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沂源时讯>基层动态

【美丽乡村】如画山村双石屋

发布日期:2019-06-13浏览次数:字体:[ ]


    在沂源县最北部的大山深处,有一个风景如画的小村落——双石屋,它是山东省海拔最高的村庄之一,也是全省60个最美的村庄之一。这里层峦叠嶂、流水潺潺,独占了纯天然的生态优势,更加上民风淳厚、风韵古朴,成功入选山东省最美乡村、第四批山东省传统古村落。

    双石屋村位于沂源县南鲁山镇,与博山、淄川相连,是一个鸡鸣三县的地方。面积0.73平方公里。全村有80多户,186口人,主要是张、周、李三姓。

    双石屋村在群山环抱之中,风景旖旎, 山势奇特,北高南低,落差大。


    村西的太平山海拔903米。齐长城由西向东在此山头一分为二,向北一支成齐长城的复线,向北沿山岭经之之岭进入淄川、临朐境内;向南一支为主线沿山岭向南延伸。

    这里植被茂盛。村西、北、东,主要以黄栌、古榆树为主,村边山上还有一片古榆树群,建村时面积大约30亩左右,随着年月增长,渐渐发展为200余亩。每棵山榆造型各异,虬枝苍劲。

    村南的深山里,有一片古老的杏树林。花开时节,杏花如雪,香飘数理。

如画

    如画


     如画

      如画

    

      如画

     如画

      如画

     如画

     如画

如画

如画


    茂盛的植被,造就了这里春天山花飘香,烂漫遍野;夏天翠色欲滴、流水潺潺;秋天漫山红叶,秋高气爽;冬天傲雪凌霜、银装素裹。


    全村房屋依山而建,高低栉比,而房屋、院墙大部以红砂石砌成,全村建筑有一种“山寨”的特色,具有原生态村落的味道。

    村北山脚下有两座石屋,一南一北,错落分布,门口向南。


    村子的中央,有一棵黄连大树,它枝繁叶茂,很是气派壮观。村民说,这棵树叫姊妹黄连树,有500多年的岁数了。这原本是两棵黄连树,但现在已经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了,只有细心的人,才勉强能在树干上发现这两棵树合体的一丝痕迹。

    村内还有一棵形状酷似梅花鹿的古槐。传说民国时期大土匪刘黑七来村抢粮不成,遂在村中放火烧村,村中的这棵老槐树被烧毁一半。村民加固养护后,逐渐长成主干斜生,主干翘首,村民称之为鹿槐。

    在东山根,有一股常年不断地清泉,清澈甘甜,夏天冰凉刺骨,喝上一口,透心地凉,解暑又解渴。

    村里村容整洁,建筑、街巷与旅游点和周边区域环境和谐,沟、渠、林、路、田合理布局。全村植被茂密,森林覆盖率达85%以上,整个村庄似是镶嵌在森林之中。

如画


    据说,村里最早是一对张姓夫妇逃难来到这里,发现山上有两个山洞,他们借山洞和石墙之势建造了两座石屋,在此居住下来。石屋冬暖夏凉,在建筑过程中少建了三面墙壁,墙体由青石建造,是村内保存最古老的两座房屋之一,是村民的生活精神象征。

    而村民张维来却听村里的长辈说过另外一个版本,据说当年这里属于潍县,是一个大户人家的养马场。因为这个大户跟渭头河张家是亲戚,就让张家的兄弟两个来给他放马。兄弟俩刚来的时候就住在石屋里,后来慢慢又有人迁来,村子慢慢繁荣起来。

    在中国,由于缺乏相关记载,传说往往都是扑朔迷离,但无论如何,双石屋跟淄川渭头河的亲密关系却是毋庸置疑的。张维来说,两地之间的村民至今还互有来往。

    双石屋还有光辉的历史。据记载,1944年,中共沂源县委书记边一峰在双石屋村办公,主持沂源县委工作。在抗日的同时开展锄奸、筹粮、征兵工作。边一峰在此工作8个月后,调任鲁中区党委支前司令部民运科长,后来由沂源县委其他领导继续在此工作至1947年。在当时不足100人的小山村,从1945年至1948年,就有5人入党,13人入伍。

       如画

如画


    双石屋村主要的经济作物是黄烟、有机小米等,还生产杏核、山楂、柿子、苹果等果品。

    现在,双石屋的旅游业也红火起来,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游客前来,和其它村庄成为旅游热门不同,双石屋并没有过多的开发,两个老石屋仍保持原貌。但双石屋的生态之美、人文之美、历史之美,总是让远来的游人应接不暇,深深沉醉,似乎,在这里,人们找到了久别的灵魂家园,一个心底的梦。(陈作进)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