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源深化农村金融改革破“三难”

发布日期:2018-01-12浏览次数:字体:[ ]

    “这两年农村老百姓做点生意比以前容易多了。买种子、化肥或农机,钱不够,可以从合作社借互助金;投资大一点的项目,可以用自己的承包地抵押贷款;种的苹果卖不上价,又可联系到齐鲁农产品交易中心去卖,价格高、回钱快!”沂源县中庄镇苹果种植大户老翟认为。

  这是沂源县深化农村金融改革的新成果。作为一个农业大县、国家生态功能区,近年来,沂源围绕“绿色农业”发展,相继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金融试点、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介于现货与期货之间的大宗农产品交易市场业务试点,探索金融服务“三农”新路,着力破解农户融资难、担保难和农产品销售难等问题,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率先开展新型农村合作金融试点,解决最基层农户融资难。作为全省首批新型农村合作金融试点县之一,沂源2015年以来核准了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用互助业务,涉及果蔬、中药材、花卉等产业,互助金限额200万至300万元不等,使用费率7.2%—8.4%。这种建立在熟人圈基础上的农村合作金融模式,依托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将分散的资金集中使用,有针对性地满足农户小额、短期、分散的资金需求,实现“生产合作”“销售合作”“资金合作”三位一体;通过科学建立运营规则,坚持“社员制、封闭运行”,资金由指定银行托管,成立资金使用评议小组,控制资金发放比例,有效防控风险,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为破解农民贷款担保难,试点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2015年12月,国务院批准沂源开展此项试点工作。县人行、财政局、金融办、农业局联合出台《沂源县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财政贴息管理办法(试行)》,创新信贷模式,推出了特色产品、快审快批、开闸放水等3项举措,促进农地抵押贷款持续投放。2016年以来,县农商行、农业银行、邮储银行等金融机构累计发放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519笔、2.7亿元,盘活了农村资源资产。

  而开展介于现货与期货之间的大宗农产品交易市场试点,让大山里的农产品销售不再难。2017年2月,省地方金融监管局批准齐鲁大宗农产品交易中心开展介于现货与期货之间的大宗农产品交易业务,初期选定挂牌产品是苹果、花生,采用现货挂牌交易和现货竞价交易两种模式。与此同时,中心与江南大学签约共建农产品质量检测机构,与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及大型物流企业、国内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了合作关系,着力构建供应链金融服务、农产品价格保险、农产品质量检测追溯、冷链物流四大体系。截至2017年11月底,成交苹果3600多万公斤、成交金额6.6亿元。交易中心计划用3至5年时间,打造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于一体,面向山东、辐射全国的农产品交易平台、价格指数形成和发布平台、仓储物流平台和供应链融资平台,成为全县农业转型升级的助推器。

来源:大众日报 作者:丁慎忠 张玲玲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