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沂源县文化和旅游局2021年度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计划 | ||
---|---|---|---|
索引号: | 11370323MB28590621/2021-5171156 | 文号: | |
发文日期: | 2021-06-30 | 发布机构: | 沂源县文化和旅游局 |
沂源县文化和旅游局
2021年度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计划
2021年度上半年,在市文化和旅游局的关心指导下,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沂源县文化和旅游局紧紧围绕重点工作目标任务,主动作为、扎实工作,勇于担当、锐意进取,各项工作任务有序推进,现就2021年度上半年工作开展情况和下半年工作打算总结如下。
一、上半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注重优化提升,组织建设更加科学规范。一是党建工作责任落实到位。年初制定了《2021年沂源县文化和旅游局党的工作要点》《2021年沂源县文化和旅游局党的工作重点任务清单》,明确任务,细化措施,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二是党组织设置更加科学。撤销9个党支部,更名1个党支部,设立中共沂源县文化和旅游局基层委员会,下设2个党支部,新增正式党员33人,新发展预备党员2人,年内计划培养入党积极分子3人。建成党建示范点1个,推荐优秀党组织1个,推荐优秀党员4人,推荐优秀党务工作者1人。三是组织生活制度更加规范。2021年上半年,召开支部委员会6次、支部党员大会6次、支部书记上党课6人次,组织开展主题党日活动6次,先后前往革命烈士陵园、革命历史纪念馆、618战备电台进行参观学习,进一步加强党性教育,提升党性修养。
(二)坚定不忘初心,庆祝建党 100 周年文化氛围更加浓厚。一是突出文艺精品创作。围绕建党100周年,精心编排红色主题文艺作品快板《锦旗飘飘笑开颜》、《沂源等你来》、舞剧《春知沂蒙》、舞蹈《万疆》、情景短剧《沂蒙颂》、《梦回桃花岛》等一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优秀主旋律文艺作品。二是丰富文艺展演活动。围绕建党100周年积极策划系列文艺活动,高质量组织承办“喜迎建党100周年”作品征集暨第四届“匠心沂源”新创作文艺节目汇演、“热土欢歌”全民舞蹈大赛、“沂心向党·源梦百年”庆祝建党100周年文艺晚会、“颂红色经典•迎百年华诞”读书朗诵大赛等主题系列文艺活动100余场。三是切实为民办实事。深入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扎实开展大走访大排查大提升活动,集中对中庄镇韩庄村、杓峪村、焦家上庄村和河东泉村共计672户群众,历山社区水景佳园、历山小区252户群众,悦庄镇2家企业开展走访,收集意见建议17条,为民解决问题28条,提升了群众满意度。
(三)坚持求真务实,重点文旅项目建设强势突破。一是坚持重点项目引领。铺开年度计划投资12亿元的8个省市县重点文旅项目建设,坚持工作项目化、项目责任化、责任清单化,推动协调一切资源向重点倾斜、一切力量向重点集中、一切工作向重点突破,聚力打造朱彦夫党性教育基地、牛郎织女景区、虡盛文化旅游产业园、沂河源田园综合体、蓝海钧华大饭店、春沨渡休闲旅游度假区、县旅游集散中心等重点文旅项目。二是坚持龙头项目带动。朱彦夫党性教育基地和牛郎织女景区项目概念性规划已完成;《总规》《修建性规划》完成并通过评审,项目初步设计基本完成。其中牛郎织女景区完成85亩土地挂网出让,项目一期EPC招标挂网。朱彦夫党性教育基地项目已申请到76亩土地指标,项目EPC招标挂网,牛郎织女景区等重点景区景点道路改造提升正在加速推进。三是坚持“双招双引”项目落地。突出市场化思维,精准链接“项目发展合伙人”,引进实力雄厚的大型旅游企业集团和战略投资者投入文旅项目开发,目前已与中交集团、上海景域驴妈妈、浙江天尚、北京寒舍文旅集团、上海唐郡马术俱乐部、田园东方公司等高端企业团队达成合作。
(四)大力夯实基础,群众满意度提升工作走深走实。一是注重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建设。年内提升150处文化服务中心,目前已提升20处,其余正按计划推进;建成乡村戏台20处,11处正在施工中;全面升级改造“5+N”示范点35家,市局分配沂源建设任务9个,目前全部开工建设,已建成1处;5个农家书屋提质增效点正在建设中,引导社会资本建设2家城市书房,目前1家已完成内部设计装修,部分图书正在编码加工中;打造书香沂源阅读吧6处,目前已签订建设协议,正在有序推进中。二是注重文化活动惠民效能建设。按计划有序开展惠活动,目前已完成送戏下乡演出46场,戏曲、非遗进校园9场,农村电影放映1600余场,“文化润源乡村行文艺小分队”进基层活动13场,流动性文化惠民服务活动600余场,组织群众自编自导自演文化活动1100场。三是注重文化人才队伍支撑体系建设。围绕实施的10项文化惠民工程,依托“文化进万家”、“乡土文化忆乡愁”、“流动文化处处有”、“文化润源乡村行”、“第二课堂进校园”“流动服务进企业”6大文化惠民品牌,以“民点我送”1万场次文化惠民活动为载体,联合完成5处“艺术之家”建设工作,已开展舞蹈、戏曲等辅导培训131场,培训文艺骨干4000人次,为群众满意度提升提供人才保障。
