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沂源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历史教学计划 | ||
---|---|---|---|
索引号: | 11370323493219886F/2024-5488188 | 文号: | |
发文日期: | 2024-11-20 | 发布机构: | 沂源县教育和体育局 |
沂源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历史教学计划
一、主要问题
1、生源太差,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比较差,感觉拉不动,学生缺乏历史素养,学习能力比较欠缺。
2、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生基础不扎实。课堂上思想开小差、易分神。
3、历史思维能力差。有些同学存在抄袭材料、抄袭答案的问题。不动脑,分析问题角度不全、答题方向、思路需要进一步强化。
4.卷面书写、答题规范需要进一步提升。
5.史料教学的教学思路和设计方案,与高考的要求有一定差距,有待提高。
二、举措
(一)理论引领,加强高考研究,明确高考导向。
1、学校统一订阅课程标准、课标解读、高考评价体系及说明、高考蓝皮书、高考题、学科杂志等,组织老师们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组织学科大教研,进行集体研讨,明确高考的考查目标、考查形式、考查内容、考查要求,把握命题特点、命题趋势、学科前沿理论成果等。
2、重视高考题的研做:将高考题研做纳入每周的教学常规管理,先个人研做,周集体备课轮流说题、讨论,最后在讨论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形成理论成果;纵横交错,反复做。原卷选五年真题:重在归纳考点分布、命题特点、框架、规律;学校不定期组织教师进行抽测。考点选十年分类:备课时研做,重在分析每个考点的考查方式、意图。
4、对高考题进行细化分析,编制多维细目表、专题化统计表等。
(二)立足课标,合理整合教学内容。
基于高中历史课程的基本结构和关联,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整合。
一轮复习采取通史体系+课时专题的方式进行。其中通史体系:融合必修、选择性必修与选修,打破现行教材体系,整合教材内容,重构通史体系,汇编校本教材。
课时专题:针对每个学习专题的关键问题和重点内容,对教材的顺序、结构进行适当的调整,按课时设计成新的学习主题。
(三)聚焦素养,有效设计教学过程
(1)唯物史观:理论学习加实践运用。以开学第一课的形式,组织学生通过学习唯物史观的主要内容,形成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然后常态化的运用与日常教学。
(2)时空观念:每个单元、课时都绘制时间轴,引导学生自主绘制历史大事年表;充分利用地图册,将相关地图作为重要的史料创设情景设计问题、通过绘制、填充等方式将知识点落实到地图上,进行地图类题目的专项训练和方法指导。
(3)史料实证:将史料研读渗透到每一节课,一是教材史料化:深入挖掘历史课本中的教学资源,做到用教材教学。二是大量补充史料:辅助教学,拓展视野。史料选取,参考典型试题、史学著作、史学前沿观点等。
(4)历史理解、历史解释:主要通过构建知识体系、进行概念解读、编写名词解释、“设问+追问”的问题设计、构建关系示意图、绘制思维导图、进行变式训练等方式进行。
(5)家国情怀:在主题的设计、价值导向、课堂小结、题目选用等方面,关注价值关怀、人文情怀、现实问题,体现对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情感。
(四)创设情景,深耕课堂教学,打造高效课堂
1、生本课堂。由“关注教”转向“关注学”。在教学理念上以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为教学的本位、重点,以调动和发挥学生历史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核心,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实质性线路,以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为中心展开。坚持学案导学,以课时为单位,编制学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课时学案,必备的包括课标解读、问题引领、主干知识、任务驱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真题演练、巩固练习等环节。
2、情景教学。坚持情景式教学、复习提问情景化、知识处理情景化、导言结语、活动设计情景化,做到“无情景不命题,无情景不成课,引导学生应对和解决陌生的、复杂的、开放性的真实问题情境。
3、精细提质。将课堂作为教学的主阵地,课堂各环节以每周一节公开课为示范引领,。
课前精备:精个备勤集备,群策群力,助推教研。备课流程如下:个人精备、主备人编制学案初稿——学案上传、组长初审、全员参审——主备人修改学案——集体大备:内容、目标、重难点、教法、学法、习题——个人二次备课——“微集备”利用课间和QQ群、微信群随时随地进行。及时解决备课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定期举行的全校学科大教研。
课上精讲:以“堂堂都是公开课、堂堂都是精品课”为目标。通过提问、默写、变式训练等方式温故知新;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激情凝思的导入;通过创设新情境、层层递进的问题、讲练结合;通过轻松诙谐的语言活跃课堂氛围。
课后深思:常态化。及时反思,总结课堂的成败、生成性问题、迸发的灵感等,不断改进、创新,优化课堂教学。
4、习题精练:(1)精选试题:以新材料、新情景、新视角题型为主;高考题优先。尝试改编。(2)限时训练:选择题专项训练每周1-2次,每次15题,主观题每两周1个题典型高考题型,反复做(每个学生做到接近满分为止)、变式练。周测、单元测按高考的时间、题量,精选试题并进行训练。(3)全批全改、尽量不过夜:及时发现问题、准确定位薄弱知识点、薄弱学生。(4)题目精讲:既讲知识,又点方法,加强对学生解题思路和答题规范性的指导。(5)题型建模:总结了不同类型问题的答题模板、相似问题的答题角度、必要的答题术语等。(6)重视错题、好题的整理。结合陈老师的指导意见重在薄弱知识点、概念、思路的整理。师生同做题目记录:包括存在的问题,归因分析、解决方法、思路梳理、规律总结、涉及的学术背景等。
(五)同频共振,整合教育资源,形成教育合力
1、计划先行。依据省市县校各级的指导意见,结合学科特点制定学期计划、周计划,统一进度、统一要求。
2、加强备课组建设。三个人、一起努力,形成“一门心思抓教学,以勤奋诠释追求”的良好组风。每周最少两节听课、评课,抓亮点、找问题,取长补短。新老教师青蓝结对,互学共进。三个年级经验传承、资源共享。多措并举助力教师专业成长
3、“关爱每一个学生、静待每一朵花开”,群山出高峰。不放弃每一个学生,以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青春活力。强抓培优补弱。
4、加强市县校的联系,严格落实省市县校各级教研室的指导意见,与兄弟学校勤联系、多沟通;学科互促,尤其是语文、政治、地理等相关学科。
(六)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是从教学的整体角度看待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不是将其割裂开来。 首先要重视教师的“教”,有效地坚持教师的主导作用。 确定好教学的方向、 内容、方法、 结果和质量等, 这就要求教师在根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规定及学生的状况认真组织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思维路线,正确选用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有目的地组织、引导学生积极地学习,充分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学期内容及目标
1、本学期教学任务:选择性必修一、选择性必修二、选择性必修三共三本书,共48课时。假期加班已进行7课时,还剩41课时。很多课是以专题形式进行了大跨度的整合。如第一课中国古代政治,从夏商周到明清是新教材,是原来必修一四课时的内容,第四课中国历代变法改革包括了原先选修的6个改革,另外增加了张居正改革、清末新政和新中国的改革,相当于原先10课时的内容,内容非常多。
2、学年末全市统考中各线保三争二。
沂源县第一中学
2024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