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深处的坚守

发布日期:2018-08-13浏览次数:字体:[ ]

     “有次霜雪天巡山,从这个山坡摔了下去,伤了7根肋骨。年轻时有劲儿,转一圈挺快。现在走一圈得花6个多小时。”与宫卫平一同巡山,盘亘的山林里有他太多的故事。
  宫卫平是沂源县鲁山林场茨峪村片区的护林员,负责12座山头3000多亩山林的巡护、抚育和病虫害防控等工作。40多年来,他用脚步丈量了16万余公里的山路。
  “俺娘当时就不愿意我护林,说当护林员能有啥出息?”宫卫平的父亲是位老革命军人,后来被安置到鲁山林场,成为林场的第一批林业工人。自小在林场长大的宫卫平,受到父亲的影响,对花草树木充满了热爱,对林业工人的精神充满了钦佩。1977年,刚满15岁的宫卫平在父亲的帮助下,终于说服了母亲,走进了鲁山林场茨峪村片区。“要看好林子,得有责任心和耐心,你不要丢了人!”40多年来,父亲的叮嘱他牢记在心。
  为了看护好林场片区,成年后的宫卫平在山里盖起了两间石头房,并把家安在了深山之中,一家三口挤在不到30平方米的护林房内生活。
  护林点的条件非常艰苦,只有一条坑洼不平的羊肠小道通往山外,离最近的村庄也有八里路。生活用水主要靠泉水和溪流,一遇天旱便断流。护林点没有通电,晚上照明得靠煤油灯或蜡烛。除了听收音机,他们一家人没有其它娱乐项目。
  2012年初,林场给护林点安装了太阳能发电,这可把宫卫平高兴坏了。“以前春晚只听过,没有看过。老母亲20多年前为庆祝孙子出生给买的小电视终于可以派上用场了!”
  宫卫平刚当护林员的时候,有些村民建造房屋缺少木料,就会上山盗伐林场的树木。尤其是在大年三十,村民们认为护林员们都回家过年了,来盗伐的人便会更多。每年大年夜,他都是在巡山中度过,这一习惯坚持了40多年。
  “现在巡山和原来不一样了。烧荒、上山砍柴、放羊的人少了,盗伐树木的也少了,主要是防火、防治病虫害等。”宫卫平满是欣慰,他的工作得到了周边村民的理解和支持。
  每天吃过早饭,他穿上黄胶鞋,带好斧头、对讲机,再往背包里塞上煎饼、馒头、大葱、咸菜,便踏上了20多里的巡山之路。
  路程远,只是宫卫平巡山路上的一个小困难。吃饭和天气成了最头疼的难题。山上不能有火种,每次巡山到中午,宫卫平只能吃从家里带来的“干粮”,喝山里的溪水。夏天这些还可以凑合,可到了冬天,山里风大,啃一口煎饼就一口咸菜,风便灌进嘴里,冻得牙齿生疼,水壶里的热水也只有微微余温。
  “条件艰苦点没什么,最亏欠的是孩子。”说起儿子宫晓旭,宫卫平脸上满是愧疚。“俺儿子脸上好几道疤,有的是在上学路上磕的,有的是和他上山磕的。”妻子王光红趁机“数落”起宫卫平来。“孩子上学放学,一天往返十几里山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他却很少陪护。”
  数落归数落,妻儿却非常理解和支持他的工作,也成为了义务护林员,有时间常常陪他一起巡山,向周边群众讲解防火知识。受爷爷和父母的影响,儿子宫晓旭在2017年通过招考光荣地成为一名森林消防队员,与父亲在护林战线上“并肩作战”。 

  “40多年了,我爹有几次机会能到条件比较好的单位工作,但最终还是没去。他舍不下这片山林。爹在慢慢变老,我要担起担子,守护好这片绿水青山。”凝视着双鬓斑白的父亲,宫晓旭有感而发。

                                                            来源:《大众日报》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