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沂源县南鲁山镇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鲁山镇2020年应急预案》的通知发文机关
沂源县南鲁山镇人民政府
发文字号
鲁山政发〔2020〕15号
索引号
1137032300422348XJ/2020-5100106
成文日期
2020-05-28
发文日期
2020-05-29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应急管理
有效性
有效
沂源县南鲁山镇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南鲁山镇2020年应急预案》的通知
鲁山政发〔2020〕15号
各责任区、各村、各单位:
《南鲁山镇2020年应急预案》已经镇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南鲁山镇人民政府
2020年 5月 28 日
南鲁山镇2020年应急预案
一 总 则
1、为了规范、指导《南鲁山镇2020年应急预案》(以下简称《预案》)的编制,制定本导则。
2、编制《预案》是为了做好辖区内遭遇突发事件时的应急调度和抢险工作,提高镇政府、各村及有关部门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做到有准备、有计划、有措施地防御可能发生的各种紧急情况和灾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减少损失。
3、《预案》的编制应以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为首要目标,体现坚持行政首长负责制,统一指挥,统一调度,全力抢险,力保安全的原则。
4、《预案》的编制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河道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以及本导则等有关技术规范、规程和经批准的防洪调度预案。
5、辖区内工程遭遇的突发事件是遭受大洪水、 超标洪水等特大自然灾难及突发性事件的预防和应急处置。
6、导致辖区内工程遭遇突发事件的主要因素有:
6.1 超标准洪水;
6.2 工程隐患;
6.3 地震灾害;
6.4 地质灾害;
6.5 水库上游溃坝;
6.6 上游大体积漂移物的撞击事件;
6.7 战争或恐怖事件;
6.8 台风及其它。
二 辖区内工程概况
南鲁山镇辖区内地势以山区丘陵为主,河沟、水库、塘坝众多,分属沂河流域上游螳螂河流域及弥河流域上游三岔河流域。由于三岔小气候影响,所属两流域降雨量及地质灾害情况有较大差异,现对两流域分别做出基本情况说明:
(一)流域基本情况
1水文条件
1.1三岔河流域基本情况
南鲁山镇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区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30C,极端最高温度38.80C,最低气温-21.40C。降水量年际变化较大,丰枯交替发生。年最大降水量为1699.8mm,多年平均降水量718.1mm,其中汛期为538.6mm,集中在汛期6~9月,期间暴雨频繁,强度大,雨量集中,易形成山洪暴发,水文情势变化剧烈。而冬春季节,雨水偏少,往往不能满足需水要求,造成干旱缺水。
1.2螳螂河流域基本情况
螳螂河流域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区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30C,极端最高温度38.80C,最低气温-21.40C。降水量年际变化较大,丰枯交替发生,多年平均降水量718.1mm,其中汛期为538.6mm,集中在汛期6~9月,期间暴雨频繁,强度大,雨量集中,易形成山洪暴发,水库水文情势变化剧烈。而冬春季节,雨水偏少,往往不能满足需水要求,造成干旱缺水,水库水情较平稳,随渗漏蒸发损失,蓄水量多呈下降趋势。
2.水利工程现状
2.1三岔流域水利工程现状
