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源县文化和旅游局
标题: 山东省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十四五”发展规划
索引号: 11370323MB28590621/2022-5403909 文号:
发文日期: 2022-12-30 发布机构: 沂源县文化和旅游局

山东省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十四五”发展规划

发布日期:2022-12-30
  • 字号:
  • |
  • 打印

山东省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十四五”发展规划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我省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五年,也是推动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高质量创新性发展、实现“走在前列、全面开创”的攻坚阶段。根据《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山东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和国家广电总局《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十四五”发展规划》,结合我省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发展实际,编制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和形势任务

(一)发展基础

“十三五”时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时期,是山东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改革发展进程的重要阶段。全省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坚决履行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深化改革、守正创新、奋力拼搏,宣传引导、精品创作、公共服务、阵地管理等工作富有成效,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局面作出了积极贡献。

1.舆论引导能力显著增强。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深化广播电视媒体“头条”建设和网络视听媒体“首页首屏首条”建设,深入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宣传党的十九大及历次全会精神,形成舆论强势。围绕全省重大战略、中心工作,有步骤、有重点地做好“八大发展战略”“九大改革攻坚”“十强优势现代产业集群”“七个走在前列”“九个强省突破”等宣传报道,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营造氛围、凝聚力量。充分发挥主流媒体作用,强化舆论引导和媒体监督,推出《问政山东》《商量》等一批品牌栏目,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进一步增强。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及时有力开展权威信息发布、舆论引导和科普宣传,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在抗疫斗争中展现了新形象、作出了新贡献。

2.内容创作生产持续繁荣。深入实施“精品创作生产推进计划”“新时代精品工程”“突破网络视听工程”,按照“找准选题、讲好故事、拍出精品”要求,推出了一批具有时代特征、展现山东形象的精品力作。全省发行电视剧30部、1084集,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超过83万小时,22件广播电视新闻作品荣获中国新闻奖。其中,电视剧《马向阳下乡记》荣获“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28届中国电视金鹰奖优秀电视剧奖,《安居》《欢乐颂》荣获“飞天奖”优秀电视剧大奖,《琅琊榜》获第19届华鼎奖最佳中国电视剧奖,《经山历海》《温暖的味道》《绿水青山带笑颜》《遍地书香》《如果岁月可回头》等电视剧在央视和一线卫视播出,取得良好口碑。纪录片《抗战中的红色之鹰》获得24届电视文艺星光奖。网络电影《春来怒江》在爱奇艺热播,《飞夺泸定桥》《生命摆渡人》《一家人》入选广电总局精品创作传播工程。《孔府档案》《国学小名士》《齐鲁家风》《此时此刻》《美丽中国》《现在的我们》《传家宝里的新中国》《战国大学堂之稷下学宫》等入选广电总局广播电视创新创优节目及优秀国产纪录片。

3.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积极推进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制定《关于切实加强全省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加强政策指引和统筹规划。落实中央和省级财政资金2.5亿元,实施中央和省级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广播电视无线发射台站基础设施建设、深度贫困县应急广播体系建设等重点惠民项目,广播电视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服务能力不断提升。统筹有线、无线、卫星等方式,不断扩大广播电视覆盖范围,全省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9.44%和99.54%。开展全省广播电视户户通扶贫、智慧广电助力消费扶贫等惠民工程,全省8586个省定贫困村全部实现有线电视村村通,96万建档立卡贫困户开通数字电视信号,推出了“媒体+扶贫”“短视频+扶贫”“直播+扶贫”等消费扶贫新模式,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了广电力量。扎实推进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建成技术领先的省级应急广播平台,实现与65个县(市、区)、13个功能区应急广播系统的对接,社区、乡村覆盖面逐步扩大,在基层政策宣传、抢险救灾、疫情防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4.智慧广电建设步伐加快。深化广播电视和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创新,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打造智慧广电主流媒体。建成全国首个全流程打通的县级融媒体中心省级技术平台,完成131家县级融媒体平台建设,涌现一批全国广播电视媒体融合先导单位、媒体融合典型案例,“闪电云”“轻快云”“鹊华云”“蓝睛”等融媒体品牌影响力不断彰显。全面关停地面模拟电视信号,98%以上市级电视频道、所有县级电视频道实现高清化,广电5G、高清超高清、5G高新视频等新技术、新模式广泛应用。推动有线电视网络转型升级,广泛参与雪亮工程、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农业、智慧教育、智慧应急等重点工程,在“数字山东”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5.行业管理服务严格高效。全省共有省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2家,市县广播电视播出机构143家,开展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业务的机构1146家,从业人员5.47万多人。全省在播公共广播节目171套、在播公共电视节目259套,调频广播和电视发射台192座。坚持导向管理全覆盖、网上网下一个标准,电视剧、网络影视剧、动画片审核备案管理规范有力,泛娱乐化、追星炒星、天价片酬、阴阳合同、注水剧、唯收视率点击率、违规播出广告等问题有效遏制,荧屏声频、网络空间不断净化。境外卫星电视节目落地监管、卫星地面接收设施综合治理、“黑广播”查处力度不断加大。坚守安全播出生命线,大力实施安全播出工程,深入开展全省安全播出大检查,完善安全防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圆满完成国家和省重大活动、重点时段、重要节目的直转播传输工作。

