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升产品附加值,扩大品牌影响力的提案的答复(县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委员第69号提案)
宋健、齐凯等8位委员:
您提出的“提升产品附加值,扩大品牌影响力”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沂源苹果人才发展和产业园建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培育农业人才、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融合发展都有着特殊且重要的意义,将进一步使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2022年,我县成功创建山东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一个。通过良好的经济效益带动数字农业、果品深加工、智慧农业、新品种科技扩繁等先进技术的应用,使产业链上的各生产要素紧密连接,进一步提高苹果种植效益,促进农民增收。
您的建议非常符合我县当前果业建设工作,今年以来,我们着力做了以下几点的工作:
一是强化人才培育,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坚持实施“科技兴果、质量强果”战略,与中国农大、山农大、青农大、山东省果树所等高校和科研单位建立了产学研联合关系,建立了束怀瑞院士工作站、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沂源)果树技术研究院、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沂源)智慧农业产业技术研究院,设立了淄博市苹果安全生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先后建设科技示范园70余处,引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矮砧密植等新技术30余项,重点推广“果、畜、沼、窖、草”五配套生态果园建设模式以及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节肥节水技术和枝条堆肥还田应用,建成标准化示范园1.4万亩,初步建立产前产中产后全程监控、产品质量可追溯的监管机制。依托山东乡村振兴学院,每年培训农业人才5000余人次,为我县果业发展储备人才力量。
二是主动对接果品消费市场变化,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推出富硒苹果、艺术果和金帅、果光老品种等十几种特色产品。并针对销地市场进行深耕细作,瞄准学校、社区、银行等目标人群进行差异化销售,依托济南银座、统一银座、利群、新星、世纪联华、武汉中百、家乐福等大中型连锁超市开辟中高端市场。建设了极有鲜、沂蒙山旮旯等四家自主特色农产品平台,开设阿里、京东等第三方平台店铺600余家,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推进应用行动,推进“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建设,打造“互联网+沂源品牌农产品”特产名片。推进农产品电商平台、物流配送和综合服务网络建设,建立符合电商行业及消费需求的农产品供给体系。加强与阿里、京东等公司的全面战略合作,推进电子商务三级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推进“互联网+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开展优质农产品网上经营,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三是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依托山高、水清、林多、果美的独有生态景致优势,建设打造东里听花问禅、张家坡骑行营地、中庄苹果采摘、沂河源田园综合体等工程示范点以及120处各类精品采摘园,开发集规模经营、标准管理、生产加工、休闲观光为一体的旅游观光农业载体,每年吸引省外游客或周边城市市民12万余人次,春季踏青赏花、夏季避暑观光、秋季采果体验农家生活。同时形成“一业带多业”发展的良好局面,引导苹果产业向餐饮旅游等服务业延伸发展,每年增加就业机会3600个,实现乡村旅游综合收入1.8亿元。
四是发展“新六产”新型经营主体。完善农业“新六产”发展利益联结机制,大力发展订单农业。以农业产业为基础,大力推进产业链的纵向延伸和横向整合,打通和拓展产业链条;以共享为核心,完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联结机制,让小农户共享发展红利。目前产业园苹果产业链条完整,从事果品经营的龙头企业10家(省级龙头企业1家,市级龙头企业9家),果品专业合作社556家,家庭农场157家,营销大户及经纪人3600多名,拥有近10万名苹果产业从业者,从事果实袋、网套、发泡布、纸格、保鲜袋、纸箱、泡沫箱等果品包装生产的企业200家,苹果产业链条已经初具了组织化、产业化和规模化。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强化人才培育,推进多层次产学研合作,吸引年轻专业人员参与果业振兴,补齐人员缺失短板,加强苹果产业技能培训,提高整体人员素质,改造提升老果园,支持新建园区,提高果品品质,推动果品分级销售。此外,积极助推果品销售新业态,发展直播带货、社区团购等销售形式,不断拓宽优质农产品网上销售渠道,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以及多种宣传形式宣传沂源特色农产品品牌。同时,继续推进形成“一业带多业”发展的良好局面,引导苹果产业向餐饮旅游等服务业延伸发展。
沂源县农业农村局
2024年9月19日
(联系单位:市场信息科;联系人:窦全金;联系电话:7050833)
(可以公开)
抄 送: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县政协提案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