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源县教育和体育局
标题: 基于跨学科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融合劳动教育的实践研究
索引号: 11370323493219886F/2024-5497212 文号:
发文日期: 2024-12-29 发布机构: 沂源县教育和体育局

基于跨学科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融合劳动教育的实践研究

发布日期:2024-12-29
  • 字号:
  • |
  • 打印

 

 

 

 

 

 

课题批准号      2024YJG10        

 基于跨学科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融合劳动教育的实践研究

课题负责人        韩启源          

      沂源县韩旺中心学校       

         2024.09.26           

 

 

 

 

沂源县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制

20249

 

 

 

一、开题活动简况:开题时间、地点、评议专家(课题组外专家,专家应不少于2人)、参与人员等。

沂源县韩旺中心学校教师韩启源的立项课题《基于跨学科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融合劳动教育的实践研究》于9月26日上午,在县教研室二楼录播室,召开2024年开题报告辩论会活动。由白玉玲、徐美刚组成专家评议组,主持人白玉玲。各课题组成员参会。

 

 

 

 

 

 

 

 

 

 

 

 

 

 

 

 

 

 

 

 

 

 

 

 

 

 

 

 

 

 

 

 

 

 

 

二、开题报告要点:题目、内容、方法、组织、分工、进度、经费分配、预期成果等,要求具体明确、可操作,限5000字左右(可加页)

一、选题依据

(一)问题提出

1.政策背景:新时代对劳动教育的新要求

劳动是人和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之为人的本质活动,劳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新时代历史方位,对劳动和劳动教育作出重要论述。在2018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弘扬劳动精神在大中小学生中的重要性;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20年3月下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对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提出了新时代的新要求;2020年7月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新时代劳动教育做了顶层设计和全面部署,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更为落实劳动教育提供了明确指引。

2.时代背景:学科融合助力劳动教育实施

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跨学科学习成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未来社会需要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单一的学科知识已不能满是时代对人的要求。而课堂是学校育人的主阵地,学校践行“五育融合”关键要在课堂落地,在学科融合中变为现实。因此,从面向未来、契合时代、全面发展的角度来看,学科融合是新的时代课堂变革的必然结果。《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就明确指出:“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巨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学科融合自然应成为课堂教学的一种自觉实施,强化实践要求。

3.实践价值:小学数学融合劳动教育促进全面发展

小学数学属于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其涉及数的认识、加减乘除、分数、

几何等基本数学概念与运算方法。小学数学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思维方法与工具,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计算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为其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小学劳动教育主要是指在小学阶段,通过开展和劳动相关的活动或课程,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和知识,培养其正确的劳动观念和态度,是提高其综合素质的一种教育方式。小学数学和劳动教育之

 

 

 

 

 

 

 

 

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可通过一些实践活动,如测量、统计、时间管理等,使小学生体验到数学在劳动中的应用,进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能力,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我们通过文献梳理、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发现当前我校小学数学融合劳动教育在以下问题:

1.教学目标模糊。现阶段劳动教育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劳动素养目标浅显化、简单化、碎片化、模糊化等问题,数学学科中的劳动教育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劳动教育对于数学知识学习和素养培育的特殊价值没有彰显。

2.教学内容不够明确。教学内容是教师和学生在互动过程的主要媒介以及教师所传递的主要信息,也是师 、生为教学目标达成而在互动过程中生成的动态的信息与素材。通过调查发现,数学教师对劳动教育融入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容不明确,主要表现为忽视数学教材中的劳动教育素材、对劳动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不足。

3.教学方法相对单一数学教学融合劳动教育的方法同样多种多样,正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恰当地融合多种教学策略能够极大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但在访谈调研中,我们发现多数教师在尝试将劳动教育融入数学教学时,往往仅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例如部分教师只用讲授法,缺乏深入的探讨与研究。

综上所述,在倡导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将小学数学与劳动教育进行有机融合,充分展现出二者融合的积极影响。结合教学现状,明确存在的问题,通过明确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式,形成教学策略等方式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于是我们于2024年6月申报立项了县级课题:“小学数学教学融合劳动教育的实践研究”。本课题将基于跨学科理念,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劳动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指导思想,围绕小学数学教学与劳动教育融合的教学实践展开研究。

