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沂源县鲁阳小学三年提升规划 | ||
---|---|---|---|
索引号: | 11370323493219886F/2024-5376124 | 文号: | |
发文日期: | 2024-09-12 | 发布机构: | 沂源县教育和体育局 |
为了增添学校发展后劲,促使学校持续、健康发展,特制定学校2022—2025年三年提升规划。
一、学校现状分析
(一)基本情况
1、办学规模:
学校现有38个教学班,共1823名学生。
2、学校设施:
学校占地约50亩,建筑面积20770平方米,校内设有300米环形跑道塑胶操场,篮球排球场各一处,标准体育馆一处。校园绿化率35%。学校教育教学设备先进、设施齐全,教学区、办公区、活动区分区科学,布局合理,建有图书室,配有书法、舞蹈、美术、音乐、科学等功能教室;学校无线网络全覆盖,交互式电子白板服务教学。
3、师资状况:
全校教职员工105人,学历全部达标。教师年龄结构合理,平均年龄33岁左右。高级教师7人,中级教师49人。市级优秀教师教师6人、市级骨干教师8人、县学科带头人3人、中共党员33名。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合理,略偏年轻,朝气蓬勃,敢于创新;队伍的合作意识及合作能力较强,敬业爱岗爱校,乐于奉献,力争上游。
(二)办学优势
我校是高标准新建校,各项配置较高,我们要以全新的教育理念引领学校发展。我们移植“阳光”一词并借用阳光“温暖、多彩、公平、公正、积极”等表象含义而提出学校阳光教育理念,正是希望能以“阳光”所代表的积极向上、充满生机和丰富多彩的精神,为我校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实施阳光教育,就是要培育一种以健康、智慧、爱为内涵的阳光教育文化,她不仅要着眼于教育的过程充满阳光,要使孩子在学校接触的物、人、事充满阳光,更要着眼于最终的结果即培养出的学生是阳光的,即拥有阳光的心态、健康的身体、良好的习惯、广博的见识、坚韧的毅力、发展的潜力,成为品德为先,全面发展,个性突出的阳光少年。
(三)学校荣誉
学校先后荣获国家级基于“云+端”赋能式教学研究实验校、山东省交通安全示范校、山东省校园安全工作先进集体、山东省星级食堂、山东省绿色学校、淄博市文明校园、淄博市平安校园、淄博市书香校园、淄博市智慧校园、淄博市普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淄博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建校等。
(四)面临挑战
1、管理机制、制度还有待于完善。
2、师资队伍还要进一步提升优化。
3、学校还没有形成浓郁的特色文化氛围。
4、学生的养成教育还要进一步加强。
二、发展思路
阳光教育是一种以健康、智慧、爱为内涵的教育,学校要通过“阳光环境、阳光校风”的打造、“阳光制度”的制订和“阳光课堂教学策略”、“阳光校本课程”的实施、“阳光活动”的开展形成以“阳光”为核心的学校文化;要提升学校整个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水平,实现学校内涵发展和品位提升,培养学生具有阳光的心态、健康的身体、良好的习惯、广博的见识、坚韧的毅力、发展的潜力,成为品德为先,全面发展,个性突出的阳光少年。
三、发展目标
(一)办学理念
让阳光洒满校园,为孩子幸福奠基。
(二)办学目标
努力把学校创建成为文化品位较高,人文氛围浓厚,管理科学民主,师生发展全面,办学特色鲜明,办学成果突出的阳光学校。实现“让阳光洒满校园,为孩子幸福奠基”的办学理念和“学校:规范+特色,教师:达标+个性,学生:合格+特长”的办学愿景。
(三)培养目标
实施阳光教育、培养阳光师资、培育阳光学子、创建阳光校园。培养具有阳光的心态、健康的身体、良好的习惯、广博的见识、坚韧的毅力、发展的潜力的阳光少年。
四、具体目标、实施策略和推进计划
(一)学校管理
1、具体目标
通过三年的努力,全面提升我校师生的整体素质,努力把我校建设成为全县有影响力的品牌学校。
(1)学生综合素质在列前二。
(2)各级各类名师、骨干逐年递增。
2、推进计划
(1)2022年-2023年
构建依法治校,民主管理的和谐校园,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一套完整的学校管理体制。
(2)2023年-2024年
进一步加强德育教育、素质教育,力争教育有特色、出成果,实现德育教育特色校的目标。
(3)2024年-2025年
完善教学、科研管理,加强教师培训力度,加强艺体教师队伍打造,把我校打造成为具有特色的品牌学校。
(二)教师管理
1、具体目标
通过三年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理念先进、业务精湛的师资队伍。
(1)教师的师德修养、职业道德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学生及家长的满意度稳定在95%以上。
(2)教师专业化发展,在各级各类教育教学比赛中有较多人次获奖。
(3)教师的教学水平进一步提高,骨干教师的数量明显增加。
