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沂源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物理教学计划 | ||
---|---|---|---|
索引号: | 11370323493219886F/2024-5486807 | 文号: | |
发文日期: | 2024-11-14 | 发布机构: | 沂源县教育和体育局 |
沂源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物理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立足教材,夯实基础,联系实际,关注综合。一轮复习要求围绕新高考评价体系“一核四层四翼”,紧扣核心素养要求,以教材为依托,以课标为导引,以自编学案为辅助,以学生为主体,以解决问题为导向,以夯实基础为第一要务,力求做到:全面、系统、扎实、灵活。复习中要突出知识的梳理,构建知识结构,把学科知识和学科能力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学科综合能力,强化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增强学生接受信息、处理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工作目标
1、对基本概念的形成过程加深理解,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及概念之间的联系,明确规律的推导过程及适用条件,夯实基础,形成有效的知识体系。
2、能够掌握各部分问题的解题思路、步骤、方法、技巧;明确各种题型的命题规律。
3、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初步具备分析解决物理综合问题的能力。
三、具体措施
1、加强学习、研究,瞄准新高考方向
(一)研究新课标
加强对新课标、新考纲、新教材的研究,特别注意老教材教材没有的,新教材添加的;老教材弱化的,新教材强化的;老教材有的,新教材没有的;老教材强化的,新教材弱化的。加强对新考纲的研究,系统比对新老课标,找出差异性,寻找分数增长点。
(二)研究命题思路
深入研究山东省高考命题思路,明确由知识立意到能力立意,再到素养立意的命题变化趋势。明确“四层”“四翼”。“四层”:“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四翼”:“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
(三)研究高考题
搜集整理近五年的新课标高考题和近几年山东高考题,形成考点考查双向细目标,找出趋势,总结规律,体会高考题与高考命题思路之间的关联,
(四)研究新政策
及时参加各类高考研讨会,全面把握新高考的新政策,明确新高考的新变化;及时收集各类备考信息,了解关注高考新动态,每周集体备课时进行信息通报,集体研究,吃透考情,精准发力,免走弯路。
2、加强集体备课,发挥整体优势
集体备课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做到:计划统一、进度统一、基本教学内容统一、作业和练习统一、考试统一,平衡新老教师间的经验差别。加强集体备课,发挥集体优势,资源共享,提高效率,选好例题,编写好复习学案、周周练和单元测试题。
3.完善学案导学,提高复习效率
学案是学生高三复习的第一手材料,利用集体备课研究制定科学有效的学案模式,根据教学计划和进度,分工合作编写学案,学案编写注重基础,知识全面,整合手中一轮资料,使学案成为串联高三备考的有效载体。
4、积极探索更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学无定法,教无定法”,新课程改革倡导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着力研究三类课型,上好三类课。(复习课、习题课、讲评课)
(1)复习课。上好一节复习课并不容易,复习不是简单的重复,它最终目的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要设计好复习课。参考模型为:学案导读、提前预习——自主练习、思考体验——合作探究、点拨讲评——迁移应用、反思构建。
(2)习题课。复习中的的习题课要强调练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搞题海战术,还要做到查缺补漏,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参考模型为:对照课标、精选习题——自主练习、网络构建——合作探究、精炼提升——归纳总结、精讲发散。
(3)讲评课。试卷讲评是复习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试题的讲评决不是报个答案。一堂好的试卷讲评课应该也同样是有趣味的,吸引人的,学生也应该是听的津津有味的。这些都需要老师去研究、去创新!参考模型为:找出问题、抓住重点——独立思考、合作解难——围绕考点、分层点评——点题引领、二次过关。
5.注重渗透学科思想方法
物理教学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领悟其中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仔细审题的习惯和能力。为什么不少学生感到物理课听起来容易,自己做起来难。问题就在于他们没有掌握物理学科科学的研究方法,而是死套公式。为此,在物理复习过程中要适时地、有机的将科学方法如:理想法、模型法、整体法、隔离法、图象法、逆向思维法、演绎法、归纳法、假设法、排除法、对称法、极端思维法、等效法、类比和迁移法等进行归纳、总结,使之有利于学生消化吸收,领悟其精髓,从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技巧。
