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沂源县第一中学高一物理教学计划 | ||
---|---|---|---|
索引号: | 11370323493219886F/2022-5280892 | 文号: | |
发文日期: | 2022-09-30 | 发布机构: | 沂源县教育和体育局 |
高一物理教学计划
新学期,我们又一次迎来了高一新生。作为基础年级,为了进一步提高物理教学质量,我们高一物理备课组以学校高一教学工作实施方案为指南,积极参与我校教学改革,改变原有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究、乐于合作的能力,使物理教学上一个新台阶,特制定以下计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落实《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透彻把握《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精神,深入研究和领会新课程物理学科课程标准,以“实实在在”为原则,充分调动高一物理备课组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认真、科学、有序、稳定地开展好高一物理教学工作。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高一物理开设必修第一册,本册内容包括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第三章《相互作用》第四章《运动和力的关系》,本学期学习时间19周左右。
三、学情分析
高一新生通过对初中物理的学习,已经对物理学科有了初步的了解,具备了学习高中知识的能力,但老师们需要注意学生们初中和高中知识的衔接,注意巩固基础,放慢节奏,让所有学生都能跟上的基础上,还要注意分层教学,在教学策略、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学案的编制等方面都要注意有所区分,让各层的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四、教学目标
1、全面落实《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要求,对教材知识点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形成较为完善的知识体系;基础知识进一步巩固,主干知识进一步深化,思想方法进一步熟练,知识间的联系进一步加强,各种能力进一步提升。
2、落实分层教学:对基础优较好学生的教学:认真分析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关注所有学生的基础上,一是加强对总成绩优秀,物理学科薄弱的学生的指导与督促,二是指导好总成绩优秀,物理学科有优势的学生,争取“群山出高峰”。
对基础暂时较弱学生的教学:要立足基础,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达到牢固、清晰,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加强教学,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运算能力,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五、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习新课标,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
加强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的理论学习,研做好高考题。以学习新课标为主要的学习内容,组织切实有效的学习讨论活动,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支撑深化教育改革,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们把新课标的理念渗透到教学中,深度研究新高考考题,把握好教学方向,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探究创新意识、规范认真意识、能力提高意识。
2、 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教师要以新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牢固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以平等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在沟通和"对话"中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努力建立互动的师生关系.本学期要继续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主,提倡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以实现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地转变,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的
整体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改变教师的备课方式,提高教师的备课质量。
争取让老师们分析多版本的教材,对教材进行整合和挖掘,例题的选择,习题的配备与要求,可根据每个班级学生的实际,灵活处理。重视教学过程的反思,尽可能做到每节课后教师要反思教学过程,及时地把教学中点点滴滴的感受写下来,要从深层次上去考虑自己的教学工作。 4、发挥备课组的集体作用
让老师们在集体备课中充分吸收“营养”,在集体讨论中补充完善。同时根据自己所教班级的具体情况,切合实际的进行调整,争取每一节课都上成精品课堂,达到理想的效果。
5、作业布置与批改
作业是使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培养各种能力的有效手段,也是记录学生成长和评价反馈的重要手段。应注意以下几点:(1)适量性(2)层次性(3)针对性(4)典型性(5)探索性 。
4、测验评价
必要的测验检查是检测教学效果、激励学生学习的一个有效方法。各章节及时过关考试,即考即批,认真纠正错误,总结归纳,做好矫正练习。
附:本学期主要完成必修一的教学任务:具体安排如下表
|
时 间 |
教学内容 |
学案编制 |
周周练编制 |
2 |
9.13---9.18 |
第一课时: 1.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第二课时: 2.加速度习题课 第三课时: 3.第一章复习课 第四课时: 4.单元检测讲评课 |
吴晓萍 |
吴晓萍 |
3 |
9.19---9.25 |
第一课时: 1.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 第二课时: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 第三课时: 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 第四课时: 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 第五课时: 匀变速直线运动常用结论及应用 |
逯良家 |
逯良家 |
4 |
9.26---9.30 |
第一课时: 匀变速直线运动常用结论及应用 第二课时: 两种运动学图像 第三课时: 追击相遇问题 第四课时: 追击相遇问题 |
徐晓霞 |
徐晓霞 |
6 |
10.8---10.16 |
第一课时: 4.自由落体运动 第二课时: 4.自由落体运动(竖直上抛) 第三课时: 第二章复习课 第四课时: 单元测试与讲评 第五课时: 重力与弹力 |
夏华国 |
夏华国 |
7 |
10.17---10.23 |
第一课时: 摩擦力 第二课时: 摩擦力 第三课时: 牛顿第三定律 第四课时: 物体受力分析 |
赵倩 |
赵倩 |
8 |
10.24---10.30 |
第一课时: 物体受力分析 第二课时: 力的合成 第三课时: 力的分解 第四课时: 物体的分解 第五课时: 共点力的平衡 |
丁建华 |
丁建华 |
9 |
10.31---11.6 |
第一课时: 共点力的平衡 第二课时: 共点力的平衡 第三课时: 复习课 第四课时: 单元测试与讲评 |
任纪成 |
任纪成 |
10 |
11.7—11.13 |
第一课时: 期中考试 第二课时: 期中考试 第三课时: 牛顿第一定律 第四课时: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关系 第五课时: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关系 |
刁红
|
刁红
|
11 |
11.14---11.20 |
第一课时: 牛顿第二定律 第二课时: 牛顿第二定律 第三课时: 力学单位制 第四课时: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
亓双 |
亓双 |
12 |
11.21---11.27 |
第一课时: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第二课时: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第三课时: 超重和失重 第四课时: 超重和失重 第五课时: 复习课 |
梁伟 |
梁伟 |
13 |
11.28---12.4 |
第一课时: 单元测试与讲评 第二课时: 综合训练 第三课时: 综合训练 第四课时: 月考2 |
张邦乐 |
张邦乐 |
15 |
12.5---12.11 |
第一课时: 月考2 第二课时: 月考讲评 第三课时: 月考矫正练习 第四课时: 曲线运动 第五课时: 曲线运动 |
丁峰 |
丁峰 |
16 |
12.12---12.18 |
第一课时: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第二课时: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第三课时: 实验: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 第四课时: 实验: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 |
吴晓萍
|
吴晓萍
|
17 |
12.19---12.25 |
第一课时: 抛体运动的规律 第二课时: 抛体运动的规律 第三课时: 复习课 第四课时: 单元测试与讲评 第五课时: 运动学复习 |
逯良家 |
逯良家 |
18 |
12.26---1.1 |
第一课时: 运动学复习 第二课时: 相互作用复习 第三课时: 相互作用复习 第四课时: 牛顿定律复习 |
徐晓霞 |
徐晓霞 |
19 |
1.2---1.8 |
第一课时: 牛顿定律复习 第二课时: 综合复习一 第三课时: 综合复习二 第四课时: 综合复习三 第五课时: 综合复习四 |
夏华国 |
夏华国 |
20 |
1.9---1.13 |
第一课时: 期末考试 第二课时: 期末考试 第三课时: 期末考试试卷讲评 第四课时: 期末考试矫正 第五课时: |
赵倩 |
赵倩 |
21 |
1.16—1.22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