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张庄镇:“三个创新”推进乡村文化振兴

发布日期:2018-05-19浏览次数:字体:[ ]

     “那些仗打得惨烈啊,村里的土地都被鲜血染红了……”在大张庄镇南岩四村红色记忆村史馆,村民公培剑为前来参观的学生讲解抗日战争年代南岩民兵的故事,同学们禁不住握紧了拳头。

  推动乡村振兴,沂源县大张庄镇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立足乡村文明建设,依托红色文化、戏曲传承、文艺团队发展等多种形式,弘扬传统文化,打造文化品牌,凝聚起乡村振兴的“文化力量”。

    深入挖掘,红色基因代代传

  大张庄镇地处革命老区。1943年,在南岩村南侧打谷场上,一支由40余名村民组成的民兵队伍举起了“齐心抗日保家卫国”的大旗,奋勇杀敌,接连在玉皇山战役等多次战役中告捷,像一把尖刀插在了敌人心脏上。后来省里召开表彰大会南岩民兵被山东军区、鲁中军区授予“南岩英雄民兵队”光荣称号。

  为保护和传承好红色文化,该镇创新宣传教育模式,对南岩民兵抗战历史进行了抢救性挖掘,整理出第一手宝贵资料,在南岩四村建立了红色记忆村史馆;将全镇抗战遗址标记保护起来,建成了红色教育基地,时刻提醒人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创新传承保护,非遗戏曲焕发新生机

  “这才是传统艺术的魅力,太赞了!”今年戏曲旅游文化节开幕式上,66岁的戏曲老艺术家房立花字正腔圆的表演,赢得了观众阵阵掌声。

  大张庄镇创新文旅融合发展模式,把传统戏曲文化融入到旅游中来,为当地旅游业注入了新动能。一个个鲜活的戏曲人物,一张张精致的戏剧脸谱,山东梆子、豫剧、吕剧等非遗剧目,让人们流连忘返,尽享国粹的魅力。

  实践中,该镇加大对古装戏曲的扶持力度,将鲁西梆子成功申报了县非遗名录,全镇共发展古装戏剧团5个,文艺演出团队37支;通过大比武、联合演出等多种形式“以武会友”,不断提升团队的演出水平。其中,曹家庄玉花豫剧团在全县举办的文艺团队比武中多次获得一等奖,成为沂源县唯一以村为单位承担县级送戏下乡演出的古装戏剧团。

  与此同时,该镇大力开展“文化下乡”“送戏下乡”“戏曲进校园”等活动,不仅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而且让人们潜移默化地接受了传统文化的熏陶,推动了传统艺术的传承发展。

    创新服务模式,构筑乡村振兴“道德力量”

  “要振兴乡村文化,最不能缺少的是道德传承和红色文化的引领。”大张庄镇负责人表示。

  该镇把文化振兴与乡村文明建设融合推进,不断加大文化服务投入,全镇62个行政村全部建设了文化小广场,成立了文化理事会,设村文化管理员,负责村级文化活动中心管理工作。各村在镇综合文化站统一协调管理下,不断优化升级服务项目,定期不定期组织文艺演出、儒学讲堂、农家书屋好书荐读、树家风传村风等活动,用文化墙、四德榜展示新时代村民们良好的道德风尚,引领大家崇德向善,构筑起乡村振兴的“道德力量”。 

来源:《大众日报》 滕云燕 李波 江玉宝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