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体起立、重新上岗”,探索“管委会+公司+基金”运营模式,沂源经济开发区——改革赋能,高质量发展“加速跑”

发布日期:2020-04-27浏览次数:字体:[ ]

 来源:大众日报 记者:江玉宝 刘克平 苗春涛

    1月3日,在全省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工作座谈会上,沂源经济开发区着力提升公司化运营管理水平的做法入选省《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典型案例》,在全省推广。

  2月12日,2020年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库第一批优选项目名单公布,沂源县入选6个;沂源经济开发区建立“一企一策”驻厂联络员制度,精准服务保驾项目和企业开复工,按下复工复产“快进键”……
  改革红利充分释放,助力逆势“加速跑”。沂源经济开发区2019年7月被确定为全省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试点单位,紧扣市场化改革方向和去行政化改革取向,确定了推行“党工委(管委会)+”体制、推动管委会瘦身强体、选优配强领导班子、推行全员聘任制、薪酬待遇绩效化、培育市场运营主体等14项改革事项,进行系统性、整体性、重塑性改革,聚力建设深化改革开放的先行区、新旧动能转换的引领区、高端产业发展的聚集区和“双招双引”示范区。
  全员聘任,能者
上、庸者让
  改革的关键点在去行政化。开发区管委会不明确机构规格,人员不确定行政级别,打破公务员、事业身份人员传统意义上的“铁饭碗”。
  按照“全体起立、重新上岗、择优选配、统筹安排”的原则,面向全县机关事业单位在职人员公开选聘,经过资格审查、综合比选、个别面谈、组织考察等环节,选聘3名副主任、6名中层正职、8名中层副职和14名工作人员,学历全部为大学本科以上。全员签订岗位聘任合同,聘期3年。
  严格落实绩效考核制和末位淘汰制,建立人员能进能出、岗位能上能下的竞争性选人用人机制。人员淘汰与开发区在每年度全省开发区综合评价考核等次直接挂钩,获优秀等次可维持原状;获良好、不合格等次,分别解聘不少于聘任干部总数的3%和5%,倡树了“凭实绩论英雄”的良好导向。
  剥离社会职能,轻装上阵
  针对开发区权责不一、社会事务管理压力大等问题,该开发区将突出主责主业作为切入点,在剥离社会职能方面,大胆先行先试。
  据了解,早在2016年2月,沂源县委、县政府就出台《关于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沂源经济开发区管理体制的意见》,将开发区代管的15个村庄分别划归历山街道及悦庄镇管辖。园区内村庄征地拆迁、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等社会事务管理职能由历山街道、悦庄镇承担;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全面负责开发区先期发展和企业管理服务工作,突出了经济发展和“双招双引”主职功能。2019年11月份,进一步梳理出社会治理、文化教育和民政等26类社会事务管理职能移交县直部门和驻地镇办,实现了“轻装上阵”。
  创新运营模式,专业人干专业事
  在剥离社会管理职能的基础上,近年来,该开发区按照专业化、市场化、资本化思路,探索推行“管委会+公司”运营模式,成立了国有独资山东鲁中高新科技园区开发有限公司,以“特职特聘、特岗特薪”形式,面向社会公开招聘30名专业人才,负责园区投融资、“双招双引”、基础设施建设、园区村改造、产业服务、对外合作、物业管理等开发运营工作。进一步引导园区运营公司探索“公司+基金”模式,发起设立了资金规模为80亿元的6支基金,对初创期、孵化期和现有产业项目提供金融服务,拓宽了园区企业融资渠道。
  与此同时,引进了中投顾问、中建政研、车库咖啡、恒燊控股等7家招商机构和智库团队,2019年签约产业项目12个,累计到位资金17.8亿元;与社会资本合作成立高科置业公司、鲁科华智咨询公司、新智造人力资源等4家专业服务公司,为园区企业提供规划设计、人力资源、财税金融等“全生命周期保姆式”专业化服务。
  通过创新运营模式,打造专业化园区运营团队,实现了开发区建设由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变,沂源经济开发区迸发了新活力,正向着千亿级经济园区迈进。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