三岔河起源于南鲁山镇车场村南,流经车场、南流水、北流水、璞邱一、二、三、四、五村、三岔店、南水沟10个村,全长14km,从南水沟注入临朐五井石河,属弥河水系,主要支流有丝窝河、文坦河、鲍庄河、璞邱西河、璞邱北河等,该河段河道比降较大。三岔河流域有水库5座,其中璞邱小一水库位于三岔河支流璞邱西河上游3km处;璞邱小二水库位于三岔河支流璞邱北河上游1km处;两处水库影响下游璞邱一、二、三、四、五村、三岔店、南水沟7个村,群众0.88万人,学校2处(三岔中学、璞邱小学)。车场水库、南流水水库分别位于三岔河支流上游西0.5km及东1km处,两座水库及塘坝4座(南流水塘坝、北流水塘坝、红山峪塘坝、南沟峪塘坝)影响南流水、北流水、璞邱一、二、三、四、五村、三岔店、南水沟9个村;支流河道(丝窝河)上游有水库1座(郑家庄水库),塘坝(丝窝村黄崖塘坝、林场塘坝、鼎力公司塘坝、后峪塘坝)影响郑家庄、丝窝、南水沟三个村,0.03万口人。支流文坦河虽经河道治理,但由于山陡植被稀疏,短时降雨量大、集汇时间短造成河道山洪暴涨情况严重。三岔河所属水利工程除水库经过除险加固工程外,其它工程多属于七、八十年代修建,工程年久失修,抵御洪水能力较差,并存在多处安全隐患,例如:塘坝无放水洞,坝体单薄,河堤年久失修,部分塌陷、淘空。水库也不同程度存在问题。
2.2螳螂河流域水利工程现状
螳螂河发源于莱芜 、博山、沂源交界处的三府山东北麓,东南流由左岸注入沂河。螳螂河流经芦芽、陈家山、水么头河北、水么头河南、上土门、下土门河北、下土门河南、九会、芝芳9个村,河长25公里,流域面积133.2平方公里,河道平均比降9.1/1000。该河段河道比降较大。螳螂河流域有水库6座,塘坝13座。其中董家庄水库、芦芽水库地处螳螂河源头;刘家洞塘坝、池埠塘坝、东岭塘坝(2座)、西岭塘坝(2座)、董家庄塘坝、朱阿塘坝(2座)、龙泉塘坝、茨峪塘坝位于螳螂河支流上;2座水库、11座塘坝影响下游东松仙岭村、西松仙岭村、董家庄、芦芽、陈家山、水么头河南、水么头河北、刘家洞、左家峪、朱阿、黄崖、池埠、上土门、下土门河北、下土门河南、龙泉、茨峪、九会、芝芳19个村及南鲁山镇政府驻地、企业,群众1.3万人,学校3处(土门中学、芦芽小学、芝芳小学);大坡水库、孟坡水库、菜园东沟水库、菜园南沟水库、大坡塘坝、菜园塘坝位于螳螂河支流上游处;4座水库,2座塘坝影响大坡、菜园、孟坡、芝芳4个村0.6万口人。
螳螂河部分河段虽经河道治理,但由于山高坡陡,短时降雨量大、集汇时间短造成河道山洪暴涨情况严重。螳螂河所属水利工程除水库经过除险加固工程外,其它工程多属于七、八十年代修建,工程年久失修,存在多处安全隐患,例如:塘坝坝体单薄无放水洞,河堤年久失修,部分塌陷、淘空。水库也不同程度存在问题。
3.地质灾害现状
3.1三岔流域地质灾害
三岔流域南鲁山镇所辖23个行政村,其中存在地质灾害的村有10个,分别为车场、东流水村、北流水村、文泉村、下文坦村、双石屋村、平地村、三岔店村、璞邱二村、璞邱四村,各村地质灾害点及规模大小存在差异,分别影响人身、房屋、交通及行洪等不同状况。
3.2螳螂河流域地质灾害现状
螳螂河流域南鲁山镇所辖23个行政村,其中存在地质灾害的村有8个村,分别为黄崖村、龙泉村、九会、芝芳、茨峪、池埠、西松仙岭村、水么头河北村,各村地质灾害点及规模大小存在差异,分别影响人身、房屋、交通及行洪等不同状况。
4.危害性分析
4.1水利工程分析
4.1.1三岔河流域水利工程危害分析
三岔河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水库、塘坝、河道存在大小不一的安全隐患;1993年、1994年、2012年及2019年等多次发生险情,超标准洪水致使河堤冲毁、塌陷、淘空,桥梁由于堵塞造成冲毁;行洪障碍物造成漫河堤、冲毁房屋、田地;1994年造成水库垮坝,多处塘坝冲毁,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严重危及下游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4.1.2螳螂河流域水利工程危害分析
螳螂河位于县城上游,是沂源县城的重要水源补给地之一,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水库、塘坝、河道存在大小不一的安全隐患;近几年超标准洪水致使河堤冲毁、塌陷、淘空,桥梁由于堵塞、行洪障碍物造成漫河堤、冲毁田地;2018年造成多处塘坝出现险情,造成经济损失,严重危及下游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4.2地质灾害危害分析
