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沂源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化学教学计划 | ||
---|---|---|---|
索引号: | 11370323493219886F/2024-5486823 | 文号: | |
发文日期: | 2024-11-14 | 发布机构: | 沂源县教育和体育局 |
沂源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化学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与目标任务
根据《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教育部考试中心的《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化学科考试内容改革实施路径》的新高考理念与思想,结合我校学生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策略,加强学生化学基本知识与基本能力的学科素养培养,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逐渐使学生使用新高考下的化学学习。通过一学期的学习,争取在淄博市期末统考中取得良好成绩。
二、教学现状分析
本学期化学班有21个,拓展部2个(物化生),A班6个(物化生3个,物化地2个,物化政1个),B班13个(物化生7,物化地5,物化政1) ,人数较往年最多。学生成绩分化较严重,B班学生,特别是物化地,物化政组合班级中部分学生的化学成绩极差,学生理解应用能力较差。任教老师老中青搭配合理,班主任占比较高。
新学期每周4课时
三、教学任务
本学期完成选择性必修一和选择性必修二的前两章。
四、新学期措施与改进
(一)加强新高考理念学习,提升教师理论认识水平。
1、认真学习新高考,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
利用集体备课时间集中组织老师们学习《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教育部考试中心的《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化学科考试内容改革实施路径》,再次研做两年山东高考化学题,明确基本考点,再次感受新高考化学的难度,把控教学广度与难度。
2、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本学期要继续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主,提倡研究性学习,发现性学习,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以实现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地转变,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要以新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牢固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以平等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在沟通和"对话"中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努力建立互动的师生关系。
(二)加强备课组建设、充分开发与利用校内外化学教学资源。
备课组是全面落实新课程标准、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教学研究组织,是保证平时和高考教学质量的最有力集体。应发挥好骨干教师在新高考推进过程中的引领作用,培育民主、互助、进取与分享的教研文化,形成本校化学课程建设的特色。
在集体备课中对教学中的问题进行讨论,对教师本身的课堂处理做好补完善。每周集体备课确定好主备人,提前一周备课。主备老师提前备课,对教材变化,习题处理,周周练做到提前准备,在集体备课时,通过所有老师的讨论,利用集体的智慧确定下一周的教学课时安排,习题处理难度等问题。备课组要做到资源共享,做到同一进度,统一知识广度,根据各班的具体情况,适当进行调整,以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为标准,根据所教班级情况不同审定不同的难度。相同层次组合的老师及时沟通,设定不同层次的作业。专题分为A层与B层,例题的选择,习题的配备与要求,可根据每个班级学生的实际,灵活处理。重视教学过程的反思,尽可能做到每节课后教师要反思教学过程,及时地把教学中点点滴滴的感受写下来,要从深层次上去考虑自己的教学工作。
(三)加强课堂改革力度,贯彻新课程理念,向课堂要效率,要质量。
1、发挥化学实验功能,提高学习兴趣 。新高考化学试题突出了实验的重要性,因此要特别重视实验教学。实验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学习化学的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小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也为所学的理论知识提供了实际依据。本学期的课本实验以演示实验为主,通过课堂演示实验充分调动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证据推理能力。能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提升兴趣,体验成功的喜悦。学生实验重点是酸碱中和滴定,让学生到实验室动手操作。