(六)强化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传承创新。一是突出地域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围绕东里镇东夷、驿站、宗教、红色等文化内涵,邀请中国民俗学会叶涛会长带领6位专家,专题开展了东里古镇文化挖掘调研活动。认真做好非遗普查整理,公布县级第八批非遗名录23项,完成10处非遗传习所调研;常态化开展非遗进校园,多个非遗项目在县域多所学校设立专门的非遗传习课程,有效推动了非遗文化在校园内的普及推广与活态传承。二是突出文物资源保护传承。实施栖真观玉皇殿壁画保护修复工程,编制织女洞、六一八战备电台旧址、唐山摩崖造像、院峪西寺遗址保护修复方案和沂源博物馆馆藏文物数字化保护方案。推动实施“先考古,后出让”制度落地,制定《沂源县全面推行文物长制实施方案》,全面启动文物长制。三是突出特色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大力宣传推介“小三线”等红色文化资源,新公布6处“小三线”红色文化资源为一般文物点,完成2处“乡村记忆”博物馆优化提升,建成1家非国有博物馆。沂源县六一八战备电台被确定为山东省红色研学基地,南鲁山镇朱阿村、石桥镇大泉村和西里镇张家泉村入选山东省红色文化特色村培育创建名单。首届中国乡村振兴鲁村研讨会、桃花岛宿集·助力乡村振兴研讨会相继召开,通过搭建高端平台、汇聚各方力量,引领沂源文旅融合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
(八)突出特色亮点,各项业务工作齐头并进。一是各类阅读推广活动有声有色。先后组织开展了“红色经典 书映百年”电子图书进基层活动、“童心向党,共享亲子悦读时光”、“我们的节日•端午节”手工制作等主题阅读活动20余期;认真做好图书借阅服务保障工作,截至目前,为补充采购图书5000余册,接受捐赠图书30万元码洋。二是文化旅游市场监管有力有序。全力开展“大快严”专项整治活动,协调公安、市场监管、消防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开展旅行社业务、卫星电视传播秩序等专项整治行动6次。截止目前,共出动检查500余人次,检查文旅企业500家次、文物保护单位60家次。查处违规经营单位22家,目前已结案21起。三是文化产业发展有条有理。积极推动文化惠民消费季工作开展,截止目前,签约企业共10家,预计发放消费券20万元,惠民人数将达上万人。制定出台《沂源县扶持影视文化产业发展办法》,扶持影视文化产业发展料。积极开展应急广播系统筹备建设,现已完成总体规划方案拟定。叫响“齐彩夜生活、沂源八点半”品牌,先后开展免费开放夜间模式青年舞团集训等夜间品牌活动20余次。
(九)注重选育并举,文旅人才支撑体系日臻完善。一是旅游之星培育评选接续进行。对第一届旅游之星进行培育,及时掌握旅游之星的工作动态。筹备评选第二届旅游之星,在全县旅游行业范围内对第二届旅游之星进行摸底,重点培养了燕崖镇计宝峪村党支部书记、主任冯成文,北京三斤艺术工作室创始人张鑫,朱彦夫党性教育基地讲解员朱帅宗等一批有潜力的旅游人才。二是积极开展“招才引智”,全面落实收费A级旅游景区接待高层次人才、企业家、城市合伙人等2人陪同免门票政策,营造人才和企业家良好发展环境。推动与山东旅游职业学院签订校地合作协议书,由山东旅游职业学院在人才培养、营销策划等方面为我县提供智力支持。三是发现、培育本土旅游人才,重点培养了乡村旅游、艺术文创、导游讲解等领域一批有潜力的旅游人才,其中朱彦夫教育基地讲解员朱帅宗获得“红动齐鲁 我心向党”淄博市第三届红色故事讲解大赛一等奖,并被市文旅局选送参加山东省文旅系统“百名红色讲解员讲百年党史”巡回宣讲活动;朱彦夫教育基地讲解员苗丽华获得“红动齐鲁 我心向党”淄博市第三届红色故事讲解大赛三等奖。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文物保护修复、图书购置配备、文旅设施建设等方面资金不足,导致文旅工作、节会活动开展受限。
二是文艺创作人才、图书文博技术人员、旅游行业专业人才、执法从业人员缺乏。
三是现有的旅游景区及乡村旅游项目因投资建设主体实力相对薄弱,持续投资的意愿不足,发展的后劲不足,特别是牛郎织女爱情文化、朱彦夫精神红色文化等项目没有形成品牌效应。
三、下半年工作打算
下一步,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建引领,突出抓好重点文旅项目、旅游承载力建设、群众满意度提升、优秀文化传承发展等重点任务,着力推进文化旅游各项工作走向深入。
(一)持续加强党的建设,激发党建创新活力。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推进党建工作和中心工作互促并进,着力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夯基础。继续加强党的组织建设,落实好“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制度,规范组织生活,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按照“三会一课”工作任务和党员发展有关要求,继续做好党的组织建设和预备党员的教育培养工作,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严明政治纪律,树立防腐意识,加强全面从严治党。持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得。推进文明单位创建、意识形态落实、改革创新发展更高质量更高标准完成。
