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源县民政局
标题: 沂源县民政局2020年上半年工作情况和下半年工作打算
索引号: 113703230042235006/2020-5108876 文号:
发文日期: 2020-07-08 发布机构: 沂源县民政局

沂源县民政局2020年上半年工作情况和下半年工作打算

发布日期:2020-07-08
  • 字号:
  • |
  • 打印

    沂源县民政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局的具体指导下,准确把握民政工作兜底性、基础性功能定位,以政策落实为引领、以规范建设为重点、以督导检查为抓手,强化责任担当,狠抓工作落实,扎实推进民政各项业务开展。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上半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织密扎牢基本民生保障网

1强化低保兜底保障。一是以建档立卡贫困群众为重点,全面排查农村户籍人口家庭收入和财产状况,及时将符合认定条件的纳入低保保障范围。1-6月,全县动态保障城乡低保13543户、18430人,发放低保金2425.79万元、发放低保老年人津贴543万元。其中,保障建档立卡贫困户中低保户11108户、 15191 人,低保户占贫困户的比重44.81%6月份,贫困户新增低保1491户、 2073人,拟审批低保对象1016户、1453人。二是认真落实低保3-6个月的渐退政策,审慎把握纳入低保的脱贫享受政策人口和即时帮扶人口退出低保,以巩固兜底保障脱贫成果。三是对规范低保行政文书工作进行自查自纠,低保纳入、变更、退出、备案等环节全部统一使用规范低保文书,并分类归档,重点强调不予批准告知书和调整(停发)告知书20201月,放管服改革审批权下放后,再次变动规范了低保行政文书,由镇(街道)进行审批。截至目前,已高效审批城乡低保3815户、5194人。

2精准落实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政策。及时将符合条件的人员纳入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按月足额发放基本生活费和照料护理费。重点落实分散供养特困人员五有工作要求,促进照料护理责任落实;委托第三方对分散供养特困人员提供生活照料等服务,全面提升照料服务水平。截止目前,全县城乡保障特困人员1831人,发放生活资金593.45万元,照料护理补贴60.89万元,电费补贴8.69万元。

3充分发挥临时救助制度的作用。优化简化临时救助审核审批程序,积极落实急难对象24小时先行救助制度。加强临时救助与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等社会救助制度的衔接,落实好分类分档的临时救助标准,强化对解决两不愁问题的兜底作用。今年以来,实施临时救助74户、75人,发放救助金21万元,次均救助2799元。

4扎实推进特殊困难家庭人员救助。为加强对全县特殊困难家庭人员生活兜底保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对特殊困难家庭人员救助的实施意见》指导镇办主动摸排5类困难群体5098人,第三方评估公司进行自理能力评估鉴定,符合救助条件的3324人。县里统一公开招标,确定了委托照护机构和物品供应机构。照护人员招录由镇村组织,按照贫困户、低保户优先”“本村就近招聘等原则,招录照护人员1302名,其中招聘贫困户、即时帮扶户508名,占总数的39%。招录人员由公司培训、管理和使用6月下旬已完成所有镇办培训,照护工作全面展开。619日,全市民政兜底脱贫暨特殊困难家庭人员救助现场会在我县召开。

(二)提升养老服务业发展质量

1扎实做好养老机构疫情防控工作。严格养老机构管控,通过实施全封闭管理、严格内部消杀及老人卫生防护、工作人员进行核酸检测等方式,严防疫情输入;加强人文关怀,按照每天5元标准,率先在全市为在院老人和工作人员343人发放2个月关爱补贴10.29万元,并为机构发放省市专项疫情防控一次性运营补助9.7万元,帮助各养老机构度过防疫难关。

