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源县文化和旅游局
标题: 沂源县文化和旅游局乡村文化振兴工作进展情况汇报
索引号: 11370323MB28590621/2020-None 文号:
发文日期: 2020-10-30 发布机构: 沂源县文化和旅游局

沂源县文化和旅游局乡村文化振兴工作进展情况汇报

发布日期:2020-10-30
  • 字号:
  • |
  • 打印

沂源县文化和旅游局按照县委、县政府要求,以乡村文化振兴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争取的政策和主要成效

1. 筑牢乡村文化基础。积极推动全县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贫困村文化活动室和文化广场等文化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加大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完善配套的力度。争取上级资金200多万元为全县140个省定贫困村建设文化活动室,配备了电脑、图书等器材均已到位。目前,全县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达标率达到到95%以上,140个贫困村文化活动室全部达标建设。依托建成的文化阵地,持续开展儒学讲堂、阅读推广等文化引领活动,激发群众干事创业、脱贫攻坚的积极性。

2、培养乡村文化人才。挖掘和培养一大批优秀的乡村本土文化人才,加大乡村文化人才培训,积极支持民间文艺团体、文化能人、民间艺人的发展。目前,依托已建成16个基层文艺培训基地、12个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非遗研培工作站等人才培养载体,定期邀请山东大学、中国民俗学会等专家学者,举办戏曲、非遗等专题培训班,大力培养基层文化骨干人才,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3.丰富乡村文化活动。不断发掘并整合具有沂源地方特色优秀传统文化,以举办中国沂源七夕情侣节、苹果文化节、伏羊文化节等特色节庆活动的形式,推动乡村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目前,我县已连续举办十二届中国(沂源)七夕情侣节,打响了沂源爱情文化品牌。

4.旅游开发带动增收。编制了《沂源县乡村旅游总体规划》,在做好现有景区改造提升的同时,重点实施了洋三峪、上龙巷村、张家泉村、碾砣村、朱家户,等一批乡村旅游示范点建设,其中洋三峪村、朱家户作为乡村旅游示范点成功创成国家A级景区,洋三峪通过开展民俗体验、农事采摘等可实现年增收600余万元,朱家户通过开展民宿、旅游等可实现年增收60余万元。目前全县拥有国家A级景区15处,省级森林公园2个,省级风景名胜区2个,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24个,省级旅游强镇7个、旅游特色村28个。

5.旅游扶贫促进增收。依托乡镇企业或合作社实施旅游扶贫项目建设,通过土地流转,提供保洁、安保等工作岗位的方式推动贫困户脱贫增收,十三五以来,先后投入资金1115万元实施了12处旅游扶贫项目,累计有944户、1593名贫困群众通过按年分红或到扶贫项目务工等途径,收入实现持续稳定增长。

6.农事体验助力增收。根据县内不同区域的作物种植习惯,分别开发了苹果、大樱桃、草莓、猕猴桃等农事体验和采摘活动,通过发展旅游采摘,不仅仅为农户畅通了销售渠道,并且可以为贫困群众提供就业机会和工作岗位。目前全县精品摘园200余处,实现年增收300万元。

二、存在的问题

1. 基层文化人才短缺。文化人才短缺一直是制约我县文化发展的关键因素,目前,全县12个镇(街道)文化站内仅有站长一人,且多数都兼任其他工作,村(社区)更没有专兼职文化工作干部。文化队伍力量相对薄弱,基层文化工作难以开展。

2.资金投入力度不大。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主要依靠省、市级财政投入,我县多数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运行经费捉襟见肘。基层文化站的活动经费每年不足2万元,一村一年一场戏,县配套补助资金仅10万元,经费远远不够,活动开展受限,想抽出资金搞文化建设更是力不从心。

3.文化基础设施薄弱。目前,全县629个行政村的文化小广场、农家书屋、儒学讲堂等村文化服务中心虽已实现全覆盖,但配套设施设备不够完善,离达标还有一定差距,而很多村(社区)的基层文化设施由于乡村“管理者”身份缺失,难以实现农村活动场所的可持续服务。有的村场所设施老化,损坏严重;有些村连配备的桌椅等设施都逐渐流失、或长期闲置、或被挪作它用。

4. 旅游带富普惠性不足。虽然通过乡村游等方式为贫困户增收提供了有效途径,但是贫困群众的收益覆盖面相对较为狭窄,旅游带动的普惠性发挥不足。比如,全县有140个旅游扶贫重点村,并不是每个村都有适合开发的旅游资源,相对零散的旅游开发还会引起一定的资源浪费,导致资金投入撒芝麻盐,效果不够明显。

