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大众日报 5月19日,山东省政府发布关于2021年度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差异化评价结果的通报,淄博市沂源县成为10个“高质量发展先进县”之一。 走进沂源,天蓝水清、花团锦簇、生机勃勃,特别是人们脸上灿烂的笑容、党员干部热火朝天的干劲令人印象深刻。近年来,该县按照“九大赋能”“九个着力”的目标、路径,扎实推进“四梁”支撑现代农业,做强乡村振兴“沂源板块”;“四轮驱动”工业强县,做优新型工业化“沂源高地”;需求端供给改革,创树品质民生“沂源品牌”;农文旅融合,塑造全域旅游、绿色发展“沂源典范”等新目标新任务,锚定进位攀高,勇拼善拼、善作善成,突破提升、走在前列,沂源人民切实感受到新风貌、新收获、新变化…… 数字赋能 特色现代农业再升级 从春暖花开至初夏,正是推进果业生产的大好时节。沂源县果园里处处涌动着热潮,整地、施肥、栽植、授粉、疏果……一幅农业生产画卷正徐徐展开。在鲁村镇西徐家庄村智慧果园里,农民正忙着栽植优良品种“维纳斯”苹果,通过土壤改良、大苗建园、起垄、宽行密植和设立支架等技术建园。与此同时,全县一共有31处新建果园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 围绕破解制约果业发展“三老”“三高”“三缺”“三低”等问题,沂源县组建了国有农发集团,在每个镇办设立子公司,建立起“1+1+3+12+N”果业振兴整体推进机制,先后出台了土地流转、水肥一体化、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数字农业等一系列扶持政策,构建“政府主导、公司运作、融资支撑、合作社经营”四位一体运作模式,形成“全县一盘棋、抱团促振兴”的发展格局,力求以工业化思维,聚力推动果业大基地、大加工、大冷链、大数据、大品牌、大融合全产业链发展,推动品种、品质、品牌全面提升。今年以来,该县完成更新重建“低劣果园”25674.1亩,完成全年任务的119%;完成改造提升43207亩,完成全年任务的86.4%。 沂源县是“全国现代果业发展十强县”,现有各类果品75万亩、年产120万吨。其中,苹果32万亩、年产70万吨。近年来,沂源顺应数字农业3.0时代新趋势,加快产业数字化发展,着力打造沂源苹果百亿级产业集群。 位于鲁村镇的沂河源田园综合体片区内,建有总投资3亿元的源河食用菌种植有限公司香菇菌棒智慧化培育基地项目。基地内自动化香菇菌棒生产流水线高速运转,智能控制系统通过5G网络实时进行数据采集、传输、挖掘分析,形成大数据AI,实现了自动搅拌、自动装袋、智能灭菌、自动接种、自动刺孔、自动脱袋、自动上架码垛等生产工序流水作业,生产效率提高4倍,运营成本降低30%,完全实现了产品质量全程可追溯。该项目形成年产3000万棒香菇菌棒生产能力,年可实现产值5亿元,创汇3.3亿元。 在深化数字赋能的道路上,沂源步伐坚定。实施数字农业农村“十大工程”,建设县级“三农”智慧大脑服务平台,建立数据采集、分析、应用循环体系。深化数字农业产业园区建设,打造一批数字果园、数字温室、数字牧场应用场景,推动农产品优质优产。推行各行业全链条数字化改造,2021年建设数字农业农村应用场景17处,华盛科沃云数字果园,被认定为全市首批智慧农业示范应用场景。2022年开工建设16处,通过建设数字农业农村应用场景,编织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数字化应用的“一张网”,为全县农业发展插上“数字化翅膀”。依托国家级“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县,加快构建“线上线下”市场营销模式,实现农产品优品优价。力争到2026年,全县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 工业强县 优质产业做大做强 2021年,沂源县GDP突破300亿元,医药、新材料、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年均增长10%以上,该县被评为全省首批高质量发展先进县。瑞阳制药、山东药玻、鲁阳节能等一大批龙头企业逆势上扬。 工业强则县域强。沂源县第十六次党代会提出,沂源将坚定不移推进新型工业化强县建设,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做好“优”和“扩”两篇文章,推动工业存量提升、增量崛起。 沂源县聚力打造产业高地,着力推动综合实力走在前列。突出结构优化、创新驱动,以现代农业为根基、新型工业为支撑、农文旅融合为主导的产业体系更加完善,发展活力更加强劲,县域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全县以园区建设“关键战”为抓手,优化完善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和产业规划,加快建设生产区、生活区、生态区,推动产城融合。