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麻街道:“一张网”联动 “双积分”驱动 构建乡村全员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 |||
| |||
南麻街道以推行“一网三联”乡村治理工作为载体,通过建好五级联动“一张网”、实行党员和群众“双积分”,引导党员、群众共同参与乡村治理,既“网”住了民心、又“积”出了活力,形成了乡村全员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构筑治理单元,强化网格功能。精准划分网格。各村按照“地域相连、居住相邻、户数相近、规模适度”的原则,重新调整村民小组,跟进设置党小组,将党的组织体系充分融入到网格治理单元中。配好管理队伍。每个小组根据实际情况,从党员、村民代表、村级后备力量、致富能手、返乡创业青年等人员中择优选聘网格员,并实行动态管理。搭建信息平台。分级建立信息处理平台,组长、副组长和网格员建立微信对接平台,网格员与联系群众建立微信对接平台,形成了上下贯通、左右联动的信息网络。 做实积分管理,激发内生动力。落实党员积分管理。街道结合各村实际,因村制宜、分类施策,统一制定了简洁实用、便于操作的党员积分管理办法,对党员现实表现情况实行加减分,一月一考、按月积分,年底累计、综合评定。推行村民积分管理。以户为单位建立积分台账,以《村规民约》为基本依据,将“美在家庭”、移风易俗、信访稳定、环境卫生、扶贫工作、安全环保等纳入积分事项,对村民进行全程记实,实行“一事一登记、一月一公示、一季一评比、一年一评优”。强化积分结果运用。与评先树优相挂钩。年底组织评定“四牌”党员、“红旗小组” “模范家庭”“优秀网格员”,设立道德“红黑榜”。与村民福利相挂钩。在有条件的村,优化村民福利增长办法,实行“基本福利+差异化奖励”机制。与“积分超市”相挂钩。整合各级资金和政策资源,开设了“积分超市”,村民持积分卡兑换生活物资和用品。与物质奖励相挂钩。探索实行村民积分抵扣物业费、纯净水费、电费等模式,增强积分的含金量和吸引力。 搞好顶层设计,强化要素保障。组织保障。将“一网三联”作为“书记工程”,坚持“书记抓、抓书记”,街道党工委书记亲自谋划部署、逐村研究分析、实地指导推动,各村党组织书记靠上抓落实。通过组建工作专班、召开联席会议、定期督查调度,纳入村级年度绩效考核,确保“一网三联”落地生根、开花结果。队伍保障。各村均成立了由村“两委”干部、村民小组长及副组长、骨干网格员为成员的评委会,负责积分评定工作,人员固定、标准统一,一把尺子量到底,由村民监督委员会全程跟踪监督,确保积分管理公平公正、落实落地。制度保障。统一制定了《党员积分管理办法》《村民积分管理办法》《“积分超市”积分兑换管理办法》,明确了积分来源渠道、认定流程、赋分标准、结果运用措施,供各村参考使用,确保积分管理工作有的放矢、规范运行。资金保障。采取“街道补一块、村集体拿一块、社会力量捐助一块”的方式,多渠道积极筹集资金,用于保障积分奖励兑现和“积分超市”运转。其中,街道每年按照35元/户的标准,对各村给予补助,各村按照每年不低于15元/户的标准进行配套。发动大成建安、圣邦商砼、金典乡韵、天润焊接、志邦家居等9家企业主动认建“积分超市”,并与16个村结成共建对子,首批12万元积分物资已落实到位。 注重统筹结合,推动中心工作。与提升群众满意度工作相结合。集中组织各村网格员1400余人,通过入户走访、电话、微信点对点联系等方式,对辖区内2.7万户群众进行遍访,全部发动覆盖到位。与疫苗接种工作相结合。依托“村民小组长—副组长—网格员—村民”四级管理体系,组织网格员采取“包组包户”的方式,主动引领带动,将村“熟人社会”的优势最大化,提高知晓率和接种率。与城乡环境大整治、“美在家庭”工作相结合。以7月份村民积分测评为契机,组织各村评委会走街串巷、上门入户,对村内公共区域、村民家庭环境卫生进行拉网式督查。 “一网三联”的推行,“联”出了基层组织力、提升了内生源动力、“积”活了农村生产力,形成了党员带头示范、群众积极参与的良好氛围,有力地促进了街道中心工作和村级建设发展。付家庄390亩、618处征地拆迁工作已全部完成,占地176亩的华源路北延、鲁山路西延已基本完成地上附属物清理,华源路改线、胶海线改线、振兴西路西延350亩、218处征地拆迁任务已全部完成,环境整治、“美在家庭”、民生改善等重点工作成效明显,村风村貌得到显著提升。 | |||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