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回忆张继学生前点滴:最大的遗憾是没能拍一张全家福

发布日期:2019-11-07浏览次数:字体:[ ]

记者 任灵芝  来源:鲁中晨报

他是一位慈父,小时候带我去看扮玩,总是让我骑在他脖子上。

他是我的偶像,他告诉我,要做到心中有,这样心里不会长杂草,做事也会有

他整天不知道疲倦,他的步数永远在我的朋友圈里排第一位。

可是,作为一名专业摄影人员,儿子张刚非常后悔,内心充满了遗憾:我的相机里鲜有他的照片,我和妻子、孩子,没有和父母拍过一张全家福。

父亲言传身教,我会记一辈子

112日晚上,记者联系到张继学的儿子张刚。

张刚今年31岁,是济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爱济南》的摄影记者。

提到对父亲的印象,他第一反应就说出,他是我的偶像。在张刚眼里,父亲是他最敬佩的人。他善良、正直、乐于助人。张刚告诉记者,父亲是家里的老大,他一直把自己当成顶梁柱,事实上,他也是家族的顶梁柱,“31岁像我这么大的时候已经立业了。

有一次,我们站在家门口的大坡上闲聊,我们眼前就是村里的大山,大山上有一些百年的柿子树。可惜,有些柿子树已经被主人卖到城里了,父亲很惋惜。

父亲说,其实这是老祖宗留下来的财富,这些树都很宝贵。张刚说,父亲那时候很郑重地告诉他一句话:你要做到心中有。他这个是一语双关,我当时特别惊讶也特别敬佩,他一个农村汉子能说出这么有哲理、这么高深、这么有文化的话。

后来,张继学给张刚解释了这句话的意思:心中有大树,就不会长荒草,就会一直正直善良。心中有数,也是做事要有度,要掌握分寸。

父亲言传身教,我会记一辈子。

他是一个慈父,他有很大的格局

张刚记得,小时候他们在沂源县城生活的时候,元宵节,父亲会骑着自行车带他看扮玩,他总是让我骑在他的脖子上,还给我买猪蹄吃。小时候,父亲没吃过的东西,很少见的东西,都会给张刚买。

我们在济南安家之后,父亲对我们也特别好,虽然不常见面,可家里种的苹果、樱桃熟了,他都会打电话给我们,一直等到我们回家才一起去摘,让我们吃最新鲜的。所以,我们家的水果每年都是摘得最晚的。

张刚眼中的父亲,有长远的眼光,有大的格局。“1998年,那时候电脑都不常见,他的思想很超前,他给我买了一台学习机。

他目光看得很远,走一步看好几步,有自己的长远规划。每次回村看他很忙,可是他不急,他心里都有数,他会告诉我,村里为什么要先修路啊,修路才能让车进来,才有人来。再就是发展民宿和采摘,就是为了留住人……”

其实,张继学刚开始回村当村党支部书记的时候,张刚的心里特别不舒服,因为我不喜欢这种当官出头的事情。我很不理解他的选择,包括我上大学的时候都不理解。

工作之后,张刚终于理解了父亲的伟大。参加工作之后,张刚发现人与人之间相处太难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算盘,稍微说话不注意就会得罪人,我觉得,父亲一直这么无私,一直深得村民爱戴,太难得了。

有时候,张刚回家,因为工作的事情跟父亲吐槽时,他会告诉我,你可以换一个角度去思考,退一步去想,然后去解决。往往就有豁然开朗的感觉,就特别佩服他。

他好像不知道疲倦,

可留给家人的遗憾太多

张继学为村里的发展垫资,毫不吝啬;为村里发展争取资金,毫不保留。可他自己不舍得花钱。

在张刚的印象中,父亲只有一双像样的皮鞋,那还是张刚参加工作后,用自己第一个月的工资给他买的。他很节俭,不舍得给自己买衣服鞋子。2011年我上班后,用第一个月发的工资给他买了双皮鞋,他一直保存到现在。每次来济南他特意穿上,除此之外,参加重大活动、去县里开会的时候才穿,这双皮鞋到现在都保存得很好。

在张刚和他妻子眼里,父亲就像一个发动机,永远都不会累。我和我妻子的朋友圈,每天都是他占据封面,他的步数是最多的,占第一位。张刚说,有时候他妻子也会感慨,咱爸怎么这么有干劲了,永远不知道累一样。

就是因为父亲一直那么有力量,那么有干劲,所以,在张刚心里,一直觉得父亲很健硕,很年轻。

父亲病倒了,张刚觉得特别突然。这时,他翻翻自己拍的照片,父亲的照片很少很少。

我是一名摄影记者,我也没能给父亲拍一张专业的照片,特别后悔。每次回家,张刚都会特意带着相机,可是他太忙,相机还没对准,他就出去了。

翻看手机里、相机里,张刚只找到了两张父亲的照片,一张是单独给父亲拍的,一张是张刚和父母的合影,那是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他特别高兴,就拍了一张合影。

如今,留给张刚最大的遗憾是没有拍过一家五口的合影,我女儿3岁了,我们一家五口还从来没有拍过全家福……”

父亲住院的时候,张刚想留下一些资料,我带着相机去了,可我不敢面对镜头,突然间,觉得这个镜头对我来说侵略性太强。

父亲走了,留给了张刚太多遗憾,也留给了他受用一生的精神财富。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