6.切实加强实验复习,提高实验变通能力
首先,要更加重视课本中的实验,高考的实验题都是以规定实验中的原理、方法和器材为基础编写出来的。 其次,我们教师也应该认识到,课本中的实验仅仅是为我们提供了一套可行的实验设计方案和操作规程,但它决不是唯一可行的,也不一定是最佳实验方案。我们应该着重从中领悟物理实验的设计思想、所运用的科学方法、规范的操作程序及合理的实验步骤。回归课本,只有充分挖掘课本才能充分理解教材,才能在遇到新题凭借扎实的基本知识从容解决实际问题。
7.加强应试能力的培养,提高非智力因素得分
(1)加强审题能力的培养:审题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包括阅读、理解、分析、综合等多种能力,也包括严肃认真耐心细致的态度等非智力因素,因此,提高审题能力不仅是考试的需要,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审题能力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对关键词句的理解;②对隐含条件的挖掘;③对干扰因素的排除。
(2)注意解题的规范化训练:审题是解题的关键,而解题的落点是书写的规范性,表达的完整性,这是提高高考成绩的一种有效途径。为此在复习中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①对解题的规范性提出明确而具体的要求,并在平时作业与考试中严格执行,好的要传阅,差的要限期改正,甚至曝光。②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自身要加强规范化的示范,对部分例题要有完整的解答。③在考试阅卷时,对解题的规范化要分配较大的分值,对学生形成一种导向。4在平时练习中、不准用计算器,且要运算到相应的位数。结果要规范。尤其现在实行网上阅卷更应在规定的地方答题。
(3)注意合理分配答题时间:试卷难、中、易分数分配约为2:5:3,平时指导学生做一份完整的试卷应先易后难,要敢于放弃,拿到该拿的分数,注意合理分配答题时间。
8.切实搞好培优补弱工作,力争学生成绩全面丰收
抓住教学案的起准点,务必使教学案的各个环节有的放矢,使优秀学生“吃好吃饱,吃深吃透”,采取分层要求的方法,使学有余力的同学在学习上得到补偿,同时要对他们进行目标激励,鼓足这些学生的信心,坚持不懈地做好这项提优工作,力争在高分层有所突破;对后进生采取化整为零的措施,把责任落实到任课老师,在兴趣、方法、基础知识、能力等方面给予关心、指导和帮助,努力使后进生缩短差距,学科平衡发展。也鼓足这些学生的信心,
理化生班、物史地班、物生地班,基础、理解能力、班级水平不太相同,因此:
(1)学案编写上要注重基础,选题上要精益求精可在试题训练的量上有所侧重,在思路方法上给予扩展,但也不宜太难,在检测题中设计上附加题。(2)教学反馈和补偿要及时,加强作业批改,加强个别指导。
(3)课堂少讲、精讲,给学生足够的讨论、自学的时间,课堂上有针对性地慢讲、多练,进行小循环、小台阶、小步子、勤反馈争取让更多的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4)学生应变能力的培养要重视,多给他们提供阅读材料,提高他们的阅读、审题能力。
通过一轮复习,应逐渐使知识达到序化、内化、深化、活化。即梳理知识,穿点成线,织线成网,形成知识的系统化网络化。学生在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的基础上消化、吸收、转化为自己的知识。通过训练学生进一步加强对知识的理解与领悟,达到联系实际,灵活运用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在高三总复习中要想到、做到,尽心尽力,这样才不留遗憾。而题型一切皆有可能,只要知识在我胸中,要有平常心,要有自信心,要审清题意,要学会变通。教师的选题应从难度上降下来,将精力放在对知识点的落实和方法的整理上。
总之,高考的立足点在于基础之上的提升,基础掌握的好与坏,直接决定了高考成绩的高与低,也就决定了高考的成与败。第一轮复习阶段的指导思想是降低难度、踏踏实实、狠抓基础;目标是夯实基础,将原来的基础知识结构、基本概念规律强化温习、理顺成纲。
沂源县第一中学
2024年11月
附件: 2024-2025学年度年高三物理一轮复习日程表
2024-2025学年度高三物理一轮复习日程表
时间周次 |
教学内容 |
学案编制 |
检测题 |
9.1--9.7 |
第1讲 功和功率 |
张士梅 |
|
第1讲 功和功率 |
|
|
|
第2讲 动能定理及应用 |
吴晓萍 |
|
|
第2讲 动能定理及应用 |
|
|
|
9.8--9.14 |
第2讲 动能定理及应用 |
|
|
第3讲 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应用 |
任敏捷 |
|
|
第3讲 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应用 |
|
|
|
第4讲 功能关系 能量守恒定律 |
周士海 |
|
|
第4讲 功能关系 能量守恒定律 |
|
|
|
9.15--9.21 |
专题强化六 多运动组合问题 |
吕含玲 |
|
专题强化六 多运动组合问题 |
|
|
|
专题强化七 传送带和板块模型 |
张邦乐 |
|
|
专题强化七 传送带和板块模型 |
|
|
|
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
徐晓霞 |
|
|
9.22--9.28 |
