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沂源时讯>基层动态

努力建成经济文化强镇 建设幸福鲁村
—— 鲁村镇党委书记武光明访谈

发布日期:2016-03-21 14:20:04浏览次数:字体:[ ]

  阳春三月,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记者在鲁村镇重点工程建设现场看到一派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大型机械车来回穿梭,挖掘机挥舞手臂,工人们紧张而有序的忙碌着……让人深切感受到该镇经济发展的强劲脉搏。
  “2016年,鲁村镇将全面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一个总目标、三个着力点’总体要求,按照‘工业强镇、特色富民、旅游带动、和谐发展’的工作思路,坚持科学发展第一要务,实现境内财政总收入增长1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9.5%以上,努力建成经济文化强镇、建设幸福鲁村。”该镇党委书记武光明在接受采访时,信心满满地说。
  强化项目支撑,努力实现“工业强镇”
  工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镇域经济发展更离不开工业经济的支撑。怎样抓好工业建设,实现工业强镇?
  武光明表示,一是突出抓好重点项目建设。抓好山东华恒自动化仪表有限公司年投资5000万元的电器仪表项目,同时,力争每年有一个新项目入驻县高新技术产业园;抓好山东海达食品有限公司大豆食品加工项目和山东瑞普思医用LED观片项目的建设和运营工作。二是积极推进招商引资。重点抓好总投资8.1亿元的淄博弘源耐火制品有限公司年产40万㎡防火门项目、三峡光伏发电和华电国际风力开发项目、沂河源物流和德顺通物流项目。三是实施“以地招商”。谋划草埠工业园建设,启动草埠工业园区道路建设工程。四是抓好现有企业发展。全力做好塑料编织、食品加工、机械、建材、物流和建筑“六大板块”规模企业提质增效,力争营业收入和利税增长15%以上;推动兴国资本、鲁山担保及各商业银行营业网点建设,努力打造鲁村金融经济发展新优势。
  加强生态建设,着力打造“生态鲁村”
  生态建设事关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只有保护好现有的绿水青山,才能成就明天的金山银山。在生态建设中,鲁村镇依托自身优势,不断强化“抓生态就是保民生、抓生态就是抓发展、抓生态就是谋长远”的工作理念,力争实现新突破。
  武光明说,一是抓好天湖湿地公园开发。全力打造鲁村生态湿地,建设生态文明,充分发挥湿地公园的生态效益,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抓好天齐庙道教文化游览区建设和养老服务中心建设,进一步放大鲁村文化优势和生态优势,发展特色镇域经济。二是实施“美丽乡村”连片整治和“库区美丽乡村”建设工程。围绕中心镇建设,合理利用市财政750万元村级“一事一议”连片项目奖补资金,在张家洼村、山家峪村、齐家石沟村、王家石沟村等6个村谋划实施“美丽乡村”连片整治工程;抓好总投资400万元的鲁村一村、二村和鲁村三村等5个村的“库区美丽乡村”建设工程,抓好投资160万元的龙子峪村沂河源头综合治理,建设生态文明,改善人居环境。
  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幸福鲁村”
  民生建设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党委、政府的根本职责和重要担当。只有抓好民生建设,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才能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武光明说:“民生建设是重要的政治任务。2016年,我们将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尽最大努力改善民生。”
  武光明表示,一是全力打赢扶贫攻坚战。在“再识别、再认定”的基础上,找准扶贫路径,通过发展养殖、种植以及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产业扶贫;大力推动土地流转,保障贫困户共享土地增值收益,增加收益脱贫;充分利用互助资金,新上“短平快”项目,力争使每个贫困村都有1-2个特色脱贫产业,每个贫困户至少有一个稳定的致富项目,实现尽快脱贫;充分发挥鲁村食品加工、塑编等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多的优势,经常组织“就业直通车”招聘会,鼓励企业优先面向贫困户招工,实现就地、就近、就业脱贫;全面完成380户农村贫困户危房改造任务,让每个贫困户住上安全房、放心房。二是实施第二年度镇级“一事一议”民生工程。以农村“五化”为着力点,投资200万元,进一步改善农村居住和生活环境。三是实施第二年度“山沟亮化工程”。投资100万元,在各连村路安装太阳能路灯200盏,力争实现各流域重点部位路灯亮化全覆盖。四是深入推进教育事业发展。抓好投资400万元的鲁村中学餐厅楼建设工程,推进完成小张庄幼儿园改造提升,筹划实施鲁村镇第二幼儿园建设工程,不断强化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徐家庄中心学校、鲁村中心小学操场塑胶化工程,着力改善办学条件。五是完善驻地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抓好鲁村中心卫生院沿街房规划设计和改扩建工作,推进鲁村中河河道治理工程,打造鲁村中河水景公园,扎实开展路域环境综合整治,在畅通、安全的基础上提升鲁村路域环境的整洁、优美。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意味着新的更好的开始,鲁村镇将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一个总目标、三个着力点”的部署要求,凝神聚力、奋发有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幸福沂源”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