2加快推进多层级养老服务业发展。一是深化公办养老机构改革,全县现有公办养老机构6处,提供床位760张,全部实现公建民营,建立了统一规范的管理制度,形成公建民营长效运营机制,为特困人员和社会失能老人托养服务提供了有力保障。二是推动社区养老发展。分别建成社区日间照料中心1处、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1处。依托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建设2长者食堂,其中城南社区长者食堂已试运营,东苑社区长者食堂已完成建设配套,正在筹备运营中,进一步完善了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功能。三是规范农村幸福院管理。完成了全县183处幸福院整改提升,正在筹备农村幸福院星级评定,实行评定等级与奖补政策挂钩,提高幸福院利用率,让农村老人就近享受基本养老服务。四是大力扶持民办养老。全县已建成民办养老机构3处;总投资6000万元、设置床位500张的养和养老中心正在建设,力争年内完成主体工程建设;积极推动茂盛老年公寓与江苏九如集团合作运营,新增养老床位200余张,通过引进大公司推动我县养老水平大提升。五是推行智慧养老。改造提升了12349养老服务平台,引进南京爱普雷德智慧养老系统,委托第三方养老机构运营,目前已全部铺开低保、建档立卡贫困户、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等6类群体的居家照护服务,有力改善了3324名特殊困难家庭人员的生活状况和家居环境下一步,将依托12349养老平台,为全县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洁、康复护理等居家服务。

3落实困难失能老年人护理补贴制度。按照市局关于完善经济困难老年人补贴制度的工作要求,为生活长期不能自理、能力等级为2-3的低保老年人每人每月增发80元,目前累计为困难失能老年人发放护理补贴531人次、4.25万元。

(三)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

1加强城乡社区治理。一是按照便于管理、服务和居民自治的原则,按3000户左右规模,新设立6个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对接街道年底前配套城市社区服务中心。二是在全县13个城市社区全部推行一窗受理 全科服务模式,服务群众1万人次,有力提升了社区服务效能。三是总结推广推介优秀社区工作法,对上申报了3名优秀社区工作者和3个社区工作法,积极申报淄博战最美社区工作者,1人成功入选。此外,落实城乡社区工作者疫情防控补贴56.6万元。

2规范提升村级自治水平。一是规范四议两公开民主决策机制。制定了《村级事务规范化管理暨小民主、小公约、小协商考核细则》3个制度文件,在全县625个村(居)加强了村民代表管理,进一步规范了四议两公开民主决策机制,实行月督导、季考核,目前已督导128个村(居),并督导镇(街道)对照反馈问题进行整改。二是开展2项专项监督落实行动。通过下发通知、集中督导、限期整改等方式,在全县625个村(居)开展了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监督落实、村务公开目录监督落实2项专项行动,加强了村级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有力提高了村级自治水平。三是严把村两委成员候选人资格审查关。对照“13种不得“12种不能,配合县委组织部对全县150余名村两委成员候选人进行了资格审查,坚决把拉票贿选、存在村霸和涉黑涉恶等问题的人清理出村干部队伍,加强了村两委干部队伍建设。

3做好行政村(居)规模调整业务指导。挑选业务骨干进入全县行政村(居)规模调整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做好行政村规模调整业务指导和行政村规模调整筹备工作。目前,本着优先整合户籍人口少于300人、村庄相连或地域相邻、产业相融的村,鼓励调整户籍人口300500人的村的调整原则,以燕崖镇、东里镇为试点,铺开了行政村(居)规模调整工作

(四)扎实履行社会组织监督管理职责

1、党建引领社会组织发展。一是探索社会组织党委实体化运行,重点打造了社会组织总会党支部和红色文化党支部两个实体支部,实现党员直管。指导各支部规范开展党建活动,以党建促业务,力争成为我县社会组织的党建品牌。二是严格落实党员发展流程。根据党员发展工作流程,严格把关,今年新确定党员发展对象2名,各项流程稳步推进。

2加强社会组织监督管理和培育扶持。一是开展社会组织清理规范行动,通过组织排查、约谈负责人等方式,引导32僵尸社会组织办理注销手续,我县社会组织队伍得到进一步净化规范。二是认真做好2019年度社会组织年度报告,232家社会组织通过省级社会组织管理平台和部级管理平台参报,年报率85%。三是做好项目扶持,在省级财政资金的支持下,策划实施关爱儿童 托起希望公益项目,在为孤困儿童提供专业个性化关爱服务同时助力社会组织健康发展。