2、把握好知识的深度与广度,充分利用好专题对知识进行巩固与升华。新教材的特点之一是知识呈现的层次性和有序性,注意知识螺旋上升的特点,尊重教材体系,不随意扩展,传授知识要有梯度。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化学教学难度,到位但不越位,打牢学生基础,重在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能力。本学期两册书安排了七个专题,具体到出题人,内容,分类题型等。(附录后)
3、提升课堂教学能力,关注课堂实效性。在化学教学中多创设情境教学,教师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特点,引导学生开展分类与概括、证据与推理、模型与解释、符号与表征等具有学科特质的学习活动,可采取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学期化学反应原理模块学习的重点就是证据与推理、模型与解释。
一是将情境化知识渗透到化学学科教学中。化学学科中涉及很多知识内容与我们实际生活存在十分紧密的联系,并且高中化学教学最终目的也是让学生将所学习和掌握的知识内容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老师们在开展化学教学时需要联系实际生活,将生活中存在的化学知识渗透到化学教学中,在问题设置,实验演示等教学活动中也要将情境教学贯彻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这样不仅可以深化学生理解,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应用化学,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慢慢适应新高考,进而提升学生学习效果。
二是课堂以生为本,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实行新高考制度改革的本质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学习的个性化需要,并真正实现以生为本。实际教学中,应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思考与交流等多种教学方式,这样既能够凸显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又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在各项不同的教学活动中各方面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在实际教学中,老师也要确保所教授知识内容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实用性,促使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化学学科知识内容的本质,提升相应科学素养。依照课标教学,实施素养为本的教学。
三是实施“教、学、评”一体化,有效开展化学日常学习评价。
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的有机结合,提问与点评、练习与作业、复习与考试等是有效开展化学日常学习评价的基本途径和方法。对每一次课堂听写,周测,阶段考试都要做好记录,跟踪学生学习进展,分析学习动态。
四是建立错题档案,对在周周练和平时习题中集中出错的题目,将其整理留存,在每次大考前将题目重新编辑到模拟题中,加深对错题,典题的巩固。
(四)做好培优补弱教学。针对本学期各班学习成绩差异大的问题,实施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同层次不同成绩学生设置不同档次的作业要求,B层同学保证完成非常学案和课时作业,A层学生需加练“五三”.
(五)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向学习态度要一个分数段。教育的初衷与目标都是爱学生,在教育教学中要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多找学生聊天,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与学习态度变化,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重视学习过程的检查,开学第一周检查落实学生的笔记本,开学第一周末检查学生的错题本整理,周周练作业全批全改。让学生感受老师严谨治学的态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的学习态度,正确的价值观,做到亲其师信其道,向学习态度要一个分数段。
五、教学工作具体安排
时间 教学内容 负责人 翟金玲
第1周(9.2-9.8) 第一课时: 第二章单元测试讲评
第二课时:强弱电解质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开学考测试 李传友
第2周
(9.9-9. 15) 第一课时:电离平衡常数 强弱比较。
第二课时:电离平衡习题课
第三课时:水的电离 溶液酸碱性
第四课时:pH的计算 苗雁鸣
第3周
(9.16-9.22) 第一课时:酸碱中和滴定