(4)教师的职称的比例进一步得到提高。
2、实施策略:
(一)师德师风建设方面:
(1)加强师德师风理论学习,通过学习、培训,自我提升,写出师德培训体会。
(2)要开展经常性的师德理论学习以及平时正常的教育工作,坚持每年一度的师德师风专项建设活动。
(3)完善学校教师师德考核办法,每年对所有教师进行一次师德考核,凡是师德考核不合格的教师,下一年度不予聘任。
(二)抓教师的专业发展
(1)每个教师开展自我分析,在自我分析的基础上,制定教师专业发展三年目标。定期让部分骨干教师上示范课或开展讲座,形成发散面,不断开拓教师的教育思维空间和教育理论视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成长。
(2)积极采取措施,促进教师的迅速成长。每年至少1-2次邀请专家或者名师作教学专题讲座,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完善学校教师培养与发展规划,并付诸实施。
(3)建立健全校本教研制度,实施派出学习归来汇报课制度;对及以上的公开课、展示课,各教研组要发挥集体的智慧,采用磨课制,力争培养出更多的教学骨干;积极创造条件,走出去,请进来,给教师提供更多更好的学习机会。
(4)加强教研组、备课组建设。充分发挥教研组、备课组在学校教学工作中的堡垒作用,完善学校优秀教研组评比制度。
(5)加大教师培训的经费投入,组织教师外出听课学习,开宽教师视野,提高教书育人本领,促进教师迅速成长。
(6)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落实培养措施。除校内采取师徒互帮互学外,为青年教师提供外出进修学习机会,搭建青年教师成长平台。
3、推进计划
(1)2022年-2023年
通过学校优质课赛课,使教师寻找自己的差距,确定努力的方向。
(2)2023年-2024年
继续重视、加强对骨干教师的培养,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作用;采取以老带新的方法,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骨干教师的数量有所增加。
(3)2024年-2025年
通过三年努力,进一步完善教师激励机制,形成团结互助的学习型团队。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和水平明显提高,参加上级有关论文、案例、优质课评比等获奖率大幅度提高。
(三)德育工作
1、具体目标:
(1)通过几年努力促进学校快速、均衡、健康发展,学生综合素质显著提升,学校常规管理能获得良好的社会声誉。
(2)学校德育工作能取得多项荣誉,学校顺利通过各类评估验收,确保校园安全、和谐、有序。
2、实施策略:
(1)不断完善学校德育管理制度。
(2)抓好班主任队伍建设,加强对班主任校本培训。
(3)加强学生的行为养成教育和规范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推进计划:
(1)2022年-2023年:进一步规范、完善德育管理体系。
(2)2023年-2024年:加强校园特色文化建设,探索德育创新途径,构建和谐育人环境,全面提升学生素养。积极开展适合小学生成长、富有时代气息的德育活动,营造浓厚的校园德育氛围。
(3)2024年-2025年:创建全县各类德育特色学校。
(四)教学管理
1、具体目标
构建“多彩阳光”课程体系学,校围绕博“七彩童年,多彩人生”的核心文化和“志于学、健于身、据于德、游于艺”的培养目标,坚持“三贴近”原则(即贴近社区,充分发挥社区资源的优势;贴近学生,满足学生兴趣爱好和个性发展的需要;贴近教师,既能发挥教师的自身特长,又能促进教师的自我发展),整体构建了“多彩阳光”课程体系,希望学生在开放、多元的课程中收获知识、张扬个性。
2、实施策略:
(1)转变教育观念。培养教师树立现代教育理念,更新课堂学习方式,规范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效率,落实双减政策,创造“自主、探究、合作、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2)建立保障机制。建立和健全教学质量动态评价办法等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
(3)抓实校本研修。完善以“理论学习、集体备课、主题教研、反思交流”为主要形式的教学研究活动,培养教师科研意识。倡导学科作业优化设计,形成团结协作、资源共享的备课组氛围。
(4)实施分层教学。淡化后进生概念。关爱学生,搭建各类平台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改变学习态度,通过老师的辅导和同学的帮扶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5)创建课堂模式。对基础性课程的评价参照国家学科课程标准,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校本化实施,由学校教务处和教研组长共同监控把关。对拓展性课程的评价主要由“学校课程建设领导小组”及“课程开发顾问团”进行。评价分为课程方案前期评价和课程方案实施效果评价。课程方案的前期评价指的是对每学年开学教师申报的课程方案进行可行性评价,主要从课程的实施目标、内容、流程、评价以及成果的呈现方式等方面进行审核,审核合格的方案准予立项,不合格的课程方案予以淘汰。课程方案实施效果的评价是对学期末课程开课情况的综合评价,每学年期末学校将组织专班对所有方案进行星级评价,对达不到合格等级的方案将予以淘汰,以保证每一项方案实施的效果。
