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源县文化和旅游局
标题: 关于第十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的公示
索引号: 11370323MB28590621/2023-5407494 文号:
发文日期: 2023-11-16 发布机构: 沂源县文化和旅游局

关于第十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的公示

发布日期:2023-11-16
  • 字号:
  • |
  • 打印

关于第十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的公示

 

2023年,沂源县文化和旅游局开展了第十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推荐申报工作。评审专家组对所有申报材料进行了论证、评审。评审委员会根据专家组评审意见,提出了第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项目名单。现予以公示。

公示期自2023年11月16日起至12月5日止。如有异议,请在公示期间以信函、电子邮件、电话等方式向沂源县文化和旅游局提出。来函、来信、来电需使用实名,并留下联系方式,以便及时联系与反馈。匿名来信来电一律不予受理。
  电话:0533-3242131

邮箱:yyxfybhzx001@163.com

地址:沂源县文化苑4楼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附件:沂源县第十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推荐项目简介

 

 

                                                            沂源县文化和旅游局
                                                                     2023年11月16日  

 

 

附件

沂源县第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简介

 

一、传统技艺Ⅷ

1.鲁绣(插花绣)

传承人:刘峥

保护单位:山东齐梅吹雪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鲁绣(插花绣)技艺位于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鲁村镇小张庄村以及周边地区。鲁绣(插花绣)集“苏、粤、蜀、湘”四大名绣之长,而又独具一格,其作品擅长表现中国书画的笔墨效果,清隽淡雅,质感逼真,粗犷风格中透露出精微之妙,是中华民族悠久刺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沂源县历史悠久,传统鲁绣(插花绣)的形成主要源自于沂源县的自然环境、风俗文化以及纺织技术水平等因素的影响。第四代传承人刘峥,擅长艺术刺绣,以蚕丝做底料和绣线,针法细腻,颜色饱满,作品图案多以自然景观、人物形象、动植物等为主题,细致精美,保存时间长,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2.东里手工杆子秤制作技艺

传承人:康广祯、康广清、康广和

保护单位:东里镇上柳沟村村民委员会

杆子秤是人类发明的各种衡器中历史最悠久的一种,它的制作是靠口口相传流传下来的。做秤是一门精细的手艺,从选材、刨圆,到用碱水浸泡、打磨,再到确定承重点、支点,最后到钉秤花等多道程序,道道容不得半点马虎,稍有不慎,秤就会有偏差。东里镇上柳沟村杆子秤制作手艺已有百年历史,具有较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现主要传承人康广祯自幼跟随父亲、叔父学习制作杆子秤,十几岁便能独立完成。他从业30余年,一直坚持技艺延续和传承,制作的杆子秤精度高、质量好,销售区域遍布沂源各镇及周边地区,深受广大中小商户、商贩青睐。

3.董氏锔瓷技艺

传承人:董方洪

保护单位:沂源县董方洪工艺品工作室

锔瓷是沂源地区的传统老手艺之一,距今已有上千年。锔瓷技艺曾是沂源的重要产业,民国时期的南麻镇、东里镇、鲁村镇、悦庄镇都有以锔瓷为主的锢炉匠专业村。沂源地区在制作锔钉上使用“热打法”,即锔钉须淬火后再打制,这样的优点是做出的锔钉韧性和伸展性更好,修补的瓷器更耐用,所以广受欢迎。现主要传承人董方洪,自幼受祖辈的熏陶,深深爱上了这门古老的手艺,先后师从于金缮大师蒋晓兰和锔瓷大师曹瑞磊,跟随两位老艺人学习并不断创新,在保留老手艺的同时,注重结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念,修复的瓷器倍受欢迎和赞赏。董方洪现已成立工作室,为广大锔瓷爱好者制作各类锔瓷产品,在当地颇有名气。

4.绒花制作技艺

传承人:齐爽

保护单位:沂源县实验小学

绒花制作技艺,是源自中国的一种独特的传统手工艺。绒花,谐音“荣华”,寓有吉祥、祝福之意,是由天然蚕丝和铜丝作为原材料制作而成,其独特的工艺和精致的外观,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制作绒花需要选用优质的蚕丝绒线,经过染色、匹绒、下条、打尖、传花等多道工序,最终制成形态各异、色彩斑斓的绒花。该项目在沂源县的分布较为广泛,主要集中在县城和周边的农村地区,从业人员较多,已经逐步发展成为社区产业。沂源县实验小学,自2019年便建立了绒花技艺社团,主要负责人、项目传承人齐爽,毕业于吉林师范大学美术教育专业,现为实验小学美术老师,从事美术教育事业二十余年。她潜心研究绒花手工艺术,多次编写传统技艺校本课程,所教授的绒花、撕刻画、趣味综合材料装饰画等课程深受孩子的喜欢和家长的认可。