6.产业发展活力日益增强。2020年,全省广播电视服务业总收入达174.05亿元、实际创收收入123.11亿元、实现增加值85.8亿元、新媒体业务收入10.76亿元。海看网络科技(山东)股份有限公司位列中国互联网企业100强,完成上市前置工作,成为全省第一家获得上市资格的新媒体企业。中国广电·青岛5G高新视频实验园区成功落地,引进重点企业百余家。评定全省网络视听(短视频)基地10个,发展电商直播、MCN等广电媒体新业态。积极参与“中俄媒体交流年”播映交流、亚洲媒体峰会、丝绸之路影视桥、香港国际影视展等节展活动,成功举办青岛影视博览会。

7.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化。深化“放管服”改革,编制全系统权责清单、“互联网+监管”清单、政务服务清单,18项行政审批事项实现“全程网办”,23项行政许可事项实现“一次办结”,行政服务便利度、满意度进一步提高。深入推动县级广播电视机构改革,完成县级广播电视台标准化建设,95个县级台整合到县级融媒体中心,“闪电”新闻客户端入选全国广播电视媒体融合成长项目名单。山东广播电视台深化体制改革,组建山东广电传媒集团,实现制播分离和公司化运营。组建成立山东广电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推进“全国一网”整合与5G建设一体化发展。组建成立山东省广播电视传输保障中心,实现传输覆盖、安全保障能力的优化提升。

我省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改革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效,但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一是舆论引导能力和实际传播效果,特别是对外传播力、影响力有待进一步增强;二是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文艺创作量、质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科技创新在推动智慧广电建设和行业转型升级中的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四是监测监管体系、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五是产业发展规模、实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二)“十四五”时期的形势任务

“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成为时代主题,全省开启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局面,我省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改革发展面临新形势新任务。

1.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多次作出重要论述、重要部署,为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提供根本遵循。党中央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为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主动服务和更好融入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明确了新阶段的坐标方位和目标任务。

2.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明确要求山东做到“三个走在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为我省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融入国家战略、服务国家战略提供了重大契机,为大力弘扬黄河文化、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体现广电作为提出了新的时代机遇。

3.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产品有更大期待、更高标准和更多样化的需求,对推动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美好视听生活新期待,增强均等化、标准化公共服务供给,拓展个性化、多样化市场服务模式,提供了新契机,创造了新空间。

4.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我省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澄清谬误、明辨是非、统一思想、凝心聚力的任务更加艰巨。打造一批影响力广、竞争力强的新型主流媒体,构建网上网下一体、内宣外宣联动的主流舆论格局,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建立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规范管理为保障的全媒体传播体系成为紧迫课题。

5.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带来技术路线革命性变化和生产模式突破性创新,加速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给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发展、技术监管、安全防控等带来巨大压力。我省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亟待加快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IPv6、5G、VR/AR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加快制作传播与先进科技深度融合,实现行业技术创新、迭代升级。

6.意识形态安全面临新形势,互联网成为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主战场,守好守住阵地的任务更加艰巨、复杂,给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加强舆论引导、内容管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建设高水平监测监管体系带来新的挑战。

、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紧密结合山东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发展实际,坚决落实“六个一”发展思路、“六个更加注重”策略方法、“十二个着力”重点任务,扎实履行“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职责使命,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技术革新,坚决建好守好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阵地,努力推动全省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创一流、走在前,为开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局面作出贡献。