加快产业集群发展、链群发展,实施“补链、延链、强链”工程,壮大医药、新材料、电子信息三大主导产业,拉长做厚医药包装、节能环保等6条产业链,打造全国医药产业基地、新材料产业基地、可降解材料产业基地,做大做强“园中园”。深入开展新经济培育“沃土”行动,加快培育氢能、储能等新能源产业和数字经济未来产业,打造具有鲜明辨识度和较强竞争力的产业地标。深化园区能源综合管理和惠企政策服务平台建设,推动“管委会+公司(基金)”模式高效运作,大力推进智慧园区建设,全力争创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力争到2026年,园区经济总量占全县总量的85%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 沂源县聚焦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该县打好双招双引“突破战”,按照“紧盯前沿、打造生态、沿链聚合、集群发展”产业组织理念,用活“六个一”平台、“1+2+6+N”模式,链接更多高端合作伙伴。坚持“高精尖缺”导向,用好市县人才政策,聚集一批与现代产业相适应的专业领军人才。实施“人才强企”工程,全力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人才培养平台。加快推进青岛啤酒小镇西部新城、南部产业新城、东里装备制造产业园建设,搭建多元化招商平台,增创招引“洼地效应”。聚力打造创新高地,着力推动品质提升走在前列。突出环境优化、效能提升,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打通中梗阻、建立新机制;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创新创业活力充分迸发;深化资本运作,再创资本市场“沂源现象”;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双招双引”取得更大成效,力争到2026年引进中国500强企业5家以上。 民生加码 幸福沂源更有质感 沂源县聚力需求端供给改革,创树品质民生“沂源品牌”。4月16日,沂源县举行了“沂源红”幸福家园民生综合体集中开工仪式,12个镇办同时启动民生综合体建设。 沂源县现有60周岁以上老年人13.13万人,占总人口的25.5%,其中常居农村的老年人占57.7%。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大量农村空巢老人出现、传统“养儿防老”模式日益弱化是沂源县不得不面对、不得不解决的现实问题。今年,沂源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履行“为农民种地、为农民养老”的重大使命,坚定不移推进300处集助餐、助浴、助医、助购等基本养老服务功能于一体的“沂源红”幸福家园民生综合体建设,实现均衡配置公共服务资源、健全管理运营体系、提高管理服务质量。 沂源县坚持沿着沂河“看乡村振兴、看发展变化、看美丽乡村”,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小微景点、交通主干线,统筹规划布局民生综合体及助餐服务点,力争9月底前全部建成投用,服务覆盖全县486个村居,进而实现“三增”“三更”目标,即增加村集体收入、增强村班子凝聚力战斗力、增进农村社会和谐,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加鲜明、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沂源县按照“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因村制宜、统筹规划”总体思路,在前期充分研究论证的基础上,年初,制订了民生综合体建设工作方案,确定了由国有平台公司——鲁中控股集团统一建设和村级自建相结合的建设方式,并制定相应的建设标准、支持政策及任务分工。由鲁中控股集团投资建设的民生综合体实施元素集成、投资建设、运营管理、服务覆盖“四同步”建设;村级自建的民生综合体,按照村建、镇管、公司运营“三步走”程序有序开展,确保项目建一处、成一处,形成闭环管理,放大辐射带动效应。 围绕打造“沂源红”养老品牌,沂源县不搞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突出地域特色、山区特色,委托专业公司设计多元化建筑效果图和体现地域人文元素的标识,将民生综合体打造成一村一特色、一村一韵味的新地标,建设成有特色、有情怀、有烟火气息的网红打卡地、老百姓的幸福家园。目前,该县已委托专业公司设计完成了体现果业振兴、养老助老等元素的统一标识和民生综合体效果图、施工图。 民生综合体建设体量大、社会影响力强,为保障其健康可持续运营,鲁中控股集团围绕打造“种植基地+中央厨房+民生综合体”全链条,实施放心农资、放心产品线上线下销售,通过集中批发采购、供应链上下游议价、统一配餐、多种经营等专业化运营方式,降低成本、增加收入,真正把综合体建起来、用起来、火起来。 