5.乡韵木柴黑山羊菜肴制作技艺

传承人:张玉华

保护单位:沂源乡韵餐饮有限公司

中华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羊肉菜肴作为鲁中沂蒙山区的名吃之一,备受青睐。沂蒙黑山羊菜肴制作历史悠久,可追溯至几百年前。现主要传承人张玉华跟随父亲习得木柴黑山羊的煮羊手艺,在继承传统大锅全羊制作手法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在食材和器皿上做足文章,确立了木柴黑山羊菜肴制作之精髓。后逐渐扩大羊肉馆的规模,成立了金典乡韵餐饮酒楼,不断推进黑山羊菜肴的制作和研发。乡韵木柴黑山羊菜肴的好吃源于其独特的制作技艺,从选羊、宰羊到烹羊,有一套严格、完整的流程,俗称“美味三宝”,即“羊好、水好、做法好”,制作出的羊肉菜肴滑而不腻,味美绵长,慕名前来品尝就餐的食客络绎不绝。乡韵木柴黑山羊菜肴制作技艺的传承发展过程,在改善沂源人民健康生活之余,还带动了沂源餐饮经济的发展,也充分体现了沂源人对乡土情结的依恋与传承。

6.金典神仙鸡菜肴制作技艺

传承人:于成会

保护单位:沂源金典餐饮有限公司

神仙鸡菜肴历史悠久,在沂源当地流传已有百年。相传最初是牛郎后人孙氏在织女洞中的一面墙上,发现留有烧鸡的模糊制作图象,回家后迅速复刻绘画,而后通过自我摸索将此菜肴制作而出,然后用荷叶包住。因从织女仙洞得此技,以为是神仙的烹饪技法,故取名为“神仙鸡”。2011年,金典餐饮大厨于成会,拜牛郎官庄孙氏后人为师,习得神仙鸡制作方法,经过进一步秘方匠制,制作出了风味独特的神仙鸡菜肴,并在金典乡韵大酒店推出,倍受推崇,延续至今。后来,金典餐饮又推出神仙鸡菜肴相关即食产品,目前已在东里、鲁村、大张庄等镇设立了代销点,受到广大消费者一致好评。

7.牛家手擀面技艺

传承人:牛纪增

保护单位:沂源县牛纪增小酒店

牛家手擀面,起源于沂源县东里镇牛氏家族。经过牛家几代人的实践、改良与传承,赶大集,开店铺,受到食客的广泛好评,从而成就了地方著名小吃—“牛家面条”。精选高筋面粉,秘制粉团,经过和面、醒面、擀面、切面、拿面、二次醒发等工艺,手工擀制的面条粗细均匀,根根不断。旺火大锅宽水下面,面熟迅速过凉,将盛好的面再回锅复烫,保证面条的原汁原味,根根爽脆弹牙,韧性十足,从而造就了面条筋道、爽滑、细腻的口感,再配以各种打卤菜使其唇齿留香,回味无穷。牛家手擀面最经典的招牌面食有两个,秘制麻汁蒜蓉凉面和葱花糊油热面,配料天然、香而不腻。第四代传承人牛继增,经营面馆十余年,他制作的手擀面细腻、筋道,深受当地居民和食客喜爱。

8.唐氏古法小榨花生油技艺

传承人:唐红建

保护单位:沂源县瑞升食用油厂

古法小榨工艺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制油方法。沂源县彩板峪村唐氏油坊,历经几代传承,将古法小榨工艺传承至今。沂源县位于鲁中山区,生态环境良好,地理条件优越,种出的花生颗粒饱满、色泽鲜艳,无黄曲霉素,为小榨优质油品奠定了基础。唐氏古法小榨花生油技艺经过百年的传承和创新,依然保留原始工艺核心,碾碎、蒸糁、炒糁、压榨、冷储存,每一道工序都严格把关,确保每一细节都尽善尽美。它的精髓在于“小榨”,经典技艺,小批量压榨,只取初榨花生油精华,依古法全烘烤的技艺,精确控制炒制的温度,最大限度保留花生的原始香味。2003年,第四代传承人唐红建为了将该技艺得到更好的传承,扩建了厂房,招收了学徒,注册成立了沂源县瑞升食用油厂,年产小榨花生油1万斤左右,其产品销往全国各大城市,受到广大消费者一致好评。