机械能测试与讲评 |
|
张士梅 |
第1讲 动量和动量定理 |
刁红 |
|
|
第1讲 动量和动量定理 |
|
|
|
第2讲 动量守恒定律及应用 |
丁建华 |
|
|
第2讲 动量守恒定律及应用 |
|
|
|
9.29--10.5 |
专题强化八 碰撞类的四类模型 |
张士梅 |
|
专题强化八 碰撞类的四类模型 |
|
|
|
专题强化九 力学三大观点的综合应用 |
吴晓萍 |
|
|
专题强化九 力学三大观点的综合应用 |
|
|
|
动量单元测试与讲评 |
|
吴晓萍 |
|
10.6--10.12 |
月考 |
|
|
月考 |
|
|
|
月考 |
|
|
|
第1讲 电场力的性质 |
任敏捷 |
|
|
第1讲 电场力的性质 |
|
|
|
10.13--10.19 |
第2讲 电场能的性质 |
周士海 |
|
第2讲 电场能的性质 |
|
|
|
专题强化十 静电场中的图像问题 |
吕含玲 |
|
|
专题强化十 静电场中的图像问题 |
|
|
|
第3讲 电容器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
张邦乐 |
|
|
10.20--10.26 |
第3讲 电容器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
|
|
专题强化十一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综合问题 |
徐晓霞 |
|
|
专题强化十一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综合问题 |
|
|
|
单元测试与讲评 |
|
任敏捷 |
|
第1讲 电路的基本概念和规律 |
刁红 |
|
|
10.27--11.2 |
第1讲 电路的基本概念和规律 |
|
|
第2讲 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
丁建华 |
|
|
第2讲 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
|
|
|
专题强化十二测量仪器的使用和读数问题 |
张士梅 |
|
|
专题强化十三测电阻的电路设计和测量方法 |
吴晓萍 |
|
|
11.3--11.9 |
专题强化十三测电阻的电路设计和测量方法 |
|
|
单元测试与讲评期中考试 |
|
周士海 |
|
期中考试 |
|
|
|
期中考试 |
|
|
|
期中考试 |
|
|
|
11.10--11.16 |
第1讲 磁场及其对电流的作用 |
任敏捷 |
|
第1讲 磁场及其对电流的作用 |
|
|
|
第2讲 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 |
周士海 |
|
|
第2讲 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 |
|
|
|
专题强化十四 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运动 |
吕含玲 |
|
|
11.17--11.23 |
专题强化十四 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运动 |
|
|
专题强化十五带电粒子在组合场、叠加场、交变场运动 |
张邦乐 |
|
|
专题强化十五带电粒子在组合场、叠加场、交变场运动 |
|
|
|
单元测试与讲评 |
|
吕含玲 |
|
第1讲 电磁感应现象 楞次定律 |
徐晓霞 |
|
|
12.1--12.7 |
第1讲 电磁感应现象 楞次定律 |
|
|
第2讲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自感和涡流 |
刁红 |
|
|
第2讲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自感和涡流 |
|
|
|
专题强化十六 电磁感应的综合问题 |
丁建华 |
|
|
专题强化十六 电磁感应的综合问题 |
|
|
|
12.8--12.14 |
专题强化十七 动量观点在电磁感应中的应用 |
张士梅 |
|
专题强化十七 动量观点在电磁感应中的应用 |
|
|
|
单元测试与讲评 |
|
张邦乐 |
|
第1讲 交流电的产生和描述 |
吴晓萍 |
|
|
第1讲 交流电的产生和描述 |
|
|
|
12.15--12.21 |
第2讲 变压器、电能的输送 |
任敏捷 |
|
第2讲 变压器、电能的输送 |
|
|
|
第3讲 电磁振荡与电磁波 |
周士海 |
|
|
第4讲 实验:探究原、副线圈电压与匝数的关系 |
吕含玲 |
|
|
第5讲 利用传感器制作简单的自动控制装置 |
张邦乐 |
|
|
12.22--12.28 |
单元测试与讲评 |
|
徐晓霞 |
第1讲 机械振动 |
徐晓霞 |
|
|
第1讲 机械振动 |
|
|
|
第2讲 机械波 |
刁红 |
|
|
第2讲 机械波 |
|
|
|
12.29--1.4 |
第3讲 实验: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 |
丁建华 |
|
单元测试与讲评 |
|
刁红 |
|
第1讲 光的折射 全反射 |
张士梅 |
|
|
第1讲 光的折射 全反射 |
|
|
|
第2讲 光的波动性 |
吴晓萍 |
|
|
1.5-1.9 |
第2讲 光的波动性 |
|
|
第3讲 实验:测量玻璃的折射率 |
任敏捷 |
|
|
第4讲 实验: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 |
周士海 |
|
|
单元测试与讲评 |
|
丁建华 |
|
摸底考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