5.旅游带富能力发挥不足。县内的大型旅游景点管理模式有待创新,没有实现完全的市场化运作,县内的一些景区存在有规模的没有活力,有活力的缺乏资金的窘境,比如县内的鲁山景区具有先天的资源优势,有号称“江北第一石花洞”的九天洞,但是在旅游开发上仍然停留在旅游观光,旅游产品开发等上下游产业链没有激活,没有有效的带动鲁山景区周边群众受益,并没有形成鲁山游人如织、山脚经济繁荣的现象。

6.个人旅游开发缺乏规划。沂源县有较多个人投资开发的旅游项目,比如双马山、洋三峪村、朱家户、下柳沟等,很多项目缺乏中长期规划,存在想到了就投一点、没有好点子就吃老本的现象,同时因为旅游开发项目资金回笼周期较长,没有强力资金支持的情况下也存在不敢过大投资的现象,在发展空间上仍然受到较大限制。

7.区位道路交通不便。沂源县受到区位影响导致旅游目的地吸引力不足,沂源县距离淄博主城区有接近100公里的距离,并且没有直连城区的高速路,通过莱芜走高速需要绕远40公里,不走高速耗时接近2个小时,所以没有能够享受到主城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同时沂源县位于济南、潍坊、临沂的结合部,距离其他地市主城区的距离都较远,很难成为主动旅游的旅游目的地,来游玩的大部分是过路游客。

三、意见建议和下一步措施

1.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建议国家、省、市、县相关部门加大对文化的资金投入,支持乡村文化的振兴发展,建议拓宽投资渠道,营造一个良好的投融资环境,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吸引社会力量、民间资本参与到文化建设上来,以促进文化繁荣发展。要不断加大对基层文化工作的扶持力度,进行“精准扶持”,简化文化设施资金申请流程,对在乡村文化建设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各个人进行表彰奖励,激发工作热情。

2.提升文化服务水平。杜绝“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明确目标,科学规划,坚持着眼长远,设计时要综合考虑村民人数、经济状况、未来发展等因素,确保符合农村实际。要广泛征求基层和群众的意见,提高农村活动场所建设规划的科学性、民主性和可行性。结合实际情况,稳扎稳打,不劳民伤财、不盲目攀比、不强求一律。逐步建立乡村文化管理员长效机制,做到文化设施有人管理,文化器材有人维护。

3. 统筹公共设施建设。我县属山区县,位置偏远,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薄弱,全市设施建设规划难以覆盖、中心城区带动效应难以辐射,建议加大对山区县的扶持力度,统筹考虑山区县设施建设。在公共设施建设标准方面,建议充分考虑山区县实际,符合山区县特点,最好分类设置标准和考核指标,以减轻山区县负担。

4、增加政策扶持力度。从县级的层面来说,能够为投资者提供的扶持力度是有限的,相较于其他地区能够给与投资者的政策往往缺乏吸引力。比如我县的牛郎织女景区,之前已经与很多投资公司洽谈,对于牛郎织女的资源优势都非常的感兴趣,但是最终没有谈成的主要原因就是我们提供的政策扶持力度不够。希望市里在旅游扶贫政策制定、旅游扶贫资金审批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尤其是对于沂源县这样的偏远区县给与适当的政策倾斜,能够真正的帮助我们实现“招大商”的目的,真正的将沂源县的旅游资源引爆,可以真正的发挥出大景区的辐射带动能力,实现景区周边的全面振兴。

5.统筹市级文旅资源。我县区位相对独立,很难与市里的其他景区实现连点成面,常年来往往是单打独斗。希望市里在制定一些旅游扶贫政策或者是旅游项目开发的时候能够将沂源的旅游资源与其他区县的进行深度融合,真正的将沂源的旅游资源作为全市的旅游资源进行统筹开发,真正的将全市的旅游资源整合形成合力。6.打造旅游引爆点。我县最有特色的旅游资源就是牛郎织女景区,并且在全国也是唯一一处在天成像、在地成型牛郎织女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且牛郎织女传说受众广,吸引力强。但是前期因为旅游开发管理等方面的问题现在暂停营业,如果是能够真正的将牛郎织女景区盘活,建设成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爱情文化旅游主题乐园,实现一年四季有的看、有的玩,能够让游客住得下、留得住,是不仅可以带动贫困户增收的好项目,更是能够推动沂源县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我们现在一直在积极的与投资商进行洽谈,希望在需要市里支持的时候能够给与相应帮助。

7.宣传推介沂源。县级层面影响力较弱,并且我们可以进行的宣传推介范围较小,希望市里可以从市级的层面帮助宣传和推介沂源,比如可以对我们对外投放广告方面给与适当的补贴,同时希望市里可以在更高的平台帮助推介宣传沂源的旅游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