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源县教育和体育局
标题: 沂源县第二中学美术学科特色发展方案
索引号: 11370323493219886F/2024-5497235 文号:
发文日期: 2024-11-04 发布机构: 沂源县教育和体育局

沂源县第二中学美术学科特色发展方案

发布日期:2024-11-04
  • 字号:
  • |
  • 打印

沂源县第二中学美术学科特色发展方案

为充分发挥艺术课程在学校美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尊重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激发学生的艺术潜能,根据我校特色,开设了美术专业班、面塑、版画、剪纸、葫芦画、书法和创意手绘特色学科课程群。所设课程积极营造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把美育融入校园生活,结合丰富多彩的艺术社团,使美育浸润,情感交融,心灵碰撞,激情传递,一同融入学校教育教学中,打造沂源二中新时期的特色教学。

一、美术学科特色教学管理

1.抓好学校美育课堂常规教学,积极探索美术课中所能采用的新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寓教于乐中提升审美感知,文化自信。

2.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课堂参与度,培养学生的艺术感受力、艺术想象力和表现创造力。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外美育活动,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

4.加强与相关学科的融合,发挥其它学科的美育功能,进行跨学科、跨专业的美育教学、教研、教改活动,达成更好的美育成果。

5.研制特色课程群发展性评价体系,基于特色学科的实践性、融合性、开放性,研制了以核心素养测评为目标的美术学科评价体系,完成从育分到育人的转变。

二、美术学科团队建设

1.专家引领助推学科建设。在市县教育部门及教科院大力支持下,聘请高校课程专家、省市县教研员、齐鲁名师、特级教师、市教学能手等组成专家指导团队,在课程建设、教学实施及评价等关键领域为我校美术建设提供高位引领、顶层设计等智力支撑。

2.招引人才优化教师结构。争取上级政策支持,根据特色学科建设需要,引进专业对口的高层次优秀学科教师,聘请大学及社会专业人员开设特色课程。

3.项目管理赋能教师成长。根据课程需求和教师特长、意愿组建学科工作室,以项目管理机制推进特色课程群建设,引领教师基于问题和实践导向开展教学研究、参与教育改革,满足学生实际需求,促进师生协同发展。

4.培育首席教师核心竞争力。首席教师作为学科团队中的关键少数,在课程育人、团队建设、教研文化和学科发展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此,学校将通过目标激励、导师引领、研训研修、行动研究、教科研扶持等形式,支持首席教师提升理论素养,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凝练教学主张和取得代表性教学成果,推动我校美术学科高质量发展。

三、美术学科示范带动发展

构建集实践性、体验性和自主性于一体的高中艺术“新型课堂”,以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以建设高中艺术课程资源库为基础,通过师生们在“艺术中学习”、“在艺术中生活”的方式,进一步丰富目前的教学方式,以基地拓展课堂,改变原来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课程教学方式。总结美术特色课程在课程开发、教学实施、作业设计、学业评价等关键领域的典型做法、模式,形成"特色学科群共建校实践研讨会推广发表评奖"的辐射引领体系。

1.特色学科群。

当前基础教育课程基地建设的大背景下,美术教师将开设一系列的“教学工作室”,内容由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开设,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自由选择想学的课程。这部分课程作为选择性必修课,将由传统的教室学习转变为实践学习,转变了学生学习方式。通过自由走课的形式,师生双向选择,营造民主、竞争、开放、和谐的教学情境。

2.共建校实践。

与沂河源学校等校建立学科协同育人、联合教研机制,因地制宜、因校而异,开展美术学科的教学实践、转化和融合。

3.研讨会推广。

利用市县学科教学研讨会、学科教师全员培训、优质课评比、交互式课堂等,以经验交流、专题报告等形式推介美术特色学科成果。

4.发表和评奖。

加强美术课程群相关成果的提炼升华,在核心期刊发表有影响力的代表性论文及课例,参加县以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评选,扩大成果知名度、影响力。

四、重要举措

1.打造“三年一体化”艺术特色教育品牌,逐步打造了高一注重艺术鉴赏、高二突出艺术专项特长、高三强化艺术熏陶疗愈的特色发展之路,有效提高了学生艺术素养,促进了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2.改革创新美术专业教学方式,融通课堂、研学、写生等多样化课堂模式,培育养美术优势学科,提升学生专业水平。

3.充分尊重学生爱好与特长,建设素描教室、美术鉴赏等专用教室,成立面塑工作室、版画工作室、剪纸工作室、书法工作室、葫芦画工作室、创意手绘工作室,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多名学生在省市面塑、版画、剪纸、书法等比赛中获奖。

4.注重探索跨学科教学方式方法,着力推进美术课堂与思政课堂的有机融合,依德立美,以美育德,实现美育与德育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5.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展示学生艺术风采,在校园内建立流动艺术橱窗,定期举行学生各类艺术作品的展览,营造学校浓厚艺术氛围。

6.搭建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鼓励教师与外界的学习交流。多名教师作品入选全国及省级艺术大展并获奖,在市县美术基本功大赛中获一等奖,

7.组建专家指导团队。聘请高校课程专家、市县教研员、齐鲁名师、特级教师、市教学能手组建专家指导团队。充分利用互联网、会议、跟踪指导、书面咨询等形式,发挥专家团队在顶层设计、范式构建、路径选择、把脉问诊等方面的指导作用。

8.示范引领辐射。发挥特色学科引领带动作用,搭建区域学校共建、共享、共发展的交流研讨平台,推广学科教学模式、典型做法及成果应用,以此实现区域学校协同发展,提升育人质量。

学校始终把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放在首位,因材施教创建“适合学生的教育”,打造了以美术特色学科教学为引领的艺术教育品牌,形成了特长高考、普通高考、春季高考“三驾马车”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创设了学生多元成长成才的“立交桥“,有力推动了学校特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