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沂源县实验小学语文学科立标学标教学活动 | ||
---|---|---|---|
索引号: | 11370323493219886F/2023-5348187 | 文号: | |
发文日期: | 2023-04-24 | 发布机构: | 沂源县教育和体育局 |
沂源县实验小学“多维·高效”课堂一体化
暨各学科大单元整体课堂教学立标学标教学活动
活动 时间 |
3.15 |
活动地点 |
多功能录播室 |
|
负责人 |
崔向阳 |
活动主题 |
语文学科立标学标教学活动 |
|
活动 目的 |
为了更好地贯彻和学习新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探讨我校学习任务群视野下小学语文“读写一体化”的实践研究,提升我校语文大单元整体教学实效,引导教师关注单元教学设计。 |
|||
具
体
过
程
|
这次活动,三年级的老师们着重对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任务群构建进行了研讨。第三单元主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建的单元任务为“我做传统文化代言人”,在教学过程中贯穿“如何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这一语文要素,合理设计教学环节,让学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杨义琳老师讲授的《元日》,从学生的生活场景导入,欣赏人们过年的视频,让学生说说人们是怎样过年的,以情动人,在一开始就把学生带入到与诗文相吻合的意境,为学生理解诗文内涵埋下伏笔。教学中,采用紧扣词句、想象画面、动情的描述三种方法对学生进行意境欣赏的指导,创设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让学生在理解古诗内容的基础上再一次在脑海中播放画面,如身临其境般真切感受着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 周菲菲老师《清明》这节课讲述的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节。《语文课程标准》对中段古诗词教学提出的明确要求是:“小学中年级学生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周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吟读、想象、感悟”为主。在阅读诗歌时,引导学生结合注释、图文对照、与生活链接、展开想象的翅膀领悟内容,读出了诗词的画面感。这样,在“吟读”时,真正达到了口中有字,眼中有景,心中有情。 高老师执教的《赵州桥》一课从单元要素出发,紧紧围绕如何“围绕着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这一要素展开教学。先让学生通过关键句,整体把握赵州桥雄伟,坚固,美观三个方面的特点。再化繁为简,从第二段的关键句入手,让学生感受作者围绕“雄伟”一词,从哪些方面入手进行了详细描写。以“创举”一词为突破口,通过字典中的介绍初步了解创举的意思,自然过渡到课文中这一“创举”指的是什么。着重通过动画演示,图片讲解,视频播放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了解赵州桥精巧的构造,用途,并引用英国李约瑟博士对赵州桥的评价,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赵州桥这一创举的历史价值,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崔慧萍老师讲授的略读课文《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崔老师在教学之初出示《清明上河图》视频,给学生融造氛围,激发情感,接着围绕“提取信息 简介名画、方法迁移 走进名画、模仿表达 代言名画”三个任务,紧扣文本中的各个教学要素进行设计,让学生在具体的语文情境中完成实践活动,并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
|||
成果 |
