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源县卫生健康局
标题: 【健康科普】夏季发热可能不是感冒,警惕蜱虫咬伤
索引号: 11370323MB2859070U/2023-None 文号:
发文日期: 2023-05-17 发布机构: 沂源县卫生健康局

【健康科普】夏季发热可能不是感冒,警惕蜱虫咬伤

发布日期:2023-05-17
  • 字号:
  • |
  • 打印

夏季发热可能不是感冒,警惕蜱虫咬伤导致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一、什么是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是由新型布尼亚病毒引起的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为主要表现的感染性疾病。主要通过蜱虫叮咬传播,直接接触病人的血液、呼吸道分泌物等体液。发病主要集中在夏季,人群均易感。

二、得病后有哪些症状?

感染后潜伏期一般为5-14天,多在6-9天。该病起病急,主要症状为发热,体温多在38℃以上,重者持续高热,可达40度以上,部分患者热程长达10天以上。常见症状包括疲乏、恶心、呕吐等,部分患者有头痛、肌肉酸痛、腹泻等。绝大多数患者恢复良好,年龄较大的病人,有基础疾病的病人或就诊较晚的病人往往病情较重,可出现多器官损伤,出血严重的会导致死亡。

三、感染后怎么办?

针对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尚无特效的抗病毒药物和疫苗预防,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被蜱虫咬伤后建议及时就医取出,做局部消毒处理,并随时观察身体状况。如果不便及时就医,可以找一把尖头镊子,尽可能靠近皮肤夹住它的口器,然后将它垂直向上拔出来,不要左右摇动,以免口器断裂。拔出蜱后,用碘伏或者肥皂水清洗伤口和手。有蜱叮咬史或野外活动史者,一旦出现发热等疑似症状或体征,应当及早就医,并告知医生相关暴露史。

四、夏季来临如何预防?

应当尽量避免在草地、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如需进入此类地区,应当注意做好个人防护,穿长袖衣服;扎紧裤腿或把裤腿塞进袜子或鞋子里;穿浅色衣服可便于查找有无蜱附着;针织衣物表面应当尽量光滑,这样蜱不易粘附;不要穿凉鞋。

1.裸露的皮肤涂抹驱避剂,如避蚊胺(DEET,只推荐2岁以上年龄的人员使用),可维持数小时有效。衣服和帐篷等露营装备用杀虫剂浸泡或喷洒,如氯菊酯、含避蚊胺的驱避剂等。

2.定期清理环境卫生,清理杂草,清除垃圾,打扫禽畜圈舍,避免蜱虫滋生。若发现家中宠物、牲畜有蜱虫寄生时可以用杀蜱的药剂进行药浴。

3.在接触疑似或确诊病例过程中要做好个人防护,避免直接接触病人的血液、呼吸道分泌物等体液,预防感染。

蜱虫夺命固然可怕,但是被蜱虫叮咬后切勿恐慌,不要直接用手将蜱摘除或用手指将蜱捏碎。而且,不是被蜱虫叮咬,就一定会患病,这与蜱虫是否带病毒和个体身体素质有关。一旦出现疑似症状或体征,一定要尽早就医,并告知医生相关暴露史,做到疾病早发现早治疗和正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