(二)研究综述

本研究以“劳动教育”“数学-劳动教育”等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在“中国(CNKI)学术文献总库”对相关研究进行检索共检索到学术期刊10670篇,劳动教育一直备受学术界的关注,众多研究者也积淀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1.国内研究现状
1)关于劳动教育的研究

我们首先以“劳动教育为关键词进行检索,通过知网搜索发现2015年至今,劳动教育发文量突然呈突破式增长,2015年发文量67篇,2020年翻了20倍,达到1305篇,且继续呈现上升趋势(如图1)。研究热点也从关注“素质教育”转向关注自身的“劳动内涵”“劳动精神”“劳动价值观”“劳动能力”“大中小学”“实践路径”“劳动教育课程”,热点关键词的丰富预示着劳动教育进人全面爆发并朝着深度和广度发展。

 

1

 

全国教育大会召开以后,关于劳动教育现状问题反思的研究一直是学界研究的热点。檀传宝教授在《加强和改进劳动教育是当务之急——当前我国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2018)指出当前劳动教育主要问题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校劳动教育的弱化,劳动教育受到应试教育的严重影响,被当作学校教育可有可无的点缀;二是劳动教育的异化,劳动教育蜕变为惩罚手段、休闲方式等。

对于劳动教育的价值意义,学者们的理解较为统一:劳动教育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三观。林克松,熊晴(2020)指出劳动教育以坚持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基础。其他学者对劳动教育的价值取向也较为相同。祁占勇(2019)从劳动教育政策的视角出发阐释了劳动教育政策经历了从工具价值到理性价值转变的五个发展阶段。由此可见,新时代背景下劳动教育坚持综合育人理念,强调教育与劳动相结合。

2)小学数学融合劳动教育相关研究

通过对以“劳动教育-数学”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共检索到学术期刊160篇,也呈现上升趋势,但相较于劳动教育研究较少(如图2)。

 

2

 

学校实施劳动教育,除了设置劳动教育课,在学科教学活动中融合劳动教育是一种主要的实施途径。在学科教学中融合劳动教育,首先需要探讨劳动教育与学科教育的关系。研究者们对劳动教育与学科教育的关系达成了较为一致的认识,认为劳动教育与学科教育处于同等地位,二者密不可分。

张涛在《劳动教育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实施途径探索》(2018)中从课程内容出发,认为中小学实施的国家与地方课程中有大量劳动教育内容,值得进一步挖掘与落实;田慧生在《全方位育人:开启劳动教育新时代》(2020)中同样指出劳动教育与智育有着密切联系,应结合学科特点有机融合劳动教育内容。李浩在《探索学科融合的课堂新样态——以劳动教育与数学的融合为例》(2023)中提出“五育融合”已经成为当下新时代中国教育变革与发展的基本趋势,一个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旨归的整体育人体系正逐步构建。李丽和鲁晓红在《小学数学教学渗透劳动教育的途径与策略》(2020)中指出数学教师要合理地将劳动教育渗透到实际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当中,改变过去劳动教育仅仅依靠劳动课的思维观念,真正将劳动教育融人日常教育教学的点点滴滴中。

2.国外研究现状

“劳动”在词源学上的定义可以追溯到两个拉丁词“labor”“tripalus”或“tribulum”。前者是一种精神上的劳动;后者是对物质客体的改造。在西方历史上,早些时期的教育是和劳动相分离的,直到文艺复兴后期才有学者提出重视劳动的价值,劳动教育的意义才逐渐被人发现。

在西方教育史上裴斯泰洛齐是第一位提出将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并付诸实践的教育家。马克思在此基础上继续发展。苏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学》1969)阐述了其基本观点,他认为劳动教育是可以让学生发现自己创造出来的东西也可以如此美丽和令人深刻,从而提高他们的积极性。但在这个过程中要处理好脑力和体力的关系,既要积极鼓励学生进行脑力活动,也要注重体脑结合,相互促进

