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鲁山镇:老农民义务服务乡亲20年获点赞 | |||
| |||
农历二月十六,是沂源县南鲁山镇大坡村大集。一大早,大集上就人来人往,车水马龙,热热闹闹的。集市上,一个老人很是引人注目,倒不是因为他长得有多特别,也不是因为他穿得有多鲜亮,而是因为只要有大集就有他和他的“大喇叭”出现。只见老人拿着话筒,哑着嗓子,穿行在车水马龙中,不停地指挥着过往的车辆,行人和车辆在他的“大喇叭”吆喝声中畅通有序、文明和谐…… 老人名叫齐元山,此情此景,反反复复中已有20多年,话还得从头说起。
齐元山生于1947年,5岁时母亲去世。用他的话说,是新社会让这个从小失去母亲的孩子有饭吃,有学上,从小就有了一颗感恩的心。他18岁任村青年书记。想参军,因是独子未被批准。24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村里干治安主任和调解主任,后又被群众推选为生产队长,带领群众修路、筑堰、扩农田,解决队里社员的生产生活问题,一干又是10年,直到1982年生产队解散。 没有了“干部”身份的齐元山感到十分失落。那时,村里没有保洁员,垃圾到处飞,他看不下去,一有空就到街上拾垃圾。一次被县里的领导见到,问他有什么报酬,他爽快地说到:“自愿的,义务的。”“好样的,现在不多见了。”领导连连称赞。 为繁荣本地经济,1996年大坡村大集成立。由于受场地的限制,集市多在村边的公路两侧,场地小,也给过往车辆通行造成不便。为保障来做买卖的群众有落脚点和过往车辆畅通,集市成立时,在村“两委”的提议下,当时50岁的农民齐元山义务担当起对集市服务的义务。这一干就是20年! 集市上,有时个别卖东西的群众争抢摊位,不免产生口角,他和颜悦色的给与化解。集市日赶上节假日,过往车辆多,产生拥挤,有的司机为赶路互不让路,他总是及时给予疏导,保障车辆通行,过往的司机连连称赞。 大坡村书记毕京玉夸奖说:“大坡集上有齐元山这位热心肠的人,真是管!” 齐元山家有10多亩地,260棵果树,两个儿子都成家在外打工,家里的农活和人情事事都要他两口打理,一年时间里总是忙得一住不住。20年来,可每到集市日,齐元山便早早的来到集市上,维护秩序,安排摊位,指挥交通,提醒群众财产安全。到了农忙季节,因服务集市耽误农活是常有的事,老伴为此和他吵嘴时有发生,但最后都是老头子“胜利”了。 对于齐元山这位热心肠的人,他的妻子杜连花也是满肚子的话:“他就是这么个热心人,好操心,管闲事,家里不知误了多少农活,吵了多少嘴。但听到乡邻夸赞他,心里也是挺高兴的。他愿意干,就干去吧。” 如今,齐元山老人已经70岁了,可管理集市从不怠慢,无论是刮风下雪还是烈日严寒,用他的话说“只要有大集就有我和这大喇叭”。他执着的热心肠让周边百姓和过往司机纷纷竖起了大拇指。夕阳中,在热闹散尽的集市上,一老翁,一喇叭,一挥手,让每一个路人记住了一颗热热的心,他的温度就如这春风一样,让人舒服得那样不经意…… | |||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