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源县教育和体育局
标题: 沂源县燕崖镇中心小学小学学校综合开展规划
索引号: 11370323493219886F/2024-5424001 文号:
发文日期: 2024-01-14 发布机构: 沂源县教育和体育局

沂源县燕崖镇中心小学小学学校综合开展规划

发布日期:2024-01-14
  • 字号:
  • |
  • 打印

为进一步树立科学展观,理清学校的办学思路,加快学校的开展步伐,以“科学开展”的思想审视今后学校的各项工根据学作,以“勇创一流”的目标定位今后学校的展方向办学现状,特制定本规划。我校在未来五年中将迎来内涵升级、文化管理、一流打造的新机遇,下一个学校“五年展规划”必然是历史性的,决定着中心小学未来发展的方向是值得我们竭尽全力去规划好的

一、现状分析

(一) 办学优势

学校有一个目标一致、高效务实的领导班子,学校领导班子思想上“合心”,工作上“合力”,行动上“合拍”,能做到眼界宽、思路宽、胸襟宽的“三宽”标准。学校有一个能静心教书、潜心育人的教师团队,学校六十多名教师乐于奉献、乐于钻研乐于创新学校在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围绕“乡镇一流、区有影响”的学校开展定位,奠定了学校开展的四大基础学校开展一一办学质量勇立乡镇第一方阵教师发展全力构建“三人行”学习型组织,制订了班主任三化要求,启动了教职工2+1工程;学生开展全力“五 做”系列活动,开展了温馨多元立体的学校文化。学校建立开放的管理机制,畅通民主渠道,做到决策开放、信息渠道开放、学校工作对社会全方位开放。在校长的带着下,学校全体同仁牢记校训,学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强到特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 誉。

(二) 规划重点

师资队伍建设: 培养教师的敬业精神是受到教育主管部门、兄 弟学校和社会家庭肯定的,教师这个团队是优秀的具有竞争力的,青年教师成为学校的主力军、生力军。 目前街道学校教师缺少“品牌教师”及“领军人物”,教师敬业但不够冒尖,有实力但缺少“势力”,骨干教师数量缺乏,其核心辐射功能仍未能充分发挥,专业引领作用需 要不断增强

幸福教育”是我校着力打造的学校教育品牌,旨在引导师生幸福的教与学。学校的校本教研、课堂模式在有条不紊地整合与推进中,但针对性、实效性、辐射性还不够。今后,尤其要注重找准教育科研与有效教学、高效课堂有机结合点,建立有效的评价和激励机制,充分利用网络互动平台,构建现代化的“云”计划,搭建智慧提供的问答窗口,真正形成教研推进课改、课改促进教研、课改教研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全新的教育教研形式、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一定会成为学校“打造品牌勇创一流”的又一亮丽名片。

二、规划目标

总体目标:乡镇一流,全区有影响

中期目标:丰富学校文化,实施一流管理,打造多品特色建立名师队伍,坚持质量立校;

长期目标:加快名校建设,打造名师名家,实现教育现代化。

具体目标:

1、德育工作

(1) 从思想体系、哲学体系、幸福素养三个方面对“幸福教育”学校品牌进行立体化思考。进一步挖掘“幸福教育”的资源、充实“幸福教育”的内涵、扩大“幸福教育”的外延,把“幸福教育”的开展与研究向纵深开展。

(2)继续开展“五做”活动,成立“五做”论坛,细化“五做”要求,量化“五做”评比。让“五做”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抓手,让“五做”成为学生德育追求的目标。挖掘学校内部潜力,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德育处、学生会、年级级部、班主任多线管理多层考核:外部与家庭、社区加强联系充分整合社区、家庭、学校三者的德育资源、德育力量,加强基础道德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内化道德素养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构建立体教育模式。

(3)进一步完善德育校本研究机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课题研究,编写完善《学生心理疏导手册》,开放“温馨室”,开播“开’心’节目:加强德育与生活、德育与网络、德育与艺术的实践整合,推动德育工作规范化和科学化进程改进德育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品行进行引导与评定,促进他们自主参与德育管理,以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综合能力,形成科学可行的“五做”目标、期中自评“五做”达成、期末评比“五做”先进的过程评价。

2、教学工作。

(1)继续推进“三人行”学习型团队工作。在多年来 实施“青蓝工程”的基础上,我们推出了“三人行”学习型组织的建立,打破了以往一对一的、单向的师徒结对传授的形式,促进了全体教师的共同开展和成功,促进了学校的高效开展。今后我们将成立“三人行”教育教学论坛,改教研课为“三人行研讨课”,改评课为“三人行论坛”,在学校网页专门设有“三人行”栏目,并鼓励“教育教学网上互动。