地质灾害点降雨造成山体滑坡,可能冲毁房屋危及人身安全及财产损失;也会冲毁、淹埋道路造成交通堵塞,给救援造成困难;更会堵塞河道,造成堰塞湖,抬高河道水位,致使河道改道,冲毁房屋及田地,堰塞湖形成更会造成下游防汛压力。
(二)本预案影响范围及防洪重点保护对象
本预案涉及全镇46个行政村36000人,包括11座小型水库、86条河道、24座塘坝、谷坊及所有居住区、企业和学校,重点保护对象是水库、塘坝下游,河道两侧、地质灾害可能危害点及涉及可能危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的情况。
(三)影响范围内的工程防洪标准
已进行河道治理的工程,设计洪水标准大多为10年一遇。水库设计按照30年一遇标准;未进行河道治理的工程、塘坝及其它以超过历史最高水位标准进行防洪;如遇超设计标准洪水,各相关村及职能部门要各负其责,加强巡查、监控,做好抢险准备。
(四)突发事件危害性主要情况及对策
1、重大工程险情
1.1导致该河道出现重大险情的主要因素有:超标准洪水、工程隐患、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河道上游水库、塘坝等。
1.2河道可能出现重大险情主要是河道堵塞、漫堤、行洪不畅等。
1.3河道一旦发生重大险情,将会对下游村庄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1.4水库、塘坝出现管涌、漫堤、滑坡、超警戒水位洪水等危及大坝安全的情况。
1.5台风造成房屋倒塌,树木倒伏等造成人员、财产受到损失的情况。
2、险情监测与巡查
2.1河道工程险情监测,巡查主要部位是河道有无行洪障碍物、河堤完整情况、观察水位上涨情况,上游水库塘坝泄洪情况。实行轮流巡查的方式,每小时巡查一次。
2.2水库、塘坝工程险情监测,巡查主要部位是水库内外坡有无沉陷、塌方等危及安全的问题,坝体有无渗漏,渗漏水量、水质有无变化;放水洞完整情况,启闭机启闭是否正常,钢丝绳有无问题,溢洪道是否完整、有无行洪障碍物等,并随时观察水位上涨情况。水库实行巡查的方式以汛期每天不少于一次,逢降雨24小时值班制度。
2.3地质灾害点工程险情监测,巡查主要部位以地质灾害点为中心,上下左右全面观测有无可能塌方、滑坡等状况,地质灾害点实行巡查的方式以汛期每天不少于一次,逢降雨加强巡查密度,随时做好地质灾害点可能造成损失的群众撤离工作。
2.4台风险情监测,巡查以老旧房屋及房屋周边树木等为主,以河道、山顶等风口为重点,其它地方兼顾,全面排查台风可能造成危害的情况。
2.5监测、巡查人员由工程管理人员及村两委抽调人员组成,并由水利、土地等专业技术人员对其进行防汛抢险知识培训。监测、巡查人员对发现的险情及时准确上报镇防指、县防指,并做好记录。
3.险情上报与通报
3.1工程监测、巡查人员发现险情后,电话汇报镇防指,镇防指落实准确后,以电话及传真的方式及时准确地上报县防指。
3.2工程出现险情后,镇防指要及时通知本辖区防汛有关成员单位及相关村、下游相关单位,并由各级应急组织及队伍组织人员紧急转移和必要的抢险措施。
4.应急调度与措施
4.1应急调度
4.1.1正常洪水:当水位快达到离河堤顶0.5m、水库快达到警戒水位、塘坝溢洪时,并降雨持续,监测、巡查人员24小时持续观察,并对上游水库塘坝泄洪情况及时了解;水位持续上涨,通知各村做好对低洼地带群众转移准备并组织人员做好抢险准备;水位即将漫堤,水库快达到最高水位、塘坝接近近年最高水位时,并降雨持续,水位继续上涨,对低洼地带群众组织向预定好的山头、高地转移并组织人员进行抢险。
超标准洪水:当发生超标准洪水时,通过各种手段及时通知下游受害单位,村庄迅速安全转移到预定地点。
地质灾害点:以地质灾害点为中心,上下左右全面观测有可能出现塌方、滑坡等状况,及时做好地质灾害点可能造成损失的群众撤离工作。
4.1.2本预案调度指令由镇防指发布,沂源县防指负责监督,工程管理人员及村两委负责执行,预警警报通过有线电话、无线电话、鸣锣、喇叭等手段发出预警警报。
4.2应急措施
4.2.1当发生超标准洪水时,防汛应急抢险队伍要做到昼夜24小时对工程巡视,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并做好抢险准备。
当发生超标准洪水时,下游受灾群众要按要求及时撤出受灾区。群众组织转移时镇要派出熟悉情况的人员负责帮助村民转移。
4.2.2应急措施主要有:围绕河堤低洼地带修建挡堰加高河堤,在保证安全情况下对水库、塘坝开挖溢洪道等措施加大泄洪量,对行洪障碍物进行清理等。
4.2.3台风:按照天气预报情况,及时做好防台风工作,包括对树木砍伐、处理;对房屋进行加固,对门窗使用“米”字形处理等应对措施.
