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源红”百姓宣讲团让党的声音飞入“寻常百姓家”

发布日期:2018-12-07浏览次数:字体:[ ]

         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就要加强理论武装,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如何把抽象的理论变成通俗易懂的话语,最终内化成干部群众的自觉行为?沂源县创新理念、主动作为,不断丰富意识形态载体和形式,以百姓宣讲团建设为突破口,探索出了一条可复制的新路径,让党的声音飞入“寻常百姓家”。
                               “接地气”——让群众听得懂、能认同
  “《圆梦》这个节目真好,扶贫攻坚挽救了一个家庭,看着节目我都掉泪了。”日前,沂源县大张庄镇南岩村村民公培良说。
  在这个夜晚,由驻村第一书记、扶贫干部、脱贫群众代表为主组成的“沂源红”百姓宣讲团走进大张庄镇南岩村。《二舅的亏心事》《幸福之路就在自己脚下》《战胜贫穷 要靠志气》让理论政策变成邻里乡亲的家长里短,这样接地气的宣讲让村民们格外受用,“录下来,回去再放着看”,村民张元美说。
  宣传身边人身边事,用“榜样的力量”激发贫困人员的内生动力,由“要我脱贫”变“我要脱贫”,让宣讲有了余音绕梁的效果,“我们要做一条纽带,把群众和党紧密连接在一起,凝聚力量,推动工作,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精神支撑。”沂源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沂源红”百姓宣讲团副团长高和成说。
  2018年,不论是在城市社区还是偏远农村,“沂源红”百姓宣讲团脱贫攻坚主题宣讲都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国家有好的政策,咱们也得自己好好干,不能拖大家的后腿。”历山街道涝坡河村村民徐明干说,他们全家十几口人都在现场看演出,和过节一样,这样的活动要是能常来就好了。
                              “穿好线”——让各方力量显神通
  “和大家分享一下收拾卫生的心得,想带动大家从我做起,拥有一个美丽整洁的家庭环境。”宣讲团成员南麻街道刘家沟村村民栾福菊说。
  怎么把宣讲团这个平台建设好,变一方宣讲为多方参与,发挥宣讲的最大效用,沂源县委宣传部的干部们没少动心思。于是就有了宣讲团和文化惠民演出相得益彰的完美结合,有了驻村第一书记、扶贫干部、村民代表等方方面面人员的加入,“文艺人才有着丰富的演出经验,他们会帮着宣讲团成员润色故事,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编排节目,能增加宣讲活动和观众之间的黏性,对我们的工作是很好的补充。”沂源县文联副主席、“沂源红”百姓宣讲团副团长杨德美说。
  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文明创建、移风易俗……一个个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被创作成快板书、情景剧、小品、京东大鼓等节目进入了宣讲库。
  “不能为宣讲而宣讲,我们要把县里方方面面的工作用宣讲团这根针穿起来,展现给广大的父老乡亲,”沂源县委宣传部干部孙传江说,无形理论只有转化成一个个看得见、摸得着的生动实践,才能让人看后有所感悟、产生共鸣、发自内心的认同,从而推动党委政府工作更好地开展。
                             “精准做”——让宣讲全覆盖、见实效
  “我们不拘泥于形式,根据宣讲对象来随时调整宣讲主题和内容,以求每一场宣讲都能取得最大的实效。”高和成说,宣讲还运用了电视、新媒体直播等传播手段,最大限度地扩大受众面。
  现在沂源县已经组建起领导干部宣讲团、理论骨干宣讲团、百姓宣讲团等队伍,依托“沂源大讲堂”“基层讲堂”、“理论大众化示范点”、“理论宣教基地”等载体平台,通过进村宣讲、报告会、理论研讨会、学习辅导会等多种形式,基本实现了县域宣讲全覆盖。
  “只有做好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文章,做到‘精准宣传’,才能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动权,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在沂源深入人心、落地生根。”沂源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溯易表示。

  从听你讲、讲得好到想听讲,沂源县在宣讲工作中不断调整着自己的工作步伐,让无形的意识形态变成有声的纽带连接起千家万户,集聚起干事创业的磅礴力量,为推动全县工作争先进位、走向前列提供了强力精神支撑。

                                                                           来源:《淄博日报》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