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公安局南麻派出所信访事项集中攻坚成效显著 | |||
| |||
今年5月份以来,南麻派出所以“护航二十大、忠诚保平安”活动为契机,创新方法、主动作为、攻坚克难,立足辖区工作实际、完善工作薄弱环节,积极协调街道推进综治中心建设,构建完善1234联动机制,扎实推动信访事项化解。截至目前,成功化解信访案件6起,治安拘留1人,刑事拘留1人,监视居住1人,逮捕1人,调解涉访案件40起,历史遗留案件化解率达到90%,彻底扭转了南麻街道信访混乱秩序,促进了辖区社会和谐稳定,取得显著成效。 一、高度重视,周密部署,强化组织抓落实。一是强化案件梳理排查。认真排查去年12月份以来进京赴省、到市越级上访重点人员,摸清底数,掌握动态,逐一建立工作台账,对有化解可能的,落实分管所领导、责任民警责任,三个月时间集中攻坚;对有化解难度和可能重复访的,所长亲自靠案、全程跟进,确保不发生问题。二是加强案件分类研判。从信访人诉求入手,加强与街道、社区(责任区)、村居关系人沟通交流,准确掌握信访人心理行为特点,针对性制定解决方案,实现“对症下药”,不定期召开积案化解推进会,听情况、找对策,调整工作方案,确保工作效果。三是实行所长接访制度。主动与信访人员联系,每周三定期所内接访,详细了解信访人的诉求,倾听信访人员苦处,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争取群众支持,及时妥善处置。 二、创新方法,转变思路,攻坚克难抓成效。一是由被动接访向主动走访转变。针对“闭门坐访”易给群众造成“官民对立”错觉的问题,派出所转变工作模式,确定“走出去化访”的工作思路,采取上门拉家常,邀请第三方参与座谈等方式,彻底了解当事人、信访人的诉求和实际困难,赢得群众对公安工作的理解和信任。比如,辖区沟泉村卢树芳案件,信访人以民警不作为、存在执法瑕疵为由,拒不接受案件处理结果,反而通过去市进省上访施加压力,派出所联合街道通过上门走访5次,召开座谈会3次,与其充分沟通,获取信任,促其与对方当事人达成协议,并写下息诉罢访书,成功化解了三年的信访案件。再如,高堂峪村张心叶信访积案,派出所协调街道办主要领导、管区书记、村书记以及有威望的亲戚、邻居20余次,召开座谈会、协调会6次,最终使双方老人握手言和,成功息诉罢访。二是由单打独斗向多方参与转变。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实行村、镇、律师三级联动机制,人民调解员入驻派出所,找准化解关键点,加快案件与矛盾纠纷化解,形成解决问题的整体合力。比如,在化解张盼静信访案件中,因该案牵涉到其母亲死亡赔偿金、拆迁房地上附属物补偿等问题,当事人对赔付金额及赔付方案不满,甚至提出无理要求,南麻所先后邀请其认识的周边知名社会人士、律师参与调解,协调村委、街道管区、司法所、信访办等部门,调取交警、住建、规划、园林等各部门的证据资料支撑,先后召开座谈会、双调会5次,最终让其明白了赔付金额及方案的合理性,最终息诉罢访。三是由派出所向镇综治中心转变。在处理一些因小矛盾、小纠纷引起的小案件过程中,派出所立足于从源头上解决问题的思路,先搁置案件,暂不处罚当事人轻微的违法行为,把引发案件的小矛盾纠纷分流至镇综治中心,由镇综治办、司法所、专职调解人员先行进行矛盾纠纷化解,必要时派出所再辅以法律手段调处案件,取得良好效果。1月份以来,排查各类矛盾纠纷案事件76起,通过该方式先后解决各类矛盾纠纷21起,化解小案件30起。 三、切合实际,建章立制,规范流程抓预防。立足辖区实际,坚持“防打疏控”四字工作法,坚持规范压访,严防有错信访案件发生。一是规范执法防信访。全面提高出警速度,对城区警情,严格落实“135分钟”快速处置机制,做到第一时间到达、第一时间处置;对乡镇警情尽最大努力快速到达。同时,狠抓执法规范化提升,定期开展办案民警执法能力培训,确保执法过程中运用法言法语,确保办案有理有据、不留瑕疵,减少因警情处置引发的信访投诉。二是强势出击打非访。对于采取极端方式到相关部门闹访、缠访的信访人员,坚持以打开路,查实证据后坚决打击处理。在办理朱家良信积案当中,自2018年12月份以来,朱家良以法院判处其补偿不合理为由,多次到北京、省、县等地上访给党委政府施压,南麻派出所联合维信办,对其违法犯罪事实进行及时查证固定,最终依法刑事拘留并提请逮捕,树立了公安机关的执法权威、弘扬了社会正气。三是及时调处疏郁结。建立沟通机制,定期与信访人交流座谈,及时掌握信访人诉求变化、困难问题,通过贴心交流帮助其将不满疏导出来,避免矛盾发酵。1月份以来,先后接待当事人31人(次),举行案件当事人座谈会18次。四是会商研判控行动。积极与县局指挥中心沟通对接,及时掌握和上报重点信访人员动向,发现问题及时预警;同时,与街道建立信息互通机制,做好案件进展期间信息预判,避免失控漏管。 | |||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