日
(联系单位:县文化和旅游局 联系人:张岩 联系电话:3256106)
抄送:县政协提案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