3.文献综述

通过查阅文献发现,近年来研究劳动教育的论文有大规模的增长,但研究小学数学学科教育中融合劳动教育方面的内容较少,且主要集中在研究数学与劳动教育之间的关系,而在当前教育政策驱动下,对劳动教育融入小学数学教学的研究是迫切的,急需通过理论与实践研究为小学一线教师提供经验与借鉴。

(三)本课题对已有研究的学术和应用价值等

1.学术价值。通过对现行教材中劳动教育因素的相关内容进行系统梳理,在教学实践中总结提炼基于跨学科理念下小学数学融合劳动教育有效策略,进一步丰富关于劳动教育与数学学科融合的理论研究,为同类课题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2.应用价值。通过研究,对小学劳动教育问题进行深度剖析,开发小学数学融合劳动教育的教学设计,为一线小学数学教师教学提供参考。

二、研究内容

(一)核心概念界定

1.跨学科

跨学科教育是一种课程设计与教学的模式,在该模式下,单个教师或团队对两门或多门学科或知识体系的信息、资料、技术、工具、观点、概念或理论进行辨识、评价并整合,以提高学生理解议题、处理问题、创造新方法和解决方案的能力,而那些解决方案超出了单门学科或单个教学领域的范围。

2.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课程,小学数学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学习数学知识为目标,小学数学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相统一的活动。小学数学的学习不仅要考虑数学学科知识,还要依据学生自身身心发展规律,强调学生从亲身经历生活实践过程,进而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获得多方面的提高和发展。

3.劳动教育

劳动是人类社会的基本活动和特征之一,早期人类通过劳动获得知识。劳动教育是学校通过劳动课程、实践活动使学生通过实际的劳动学习劳动素养,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取向,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的教育形态。

4.小学数学融合劳动教育

小学数学是小学生学习的重要科目,劳动教育是五育中的重要一环,两者之间并不是独立存在而是有着密切联系的。智育和劳动教育并不冲突,依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和智能发展水平以及社会发展的需要,数学学科有广泛的应用性的特点,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结合数学学科特点有机融合劳动教育是培养全面发展人的重要途径。

(二)研究对象

我校数学教师、学生。

(三)主要目

1.制订明确的教学目标。确保小学数学教学目标和劳动教育目标一致,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也能接受到劳动教育的熏陶。深入学习劳动课程标准与数学课程标准,在全面掌握数学素养目标的基础上挖掘劳动素养目标,把握正确的育人导向,

2.深挖数学教材,梳理劳动教育内容。从内部挖掘数学教材中的劳动教育素材,合理利用劳动教育素材,实现数学与劳动教育的融合;从外部拓展数学相关文化知识,在数学文化、数学史中融入劳动观念、劳动精神等劳动素养。

3.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创新并丰富教学方法。研究引入项目式学习(PBL)方法,设计跨学科的项目任务研究探索真实情景的创建,通过创设真实情境和合理设计探究问题,从而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研究探索真实情景的创建,通过创设真实情境和合理设计探究问题,从而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

 

 

 

 

(四)研究内容

1.研究小学数学教学融合劳动教育现状,分析目前在融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明确研究的目标和方向。

2.研究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确保小学数学教学目标和劳动教育目标一致。

3. 研究融合教育内容,掘数学教材中的劳动教育素材,从外部拓展数学相关劳动元素。

4. 研究引入项目式学习(PBL)方法,设计跨学科的项目任务,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融合运用数学知识和劳动技能。

5. 研究探索真实情景的创建,通过创设真实情境和合理设计探究问题,从而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

6.研究创新作业设计,将劳动教育融入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中,将数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将劳动教育付诸行动。

 

 

(五)重点难点

重点: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开发并应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有效促进劳动教育与数学教学的融合。这涉及设计实践活动、项目式学习、情境教学等多种教学策略,旨在通过动手操作、问题解决等劳动教育活动,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同时培养其劳动技能、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最终,形成一套系统化、可操作性强的小学数学与劳动教育融合的教学设计方案,为一线教师提供实践指导。

