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沂源时讯>基层动态

大张庄镇:“三字歌”传唱出生活新常态

发布日期:2016-06-20 13:49:20浏览次数:字体:[ ]

  “遵民约,有良俗,倡新风,扬正气;三字歌,大家立,执行好,都受益……”近来,一阵“移风易俗”的文明新风吹进了沂源县大张庄镇群众心中,从机关学校到田间地头,从党员干部到普通百姓,人人学唱《大张庄镇村规民约“三字歌”》。越来越多的人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自己的行为习惯,“三字歌”唱出了该镇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来的新变化,也唱出了当地群众生活的新常态。
  “婚事新办就是好,节俭不说,还能圆了老婆的心愿。”6月20日,刚度完蜜月回来的左进刚高兴地说,“蜜月旅游”可以说是小左和妻子今年最大的惊喜和礼物。
  今年25岁的小左是和妻子都是大张庄镇人,2人老家隔着不远,都在外地打拼。去年年底订婚后,俩人就开始为结婚的事发愁?原来,由于公司生产忙,2人婚假、年假加起来才申请了8天,小两口“精打细算”好几遍,回老家来回2天,婚礼再花4天,只剩2天那也去不了,妻子房月虹的“蜜月梦”眼看要泡汤,小左心里也满是内疚。
  “儿子,你和小房不是一直想去旅游么,现在咱们镇上提倡婚事新办,我看你俩回家祭趟祖,干脆来个旅游结婚吧!”月初,老家父母的一听电话,带来了转机和惊喜,一下空出来了5天,欣喜的小两口赶紧订了票,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婚行”。“结婚就一次,要让老婆满意,婚礼才是最完美的!”小左一个劲地向记者夸婚事新办的好处。
  “娶儿媳,嫁闺女,破旧俗,立新意……”就像“三字歌”里传唱的一样,行走在大张庄镇,无处不感到该镇推行“移风易俗”带来的新风气。
  “现在村里有了红白理事会,有会长主持‘场子’,处理起红白事来有秩序、有效率,也更节俭、更轻松了!”该镇牛栏峪村村民崔斌说。前些年,只要是沾了边的亲朋好友有个红白事,每次都少不了200元的份子钱,掏钱不少而且仪式繁琐,一天下来累个够呛。新风倡导后,份子钱少了,仪式简化了,还提倡大家要厚养薄葬,现在大家不讲排场了,开始挣着比孝顺了。
  近年来,该镇将村级红白理事会建设当做移风易俗的重要抓手,62个村全部成立了红白理事会,推选出村里德高望重的人来单人会长和会员,只要谁家有红白事,向理事会报个信,其他的全部交给理事会来打理。
  “红白理事会坚持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的原则,按照镇上和村里制定的章程,来处理各家的红白事,刚开始有人不同意,现在大家开始拥护了!”该镇石柱村红白理事会会长亓春金说,移风易俗真是为百姓办好事、谋实惠,让百姓渐渐转变了思想。
  “移风易俗是个长期过程,需要一点点积累,慢慢转变,我们将移风易俗创新性融入到‘四德’工程、文化惠民、儒学讲堂中,让群众受到全方位熏陶!”该镇党委宣统委员耿彩霞向记者介绍。
  “看这就是我们‘三字歌’的全文!”在曹家庄村文化广场上,耿彩霞指着边上的“四德榜”让记者看。还没等记者看完,旁边的舞台上,村民们将“三字歌”用快板形式唱了起来,唱出了表演着的喜悦,也唱出了大家美好生活的心声。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