(二)聚智做好市对县考核,提升群众满意度。持续深入推进文旅攻坚行动。对照市县文旅融合攻坚行动发展重点任务和重要工作,坚持工作项目化、项目责任化、责任清单化,持续推动一切资源向重点倾斜、一切力量向重点集中、一切工作向重点突破,持续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加力提速、落实突破。狠抓“群众满意度”提升工作。围绕文化阵地完善抓好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乡村戏台、城市书房、图书阅读吧、农家书屋等文化阵地建设;依托6大文化品牌打造,高质量“点单式”开展送戏曲、送电影、送辅导等惠民活动精准配送;通过媒体宣传与社会宣传相结合提高群众知晓率和参与度,不断满足群众文化阵地需要。
(三)加力推进文旅项目,做好旅游宣传推介。加力推进重点文旅项目建设。充分发挥县领导挂包项目制度及各项目工作专班优势,分工挂包、跟进对接、每周梳理,问题导向、横纵协调、协同解决,倒排工期、严控节点、挂图作战,高水平建设沂河源田园综合体、蓝海钧华大饭店等项目,全力推进牛郎织女景区、朱彦夫党性教育基地等项目落地实施。持续强化旅游营销推介。高质量举办第十四届中国沂源七夕情侣节,做好伏羊文化节、苹果采摘节等金牌节庆活动的配合组织工作;深入挖掘优秀非遗项目,组织一场非遗精品展示活动。谋划、打造一批有卖点、有生命的网红打卡地;借助微信公众号、微博、快手等新媒体平台,发布沂源旅游资讯,精准开展旅游推介,提升沂源旅游知名度。
(四)优化文旅供给体系,做好对上政策争取。提升服务保障能力。进一步挖掘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亮点,开启“下派上挂,资源融合”工作模式,形成一体化服务,持续搞活进企业、进社区、进校园、进景区等文化活动,打造特色文化惠民品牌。推动A级旅游景区创建,进行提质增效,实行动态管理。加快推进酒店建设和精品民宿改造提升,全力推动旅游厕所、停车场、旅游导视标识牌建设,合理布局建设乡村驿站,提高旅游通景公路建设等级,加快文旅产业与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实现文旅产业发展突破。继续做好对上政策争取工作。认真研究国家、省、市在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重大项目建设、文旅品牌创建等方面的政策,及时准确捕捉政策信息,找准上级政策与本地实际的结合点和切入点,最大限度挖掘政策红利。
(五)抓好人才素质提升,强化文艺精品创作。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开展文旅培训,培育本土人才。依托已建成的“非遗工作站”“文物修复工作站”等人才培养阵地资源,继续扶持和培养一批非遗传承和文物修复人才;继续大力开展镇(街道)文艺骨干、文化人才集中专题培训辅导,发掘培养一批文艺骨干、文化人才,并以此为依托,继续围绕脱贫攻坚、环境整治、庆祝建党100周年等主题开展小戏、舞蹈、曲艺等文艺作品创作,并积极推荐参加上级各类赛事活动。依托山东旅游职业学院等专业团队对我县文旅系统从业人员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餐饮服务质量提升、景区管理提升、旅行社从业规范等方面开展集中培训,切实提升我县文旅人才素质和服务质量。
(六)开展文化惠民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继续抓好文化阵地建设。完成35处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5+N”升级版示范点升级改造、150处行政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提升,建成乡村戏台20个、城市书房2处、图书阅读吧6个、农家书屋提质增效点5个,充分满足群众文化阵地需要。继续抓好惠民活动开展。2021年,完成文化惠民送戏下乡演出700场次、送电影7512场和流动文化服务活动1500场次,引导镇(街道)、村(社区)开展群众自发文体活动3000场次以上。继续抓好活动宣传引导。充分利用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发布活动预告、开展活动宣传、告知服务事项;通过发放明白纸、村“大喇叭”及送戏曲、送电影“预热”时机,广泛宣传活动开展情况,提高群众知晓率和参与度。
(七)常态开展督导检查,维护文旅市场安全。常态化开展疫情防控不松懈。根据疫情防控要求,督导各类文化场馆、旅游场所继续做好防控工作,实现限时、限流服务,凭健康码、体温测量、实名登记入内。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不放松。继续开展好第九批市级、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申报工作,做好栖真观壁画保护修复的施工及后续保护,做好织女洞、唐山摩崖造像等不可移动文物及沂源博物馆馆藏文物数字化保护方案的编制及上报,做好北桃花保护展示工程的竣工验收。强化文旅市场执法管理不懈怠。加强重要节点、重点领域市场监管和暑期、黄金周、节假日等旅游高峰期市场检查,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持续深入做好文化旅游市场监管,开展安全生产检查、扫黄打非专项行动,完善畅通文化旅游投诉举报受理、处理、反馈机制,全力营造更加公平稳定的文旅市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