3动员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一是充分发挥在疫情防控中的社会模范作用,发动县内10余支社会组织队伍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和捐款捐物活动,全力配合政府部门,共同筑起了疫情防控的坚固防线。二是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指导县内救援队中50余名志愿者配合森林消防部门组建了森林消防的社会力量战火救援队,有效补充了政府的消防力量。三是积极倡导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向全县各社会组织发起助力脱贫攻坚倡议书,以沂源县暖阳春雨基金会、沂源县慈善总会为代表的社会组织在助力脱贫攻坚行动的贡献突出。四是落实好我县一号改革工程任务,发挥社会组织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行业作用,做好相关政策的宣传。

4做好社会工作人才培育。今年承担县内重点人才工程齐鲁和谐使者申报工作,从资料收集、事迹整理、材料上报等环节精心准备,经市级主管部门评审,最终陈大鲁、杨青红、张军生入围市级推荐人选。

(五)加强特殊群体关爱保护

1、充分发挥慈善救助功能。一是倡议社会爱心捐赠助力疫情防控。为支持疫情防控工作的开展,向社会各界发出了万众一心迎挑战 众志成城战疫情爱心捐赠活动的倡议,全县共接收疫情防控捐款837.38万元,并全部拨付至受捐部门和单位,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发挥了积极作用。二是助力全县脱贫攻坚。为全县300户困难群众发放价值6万元的米面油等生活物品,保障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2、加强孤困儿童保障和留守儿童关爱。对全县74名散居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重点困境儿童进行了逐人逐户调查摸底。建立健全了县儿童关爱之家、镇(街道)儿童关爱中心、村(居)儿童之家三级联动的关爱保护网络,配备配齐了650余名责任心强、素质能力高的镇儿童督导员、村儿童主任关爱队伍,并对12个镇(街道)新任村(居)儿童主任进行了专项培训。及时为68名孤困儿童发放基本生活费37.79万余元,为享受助学条件的5名孤儿发放助学金2.5万元,在节假日期间走访慰问困难孤困儿童和留守儿童共计5万余元。

3、提升社会福利保障水平。落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加强残疾人补贴动态管理。截至6月底,新增残疾人两项补贴人员2000余人,共计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9812人、511.5万余元;积极开展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救助流浪乞讨人员20余人,帮助30名流浪人员找到了家人。

(六)规范社会事务管理

一是做好疫情防控和婚姻登记两手抓。采取电话预约、资料预审、严格消杀等方式,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婚姻登记工作。截止630日,共办理结婚登记1241对,离婚登记421对,收养登记10件,登记合格率100%二是扎实做好行政区划和地名管理。严把地名命名审批关,新命名新建小区2处,修改村(居)不规范地名48条;完成了与蒙阴县、临朐县行政区划界限联检工作,深化平安边界建设;做好《国家地名词典》词条报送和《淄博市地名志》等审核校稿工作,动态更新国家地名数据库信息100余条。三是殡葬改革稳步推进。全面落实基本殡葬公共服务费用全免除政策,截止6月底,共减免1940人、279.36万元;深入开展散埋乱葬专项整治和公益性公墓整改提升行动,建立了问题台账,督促镇(街道)有序整改。同时,移风易俗成效明显,12个镇(街道)已全面推行追悼会、追思会等殡葬礼仪模式,丧事程序简化,形成厚养简葬新风尚。

二、存在问题

1、救助政策落实质量不高。部分镇村对本村困难群众家庭状况,一户一策、一人一策兜底施策不精准,没有合理考虑实际生活、家庭财产状况及劳动能力等综合因素;基层经办人员队伍薄弱,民政专职工作人员少,低保审核进展慢、准确率低,影响审批速度和效率。

2养老服务水平低。公办养老机构床位闲置率高、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匮乏,民办养老机构发展滞后,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套率低,居家养老服务基本空白,难以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元化的养老需求。