9.沂源花馍制作技艺

传承人:耿加乾

保护单位:南鲁山镇唐家六村村民委员会

花馍制作在南鲁山镇唐家六村已有百年的历史(有清末族谱可考),花馍是沂源乃至山东各地市典型的民间技艺,在岁时节令风俗中充当了举足轻重的角色,使其具有一种复合的价值,从而成为研究民间文化的一种不可忽视的资料。在沂源,花馍不仅仅是一种食品,更是贯穿节日和习俗的主要民俗风貌,花馍的造型和寓意也与岁时节令息息相关。花馍的制作材料以面粉为主,通过造型、醒发、蒸制、组装等程序,最后就变成了造型独特的美食产品。唐家六村耿氏花馍第六代传承人耿加乾,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花馍的传承和研究,擅长各类风格的花馍艺术,继承传统的同时致力于发展创新,逐步创立了独具沂蒙特色的沂源花馍品牌,并积极推动该技艺在当地乡村振兴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10.王心花惟一味油饼制作技艺

传承人:王心花

保护单位:沂源县味香源食品有限公司

王心花惟一味油饼,源于革命老区腹地、山东生态高地沂源,承续了沂蒙山千百年来传统油饼制作工艺。现主要传承人王心花女士,在先人祖传秘方的基础上融入创新技术,经多次研发,以独特的新配方、新工艺、新口感,使油饼这一传统美食绽放出了新时代的异彩。王心花惟一味油饼,色泽金黄、层次分明、外酥里嫩、油而不腻,色、香、味俱佳,让食客回味无穷,深受新老客户的赞誉和好评,并得到了各级权威专家的肯定和认可。王心花惟一味油饼已通过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商标注册,并先后获得“山东名吃”“山东名小吃”“淄博名吃”“沂源地方名吃”等多项荣誉称号。

11.印象沂源辣椒酱制作技艺

传承人:何军

保护单位:印象(沂源) 餐饮文化有限公司

辣椒酱是用辣椒制作成的酱料,是餐桌上比较常见的调味品。辣椒酱的传统技艺遍地全国,制作工艺也是各不相同。印象沂源辣椒酱发源于沂源县大张庄镇董家河沟村,已有三百年的历史,逐步形成了食用产品制作的独特民间技法,也一直是沂源地当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种美食调味品。该产品主料选用高山无公害上等秋红辣椒,辅料是增香提味的大蒜,洗净晾干水分,人工剁碎加入白糖提鲜,然后加入秘方佐料进行秘制,制作出的辣椒酱产品,颜色红亮,品相与味道俱佳,蒜香与辣椒的浓香交织,用来配米饭、馒头、面条、粥等各类主食都可以,炒菜放一些,吃着开胃,香辣过瘾,无添加,吃着放心,百搭方便。现主要传承人何军,中国鲁菜烹饪大师,国家一级考评员,一直从事餐饮文化研究和实践工作,为传承沂源饮食文化做出了积极贡献。多年来,他经营的印象(沂源) 餐饮文化有限公司,重点研发传统辣椒酱产品,经过多年的研制和改良,创立了印象沂源辣椒酱品牌,年产辣椒酱2万余瓶,销往沂源当地及周边区县,深受广大市民喜爱。

12.张氏风干鸡制作技艺

传承人:张志标

保护单位:沂源县五味居私房菜馆

风干鸡是一道地方特色菜,在山东各地区均有。此菜制作方法非常繁琐,制作周期也长,此菜主要有炒、腌、蒸三种技法,十五种大料,七种调料,一般人很难掌握制作过程和火候。张氏风干鸡传承人张志标,从小就喜欢做饭,初中毕业后跟爷爷习得风干鸡的制作。成年后到当地大酒店学习烹饪技艺,成为了一名厨师。1994年,他开办了自己的酒店,并致力于风干鸡的制作和销售。他借鉴其它地域风干鸡的特色,经过多年潜心研究,创新出了一种具有山东地方特色,符合沂蒙山区人民口味的即食风干鸡,创立了张氏风干鸡品牌,特点是存放时间长,风味独特,食用方便。之后又设计印制了张氏风干鸡外包装礼盒,更加便于携带和销售,年产量在1万余只,深受广大消费者推崇。

 

二、传统美术Ⅶ

13.唐氏书法篆刻

传承人:唐金孚

保护单位:北京呼哈设计有限公司沂源分公司

篆刻是一种传统的艺术形式,因古代印章多采用篆书入印而得名。沂源唐氏书法篆刻是书法和篆刻相结合的产物,融入了沂源当地山美水美的自然特征,篆刻作品章法强调疏密,空间分割大起大落,大刀阔斧,极富猛利狂悍、痛快淋漓、率意奔放、大胆爽利的用刀,创造出一种“写意篆刻”的独特风格。唐氏书法篆刻历经百余年传承发展,自第三代传承人唐金孚走出沂源,面向全国,逐步发扬光大。他成立了北京呼哈设计有限公司,秉承着“中国元素、中国设计、世界语言”的设计理念,把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生活相融合,用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理念和追求来做现代生活用品。该公司致力于发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打造有东方文化内涵的时尚生活用品,目前已有几十件自主设计、完全知识产权的专利产品。2023年,唐金孚注册成立了北京呼哈设计有限公司沂源分公司,立志将这一传统文化品牌在家乡做大做强,努力把唐氏书法篆刻的理念和精神注入到时尚生活用品中推广到千家万户。