(2)继续推广、实践、总结“两本三步四环节”的课堂模式,并面向教研片、面向全县乃至更大范围展示实验成果。以学生开展为本,充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关爱学生,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开展空间和环境,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建立起自信,个性、爱好和特长都得到较为充分的开展。真正将课堂向课前延伸、向课后拓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增强学生主动参与、探究问题的意识,培养 学生勇于创新的精引导学生在自主中学神、勤于实践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学习,在合作中交流,在探究中提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进一步加强新课程学习管理,积极推行“三个一” 学习制度(每周至少读一篇理论文章,每学期读一本教育论著,每年撰写一篇有较高水平的实践论文),实行“五个一” 教学管理每周完成一次教学反思,听一节课并有评点,每月记录一教育故事,提供一个典型案例,每学期上一节校级研讨课创新“六认真”教学资料检查方式,充分利用多媒体、学校网站,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成立学校资源库管 理小组,建立完善丰富学校教学资源库,包括题库、课件库共性课案库。

3、教育科研。

(1)构建现代化建设“云”计划,搭建智慧提供的问答窗口,构筑引领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立体化平台,以建立学校网上“名师工作室“、教师网页为主线的教师成长新格局。拟定学校五年教育科研开展规划,进一步完善教研网络,加强教科研规范化管理,教科室牵头,教研组开展,营造浓厚的学校科研气氛,努力促进教师由教学单一型向知识型、研究型、学者型的综合方向开展。

(2)积极申报课题。组织教师广泛参与课题研究,深入开展读名著、学理论、做研究、写教育日志活动。重视教科研成果的研讨、交流和推广,争取有一定数量的论文在省、市教育刊物上发表

(3)完善教师教科研奖励条例,激励教师进行教研科研,教师在论文发表、课题研究、课堂改等方面有突出成绩的给予特别奖励和优先评先晋级。鼓励教师对外发表论文,特别是在各学科的核心刊物上发表,为教研组、个人编写、出版论文集提供资金上的资助。

4、队伍建设。

(1)认真落实师德规范要求,引导教师树立事业意识教育部提出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认定和定期注册、绩效 考核、职务聘任、评优奖励的首要内容。学校将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师德教育活动,积极引导广大教师将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与提升生命质量、实现人生价值联系起来,让大家意识到教师不仅仅是一种职业,更是一项事业,要用一生的精 力去努力把握与追寻。

(2)领导班子要深入教育教学第一线,力争成为教学骨干型的管理者。要积极开展学校管理和教学工作的研究,力争每人每年有1篇以上论文发表。实施教师成才工程,深入开展“创立优秀“三人行’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教师”活动,加强专业开展引领,努力建设一支具有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师德师风高尚、业务能力精湛、教学特色鲜明的教师队伍。五年内争取培养-支县级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立足“三个层面” (青年教师、骨干教师、中老年教师),采取“三个结合”(理论学习与技术研究相结合、课程培训与教学研究相结合、专家指导与自主研究相结合),积极组织开展师德师风、新课程理念教学基本功、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培训与比赛,构建学习型校园提升教师综合素养。制定教师专业开展规划,深 入推进“名师工程”,通过专业辅导、业务培训、多元评价、 业绩展示等各种形式,有计划、分层次,多渠道加强骨干教师的培养,促使其快速成长为名师。进一步加大对青年教师培养力度,充分发挥骨干教师“传帮带”作用,与青年教师 结对子,积极为广大青年教师开展和成长提供机会和平台,促使他们尽快成长。建立教师成长记录袋,记录教师开展轨 迹,及时帮助和引导教师分析工作中的得失,进一步提高教 育教学水平和能力。

5、后勤工作

后勤工作是整个学校工作的基础工程与先导工程。后勤人员要切实增强岗位责任意识,减耗增效意识,创优竞岗意识。加强经费的使用管理,加强资产登记管理;办好师生食堂,做到“服务规范,操作有序,营养可口,卫生达标”;完善教学设施设备、学校网络网站的管理、登记、维护等工作的考核措施;切实加强图书馆的建设工作,但凡已有图书要及时做好归类、装订、收藏、防腐、防潮工作;高度重视 学校平安工作!认真落实学校平安目标责任制、重大平安事故报告制和责任追究制,切实加强值班领导老师、学校门卫、平安贝的责任制编写《平安一本通》,加强对师生的平安教育,提高平安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