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鲁山镇:“乡村能人”推动乡村振兴

发布日期:2018-10-22浏览次数:字体:[ ]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沂源县南鲁山镇抓住创业领头人、支部带头人、新型职业农民等乡村人才的“关键少数”,整合现有资源,用好深化农村改革的各项政策,加强技术扶持、培训和创新引领,充分激发他们的创业热情,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推动乡村振兴。
                        乡村能人让小桔梗变成大产业
  桔梗种植是南鲁山镇的特色产业。璞邱一村村民陈作顺看到村里的乡亲们把地里种的桔梗直接卖到博山区池上镇,自己收益却不高,敢想敢干的他单枪匹马跑到池上镇四处“取经”,借力镇上的产业扶持政策,在邻村建立起连片桔梗加工代办点27家,带动1200余人从事桔梗种植加工生产。
  2013年,陈作顺成立了沂源鹏旭商贸有限公司,把桔梗产业延伸到深加工。为了打响南鲁山镇桔梗产业品牌,他争取到30家企业的支持,成立了沂源桔梗产业协会,实现抱团发展。如今,全镇桔梗年产量达到8000多吨,桔梗加工企业78家,带动就业3000余人、人均增收8000余元。
                       党支部书记领办合作社聚力扶贫
  北流水村是典型的山区村。村党支部书记陈丙福带领村“两委”经多方学习考察,确立了“引导土地流转、促进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农业”的发展思路。
  2014年,陈丙福带领村党支部牵头创办了金飞扬农业专业合作社,组织村干部和党员带头将自家承包地流转给合作社,宣传引导全村201户村民将土地流转到合作社,高标准建成1000亩“沂源红”矮砧苹果基地,发展大榛子生产基地2000亩。
  合作社引进以色列水肥一体化滴灌设备,配套建设多个沼气池,实现现代化生产经营,亩均产出提高到土地流转前的3至4倍。今年,该村又争取县财政扶贫资金92万元,建成500余平方米的大榛子深加工车间,把贫困群众纳入产业化经营链条,推动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与此同时,该村创新出“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扶贫”的运营模式,实行“土地流转租赁费+社员年底分红+合作社打工工资”的利益分配方式,实现村民、村集体增收和脱贫攻坚多赢效应。
                      返乡能人引领新旧动能转换
  吸引众多有技术的青年返乡创业是南鲁山镇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有力抓手。在“返乡创业”政策感召下,黄茜放弃了县城稳定的工作和舒适生活,回到老家南水沟村创业,成立沂源县山珍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免费给乡亲们提供种子、技术指导,高于市场价与种植户签订购销合同,引领大家发展特色有机农产品种植。先后建成杂粮、核桃、柿饼、桂花等有机产品生产基地,构建起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产业链,帮助农户每年平均增收10000余元。

  2016年,黄茜投资2000万元,与中科院、北京农科院、山东省果树研究所合作,建成山东省最大苗木组培基地,实现了由卖农产品到发展“植物克隆”技术的新旧动能转换,真正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她本人被评为淄博市乡村之星。                                                                                                           来源:《大众日报》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