附:教学活动教案 《元日》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 “屠、苏”等7个字,会写“”字。,会写“符、欲”等1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屠苏”“曈曈日”等词语的意思,明白古诗的大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1.我们中华民族已经有五千年的历史了,在这灿若星河的历史长卷中,中华传统文化更是熠熠生辉。今天就让我们穿越时空,走进《古诗三首》,一起感受古代节日的别样魅力! 二、课堂任务 任务一:细读品味,感悟理解 1.学习第一句(课件)(出示第一二行)。 (1)指名读。 (2)点击重点词语:雨纷纷、欲断魂。(课件出示14) 雨纷纷:细雨绵绵不绝。 断魂:形容凄迷哀伤的心情。 (3)这两行诗的意思是什么?(自己试讲,再讲给同桌听,最后全班交流)(课件出示15) 清明节的时候,诗人不能够回家扫墓,却孤零零一个人在异乡路上奔波,心里已经不是滋味;况且,天也不作美,阴沉着脸,将牛毛细雨纷纷洒落下来,眼前迷蒙蒙的,春衫湿漉漉的。诗人心里很是哀伤。 (4)师归纳,生质疑: 师:学了这两行诗,你有什么要问的?路上行人为什么“欲断魂”?(天气不好;恰是清明节在外奔波)这时他的心情如何?(凄迷哀伤) (5)师生交流。 (6)指导朗读:想象诗句的意境,指导朗读(指名读、齐读)。 (7)总结学法: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刚才学习的方法。(生试讲,师概括:抓住重点字词,联系上下文或观察插图,理解诗意。)现在请同学们运用这种方法来自学第三四行诗句。 2.学习第二句(课件出示第三四行): (1)出示句子,指名读、齐读。(课件出示16)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2)点击重点词语:借问、遥指。(课件出示17) 借问:请问。 遥指:远远地指着。 (3)这两行诗的意思是什么?(自己试讲,再讲给同桌听,最后全班交流)(课件出示18) 找个酒店避避雨,暖暖身,消消心头的愁苦吧,可酒馆在哪儿呢?便问牧童哪儿有酒馆,牧童指着远处的杏花村里有酒馆。 任务二:学生自学,集体交流 师:想象当时的情景,你认为儿童会说些什么呢?(远处的杏花村里有酒店)“牧童遥指杏花村”的“遥”妙在何处?(还要很远的路才能到达酒店,心里更加烦闷。) 体会作者的心情,指导诵读古诗。在这一过程,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当时那种“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的无限惆怅的心情。 描述全诗的画面,背诵古诗。 任务三:练习应用 语用表达 1.出示填空,反馈所学知识。(课件出示19) “清明时节雨纷纷”这句诗出自()朝的()所写的《》。全诗通过描写的景色和的情景,表达了诗人的心情。 学生小结学法:解题目--知作者--释词句--懂诗意--品诗味。 三、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搜集描写清明时节的古诗,和同学讲讲,诗里的内容。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深厚的传统文化,是中国人的根。在本单元我们围绕“我为传统文化代言”活动,领略了传统节日的民间风俗;学习了世界闻名的伟大贡献造纸术;还欣赏了古代优秀建筑赵州桥。(课件出示)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 一个节日可以展现古时的民风民俗,一张纸、一座桥可以体现古人的智慧,今天我们再来欣赏一幅画,一起观看视频。(播放视频) 看完视频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谈感受。 作者滕明道欣赏完这幅国宝级画作以后,也和大家一样,被深深的吸引住了,于是他写下了一篇文章,让我们一起来读课题:12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读完课题你有什么疑问?(什么画会名扬中外?名扬中外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名扬中外?)带这问题走进课文。 二、检查预习 1.出示提示: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遇到难读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 2.出示词语:汴京 撑船 摊贩 官吏 惊扰 拽住 选择 传神 解释:官吏(古代的一些官员) 3.出示含有多音字的句子: ①因为人太多,眼看就要撞上对面来的一乘轿子。一乘轿子是什么意思?生答。出示图片:在古代,四匹马拉一辆车称为“一乘”,是一个量词,在这里这么多人抬一顶轿子,就是一乘轿子。乘还有一个音,cheng 可以组词乘客 乘车 ②就在这个紧急时刻,马笼头被一下子拽住了,这才没让马撞上那乘轿子。出示图片:马拢头就是拴在马的头部用来控制马、驾驭马的工具。笼还有一个音,lǒng 笼罩 笼络 三、新课讲授 任务一:提取信息 简介名画 1.之前,我们已经给造纸术、赵州桥都设计过名片,今天我们再来给清明上河图设计专属名片,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运用上节课学习到的方法,提取关键信息,完成学习单任务一。