今年,沂源县还将为困难患者进行髋膝关节置换手术列入为民办的十件实事之一,惠及2021年12月31日前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沂源县户籍在册低收入困难家庭成员。目前,已成功开展12例髋关节置换手术。 沂源县始终聚力打造幸福高地,着力推动乡村振兴走在前列。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突出富民惠民、共建共享,持续加大民生投入,扎实办好民生实事,力促就业更充分,保障更健全,治理更有效,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生态添彩 大美沂源更宜居 沂源县因是沂河发源地而得名,地处沂蒙山腹地,是山东省平均海拔最高的县,素有“山东屋脊”之称。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林木茂密,为沂河、弥河、汶河“三河之源”,水资源丰富,又被誉为“齐鲁水塔”“中国矿泉水之乡”。 生态是沂源最大的优势和潜力。沂源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全力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聚力打造生态高地,着力推动绿色发展走在前列。 该县突出保护为先、绿色发展,落实“双碳”战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进入全省内陆县前列,全县有林地面积14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2.1%,是全国绿化模范县、国家园林县城、全国百佳深呼吸小城;国控断面水环境质量指数居全省第5名,沂河出境水质达到地表水二类标准,年均流出约1亿立方米水量,全县年均水资源总量4.62亿立方米。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逐步完善,生态经济效益明显提升。沂源是中国北方溶洞之乡、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中国最佳休闲小城,拥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14处,省级旅游强乡镇7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3个、省级景区化村庄7个、省级旅游特色村28个、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24个、省级红色研学基地1处。 城市的能级活力决定着生命力和吸引力。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沂源县高端科学规划引领,打造山水花园城市“沂源名片”。 沂源县下足绣花功夫,突出精细管理、内涵提升,城市更新加快推进,建设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山水相映、宜居宜业的城市特色充分彰显,辐射带动能力明显增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农村人居环境大幅改善,城乡融合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一座近者悦、远者来,有温度、可感知、会呼吸的精致小城雏形已现。 沂源县聚焦全域公园城市高能级,建设宜居宜业新家园。按照新一版《县城总体规划》,坚持“东扩西跨、南优北拓、中部提升”城区发展方向,精准定位城市“成长坐标”。坚持大片区、组团式开发建设,以人民路等主干道为轴线,全面拉开城市发展框架。有序开发东部片区,打造连接主城区与经济开发区的高品质社区;重点开发西部片区,打造经济新隆起带;加快开发南部片区,打造富有活力的产业新城;深度开发北部片区,打造宜居宜业生态功能区;全面提升中部片区,让老城区焕发新活力。 同时,以山水形胜的格局增添韵味。沂源县立足城区“河流纵横、丘陵环绕”优势,按照“河畅、水清、岸绿、景美”要求,完善城市水系专项规划。以沂河、螳螂河、儒林河、饮马河为脉,以山体公园为点,对河、湖、沟、渠进行生态美化改造,建设“水在城中、城水相融”的特色水系。实施城东、城北主题公园建设,合理布局“拇指公园”、郊野公园,改造提升带状公园绿地,加快建设全域公园城市。 下一步,沂源县将以突破提升、走在前列的坚定和执着、智慧和锐气,领导示范带头拼、谋定而后动智慧拼、锚定而快动高效拼、笃定而恒动执着拼、改革迭代实力拼、协同联动一起拼,锻造“沂源铁军”,跑出沂源“加速度”,拼出沂源新高度,为推动淄博转型跨越发展贡献更多沂源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