难点:在融合小学数学与劳动教育的过程中,面临的一个显著难点在于如何精确且一致地设定教学目标。这要求教育者不仅要深入理解并内化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所强调的数学素养目标,还需同时掌握劳动课程标准中的劳动素养要求。如何将这两者巧妙结合,确保学生在学习数学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能够自然而然地融入劳动教育的元素,接受劳动精神的熏陶。此外,如何在全面把握数学学科特性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并提炼出与之相契合的劳动教育价值点,以正确的育人导向引领教学活动,更是对教育者教育理念与专业素养的考验。

 

 

(六)总体框架

 

三、思路方法

(一)基本思路

首先通过详尽的文献综述与资料搜集,深入理解国家相关政策要求,系统梳理国内外在小学数学教学与劳动教育融合领域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为本研究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南。接着,采用问卷调查、深度访谈、课堂观察及座谈会等多种研究方法,深入分析当前小学在数学教学与劳动教育融合方面的现状,识别存在的优势、不足及面临的挑战明确融合教育的实际需求与改进空间。最后,基于全面的调研与分析结果,总结提炼出小学数学教学融合劳动教育的有效策略,系统整理研究资料。据此,开发出具有特色、易于实施的小学数学教学融合劳动教育教学设计,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本研究还将为同类学校提供可借鉴的经验,推动小学数学教学与劳动教育融合的实践与创新。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在研究前,研读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和《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和各种版本的小学数学教科书;在研究过程中,通过知网搜索查阅大量的文献,以小学数学教学融合劳动教育为关键词,检索到的文献为主要对象进行。通过对已经有的研究资料进行收集、解析,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进行对比、分析、为研究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2.问卷调查法

研究者用非量化的调查问卷对被调查者在正常状态下进行调查研究。本研究对本校数学教师发放调查问卷,主要对本校小学数学教学融合劳动教育现状进行调查研究,获取详细的数据和资料。分析一线小学数学老师对融合劳动教育现状、问题以及提出的建议。

3.访谈法

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设计针对一线教师的访谈提纲,通过与各位教师交谈,更直接具体地了解了教学的现状。本文通过对本校的一线数学教师进行的访谈,期望访谈结果能够对本次研究提供研究素材,使研究更真实有效。

4.行动研究法

在日常数学教育活动和教学实践过程中融入劳动教育,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养成劳动习惯。

5.经验总结法:

在课题研究过程当中,重视资料积累,及时撰写阶段性小结,积极参加各类教育教学方面的论文评选、教研活动,在校内开展公开课观摩学习。依据师生在教学实践中形成的经验,进行理性高度上的概括。

(三)研究计划

第一阶段:课题准备阶段(2024年3月-2024年9月)

负责人:韩启源、孟凡叶、李童飞

1.确定本课题的研究方向,并对研究过程进行大体的规划;

2.写研究方案,明确课题实施的方案,确定课题研究策略;

3.明确课题参与人员及,确定分工;

4.组织本课题组研究成员阅读研究相关文献资料,并进行资料的整理和研究商讨,从文献资料中得出研究所需要的内容,为研究的开展打好基础,同时增强研究人员的相关知识储备量和专业程度;

5.设计《小学数学教学融合劳动教育现状》教师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小学数学教学融合劳动教育实施现状,以此为基础展开研究。

阶段成果形式:课题开题报告

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024年10月-20267月)

负责人:韩启源、孟凡叶、李童飞、李清海、张新全、宋丙昕

1.制定实施方案,确定分项任务,细化研究内容,分项研究。

2.安排课题组成员对数学教学体系中的劳动教育融合方式以及产生的效果进行调研,并对调查结果进行访谈笔录整理分析,最后总结出相应的调研结果和调研报告;

3.研究构建数学与劳动教育深度融合策略体系,探索多种教学方式,引入项目式学习方法,探索真实情景的创建,创新作业设计。研究教材中的劳动教育元素,探索家校合力。

4.构建基于跨学科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与劳动教育融合的改革与探索体系,对课题研究过程中的成果进行总结。