2.请代言人们来分享一下你为《清明上河图》设计的名片。生交流。 3.你是从哪里提取到的这些信息?(课文的第1和5自然段) 同学们课文第1和第5自然段总体介绍了古画的基本信息及其历史价值。 任务二:方法迁移 走进名画 1.作为代言人你在向大家介绍清明上河图的时候,只介绍最基本的信息行不行?够不够?(不行、不够)那还应该再介绍些什么?生交流。 2.请大家关注这一课的阅读提示,一起来读:说一说为什么清明上河图会名扬中外。生:(还应该介绍清明上河图名扬中外的原因) 3.聚焦课文2-4自然段,找一找《清明上河图》能名扬中外的原因,画下来,并简单地说一说,小组之间进行交流。 提示:学会运用本单元学习的: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说清楚 的方法。学会抓关键词句来归纳并用自己的话来说。 4.生分享(第二段主要讲了张择端画这幅画下了很大的功夫。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的人都画在上面了。)师总结你们找到了关键句子:人物众多【板书】 5.生分享(第三段主要讲了画上的街市可热闹了。)师总结:街市热闹【板书】 6.生分享(第四段主要讲了桥北头的情景有意思。张择端画的画,很传神。)师总结:情景传神【板书】 7.同学们都提取了每一段的关键信息,并进行总结。这幅画内容这么丰富、人物众多、街市又很热闹、又画的如此生动传神,怪不得作者说:“这真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齐读) 任务三:模仿表达 代言名画 1. 同学们,要当代言人就一定要熟悉这幅画。现在请大家从2、3、4自然段中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段落,并说一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个自然段描写的画面。 2.生分享第二段,谈感受。我最喜欢第二段,因为这一段让我感受到画上人物众多。(光是画上的人物,就有好几百个:有从乡下来的农民,有撑船的船工,有做各种买卖的生意人,有留着长胡子的道士,有走江湖的医生,有摆小摊的摊贩,有官吏和读书人……) ①解释:走江湖靠一门技术,走南闯北、来往各地谋求生活。 ②看图说话:今天老师还带来了清明上河图的局部图,大家看看,画上还画了谁?他可能从事什么职业? ③看着这熙熙攘攘、来来往往的人群,难怪作者叹道:“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的人都画在上面了。”(齐读) 3.生分享第三段,谈感受。我最喜欢第二段,因为这一段描写的画上的街市很热闹。 (画上的街市可热闹了。街上有挂着各种招牌的店铺。走在街上的,是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有的骑着马,有的挑着担,有的赶着毛驴,有的推着独轮车,有的悠闲地走在街上溜达。) ①出示图片,画上画了哪些店铺? 感受各种店铺、作坊、酒楼、茶馆。 ②街市的热闹除了体现在各种店铺,还体现在哪里?生答: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指一名读 指一名边做动作边读 全班同学一边做动作一边读 指导朗读)“有的骑着马,有的挑着担,有的赶着毛驴,有的推着独轮车,有的悠闲地走在街上溜达。” ④句式训练:请观察图片,看一看画面上还有谁在做什么?按照“有的__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______” 的句式说一说。 4.生分享第四段,谈感受。我最喜欢第四段,因为把桥北头的情景写的很有意思。(最有意思的是桥北头的情景:一个人骑着马,正往桥下走。因为人太多,眼看就要碰上对面来的一乘轿子。就在这个紧急时刻,那个骑马人一下字拽住了马笼头,这才没碰上那乘轿子。不过,这么一来,倒把马右边的两头小毛驴吓得又惊又跳。站在桥栏杆边欣赏风景的人,被小毛驴惊扰了,连忙回过头来赶小毛驴……) ①学生谈喜欢画面的理由。教师出示这个画面的图,请同学们看一看图片。 ②想象说话: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读这一段的描写,想一想,如果当时你在场,你除了看到的,还会听到什么? ③教师配乐读。 ④学生自由交流听到的声音。 ⑤同学们,你看这幅画就是有这样的魅力,让人仿佛身临其境,你想不想看一看?播放清明上河图动画,视频看完了,怪不得作者赞叹道:“张择端画的画,是多么传神啊!” 5.同学们,刚才我们又进一步对画作的内容有了深入的了解,现在你们都已经完全具备代言人的资格了。 ①现在请同学们,借助名片、课文和图片,给大家代言《清明上河图》。 ②其他小组认真听,打分。 要求:(1)介绍名画基本信息。 (2)围绕一句话,抓住关键词句来介绍。 (3)介绍名画历史价值。 ②学生上台展示,教师点评,学生点评。 四、总结提升 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一幅名扬中外的清明上河图。其实,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这样的瑰宝还有很多,同学们课下可以继续欣赏我国其他十大传世名画。继续为中华优秀传统艺术代言! 同学们,作为中国人,我们要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把这些优秀的文化继续传承下去,让中国传统文化在我们这一代中更加光辉灿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