14.郑氏飞花剪纸

传承人:郑巍

保护单位:沂源县第二实验中学

郑氏飞花剪纸艺术渊远流长,是齐鲁大地历史悠久的群众性传统民间艺术活动,它的作者大都是老师、学生和劳动妇女。剪纸基本上分为平面、半立体和立体三种表现形式。平面作品表现细腻,色彩渐变自然。半立体的作品富有一定的装饰感和现代形式感,内涵以历史传统和现代生活装饰纹样为主。立体作品大都反映现实生活,艺术品味较浓,时代感较强。飞花剪纸主要传承人郑巍,现任职于沂源县第二实验中学,专职美术教师。从小跟随奶奶学习剪纸,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美术教育工作近三十年。她在工作之余一直潜心研究纸艺手工艺术,在继续传统剪纸的基础上,她将在大学所学的美术专业理念与剪纸技法进行了有效的融合,积极探索并加以创新,使自己的剪纸工艺和作品有了独特的风格。目前,沂源县第二实验中学成立了剪纸艺术工作室,组建了剪纸社团,也带动了许多老师也加入到剪纸教学工作中。他们的剪纸手工艺作品紧随时代步伐,具有丰富的年代感和创新性。学校和团队都希望通过共同的坚持努力,将郑氏飞花剪纸这门传统手工艺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15.蔡氏龙凤花鸟字

传承人:蔡志德

保护单位:西里镇马泉河村村民委员会

花鸟字是一门古老的传统美术工艺,它是以字为载体,以花、鸟、鱼、虫、山水为笔画,以自制扁笔为书写工具,完成一幅画中有字、字中有画的奇特艺术,深受民间广大群众喜爱。花鸟字颜料也是用极易干的广告色或色浆,这样适合在室外作业,书写完后可即时取画。花鸟字书写特色就是把中国古老的汉字活态化、生动化,极大地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西里镇马泉河村村民蔡志德,以其特殊画写手法而著称,画写题材以花鸟、龙凤、山水为主,色彩鲜艳,明朗清晰,把中国的汉字同传统国画相结合,组成美丽的字体,极力展现出传统的画绵字美,他的作品广泛分布展现在各旅游景点和山会、庙会、集市、街头,得到市民的喜爱。

16.傅家店传统庙宇泥塑

传承人:付少生、傅文华

保护单位:西里镇欣苗村村民委员会

庙宇泥塑源自农耕社会生活,包罗极广,上自始祖轩辕,下沿孔圣儒家、佛道教祖、玉皇星宿、菩萨罗汉、阎君判官、神仙土地、龙王山神、历史演义人物、药王财神、工匠祖师、图腾动物等,寄托的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企盼,折射的是以正压邪、惩恶扬善的深厚内涵,具有潜在的传统思想、道德教育的作用,是一项包含历史、民俗等多元文化内容的传统艺术和文化遗产。傅家店传统庙宇泥塑可追溯至清末民初,已经流传了百余年。第三代传承人付少生,专职泥塑艺人,在沂源、沂水、潍坊等地进行庙宇泥塑修复和制作三十余年,他始终秉持精益求精的信念,完整地传承和发展祖传技艺,在雕塑领域小有成就,声名远扬。

 

三、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Ⅵ(1项)

17.沂源花毽

传承人:冷兆国、任道华、张丽莉

保护单位:沂源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毽子,是中国一项流传很广、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民间体育活动。进行这项活动,可以活动筋骨,促进健康。据历史文献和出土文物证明,踢毽子起源于我国汉代,盛行于六朝、隋、唐,后逐渐衍生为各种毽球、花毽,到现在已经渐渐发展成为一种全民普及化的体育运动。花毽不仅强身健体,还因为它的趣味性和花样多样性,深受群众喜爱。沂源花毽历史悠久,文化内涵深厚,拥有着种类多、外形美、踢法多变、身法柔美等独具特色的外层物质文化。主要传承人冷兆国,业余花键爱好者,他在继承民间传统花键技艺的基础上,着重推动该项目的普及与运用,在历山街道康源社区成立了沂源花毽俱乐部,并在当地学校、企业、各小区居民团体等处积极倡导花毽运动。2017年冷兆国代表淄博市总工会参加了山东省全民健身运动会花毽个人比赛,并取得了第六名的优异成绩。2022年,沂源花毽队登上中央电视台CCTV1健身栏目,引起强烈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