5.进行中期论证邀请专家点评,撰写阶段性工作小结,展示阶段性的农村小规模学校乡土特色劳动教育课程开发的研究成果。

阶段成果形式:中期报告经验总结

第三阶段:课题总结阶段。(20267月-2026年12月)

负责人:韩启源、孟凡叶、李童飞、李清海、张新全、宋丙昕

1.全面总结研究情况,对前几阶段的研究进行汇总,整理课题实施的所有资料,撰写结题报告,申报结题。

2.整理汇编优秀研究成果,积极推广经验,举办成果展示活动,在推广中进一步深入研究。

阶段成果形式:课题的研究结题报告、调查报告、教学设计。

五、研究基础和条件保障

1.学术简历:

课题负责人,年龄24岁本科学历,大学所学专业为小学教育数学方向数学和劳动教师。教学经验丰富,教学中表现出色,平时重视在课程方面的研究与探索,能主动学习新理念,并定期进行课程交流活动,具有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作为班主任和一线教师,不仅在理论上对基于跨学科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融合劳动教育的实践研究”有一定的研究,而且在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2.研究基础

2024年3月至今,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有关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任务、要求、方法以及相关的理论。课题组成员深挖理论知识,梳理相关理论、查阅相关书籍,充实自己的理论依据,发现、总结有关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相关策略,从而整理出相关教学活动设计以及劳动教育心得。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查阅以及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教育现状调查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为跨学科的角度下,为小学数学教育实践提供设计。

3.条件保障:

1)时间保证:研究时间保障:本课题研究的主要负责人,在课题正式开展研究之前,结合课题研究的任务与每个研究人员的实际情况,提前制定合理研究计划,能够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落实。

2)研究资料和设备的保障:我校领导对于此次课题研究比较重视,为每位课题研究成员配备了电脑和打印机等设备,方便进行文献资料搜索,使其随时进行沟通,确保课题研究资料的时效性,为课题顺和研究提供基础。

3)资金保障:我校领导对教研工作十分重视,课题启动后,学校将在研究经费上予以保障。学校将为每一个申报通过的课题提供一定数额的研究经费,用于购买研究资料、人员培训等支出

六、预期成果

(一)成果形式

基于跨学科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融合劳动教育教学设计

基于跨学科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融合劳动教育的研究论文

《基于跨学科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融合劳动教育的实践研究》研究报告

(二)使用去向及社会预期效益

本课题的成果主要分为教学设计、调查报告和研究型报告三种形式,三种形式出发点均以小学数学教学为基点,通过实践的方式分析了如何在数学课堂当中有效的融合劳动教育,同时也提供了相应的范例。在这个过程中,利用实证的方式研究了在课程有机融入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此外,还针对具体的方案提出了建议,为以后的研究者提供一个研究的参考。

参考文献:

专著类:

[1]B.A.苏霍姆林斯基.赵玮等译.帕夫雷什中学[M].赵玮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

[2]赵荣辉.劳动教育及其合理性研究.[M].北京:中国民族大学出版社.2012.

[3]王艳玲,吴承宪,马云鹏.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与实施[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3.

期刊类:

[4]陈理宣.论知识教育、劳动教育与审美教育及其整合[J].教育学术月刊,2017(03)16-21+78. 

[5]檀传宝.劳动教育的概念理解——如何认识劳动教育概念的基本内涵与基本特征[J].中国教育学刊,2019(02):82-84.

[6]檀传宝.加强和改进劳动教育是当务之急——当前我国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J].人民教育,2018(20):30-31.

[7]林克松,熊晴.走向跨界融合: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的价值、认识与实践[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20,19(02):57-63

[8]姚凤,何穗,姜丽霞.公办小学学生劳动素养现状调研及启示——以上海市为例[J].上海教育科研,2021(11):74-79

[9]李浩.探索学科融合的课堂新样态——以劳动教育与数学的融合为例[J]. 人民教育, 2023, (10): 67-69.

[10]李丽,鲁晓红.小学数学教学渗透劳动教育的途径与策略[J].教育科学论坛,2020,(20):78-80.