(二)基本原则

——坚持正确方向。坚持党管媒体、党管意识形态,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文艺观,坚持政治家办台办网,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把党的意志、党的主张贯彻到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工作全领域、各环节,建设广电姓党、绝对忠诚的宣传文化阵地。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

——坚持人民至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增强全省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服务人民能力水平,努力提供更多既能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又能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文化产品,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

——坚持创新发展。坚持把新发展理念贯穿行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以新思维谋划新发展,发挥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创新优势,以创新提动力、促活力、强实力,推动全行业开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新发展局面。

——坚持深化改革。持续推进行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破除制约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高质量发展的理念观念、体制机制障碍,整合更强大发展合力,提升行业管理智慧化、规范化、制度化、法治化水平,持续增强发展动力与活力。

——坚持科技引领。把握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趋势,加强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领域的应用,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和智慧广电建设,全面推进技术创新、产业创新、业态创新,为全省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发展提供强大科技动能。

(三)发展目标

根据《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聚焦2035年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远景目标,对标“走在前列、全面开创”“三个走在前”总遵循、总定位、总航标,以创亮点、争一流、树品牌为目标,在舆论引导、精品创作、公共服务、智慧广电、产业发展、行业治理等方面形成优势、走在前列,到2025年我省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实现以下目标:

——舆论引导形成优势、走在前列。正面宣传持续做大、主流舆论显著做强、宣传实效深入做优,推动全省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舆论宣传同频共振,构建网上网下协同、内宣外宣联动的主流舆论格局。到2025年,省、市、县分别推出一批有影响力的优秀节目栏目、获得国家级奖项。

——内容创作形成优势、走在前列。创作生产体系更加健全,扶持引导机制更加完善,推出一批反映新时代、具有山东特色、有格局有分量的电视剧、网络剧、网络电影、纪录片、动画片、广播电视节目和公益广告,获得国家级奖项、重大项目的作品数量显著提高,“鲁剧”品牌实现巩固提升,“网络鲁剧”品牌形成较大影响。

——公共服务形成优势、走在前列。现代化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智慧广电公共服务工程深入推进,优秀文化产品供给丰富多样,应急广播实现省、市、县(市、区)三级覆盖,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服务城乡社会治理、智慧乡村和乡村振兴能力水平持续增强。

——智慧广电形成优势、走在前列。内容制作、分发传播、用户服务、技术支撑、生态建设以及运行管理等智慧化发展协同推进,智慧广电成为创新发展的核心引擎,形成特色鲜明、活力迸发的山东模式,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在全省数字经济总体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凸显。

——产业发展形成优势、走在前列。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产业布局更加优化、产业体系进一步升级,培育一批特色鲜明、有较强实力和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建设2—3个布局合理、集聚引导效应强大的国家级产业基地(园区),实施一批功能融合、服务多元、优势独具的重大项目,带动形成视听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到2025年末,全省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收入规模达200亿元以上,网络视听等新媒体业务经营收入占比超过30%。

——行业治理形成优势、走在前列。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一体化、闭环式监测监管体系建成运行,安全播出、网络安全和设施安全保障机制更加成熟,行业管理和阵地管理更加有力有效。行政服务质量明显提升,投资和营商环境不断优化,行业人才规模持续壮大、结构日趋合理。

三、重点任务

(一)做强主流舆论,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

1.做强重大主题宣传。持续深化广播电视媒体“头条”建设,加强网络视听媒体“首页首屏首条”建设,全方位、深层次、多角度宣传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做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围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等重大主题、重大活动、重要时间节点,做强做优主题主线宣传,营造浓厚舆论氛围。

2.做亮理论专题节目。实施“理论节目提升工程”,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通俗化、大众化、可视化宣传,将理论的内核、综艺的外壳、时代的话题有机融合,推动理论宣传更加贴近生活、深入人心。推动全省各级广播电视机构积极策划理论专题节目,充分运用短视频等新形式新载体,通过生动鲜活、深入浅出的方式宣传阐释党的创新理论,策划推出一批“爆款”理论节目,打造更多面向青少年群体的节目品牌。

