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沂源县中庄镇中心小学2024年9月劳动教育说明报告 | ||
---|---|---|---|
索引号: | 11370323493219886F/2024-5485210 | 文号: | |
发文日期: | 2024-11-05 | 发布机构: | 沂源县教育和体育局 |
沂源县中庄镇中心小学劳动教育说明报告
加强劳动教育,关系到青少年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关系到国民综合素质的提升,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重大意义。中庄镇中心小学高度重视劳动教育,将劳动教育落实到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现将劳动教育开展情况说明如下:
劳动教育是新时代学生成长与成才的人生必修课,我校多年 来一直坚持开设劳动教育课程,我们加强劳动教育调研,针对不 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科学设计劳动教育教材,我校劳动教育课程 以劳动品德教育为基础,涵盖劳动知识、劳动方法、社会分工、 劳动合作等内容。我们的劳动必修课以劳动习惯养成为目标,培 养小学生对劳动的兴趣。丰富多彩的校内外劳动是激发学生劳动 兴趣和热情的有效方式,是对劳动教育必修课的重要补充和延 展。相较于劳动理论教育而言,校内外活动具有好的参与性和体 验性,能够促进学生将劳动知识转化为劳动能力。
( 一) 劳动课程系统化
学校组建专业教师教研团队,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认知特点和学校的培养目标 ,系统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我们的课程包括: 自我服务劳动、家庭 生活劳动、社会公益劳动、农耕生产劳动、学习创造劳动五个课板块 60 余个主题活动。
一年级课程设计旨在幼升小衔接过渡,侧重达通过学习让学生学会自己整理书包、文具、抽屉,能有序的把物品放置规整, 在动手实践体验中培养对劳动的热爱,达成身心两方面的健康,初步培养学生自理能力和自我服务意识,让学生爱上读书、强身 健体、乐于劳动,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提供身心健康的保 证。二年级课程设计让学生了解我国历史悠久的饮食文化。认识厨具、炊具、调料、食材, 了解食材的营养价值,形成健康的饮 食方式。学做简单的饭菜,体会父母的辛苦,培养生活能力,做生活的小主人。三年级课程设让学生学会打理自己的生活物品,学会打造整洁有序的环境、让生活的空间变得整洁。熟练掌握收纳,整理的方法和技巧,锻炼学生的自理能力。 四年级主要是了解中华传统节日、节气,并从中知道相关风俗习惯,节气饮食。充分利用相关的时节,引导学生了解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认识优秀传统文化,最终目标是培养具有中华文明自信的学生。五年级的学生要锻炼成为家庭出行规划小管家。学习并学会安排 家庭周末、节假日的出行事宜,学会打理出行的衣食住行,培养 学生担当,责任的意识和规划执行的能力。
(二) 以假日实践为载体的自我劳动教育
我国传统节日丰富,文化底蕴厚重,每个节日都是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良好契机。结合常规节假日,我们与学校德育工作密切结合,为每个年级设计有梯度的劳动实践活动。
(三) 以社区活动为载体的社会劳动教育
在基础教育阶段,开展社会劳动是劳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 容。我们结合学校地域环境,充分利用校外资源,如;研学基地、工厂、田园等社区资源,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劳动场地,开发社会劳动教育课程是养成社会劳动习惯、培羊学生社会 劳动能力的有效途径。
培养学生参加社会劳动的责任感。如从在校好值日生到搞好自己村公共卫生;从劳动课学习种植到会使用简单工具绿化、从服务学校照顾低年级同学到帮助烈军属、残疾人和孤寡老人打扫庭院或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些活动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实施创新教育工程为目标,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为重点,结合寒暑假开展“村庄卫生打扫”“村庄公共设施维护”等活动,形成初步的劳动服务意识和实践能力,既锻炼了学生的交往能力,又拓宽了视野,强化了学生社会公德心和社会责任感。
( 四) 学科融合, 以劳育能
我们的劳动教育课程结合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科学等学科 的教学,活动使学科知识与生活紧密结合:“财务小管家”与数 学 、“传统民俗小管家”与语文 、“ 出行规划” 与综合实践活 动……家庭烹饪、 出行旅游、购物收纳、运动读书等日常生活都 与数学、语文、科学、艺术等学习相关,体验活动不断与课堂深 度融合,学生在做中学。以劳动实践为主,以培养学生的劳动观 念、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为目的,注重劳动技术教育与相关学科的整合。课程的开展使学生们的实践使劳动能力得以提升:家务清洁、收纳洗刷、家常饭菜、班级劳动、社区服务等一系列劳动都得心应手,劳动教育落到实处。
我校劳动实践活动课程“生活小管家”的每个主题和课例的设计都注重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家务整理有妙招,洗洗刷刷我 最棒,蒸煮烹炸样样行……通过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培养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利用假期并在疫情期间开展 劳动周活动,持续发挥学校与家庭有效联动配合,把家庭当作学习和实践劳动的主阵地,探索劳动教育的长效机制,保证了劳动教育的连续性和实效性。通过让学生动手实践、 出力流汗,培养 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
(五) 重视课程评价
我们的劳动教育课程评价, 以学生的劳动行为和劳动成效为对象,通过学生劳动表现、劳动交流、劳动情况记录、劳动展示 等名种方式方法对学生的劳动学习进行综合评价。通过《活动评价表》《综合素质评价报告》等,对学生参加劳动次数、劳动态度、实际操作、劳动成果、创造能力、实践能力等几方面进行评价,为学生建立《成长档案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五育”之一的劳动教育作为学校教育活动的一种崭新的教学形式,充实并补充着学校教育的空白 点,越来越被教育界、社会各界所关注。不断优化劳动教育环境,努力开发劳动教育课程,使学生们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不 断提升,实现劳动教育价值的最大化,将是我们不的追求。“劳 动是世界上一切欢乐和一切美好事情的源泉。”这是高尔基对劳 动的诠释,也是劳动的真谛。通过小学五年的劳动体验,学生们将学到一身劳动的本领,成为生活的小主人,为幸福的度过一生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