(6)提升质量工程。采用分年级实施策略,一二年级重培养学习习惯,三四年级重均衡发展,五年级重抓两头促中间,提高整体学业水平,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确保小学毕业生以良好的素质进入初中学习。
3、推进计划:
2022年-2023年:1、完善学校教学常规,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2、开展有实效性的校本教研活动,努力实践“减负增效”。3组织教师开展各学科优质课活动。
2023年-2024年:1、积极探索符合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制订教学质量动态评价办法,提高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2024年-2025年:汇编新课程教学优秀成果,推广优秀教师的有效教学经验。
(五)教科研工作
1、具体目标
通过三年努力,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意识和教科研水平;推进教师的课题研究技能和研究方法,提高研究的成果,力争在上级教科研成果评比中,获取优秀成绩。
(1)学校有一套完整而实用的教育科研管理制度和比较实用的教师教科研评比、奖励办法,引导教师积极参与教科研活动。
(2)参加市级的有关论文、案例评比,获奖率增加。
(3)三年内完成市级及以上的课题结题,并申奖,并能在课堂教学中广泛应用。
2、实施策略
(1)通过宣传学习,使广大教师充分认识教科研及其重要意义。
(2)探讨校本家科研的具体展开方式,开辟多样化的研究途径,积极研究如何开展自我反思,如何提高同伴互助的有效性。
(3)逐步建立家科研的保障机制,从制度、经费、人力、时间、交流合作等方面为教科研创造宽松的环境。
3、推进计划:
2022年-2023年:
教科研工作制度的制定,新课题立项各项准备工作。
2023年-2024年:
教科研制度的修订,日常教科研专题活动,课题研究、课题研究交流工作
2024年-2025年:
日常教科研专题活动、在研课题的结题工作。
(六)后勤服务
1、具体目标:
紧紧围绕学校教育教学的重点开展工作,结合目前的后勤工作实际,积极推进后勤工作。
2、实施策略:
(1)定期检查学校各项硬件设施设备,对各类事故隐患进行检查和整改。
(2)严格依法办学,加强校务公开,规范各项教育收费制度,做到资金使用透明、合理、有效益。
(3)进一步加强管理,针对学校能源存在浪费等情况,严格执行检查制度,注重用电、用水等方面的管理。
(4)做好各类办公设备的采购添置,严格监控耗材使用情况,做到节约、增效,使学校的资产更规范、更精细、更准确。
五、保障措施
1、思想保障
发动和组织全校教职工认真讨论《学校三年提升规划》。
2、组织保障
一是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办公室、总务处、教务处、德育处、教研组长等为组员的“三年提升规划”领导小组,全面负责规划的制订、论证、实施、评估等。
二是党政工职权明确。党支部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中层职责分明、责任到人、分工合作;工会起好桥梁作用。建立并健全校务公开,民主决策和民主评议制度,定期召开教代会。每学期、每学年检测《规划》实施情况,针对实施中出现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调控、修订。
3、资源保障
一是经费保障:学校要加大资金投入,保障教师培训、科研、课程改革及特色建设等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是激励机制。完善教师的奖励制度,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三是后勤保障。加强后勤制度与机构建设,使学校的校产管理、财务管理更加规范、有序,为教师有效使用教育设施设备,推进教育改革创造条件。
学校进入发展的关键时期,学校将按照科学发展观的精神,面对新的挑战和机遇,通过全校教职员工的不懈努力,立足学校实际,发扬创新精神,牢牢把握可持续发展的大方向,走内涵发展之路,以内涵发展带动学校的全面发展,以内涵发展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以内涵发展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把鲁阳小学办成“家长满意的学校,质量一流的学校”,共同谱写沂源教育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