3.创新宣传方式手段。健全完善重大宣传报道一体化统筹协调机制,创新宣传形态、手段,实施主题宣传全媒体传播工程,主力军全面挺进互联网主战场,打造更多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年轻受众欢迎的品牌节目栏目和融媒体产品,构建网上网下一体、内宣外宣联动的主流舆论引导新格局。

4.建设新型传播平台。加快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VR/AR等新技术的应用,推动广播电视媒体智慧化、融合化、特色化、专业化发展。支持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运用市场机制,引入多方资源,加强多方合作,面向各类终端,加快打造技术先进、特色突出、用户众多、自主可控的新型传播平台,形成强大聚合力、引领力。拓展广电+政用、民用、商用服务,增强平台信息服务聚合与精准分发能力,提供专业性、针对性、亲民性强的媒体服务,提高平台价值和用户活跃度。

(二)繁荣精品生产,打造视听创作新品牌

1.巩固提升“鲁剧”。加大优秀剧本创作和储备力度,建立优秀剧本遴选机制,搭建剧本交流推介平台,推动建立文学创作与电视剧本创作联动工作机制,提高电视剧创作水平。充实完善和动态更新重点剧目库,健全电视剧全流程质量管理机制,做好规划立项、拍摄制作、播出发行、组织领导和工作保障等全流程各环节协调服务。开设重点作品备案审查绿色通道,完善内容审查机制,调整充实电视剧审查委员会,吸收文联、高校、政策研究、党史等领域专家,帮助制作机构把好导向、提升质量。分区域推介拍摄服务资源、宣传解读优惠政策,提升电视剧拍摄服务水平。加大“鲁剧”品牌营销力度,加强优秀剧目宣传和展播,推动精品电视剧与央视、各省卫视频道、头部视频网站深度合作,拓展市场空间。

2.突破网络视听节目。实施“网络鲁剧”品牌创建工程,建立完善网络视听重点作品种子库、优秀题材库,开展网络视听节目推优活动,推出一批优秀网络剧、网络电影、网络动画片和网络微短剧。建立网络视听节目创意、生产、推广、监管全流程全闭环全方位管理服务机制,优化网络视听精品服务。建好建强网络视听基地,实现内容生产传播、行业发展研究、行业服务培育协同发展,激发网络视听创新发展活力。加强网络视听行业服务协会建设,完善优秀网络视听作品创作研评和引导机制,助力网络视听制作机构实现人才、资源互联互通。发挥济南、青岛、枣庄、烟台、临沂、日照等地的区位优势,合理优化配置网络视听资源,打造一批网络视听创作基地、网红打卡地、网络影视剧小镇,孵化、培育一批本土头部网络视听精品创作机构,通过以奖代补、优化服务、重点扶持等措施,吸引省外优秀制作机构“拍网剧到山东”。

3.做优纪录片、动画片。实施“记录山东”纪录片创作传播工程,把中华文化元素与现代节目形态、组织结构、制作流程和操作规范有机结合起来,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出一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纪录片力作。实施“动画片创新突破计划”,围绕历史名人事迹、民间故事、神话传说等题材,高标准制作一系列动画片精品,形成“破圈”“跨界”效应。开展广播电视公益广告提升行动,创作一批弘扬时代新风的优秀公益广告作品。

4.拓宽内容传播渠道。提高国际传播能力,发挥我省地缘优势和投资贸易便利化优势,重点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影视合作、版权贸易和产品推广。加强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内容制作生产的国际合作,推动一批“中国题材、国际表达”的优秀电视剧、纪录片和网络影视剧在海外播出,讲好中国故事、山东篇章。推动广播电视制作、播出、传输、覆盖及网络视听等技术和设备走出去。积极参加广电总局“视听中国播映工程”“丝绸之路视听工程”“中国当代作品翻译工程”“中非视听合作创新提升工程”“亚洲视听交流合作项目”等“走出去”重点工程项目,推动我省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走出去,不断提升山东文化对外影响力和传播力。

(三)深化融合发展,开创媒体传播新局面

1.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实施“山东省广播电视媒体融合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坚持正确方向、一体发展、移动优先,推动广播电视和新兴媒体在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管理手段上改革创新,实现流程优化再造,资源要素整合,建立面向互联网、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的新机制。推进省内各级广电媒体协同联动,整合网上网下资源渠道,一体运营网上网下业务,集中力量做优主平台、拓展主渠道、做强主账号,建立资源集约、协同高效、方式创新、内宣外宣联动的全媒体传播矩阵。

