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题基层卫生保障|革命老区沂源县乡镇卫生院特色“专科”之中医药篇 | |||
| |||
近年来,沂源县各乡镇卫生院在夯实基础的同时,根据当地疾病谱情况,选择发病率高或群众需求高的某个病种打造特色科室,促进形成与县级医院功能互补、差别化发展的格局。数个与地方群众健康需求相适应、具有品牌效应的特色科室纷纷建成,增强了卫生院服务能力,缓解山区优质医疗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更激发卫生院运行活力。 康复中心里的爱 56岁的崔大叔在外地务工时突发脑干出血,病情危重,经当地医院积极救治脱离了生命危险,后转入家中自行恢复,康复效果不理想。 沂源县鲁村中心卫生院的家庭医生团队了解到崔大爷的情况后入户探视,发现他意志消沉,四肢无力仅可勉强扶床沿挪动几步,考虑在家无康复条件遂建议他到医院进行正规康复治疗。入院后,康复团队通过评估为崔大叔制订了合理的治疗方案,采取传统康复加现代康复治疗技术,崔大叔10天左右即可独立步行,治疗效果非常满意,真正改变了一个家庭。 为解决群众对于高质量的就医需求不断提高与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的矛盾,沂源县鲁村中心卫生院建设了康复大厅,配置了相关康复设备,众多脑卒中、骨折后遗症、颈肩腰腿痛等患者,相继从这里走向康复。 特别是对康复出院的患者,该院还建立入户随访制度,定期对他们进行康复指导和居家康复环境改造,确保患者最大限度进行居家康复和家居康复安全,为患者更好的回归家庭,回归社会提供技术指导。目前已入户指导康复患者30余人次,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一致好评。 告别腰腿疼 “高大夫,真是感谢啊,我们老两口这多年的腰腿疼让您给治好了,谢谢谢谢!”一面鲜艳的锦旗送到了燕崖卫生院高圣和大夫手中。 送锦旗的老两口都患有腰腿疼,走过不少大医院都没治疗成功,经朋友介绍赶到燕崖卫生院求医。没想到,针灸了一星期外加关节注射,多年不愈的顽疾治好了!老两口别提多高兴了,总想做点什么表达自己的谢意,想来想去,决定做一面锦旗送到卫生院,让更多的患者知道这里有一位神医妙手,同时也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和他们一样的患者少走弯路。 为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满足群众对中医药的就诊需求,燕崖卫生院积极招录中医人才,建成了以中医理疗为主的扁鹊国医堂,根据医师们各自的特长建设了4处工作室,扁鹊国医堂成为了该院的“明星科室”,就诊人次不断攀升。 站起来的他 “感谢中医科全体医护人员,拯救了我们这个家,让我们重拾生活的信心,我终于能安心上班并和心爱的姑娘结婚成家了。”中庄镇的李大哥笑容里洋溢着满足。 半年前,李大哥的父亲因脑出血致左侧肢瘫痪,以为下半辈子再也站不起来了;母亲因为肺心病干不了农活,也照顾不了父亲;李大哥在外打工,家里的果园无人打理都荒废了,他辞职在家照顾父母。看着病塌上的父亲,以泪洗面的母亲,那时他觉得天都塌了,虽然婚期已定,为了给父亲治病婚期只能一直拖下去。 好在治疗及时,李大哥的父亲病情稳定后转到了中庄中心卫生院做康复治疗。反应迟钝,言语不清,左侧肢体瘫痪,病人刚到医院就诊时的情景真让人揪心。入院后,中医科大夫根据病人病情及检查结果,制定了个体化治疗方案。治疗2周后,患者可以站起来了;2个月后,患者又重新站起来走路,还能下地干活了!“没想到咱中庄卫生院也能有大医院一样的康复水平!"李大哥流着泪说。 锦旗里的故事 地处沂源县最南端的西里镇,距离县城比较远,人口多,老年人占比重。为了方便当地群众就医,西里卫生院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配套设备,成立了中医康复科。 谢大爷腰腿疼痛多年,行动不便,子女推着老人来到西里卫生院,中医康复科的医生先在一起讨论了大爷的病情,商量了治疗方案,开始认真细致的为大爷做治疗。有时候大爷来晚了,赶上吃饭时间,医生们都是先做完治疗,才去吃饭。经过一周多的治疗,大爷能自行走路了,子女们高兴的流下了热泪,为科室送来一面锦旗,这是科室收到的第一面锦旗。 中医康复科成立以来,中医药的简便验廉让附近患者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方便和满足,诸多患者都给予高度认可。时至今日,科里的锦旗已经是满满的挂不开了,一面面锦旗像闪闪的红星,映出的是中医师们的医者仁心! 再见!颈椎病 70岁的苗大娘自从 40 年前就患有混合型颈椎病,头晕恶心,浑身乏力,根本干不了农活,就连生活家务也做不了。曾经四处求医问药无果,整天生活在痛苦之中。 听亲戚说石桥卫生院的王阳孝大夫在疼痛方面挺拿手,闻讯立刻赶到。仔细问诊及查体后,王大夫根据患者的体质制定了一套属于苗大娘的个性化方案。在中医疼痛科团队的共同努力和苗大娘的积极配合下,一个疗程下来,苗大娘头晕,乏力症状全部消失,痊愈出院了! 石桥卫生院“扁鹊国医堂”从最初的单人科室发展现在的中医科、中医疼痛科,针灸理疗科、中医康复科,科室的不断健全与人员的不断增进,服务质量与服务水平不断攀升,得到周边群众的认可和肯定。 一切充满希望 同样是中医科,同样是锦旗,发生在南鲁山卫生院三岔分院的这个故事依旧暖人心。 陶大哥因脑梗死在上级医院接受药物治疗后,到南鲁山卫生院三岔分院做康复治疗。当时,患者四肢不能动,只能卧床,对自己和家人的生活带来严重不便。 经过了解病情后,刘磊大夫根据患者病情制定了详细的个性化诊疗方案,在治疗时尤为小心谨慎。他不仅对患者细心治疗,对患者的生活习惯也给了很多建议,因为仅靠治疗并不能完全促进康复,更需要生活上的锻炼和习惯的养成,这一点刘磊大夫耐心地为病人讲解。 经过针灸、推拿、红外线理疗等综合康复治疗和耐心的指导,患者病情有了明显改善:刚到院时,陶大哥是家人用轮椅推着,背到康复科接受治疗;治疗6天后,患者能翻身;治疗15天后,已经能脱离拐杖自己行走。感激之余,陶大哥将一面“德艺双馨 神针回春”的锦旗送到了中医康复科。 对于基层患者,他们大都辗转大医院反复治疗后,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来选择中医治疗,通过针灸,理疗等中医适宜技术的治疗,充分赢得了广大患者及家属的信任和感激,成为周边腰腿疼痛和康复患者的福音。近年来,沂源县各乡镇卫生院“扁鹊国医堂”不断发展壮大,从最初的下下针,抓个药逐渐发展为中医体质辨识,运用中药、针灸、理疗、熏蒸及贴敷等辨证施治融合现代康复为一体的综合康复治疗,努力打造“预防——临床——康复”三结合的医疗模式,为群众提供了医疗资源选择上的又一便捷途径,老百姓有病痛再也不用远天远地到处乱跑了。(王富艳 江胜利 滕锡厚 周 华 杨子玲 宋增芹 王阳孝 沈 燕) | |||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