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议题解读】关于防汛工作 | ||
---|---|---|---|
索引号: | 113703233130158447/2025-5536809 | 文号: | 无文号 |
发文日期: | 2025-08-01 | 发布机构: | 沂源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
一、议题背景
7月20日至23日,我县连续出现两轮强降雨天气,平均降雨达140.6毫米,芦芽店、三岔店、南鲁山3个站点超过300毫米,悦庄、土门、房山峪、西赵庄4个站点超过200毫米。其中,土门站点在22日20时—21时小时降雨量高达78.5毫米。本轮强降雨,全县112座小型水库中23座溢洪。沂河(东里店)最高水位200.29米,流量685m³/s;螳螂河(南麻站点)水位272.21米,流量520m³/s(超过2019年“利奇马”262m³/s,几乎2倍)。本次强降雨呈现出“时间短促、地点集中、强度剧烈”的极端特殊性,给全县防汛工作带来了极大考验。根据气象部门预测,接下来“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我县降雨将面临副热带高压暖湿气流和台风竹节草双重影响,预计8月初,可能对我县带来较大范围降雨影响。
二、决策依据
市气象台于7月19日发布暴雨黄色预警,7月20日17时县防办启动防汛四级应急响应,7月22日20时26分县气象台将暴雨黄色预警信号升级为暴雨红色预警信号,22点30分县防办将防汛四级应急响应提升为防汛三级应急响应。
三、研究内容
(一)事前充分准备,不断压实防汛责任
一是优化体制机制,压实防汛责任。持续优化部门协作、分级负责、纵横协调的“双指挥长”防汛抗旱工作机制,形成水利管“防”、应急管“救”的全县“一盘棋”工作机制。实行领导干部联系镇办制度,成立12个由科级干部任组长的挂包领导小组,确保各镇街都有明白人,做到熟悉汛期、出动迅速、处置专业。更新114座水库、207座塘坝和201个山洪灾害防御村防汛责任人名单,压实防汛抗旱责任到人。二是完善物资储备,强化队伍建设。定期更换16个县级防汛救援物资仓库,13个镇级防汛救援物资仓库防汛物资,编织袋、砂石料、土工布、水泵等各类物资充裕。成立县级防汛抢险应急救援队18支1007人,镇级防汛抢险应急救援队13支728人,全县防汛队伍专业化、规范化和协同化救灾作战能力水平高。三是抓好隐患排查,确保度汛安全。按照“汛期不过、检查不停、整改不止”的原则,深入开展风险隐患排查整改工作,累计派出检查组12组次,排查整改水利工程防汛隐患问题169个,整治城区雨污管网30余处,清掏市政雨水斗4120个,更换破损雨污水井盖25套,排查地质灾害点33处(其中,崩塌22处,滑坡8处,采空塌陷3处),拟申请销号9处地质灾害隐患点,确认强降雨转移隐患点16处,均制定了有效的安置保障措施。
(二)事中统筹调度,全县协同发力
一是统筹会商研判,全面做好预防预警。强降雨来临前,组织水利、气象、应急、城市防汛、自然资源等部门开展会商研判,细致排查整改水库、塘坝、河道、山洪村、地质灾害点、低洼易涝点等重点部位隐患,对774名防汛责任人提前发布预警信息,督促按时到岗值守,7.22强降雨期间,发布预警信息958条,推送预警短信3500余条。二是科学精准分析,迅速进入战时状态。根据降雨发展情况,实时启动相应级别的防汛应急响应,“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时期,县防指指挥长坐镇指导,各相关县领导第一时间到岗到位,各镇、街道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均在防区值守,值班人员均全员在岗在位,包村干部在村值班,并组织人员到河流、水库、塘坝、地质灾害点进行巡查。三是强化灾害预警,果断转移重点人员。紧盯地质灾害隐患点等重点区域,加强监测预报预警,果断转移受威胁群众,积极应对强降雨天气带来的地质灾害威胁。应对7.22降雨过程,迅速转移地质灾害风险点群众113户、210人,其中,历山街道转移2户、3人,南鲁山镇转移转移92户、172人,悦庄镇转移7户、15人,鲁村12户、20人,同步安排专人进行一对一、二对一帮扶转移,确保不漏一人。同时,33 处地质灾害点实行24 小时预警备勤值班,县城3 处低洼易涝点、46 处地下空间、镇办3 处地下矿山安排专人值守,确保应转尽转、早转快转。四是凝聚部门合力,强力抓好应急处突。县防指发挥牵头把总作用,强化与应急管理、交通、气象等部门的协同联动,高效抓好应急处突能力建设。在本轮次强降雨过程,针对个别农村道路因树木倒伏阻碍交通的情况,已连夜组织相关部门及镇办开展清障,受阻路段已恢复通车。针对三九路孟坡段30米路基掏空的情况,及时发布三九路临时封路公告,禁止车辆通行,最大限度避免次生灾害发生,同时组织力量加紧施工,尽快恢复通车。
(三)有序推进处置,巩固汛后恢复成效
一是严格落实“雨停即查”机制。各级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第一时间带队深入降雨量大的镇(办)的风险点位实地调研受灾情况与修复进度。县防指办统筹组织水利、交通等部门对全县水利工程、交通道路等设施开展灾后安全巡查,全面调查收集各类设施水毁情况并建立台账实施限期闭环整改,协调相关单位加快灾后基础设施抢修,确保灾情统计、隐患整治、生产恢复等工作有序推进,为应对下一轮降雨做好准备。二是科学指导抢险救灾工作。在保证人民群众和救灾工作人员安全的前提下,指导镇办制定科学救灾方案,建立救灾工作专班,既要明确责任分工,又要加强部门协调联动,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多措并举加强水毁灾害治理工作。同时做好地质灾害隐患点巡查和排查工作,根据辖区实际情况,提前采取措施,避免产生次生灾害事故,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三是及时做好防汛复盘总结。建立完善雨后复盘总结交流机制,要求相关镇办及各成员单位对强降雨防范工作进行汇报总结,找出短板、薄弱环节,进一步强化风险研判、宣传引导工作、强化应急资源配置,从而不断提高应对突发自然灾害和应急抢险救灾的能力,最大程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全力维护社会面治安稳定。
四、重要举措
县防办下发《沂源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关于开展水利防汛风险点位县级检查工作的通知》,派出12个检查组对全县水利风险点位隐患排查。下发《沂源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关于开展雨后风险点位联合巡查工作》。采取镇街、部门联合巡查方式,及时发现各类防汛风险隐患问题,限时共同解决问题。7月20日至23日我县遭遇强降雨过程,县防办先后启动四级、三级应急响应,发布汛情快报4期,发布预警短信958条,发布气象预警短信3500余条,全县累计巡堤查险2522人次,累计转移113户,210人(历山街道转移2户3人,南鲁山镇转移92户172人,鲁村镇转移12户20人,悦庄镇转移7户15人)。截至7月24日所有转移群众已安全返回,全县水利工程运行总体平稳。县防办将继续关注天气变化和汛情变化,持续做好排查和值班值守工作,督促各镇(街道)各有关部门继续做好各项防汛工作,确保我县安全度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