4.3人员应急转移
4.3.1预警预案:当发生洪水时,利用声响信号,如喇叭、鸣锣、手灯、警车、电话等方式通知下游各有关村庄、工厂企业,各村庄及相关单位分别负责通知住户、工厂企业等相关单位。
4.3.2转移预案:当发生非常洪水时主要转移向两侧流域内山头,高地,当发生险情时各村需转移的村民可向附近山头、高地转移。
5.应急保障
5.1应急指挥机构及职责
5.1.1在汛期,各级都成立防汛指挥机构和办事机构。该水库由镇防汛指挥部负责指挥防汛抢险,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
应急防汛指挥部的主要职责是:
1、负责对河道抢险工作的全面领导;
2、明确河道防汛指挥成员单位及负责人的任务和职责;
3、组织专家会商,审定应急抢险预案;
4、指挥实施应急调度和抢险;
5、调集抢险人员和物资;
6、协调各部门单位的有关工作;
7、发布人员转移撤离命令;
8、筹集抢险救灾物资。
防汛指挥部的成员单位一般有:水利、物资、交通、电力、通讯、财政、民政、卫生等。同时成立防汛指挥部的办事机构,设立办公室、技术、后勤等单位,各单位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并协同工作。
5.2 抢险队伍
5.2.1防汛抢险队伍、常备队、后备队、专业技术人员,由南鲁山镇统一确定。在汛前由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对抢险队人员进行一系列的抢险知识的学习和演习,能保证出现险情时靠得上、顶得住。常备队、后备队也进行有关抢险知识的学习。在整个汛期,抢险队随时待命投入到抢险中去。常备队、后备队在接到险情命令后也能及时到达险点。
根据上游工程的实际,确定各村、企业及学校防汛队伍,一般以不低于常备队10人,抢险队50人,后备队300人配备,以常年在家,年龄18-55岁青壮年男性人员,妇女、儿童、老年人不得参与抢险救灾工作。
5.3抢险物资保障
5.3.1根据工程的实际,抢险物资主要采取号料和备料相结合的方式,其数量、品种、地点、运输方式、联系人见下表:
河道抢险物资的数量、品种(每公里)
编织袋 (条) |
铁丝 (吨) |
木材 (方) |
土方 (方) |
块石 (方) |
碎石 |
沙 |
4500 |
2 |
5 |
500 |
500 |
200 |
500 |
水库抢险物资的数量、品种(每座)
编织袋 (条) |
铁丝 (吨) |
木材 (方) |
土方 (方) |
块石 (方) |
碎石 |
沙 |
5000 |
2 |
8 |
1000 |
1000 |
200 |
500 |
塘坝抢险物资的数量、品种(每座)
编织袋 (条) |
铁丝 (吨) |
木材 (方) |
土方 (方) |
块石 (方) |
碎石 |
沙 |
3000 |
1 |
6 |
800 |
800 |
150 |
400 |
存放地点:编织袋、铁丝、木材存放在就近存放或临时征用,土砂料、石料存放在工程两侧,由各村指派专人管理。
5.4通讯保障
5.4.1在紧急情况下,水情、险情的应急传送方式主要是有线电话、无线电话、传真等;在通讯不畅的情况下,采取一切可能的办法通知下游群众及时撤离。
5.4.2防汛抢险指挥时可采用无线电话、对讲机等通讯方式。
5.5其它保障措施
在防汛抢险期间,交通部门及有关单位保证公路畅通,负责组织成立相关的防汛车辆运输队,并将人员、车辆排班,确保随时出车,执行防汛抢险运输任务;卫生防疫部门及单位做好灾民的救护、卫生防疫,确保不出现疫情;粮食部门负责做好食品供应等工作;公安、交警部门加强防汛治安管理,严厉打击盗窃、破坏水利设施的犯罪分子,保证防汛的正常治安秩序和交通秩序。
5.6宣传报道
新闻单位负责防汛宣传工作,在汛情紧急的情况下,及时发布防汛指挥部的汛情通报、防汛抢险命令等信息。
6、《预案》启动
6.1启动条件
6.1.1河道因超标准洪水、工程隐患、地震灾害、地质灾害、上游水库溃坝、战争、恐怖事件及其他突发事件导致出现重大险情,并危及两岸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时。
6.1.2水库大坝突然溃决时。
6.2启动程序
6.2.1当出现启动《预案》的条件时,工程管理单位即南鲁山镇人民政府应立即向县防汛抗旱指挥部报告。
6.2.2县防汛抗旱指挥部接到报告并核实后,立即向批准该《预案》的县人民政府提出启动《预案》的请示。批准该《预案》的沂源县人民政府行政首长决定启动《预案》,并组织《预案》实施。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