[11]肖绍明,扈中平.新时代劳动教育何以必要和可能[J].教育研究,2019,40(08):42-50.

[12]王连照.论劳动教育的特征与实施[J].中国教育学刊,2016(07):89-94.

学位论文:

[13]赵洋洋.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践困境与出路研究[D].西南大学,2019.

[14]张雪.小学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D].西南大学,2021.

[15]高鑫悦.劳动教育融入小学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 [D].四川师范大学,2020

[16]许杨.中小学劳动教育的调查与思考[D].江西师范大学,2020.

[17]徐譞玮.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践困境与出路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8

 

 

 

 

 

 

 

 

 

 

 

 

 

 

 

 

 

 

 

 

 

                                     课题负责人签名

 

                                                      

 

专家组成员听取了该课题开题报告,认真审阅了有关课题前期准备材料,通过评议,形成以下意见:

一、项目意义和价值

本课题将小学数学与劳动教育进行有机融合,充分展现出二者融合的积极影响符合新课改的背景下学科教学的发展驱使

二、研究设计

1、研究方案设计较规范,研究目标定位正确,研究思路清晰,课题研究队伍有良好的基础,课题研究有保障。

2、课题研究的框架结构合理,研究思路明确,课题研究队伍有良好的基础,课题研究有保障。

三、研究工作建议

为了进一步完善研究方案,使本课题研究更具有完整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专家组提出以下完善意见:

1.在教学内容中应找好融合点

2.融合教学内容应更加明确,以第几单元为例

3.在主要目标中把用到的教学方法具体罗列几条

4.教学资源库应该为成果,且难度较大

5.家校合力应为育人作用,不适合放在学科教学的研究中

四、结论

通过主持人的陈述、交流与讨论,专家组最后审核,一致认为,课题研究问题有价值,研究方法科学,设计思路清晰,研究进展有序,同意开题。

 

 

 

 

 

 

                    评议专家组签名

 

 

 

                                          

 

 

四、重要变更:侧重说明对照课题申请书、根据评议专家意见所作的研究计划调整,限1000字左右(可加页)。

根据评议专家的意见,对此次课题的研究计划做出了调整:

进一步规范研究目标的制定。将原先的第三条研究形成教学资源库改为研究教学目标。

细化研究内容,将研究内容细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研究小学数学教学融合劳动教育现状,分析目前在融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明确研究的目标和方向。

2.研究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确保小学数学教学目标和劳动教育目标一致。

3.研究融合教育内容,掘数学教材中的劳动教育素材,从外部拓展数学相关劳动元素。

4.研究引入项目式学习(PBL)方法,设计跨学科的项目任务,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融合运用数学知识和劳动技能。

5.研究探索真实情景的创建,通过创设真实情境和合理设计探究问题,从而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

6.研究创新作业设计,将劳动教育融入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中,将数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将劳动教育付诸行动。

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也存在差异,因此对研究框架进行了修改。

课题实施阶段由原来的2024年10月至2025年6月调整为至2024年10月至2026年7月结束,课题结题阶段由原来的2025年7月至2026年7月调整为至2025年7月至2026年12月结束。因实际情况对具体时间安排有所调整,力争进行更多的小学数学教学融合劳动教育教学的可行性实践,总结出可供使用的经验,探究出具有实效性的课堂模式。

 

 

 

 

 

 

 

 

 

 

 

 

 

 

 

 

 

 

 

 

 

 

 

 

 

 

 

 

 

 

 

 

 

 

 

                    课题负责人签名

 

                                          

 

 

五、所在单位(教体办或局属学校)科研管理部门意见

我单位积极鼓励和大力支持教师申报教育教学项目研究工作,并对课题研究给予一切支持。本课题组教师整体素质高,具有丰富经验,有能力承担此项研究工作。

单位支持此项研究,同意开题。

 

 

 

 

 

 

 

 

 

 

 

 

 

科研管理部门盖章

 

                                            

 

六、县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意见

 

 

 

 

 

 

 

 

 

 

 

 

沂源县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