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柱山下拔穷根
——记市扶贫办派驻沂源县大张庄镇石柱村第一书记刘昌法

发布日期:2019-04-17浏览次数:字体:[ ]

刘昌法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奖贡献奖


       花开四月,春意盎然。记者在沂源县大张庄镇石柱村采访时发现,村内平坦整洁的水泥路通到门前,干净明亮的农家小院错落有致,层层叠叠的果树由山脚向山巅延伸,幸福绽放在村民的笑脸上……
  村民们告诉记者:“是市扶贫办刘昌法书记帮俺村拔掉了穷根,让俺们鼓起了发展致富的劲头!”
  刘昌法是2017年6月到石柱村担任第一书记的,那时的石柱村却不是这样。村里没有一条像样的水泥路,每年桃子成熟之际,运输全靠车推肩挑背扛,费时费力,磕磕碰碰,也卖不上好价钱。刘昌法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第一时间就把修路作为“扶贫突破口”,积极争取项目资金36万元,2017年11月全村第一条4米宽、1.2公里长的水泥路胜利竣工。村民们出行方便了,果品也能及时运出了,销售价格也提高了很多。
  在来石柱村之前,从2012年4月开始,刘昌法就先后在博山区上小峰村和西沙井村担任过第一书记,情系群众、聚力脱贫,使帮包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中央新闻媒体也报道了他的先进事迹,成为全市第一书记学习的榜样。7年来,无论在哪个村,刘昌法到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村民家里走走看看,摸摸炕铺,掀掀锅盖,看看他们吃得咋样、睡得咋样,问问有什么困难要解决。

       2014年4月,上小峰的村民听说刘昌法要离开,就联合写了“挽留信”送到组织部门,希望能把他留下来,信上43名党员、村民代表的“红手印”每个都蕴含着对这位第一书记的深情厚谊,同时也把刘昌法与帮包村群众的心连在了一起,情融在了一处。
  在2017年完成第二轮帮包工作后,已担任市扶贫办副主任的刘昌法又主动请缨来到更远的山村——沂源县大张庄镇石柱村担任第一书记。“解决贫困是底线,我们的帮扶目标是致富!”为此,他与大张庄镇党委、政府及村“两委”实施了经济薄弱村的提升工程,确保全村28户贫困群众实现稳定脱贫目标:
  ——提升党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通过健全村“两委”班子,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组织10多名党员干部和致富带头人到羊三峪、梨峪口等地参观学习,形成了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提升完善基础设施。争取资金100多万元,建成5条水泥路,安装了65盏太阳能路灯,群众行路难、运输难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提升致富增收产业。争取25万元扶贫款投入扶贫光伏发电项目,每年为村集体增收3万元……
  长期驻村,刘昌法亏欠家人甚多。2017年10月17日下午,正在石柱村进行入户走访的他突然接到妹妹电话:父亲病情加重,赶紧回来。刘昌法心里咯噔一下,由于帮包村脱贫攻坚任务艰巨,父亲生病期间,他回家探望的次数屈指可数,妹妹的电话让他感到为人子女对父亲、对家庭的愧疚。很快,妹妹又打来电话:父亲已经去世了。一瞬间,泪水夺眶而出。自古忠孝难两全,作为子女,他对父亲是愧疚的,但是作为一村百姓的当家人、主心骨,他却是称职的。处理完父亲丧事,强忍着内心悲痛,他又返回大山深处的石柱村……
  刘昌法书记的百姓情怀,诠释了为民服务的宗旨,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赢得了帮包村党员群众的普遍赞誉。截至目前,他先后获得了“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中国好人榜“敬业奉献好人”、“山东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全国脱贫攻坚奖贡献奖”等殊荣。面对这些荣誉,刘昌法时常感到一种“不能承受之重”。他说:“我是千千万万第一书记中的普通一员,只是尽了我应尽的职责,这些荣誉是对我工作的鞭策,它不属于我个人,它属于所有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的战友们!”

(《淄博日报》记者 梁立新 田廷芳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