3“四议两公开”落实水平不高。有的村外出务工人员多,村级民主议事到会率低,有的村村民代表觉得民主议事与自己关系不大,只参与不表态,议事作用没发挥出来,导致四议两公开走过场。有些村没有区别村级一般事项和重大事项,所有事项都按四议两公开程序进行民主决策,影响了村级决策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形式主义。

4、社会组织监管难度大。社会组织数量多,质量不高,监管难度大;党建工作基础薄弱,引领作用发挥不明显;社会工作人才专业水平不高。

三、下半年工作打算

(一)总体思路

下半年,继续认真贯彻社会政策要托底的要求,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紧密围绕民政中心工作,以市、县工作考核为契机,深化民政事业改革发展,努力建设衔接配套、保障有力的基本民生安全网,构建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打造优质高效、暖心便民的民政社会服务,全力推动全县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

(二)推进措施

1、强化特殊困难家庭救助。一是推行一事一议认定办法。对家庭实际生活困难、群众普通认可的特殊困难家庭,综合考虑其成员身体状况、实际生活水平及住房等因素,通过一事一议的方式最大限度纳入保障范围,确保应保尽保。二是对不符合农村低保认定条件但确有实际困难的家庭,综合采取临时救助、慈善救助、即时帮扶等措施,确保他们基本生活稳定,做到应助尽助。三是持续推进特殊困难家庭救助工作。综合考虑特殊困难家庭人员的实际,不搞高大上,重点改变其个人卫生及居家环境,明确服务内容、标准、周期等。同时,指导第三方公司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必须做到管理正规化、服务规范化、考核标准化。四是开展“回头看”专项行动。脱贫攻坚验收完成后,对2020年社会救助领域审批权下放以来,建档立卡贫困户以纯兜底纳入农村低保的,开展“回头看”专项行动,由第三方机进行评估,再次全面摸排核实调查,了解真实情况,确保保障准确。

2、加强发展养老事业。一是坚持规划引领。结合国土资源空间规划重新修编的机遇,加强与镇办和相关部门对接沟通,结合城区建设发展,编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专项规划,为养老服务业留足发展空间二是进一步公建民营体制。完善公建民营管理办法、量化养老机构运营评估,强化一心四院规范运营,着力提升服务质量,加强服务监管,充分发挥好公办养老机构托底功能。三是积极落实省市四个三年行动计划和敬老院三年改造提升工程。积极推动我县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工作,对鲁村和西里镇敬老院消防水源进行改造,争取在疫情防控允许的前提下开工建设。四是大力发展民办养老。力争下半年茂盛老年公寓投入运营和完成养和养老中心主体工程建设。

3创新城乡社区治理与服务。一是加强城市社区建设。制定城市社区发展规划和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布点规划,强化社区专职工作者管理,推行党群议事会等民主协商机制,不断提升城市社区服务和协商水平。二是开展行政村(居)规模调整积极与组织、农业等部门配合,充分尊重民意,依法依规、积极稳妥开展行政村(居)规模调整工作,计划将行政村数量减少25%左右。三是加强村级规范化管理。制定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将村级党务、村务管理和服务等事项以清单形式列示出来,主动接受村民监督,规范村级权力运行。同时加大四议两公开业务督导,争取年底将全县625个村(居)村级规范化管理督导考核一遍,推动工作落实。四是结合明年换届选举,深入各镇(街道)开展换届工作调研,坚持选、育、用相结合的原则,注重培养村后备干部,为村两委换届提供人才支撑。

4、积极扶持社会组织健康发展。一是做好社会组织监管,继续清理整顿社会组织队伍,规范社会组织发展。二是做好培育引导,做好关爱儿童 托起希望公益项目的跟进和监督,通过项目化扶持方式,培养社会组织的专业眼光和专业人才。三是积极发挥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作用,推进社会组织+社区的合作模式。四是做好社会工作人才培育,重点培育社会组织、社区建设中的代表人物,对后备人选需要加强的方面进行指导;抓好社工人才专业化提升,继续开展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培训,提高持证率,提升专业化水平。

 

             

                                    沂源县民政局

                                                                                                                                            202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