2.建强融媒体平台。推动山东广播电视台完善融媒体云平台,深化“一云多厨房”应用,为省内各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提供技术服务和业务支撑,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新型主流媒体“旗舰”。加快市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融媒体中心建设,推动市级广电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巩固提升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水平,着力提高内容供给能力,推动县级融媒体中心从建好、管好向用好、活好转变。

3.优化媒体资源配置。按照主力军全面挺进主战场的要求,以互联网思维优化媒体资源配置,加快把分散、优质的资源要素向互联网主阵地、向移动端倾斜,加快推进频率频道和节目栏目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精办频率频道、优化节目栏目、整合平台账号,努力解决同质化过剩供给问题。加强专业电视频道建设,实现专业化、特色化发展,支持山东教育电视台打造专业教育媒体品牌。

(四)建好守好阵地,建立行业治理新标准

1.健全现代化治理体系。深入开展文娱领域综合治理,整治“注水剧”、刷排名、买热搜、伪造流量、泛娱乐化、低俗庸俗媚俗、追星炒星、天价片酬、违规广告等问题。坚决查处违规开办频率频道、违规运营频率频道、违规制作发行节目、违规传送节目和违规播放广告、违规接收境外节目等行为。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提升管理服务效能。

2.建立一体化监测体系。建设基于一体化云平台的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综合监管平台,促进监管业务数据资源整合,提升数据分析处理能力,实现各类监管平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和智能协同。持续提升“黑广播”“灰广播”监测能力,加大打击力度。

3.建立标准化传输体系。着力优化传输覆盖效能,进一步优化全省微波干线网,完善功能配置,提升线路传输可靠性。

4.建立规范化安播体系。坚持重要保障期大检查与常态化管理相结合,建立落实安全播出岗位责任制、安全播出事故查处机制、检查督查机制、防范保障机制、应急演练机制和评比奖励机制,扎实做好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安全播出工作。加强技术装备和基础设施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信息化建设,完善制播传输、安全管理、指挥调度、预警监测、应急处置系统。适应系统边界开放化、信号IP化、网络融合化、终端智能化的发展方向,提升安全保障能力和防护水平。做好防范5G有害信号干扰和广播电视设施安全保护工作。继续引导IPTV、互联网电视业务规范发展,强化IPTV集成播控平台和传输网络系统安全播出保障能力。

(五)坚持精准高效,实现公共服务新升级

1.推动广播电视广泛覆盖。持续巩固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和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成果,统筹有线、无线、卫星三种方式,因地制宜、因户制宜推进数字广播电视覆盖和入户接收。实施广播电视覆盖扩面工程,加强建筑工地、户外作业点、交通工具等流动人群聚集点广播电视无线数字化覆盖。探索公交、电梯、地铁广播电视覆盖系统项目建设,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常驻人口全覆盖。加快发射台基础设施更新改造,推动台站规范化、标准化、智慧化发展,提升安全传输保障能力。

2.健全全省应急广播体系。围绕“全媒体、全平台、全天候、全覆盖”目标,建设完善的全省应急广播体系,充分发挥“战时应急、平时服务”的重要作用。加强应急广播管控平台建设,实现“省—市—县”三级全覆盖。统筹利用现有广播电视资源,改造传输覆盖网,实现纵向与上级应急广播平台对接、横向和本级政府预警信息发布系统连通。拓展应急广播终端,逐步向手机APP、户外大屏、楼宇电视及商场、校园等公共广播系统的拓展,不断丰富应急广播播发手段。建立应急信息发布机制,加强日常信息常态化播发、确保应急信息第一时间播发。

3.打造一流节目共享平台。按照“省级搭建平台、统一购买服务、各级共享资源”的模式,建设全省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节目共享平台,组织各市级播出机构、县级融媒体中心,积极上传自制节目,汇聚大批主题鲜明、特色突出的地方节目,最大限度盘活存量资源,推动优秀作品在全省传播,为群众提供类型丰富、内容优良的公共文化产品,巩固县级宣传思想文化阵地。每年提供优秀主题节目2万分钟以上,整合各地特色节目5000个以上。

