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十二大攻坚行动乡村振兴部分 | ||
---|---|---|---|
索引号: | 11370323MB286526XT/2020-5135207 | 文号: | |
发文日期: | 2020-12-31 | 发布机构: | 沂源县农业农村局 |
一、年度目标
(一)统筹推进“五个振兴”,补上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突出短板,分类打造样板。(二)打造以现代农业产业园、特色产业强镇、美丽乡村连片创建为特点的县级及以上乡村振兴示范片区12个。(三)加快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果业振兴行动,现代高效农业增加值增幅、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增幅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提升富锶等特色农产品,力争新增“三品一标”农产品5个。(四)全县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4万亩以上,粮食总产不低于前三年平均水平。(五)巩固全县村集体收入3万元以下清零成果,集体经济年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达到80%以上、1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55%以上。
二、难点堵点及瓶颈
乡村振兴规划体系不健全,专项规划滞后,规划特别是多规合一的村庄建设规划引领作用弱;产业融合不深、产业链条不长,高效特色农业小、散、弱问题突出;村庄规模小,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还有短板;“人、地、钱”等要素制约明显。
三、支撑项目和措施
1.实施规划引领工程。梳理全县村庄分类情况,形成村庄分类指导意见,加快编制《县域村庄布局规划》,年内基本完成县域层面村庄布局规划。
责任单位:县自然资源局,各镇、街道
2.实施乡村振兴示范区连片打造工程。①县级示范片区打造。年内每镇(街道)打造1个乡村振兴示范片区,每个片区一般覆盖不少于5个行政村。片区建设实行月调度督导、季总结汇报、半年分类点评考评、年度观摩点评考核制度,强化绩效考核结果运用,考核结果与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奖补资金分配挂钩,设立一等、二等、三等奖进行奖补。②省市示范片区创建。整合政策资源,加大支持力度,争取年内全县创建5个省市级示范片区。
责任单位:县委农办、县农业农村局、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生态环境局沂源分局、县自然资源局、县财政局,各镇、街道
3.实施农业高质量发展工程。编制《沂源县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出台《沂源县果业振兴实施意见》,重点实施农民组织方式转型、老果园改造提升、现代果园发展、现代果业技术支撑、果品产业链赋能、品牌与市场建设“六大工程”,引进名优特新品种10个以上,新发展各类水果面积1万亩以上,改造提升老果园3万亩以上,推广水肥一体化2万亩、无人机飞防5万亩。培育党支部领办合作社200家,流转土地1.5万亩,每个镇、街道分别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园区1处、老果园改造示范园区1处。2020年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保持基本稳定,播种面积在14万亩以上。培育市级以上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1个、三品一标5个、企业产品品牌2个以上。
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农业农村事业服务中心、县农业机械事业服务中心、县畜牧渔业服务中心、县果品产销服务中心、县蔬菜产销服务中心,各镇、街道
4.实施三产融合促进工程。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农产品深加工,重点规划建设1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田园综合体、1个国家级产业强镇、30个集体经济发展培育村,发展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家。切实落实中央政策措施,深化“三块地”改革,做好沂源县第二批土地占补平衡、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农村闲散土地处置、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等工程项目,破解供地瓶颈制约,优先落实乡村产业发展要素保障。加大财政性投入,激励工商资本下乡,搭建发挥好平台作用,提高融资能力。
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自然资源局、县财政局,各镇、街道
5.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积极稳妥推进2019-2021年度16.09万亩高标准农田高质量落地实施,其中,2019年7.09万亩高标准农田项目今年5月份完成施工,6月份迎接验收;2020年9万亩高标准农田项目,今年3月底前完成项目规划设计,由市评审,4月底向省厅报批,6月底前完成招投标,8月开始进行施工,12月底前完成建设任务。
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事业服务中心,各镇、街道
6.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倍增”发展工程。出台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实施意见,统筹整合涉农部门政策资源,制定扶持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具体措施办法。大力推广支部领办合作社发展模式,通过试点先行、打造样板,力争年内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村达到30%以上。积极探索多种形式发展土地规模经营,扶持发展产业园区、资源开发等增收项目。用好中央财政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资金,打包整合各类涉农政策资金,设立扶持发展村集体经济的专项资金进行集中投放,集体经济年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达到80%以上、1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55%以上。
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县农业农村局、县财政局、县扶贫办、县自然资源局、县商务局、县文化和旅游局、县审计局,各镇、街道
7.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程。开展全域村庄清洁,扎实做好“防疫情、保健康”农村村镇环境卫生大扫除,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美丽乡村建设、“美在家庭”创建、旱厕改造、污水治理、河道清理、村容村貌、农村道路改造、垃圾治理、农村架空线路整治等重点工作,建立健全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管理长效机制,改善村容村貌和村民生活习惯,全面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各项任务。
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市生态环境局沂源分局、县住房城乡建设局、县交通运输局、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县自然资源局、县妇联,各镇、街道
8.实施乡风文明培育工程。深入开展文明村创建活动,2020年底90%以上的村达到县级及县级以上文明村创建标准。实施文明实践工程,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实践站,年内县级以上文明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实现全覆盖,建设示范站60个。认真组织开展“一村一年一场戏”和“三下乡”活动,完成送戏下乡650场。推进移风易俗,充分发挥红白理事会作用,开展散埋乱葬治理行动,2020年底基本完成道路主干道两侧及景区、自然保护区、村庄内外等散埋乱葬坟墓的迁移改造绿化,节地生态安葬率达到50%。
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县文化旅游局、县民政局,各镇、街道
9.实施村党组织和带头人“双过硬”工程。严格落实“五位一体”工作机制,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58个,切实解决“头雁弱”、村班子战斗力不强等问题。以户籍人口300人以下村为重点,积极稳妥推进行政村规模调整,努力实现规模调大、布局调优、班子调强、发展调快目标。持续深化村党组织书记动态调整、定期履职评估、“红黄牌”管理机制,通过采取公开遴选、人才回引等措施,确保年底前村书记、主任“一肩挑”比例达到80%以上。实施村党组织书记教育培养工程,举办村主职干部培训班以及村党组织书记“头雁论坛”。
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县委政法委、县纪委监委、县民政局、县农业农村局、县自然资源局、县审计局、县财政局、县委党校、县档案馆,各镇、街道
10.实施乡村人才支撑工程。吸引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充实基层人才队伍,完成4个镇“三支一扶”招募计划18个。做好乡村振兴人才平台申报工作。申报1个市级以上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基地。加强乡土人才建设。组织申报各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举办1期乡土技能大赛。做好人才培养培训工作,每镇(街道)组织开展乡村人才培训10期以上。培训农村转移劳动力1800人、农业技术人员800人。各镇建立农村实用人才台账,发掘、储备省市县乡村人才工程重点培养人选,组织申报各级人才工程10人。
责任单位: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县农业农村局,各镇、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