第二课时:酸碱中和滴定学生实验
第三课时:盐类的水解
中秋放假 刘冉
第4周
(9.23-9.29) 第一课时:假期作业讲评
第二课时:影响盐类水解的主要因素
第三课时:盐类水解的应用
第四课时:专题微粒关系(浓度比较) 孙宁浩
第5周
(9.30-10.6) 国庆放假
第6周
(10.7-10.13) 第一课时:假期作业讲评
月考
齐丽
第7周
(10.14-10.20) 第一课时:专题微粒关系(浓度比较)
第二课时:专题微粒关系(结合图像下的微粒关系分析)
第三课时:专题微粒关系(常数之间关系与计算)
第四课时:沉淀溶解平衡 张娜
第8周
(10.21-10.27) 第一课时: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
第二课时:章末复习
第三课时:第三章单元检测
第四课时:期中模拟一 翟金玲
第9周
(10.28-11.3) 第一课时:期中模拟二
第二课时:期中模拟三
期中考试 李传友
第10周
(11.4-11.10) 第一课时:期中考试讲评
第二课时:电解原理
第三课时:电解原理的应用
第四课时:电解池与原电池习题 苗雁鸣
第11周
(11.11-11.17) 第一课时: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第二课时: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应用
第三课时:专题电化学(一)
第四课时:专题电化学(一) 刘冉
第12周
(11.18-11.24) 第一课时:电化学单元检测
第二课时:全册综合复习
第三课时:原子结构(第一课时)
第四课时:原子结构(第二课时)
第五课时:章末复习
孙宁浩
第13周
(11.25-12.1) 第一课时:原子结构(第三课时)
第二课时: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第一课时)
月考 齐丽
第14周
(12.2-12.8) 第一课时:月考试题讲评
第二课时: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第二课时)
第三课时:专题原子结构与性质(一)
第四课时:专题原子结构与性质(二) 张娜
第15周(12.9-12.15) 第一课时:单元检测讲评
第二课时:共价键
第三课时:分子的空间结构(第一课时)
第四课时:分子的空间结构(第二课时) 翟金玲
第16周(12.16-12.22) 第一课时:分子结构与物质性质(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分子结构与物质性质(第二课时)
第三课时:专题分子结构与性质(一)
第四课时: 专题分子结构与性质(二) 李传友
第17周
(12.23-12.29) 第一课时:分子结构与性质单元测试
期末复习 苗雁鸣
第18周
(12.30-1.5) 期末复习 刘冉
第19周
(1.6-1.12) 期末复习 齐丽
第20周
(1.13-1.20) 期末考试 张娜
专题及分工
要求:提前一周出好学案及练习,专题内容包括环节有:知识归纳或思维模型,分类题型(例题+练习+方法指导),本专题巩固练习等。
分工及专题目标
专题一 平衡图像题
负责人:翟金玲
内容:图像题的识图建模
分类题型:速率-时间图;浓度(物质的量)-时间图;转化率(百分含量)-不同温度(压强)-时间图;
转化率(百分含量)-温度(压强)图;平衡与非平衡比较图像;多反应体系下的图像识别;多变量对同一反应体系的影响图像;其他图像等。
专题二 速率,平衡计算题
负责人:翟金玲
内容:构建三步曲在化学平衡中的计算模式
分类题型:转化率,产率,百分含量的计算;应用浓度商与平衡常数判断反应进行方向;应用平衡常数分析温度不变下比例变化及定量计算;各类平衡常数的计算(用浓度,分压,物质的量分数等表示的平衡常数)等。
专题三:等效平衡专题
负责人:翟金玲
内容:等效平衡的概念;构建途径;等效平衡的应用;归纳转化率比较的方法等。
专题四:水溶液中的微粒关系
负责人:李传友(A层) 刘冉(B层)
内容:构建水溶液中的微粒关系思维体系
分类题型:微粒关系的大小比较与守恒关系(单一溶液与溶液混合);结合图像下分析酸碱中和反应的微粒关系(识线,关注几个点,常数在图中的计算,分析水的电离程度变化等);各类常数的转化与计算等。
专题五 电化学
负责人 孙宁浩(A层) 张娜(B层)
内容:电化学思维建模
分类题型:新型电池;二次电池;信息型电极反应书写;电化学中的定量计算;交换膜的类型与选择等。
专题六:原子结构与性质
负责人:李传友(A层) 刘冉(B层)
内容: 核外电子排布等化学术语的区分与考察;元素周期表中元素位置;半径比较;电离能;电负性;综合考察.
分类题型: 原子结构考察;元素性质与元素周期表;位构性综合应用.
专题七:分子结构与性质
负责人: 孙宁浩(A层) 张娜(B层)
内容: 共价键及其类型;分子的空间结构;价层电子对互斥;杂化轨道;分子的性质
分类题型:分子空间构型(极性,键角等);分子的性质;分子结构与性质的综合应用.
周周练等讲义出题顺序安排:
翟金玲 李传友 苗雁鸣 刘冉
孙宁浩 齐丽 张娜
学生活动安排:
活动名称:化学学习常规比赛(笔记本,错题本),评选A班十佳和B班十佳奖励。(负责人:翟金玲,齐丽,苗雁鸣;时间:月考后)
活动名称:挑战高考化学竞赛,评选A班前十名和B班前十名奖励。(负责人:李传友,刘冉;时间:原理模块完成后)
活动名称:化学学习经验介绍,班级化学薄弱生参加。(负责人:孙宁浩,张娜;时间:期中考试后)
晨读材料分工:
翟金玲:第三章第一二节(10次)
苗雁鸣:第三章第三四节(10次)
齐丽:第四章第二三节(10次)
李传友:第一章第一二节(10次)
刘冉:第二章第一节(5次)
孙宁浩:第二章第二三节(10次)
沂源县第一中学
2024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