4.提升智慧广电服务。开展智慧广电服务乡村振兴专项行动,扎实推进乡村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地区广播电视服务能力。广泛参与雪亮工程、平安乡村、党员教育、民生服务、应急服务、信息公开、远程医疗、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实现由受众向用户、由“看电视”向“用电视”、由消费性服务向生产性消费、由功能业务型向创新服务型转变。严格落实广播电视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强化特殊人群基本公共服务保障。做好对口支援帮扶工作,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服务人民生活、社会治理和乡村振兴做出贡献。

(六)强化科技赋能,激发行业发展新动能

1.加强技术创新引领。加强全省智慧广电建设,制定全省“智慧广电”行动计划,构建智慧广电内容生产、节目制播、传输覆盖、安全监管、科技创新体系,实现广播电视智慧化生产、智慧化传播、智慧化服务和智慧化监管。聚焦智慧广电、媒体融合、网络视听、云转播、5G广播电视、智能终端等领域的创新技术,积极打造国家级和省级高新技术研究中心。

2.加快5G高新视频产业发展。支持中国广电•青岛5G高新视频实验园区打造国家级5G高新视频内容创新与应用示范区,打造更高技术格式、更新应用场景、更美视听体验的高新视频,丰富5G业务形态,推动高新视频技术的融合创新应用。在省内有条件的地区开展5G高新视频应用试点,助力地方数字产业迭代升级和经济社会发展。

3.构建新型网络生态体系。深入推进广电5G网络建设,加快广电5G业务应用平台建设。探索在省属高山转播台搭建5G NR广播试验网,推动无线传输覆盖体系转型升级。依托有线电视网络设施,打造“数据保真、创作严谨、互动有序、内容可控”的文化专网,积极参与国家文化大数据工程建设。

4.提升高清超高清技术能力。引导山东广播电视台和市级广播电视台加快超高清电视采集制作、总控播出、互动分发、数据中心、管理平台等系统建设,推进超高清电视频道和超高清电视内容集成平台、点播平台建设,适时开办4K超高清频道。支持济南、青岛打造超高清视频产业基地,加强高清超高清电视机、显示屏、机顶盒以及各类具备视听功能的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沉浸式体验设备等智能高清终端设备研发生产和配备应用。

(七)优化产业布局,形成产业发展新优势

1.优化产业发展布局。充分依托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等重大战略,科学定位全省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产业发展方向,以济南、青岛视听产业为核心,构建黄河流域视听产业协同带、海洋视听产业隆起带,着力打造网络视听内容创新示范区、高新视频技术应用孵化区的“双核两带两区”产业发展布局,强化区域资源整合和合作联动,引导资源和要素向优势领域、优秀企业、优质项目聚集,实现错位发展、抱团取暖、优势互补、合作共赢,打造具有全国竞争力和影响力的视听产业发展新高地。

2.发展壮大市场主体。加快中国广电山东网络有限公司、山东影视传媒集团、山东广电传媒集团等国有文化企业深化改革发展,壮大主导产业,发展关联产业,提高核心竞争力,增强龙头效应和集聚效应。引导民营视听企业规范化发展,发现、培育、扶持一批具有“独角兽”潜质的网络视听企业。支持符合条件的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企业整合资源上市,加快海看网络科技(山东)股份有限公司上市步伐,支持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市融资。大力开展双招双引活动,吸引国内知名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企业与单位落户山东。积极开展国有影视企业社会效益评价考核,引导推动各类主体履行政治责任、社会责任、文化责任。

3.打造新型产业基地。把握内容生产传播、行业发展研究、行业服务培育三个重点方向,聚合内容制作、分发传播、技术支撑、行业研究、人才培育等优势资源,推动网络视听(短视频)理念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业态创新、模式创新,把基地打造成为“政产学研金服用”创新创业共同体。支持基地拓展网络视听上下游产业链,把基地与IP开发、休闲度假、旅游开发、情景体验、对外传播等业态相结合,在全省打造一批动漫短视频小镇、未来视听生活创意体验小镇、短视频+直播特色小镇、网络视听出口译制基地等视听融合发展基地。

4.推进沿黄地区战略合作。主动融入、服从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联合沿黄九省区建立黄河流域视听高质量发展协作体,推动我省沿黄九市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组建沿黄九市视听发展联盟,加强各方在主题宣传、精品生产、媒体融合、产业协作等方面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用新媒体讲好黄河故事,用新视听纪录历史文脉,用新合作唱响黄河大合唱。

