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在放大道地药材助力乡村振兴上久久为功建议的答复(县十九届人大三次会议代表第20号建议)
孟凡东、赵希娟等11位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在放大道地药材助力乡村振兴上久久为功”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非常感谢您对我县农业农村工作的关注和支持。我县地形以丘陵山区为主,境内地形地貌复杂多样,中药材资源丰富,品种繁多,种植历史悠久。据1985年全县中药材资源普查统计,全县共发现各类野生药用植物101科521种,野生药用菌类2科3种,野生中草药合计总蕴藏量1.2万吨左右。中药材产业曾经作为我县四大支柱产业之一,种植最顶峰时期是2008年发展面积曾达到5万亩,以桔梗为主。2010年后,受内蒙古赤峰市建成全国优质桔梗规模生产基地,以及桔梗价格下滑影响,我县种植面积逐渐萎缩。此期,随着治疗心脑血管中成药原料市场需求增加,丹参价格提升,全县丹参面积逐渐扩大。但近年来受价格、重茬等因素的影响,我县中药材料面积下降到1.7万亩左右,主要种植品种为丹参、桔梗、黄芪等。其中丹参种植面积占到中药材面积的70%左右。
近年来,我们重点抓好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制定发展规划。制定了《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大力发展道地药材。重点发展丹参、金银花、山楂、黄芩等道地药材,积极推进中药材生态种植、野生抚育、仿野生栽培等规范化种植,支持发展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提升中药草种植规模,鼓励各镇、街道结合实际大力推动中草药种植,形成规模化种植基地。
(二)加强与大专院校合作交流。积极与山东中医药大学对接,在种植技术、种苗培育、中药材加工等方面争取支持,规范全县中草药种植,提升中药材种植水平,特别是道地药材的训化栽培技术,开展连翘、益母草、艾草、百合、酸枣驯化栽培种植,面积达到3000多亩。改进轮作、间作等农业措施,减少病虫害对中药材的侵害,提高产量稳定性,实现种植户增产增收。为我县乡村振兴提供助力。
(三)引导发展中药材加工。针对中药材加工薄弱这一状况,我们重点培育中药材生产加工企业和合作社建设。积极加强中药材食品化应用,把桔梗作为食品加工原料,并主要出口韩国,如华康食品公司、鑫悦桔梗公司等。把丹参、黄芩、牛蒡加工成保健茶,如福堡农业公司等。县内的瑞阳制药公司生产的瓦松栓原料瓦松草部分来源于我县野生采集。南鲁山镇流水村新上艾草加工生产线,加工艾条。
(四)加强技术指导培训。一是依托高素质农民、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等项目,在农民技术培训中安排相关中药材课程,聘请有经验的技术员、中药材种植能手上课;二是组织相关人员积极参加省、市组织的有关中药材的线上线下培训班;三是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田间进行现场指导,发放技术明白纸;通过各种方式提高我县中药材种植户的技术水平。
根据您的建议,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利用当前国家重视中药发展的有利契机,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大力发展我县中药材生产和加工,做好富锶产品文章,推进中药材产业集约化、品牌化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也希望您能继续关注我们的工作,多为我们提出好的意见和建议,帮助我们更好的做好农业工作。
沂源县农业农村局
2024年9月19日
(联系单位:农业技术服务中心;联系人:王志强;联系电话:3241728)
(可以公开)
抄 送 :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县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