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几只羊到羊群满山 贫困户老朱的致富路

发布日期:2020-01-21浏览次数:字体:[ ]

       记者 赵博文  通讯员  宋军浩  张海锋  来源 鲁中晨报

       蓬乱的头发,黑瘦微驼的身形,不整的衣衫,双手布满老茧,这是2015年时见到老朱的“第一印象”,沂源县鲁村镇舍家一村的朱建友因为视力二级残疾,两眼几乎什么都看不清,家里的重活累活,只能靠妻子一个人维持,仅有的收入就是靠养殖的几只山羊。原本就十分微薄的收入,在维持生计的基础上,再拉扯两个孩子上学,更是难上加难。无奈之下,在2015年,老朱通过民主程序,吃上了低保。

       4年过去了,时间见证着老朱的坚强与担当。从低保户,到一般户;从拉扯两个孩子上学,到孩子们毕业工作;从居住的十几平方米“两居室”,到宽敞明亮的瓦房;从养殖几只羊,到羊群满山。这一个家庭,是脱贫路上最美的“光”。


沂源县鲁村镇舍家一村的朱建友(右一)

       为改变家庭状况养羊

       孩子上学虽然免学费,但生活费也是笔不小的开支,光靠每月几百元低保肯定是不行的。老朱左思右想,自己不能出去务工,还是得靠养羊,自己养了几只,多少懂些技术。两口子一商量,说干就干。家里院子腾出一块空地,围上围栏,开始专门养殖自己原有的山羊。在悉心照料下,山羊繁殖得很快,慢慢地,十几只羊就占满了羊圈,家里的院子不够用了。

       “不行咱家就挪地方吧。”老朱妻子说。可是往哪挪啊?村里几乎没有合适的地方。正当全家一筹莫展的时候,老朱突然想起来南山坡自己家口粮田旁边有间看山小屋,能住人,周边空间也足够大。就这样,为了能够养更多的羊,老朱拿出自己最好的土地,置换了那间小屋周边的山岭薄地。全家4口也搬到了山上,挤进了不足15平方米的小屋。没有水,他们就往上运;没有电,他们就架线;路不平,他们就修路。村两委了解到情况后,帮忙修建了简易羊圈。就这样,住在山上的老朱开始拼尽全力发展养殖。

       羊群冻死不失志

      羊一天天增多,家里日子一天天变好,正当老朱一心一意想通过养殖山羊改变命运、改善生活的时候,天有不测风云。2017年的冬天,天特别冷,由于羊圈过于简易,山羊一夜就冻死三只。老两口瘫坐在冻死的山羊旁边,欲哭无泪。而更糟糕的还在后面,由于长时间的低温,每天都有山羊被冻死,老朱苦心养殖的60多只山羊,最后还剩下十几只。这无疑对老朱家是个几乎致命的打击。“我觉得全完了,天塌下来了。”老朱当时说。因为天灾降临,老朱天天以泪洗面,原本视力稍好的左眼,也几近失明。

       “不行,我不能就这么算了”,沉静了半月的老朱,暗暗心里发狠要从头再来。此时,舍庄一村村委了解到他家的情况,立马研究了救助方案,为老朱家建了一处条件稍好的小型养殖厂,并全力改善他家的生活状况。同时第一时间向鲁村镇党委政府汇报,鲁村镇党委政府对此高度重视,组织扶贫、土地、环保等相关单位,全力协调了养殖用地、环保手续,同时舍庄一村村两委专门指派村委委员田庆胜,帮助老朱家跑手续。在多方努力下,老朱家的问题得到了初步解决。这可把老朱给乐坏了,之前流泪的双眼,现在流出了激动的泪花。

       “政府给帮了这么大的忙,我们也得争气。”老朱当时憋着这股干劲,准备从头再来。但这两年的积蓄,基本都因为山羊的死亡而血本无归,新建一处小型养殖场的开支不是老朱全家能够承担的。一个偶然的机会,老朱通过扶贫部门发放的宣传材料得知贫困户只要有合适的项目,可以申请免抵押的无息贷款,这项政策无疑可以解决老朱家面临的困难。在镇扶贫办、村委、鲁村农商行共同努力下,老朱很快拿到了这笔非常重要的资金。

        脱贫致富,主动放弃低保

       经过两年多努力,老朱家养殖的养,从十几只增加到了一百多只,养殖的品种也换成了较为耐寒的杜泊羊。全家也从十几平方米的小屋里搬出来,住进了宽敞明亮的养殖看护房。日子一天天好转,大女儿毕业了,到县城工厂上了班;小儿子也很吃苦,成了一名森林消防员。这时候,老朱做了一个让很多人都不理解的决定:放弃低保待遇。他主动找到村里,说明情况:“我们家要是没有政府帮助,现在还不知道过什么日子。现在生活比以前强太多了,低保我不能再享受了,再吃低保,对不起上级的照顾啊。没有低保,我也能靠自己脱贫致富。”

       已经脱贫的老朱,感觉浑身有使不完的劲,日子越来越有奔头。“我比之前重了好几斤呢,日子好了,我眼睛也比之前看得清楚了。”老朱看清了外界,未来的路也越来越清晰。

       奔小康的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在党的扶贫政策帮助下,千千万万个像朱建友这样的家庭,通过自己努力摆脱了贫困,过上了好日子。一个家庭的前后巨变,正是脱贫攻坚成果的一个缩影。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