(八)加强智力建设,建设人才集聚新高地

1.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加强全媒体营销策划人才一体化管理,聚合策划、创意、技术、宣推等领域人才资源,实现人、财、物等资源的优化配置,最大限度释放人才创新力。落实人才激励政策,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努力做到选贤任能,拓宽选人用人渠道,打破身份限制,畅通企事业单位人才流动。实施“柔性引才”,吸引国际国内一流行业人才来鲁创业或参与重点项目,鼓励支持驻鲁高校及山东籍青年人才留鲁、回鲁创新创业。加强行业基层专业人才培养,完善上下级播出机构人才交流、结对帮扶工作机制。

2.健全人才培养体系。全面加强培训供给,加大培训投入预算,针对实践一线培训需求,统筹开发“解渴”管用的培训课程体系。探索建立形式多样的培训模式,打造齐鲁特色视听培训品牌,着力提升一线人员业务水平。持续加强全员“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教育,提高政治素养和专业素养。开展行业领军人才和青年创新人才培育行动,培养一批造诣高深、成绩突出、影响广泛的高层次领军人才和矢志爱国、无私奉献、勇于创新的优秀青年人才。支持山东传媒职业学院加强重点优势特色专业学科建设,优化调整专业设置,打造传媒特色名校,实现内涵式发展。探索高校与科研院所、知名企业联合培养人才新模式,支持省内高校与外部机构建立联合培养机制,壮大行业人力资源储备。支持依托山东传媒职业学院整合组建传媒类本科院校。

3.创新奖励激励制度。健全报酬、成就、机会三位一体的激励机制,拓宽各类人才发展通道。支持我省广播电视企事业单位探索建立符合政策精神和行业特点的薪酬分配制度与人才管理制度,支持建立全员岗位聘用制度,实行同岗同责、同工同酬、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强化轮岗交流、双向选择机制,优化队伍结构。探索将网络视听相关专业人才纳入我省职称评定范围。实行分类绩效考核,多劳多得、优劳多得、奖优罚劣、奖勤罚懒。鼓励广播电视企业探索股权、期权、分红等中长期激励,激发内生动力。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党的领导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关于广播电视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加强党对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工作的全面领导。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强化思想理论武装,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推动党的建设和广电改革发展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

(二)精准组织实施

全省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系统各部门、各单位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十四五”时期广播电视改革发展的机遇和挑战,积极争取本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将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纳入党委、政府重点工作,纳入同级财政预算,纳入本部门、本单位重点工作计划。要实行项目化运作、清单式管理,细化目标、细化措施、细化分工,强化统筹协调、形成工作合力,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抓好各项任务落实、确保取得实际效果。

(三)加强政策保障

紧密围绕国家和我省重大战略、重大任务、重大部署,加大政策创新和执行落实力度。用好用活用足国家和我省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发挥好财政专项扶持政策资金激励和引导调控作用。积极争取发改、财政、金融、税务等部门的支持,形成有利于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发展的财政保障机制和投融资体系,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推动财税优惠政策落到实处。因地制宜制定一系列创新性政策措施、办法,推动本地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高质量发展。

(四)健全工作机制

进一步理顺各级广播电视行政管理部门和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的行业管理关系,形成发展合力。进一步增强基层广电行政管理部门工作力量,确保上级部门工作部署的有效承接。进一步落实项目管理责任,全省各级广电行政管理部门要抓实主体责任,推动规划的重点任务落实落地,督导项目单位抓好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及时协调解决遇到的问题,定期上报进展情况,形成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

(五)提升落实质效

狠抓执行力建设,“规定动作”做到严丝合缝、在常态长效上下功夫,“自选动作”突出广电特色、在品牌上下功夫,“创新动作”在全国层面找位次、在亮点上下功夫,全面提升落实效果。发挥好重点任务、重大项目在规划实施中的支撑作用和引领作用,针对规划的重点任务和重大项目,推行课题式设计、项目式管理、工程式推进、台账式督查、绩效式考核。动态跟踪规划落实情况,抓好规划实施中期评估和终期评估,确保规划中各项工作保质保量、落实到位、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