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源县文化和旅游局
标题: 2020年全县文化和旅游工作要点
索引号: 11370323MB28590621/2020-5105998 文号:
发文日期: 2020-02-07 发布机构: 沂源县文化和旅游局

2020年全县文化和旅游工作要点

发布日期:2020-02-07
  • 字号:
  • |
  • 打印

2020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是“十三五”和“十四五”承前启后之年。县文化和旅游局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县委十五届八次全会部署要求,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以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全域旅游和文旅融合发展攻坚行动为主线,以文化名城建设和重点文旅项目为载体,以改革创新和“双招双引”为动力,强化“有解思维”和“树标对标夺标”理念,围绕提供优秀文化旅游产品和服务这个中心环节,务实担当、奋勇争先,不断推进文旅融合发展再上新台阶,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一、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坚持把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和历次全会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充分运用“学习强国”“灯塔—党建在线”等学习平台,采取网上自学和集体学习相结合方式,不断提高全局干部职工的思想素质,争创模范党员干部。制定《沂源县文化和旅游局干部职工理论学习和宣传教育实施方案》,进一步加强对干部职工理论学习和宣传教育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监管。

2.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把意识形态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出台《沂源县文化和旅游局党组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实施意见》,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完善工作制度,加强工作督查,开展阵地宣传活动,进一步增强导向意识。

3.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始终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入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学习主题教育制度化建设,引导党员干部不断强化宗旨观念,树牢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不断强化对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工作的领导,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完整、责任落实的责任体系。

4.完善制度规范工作。根据2019年度省委巡视反馈意见要求,落实省委巡视、县委巡察整改要求,制定《沂源县文化和旅游局党建工作考核办法》,完善三会一课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等规章制度,规范中心组学习、主题党日、三会一课、党费收缴等工作,指导督促各支部抓好整改。

二、坚持全域旅游统领地位,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1.深入推进全域旅游工作。认真贯彻县委、县政府以全域旅游为统领的总体发展要求,围绕“全域旅游和文旅融合发展攻坚行动”重点工作部署,统筹推进“修路、建城、治水、兴农、惠民”,构建“一心一带四区”全城旅游格局。全面落实《关于加快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实施方案》的工作要求,进一步健全全域旅游工作领导机构及推进机制,召开全县全域旅游工作会议,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做好“+旅游”文章,加强部门间在资源整合、市场开拓、项目建设、行业监管等方面的协调配合,凝聚各行各业融合发展的强大合力,奋力推进全域旅游工作实现新突破。

2.扎实推进“双招双引”工作。立足我县优势资源,深度挖掘、整合、分析、包装,推出一批主题特色鲜明、潜力优势明显的文旅重点项目,建设招商项目库,重点实施牛郎织女景区、鲁山景区的招商引资,加强与景域驴妈妈集团、纵横文旅公司等企业洽谈合作,争取签约并落地实施。进一步筛选储备荆山书院、水墨鲁山等有潜力的旅游项目,积极开展招商引资,为全域旅游积蓄发展后劲。完善制定服务企业方案,梳理服务企业事项,大胆为企业站台,优化投资发展环境,吸引更多社会资金和人才进入文化旅游事业发展。

3.强化文旅项目带动引领。大力推进龙头项目建设,打造核心吸引物,通过政策引导、招商引资、帮扶支持等措施,积极培育“牛郎织女景区”“鲁山景区”龙头带动项目,创新开发康养旅游、体育健身旅游、研学旅游、文化旅游、红色旅游、工业旅游等新业态旅游项目,全力实施海棠湾养生度假酒店、沐心•双马山景区、沂河源田园综合体、朱彦夫党性教育基地等重点项目,强化大项目支撑,引导文化和旅游消费,引领全县文化旅游领域新旧动能转换。

4.大力推进艺术创作发展。围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决战脱贫攻坚”,组织开展好“我们的中国梦”书画进万家活动,做好“热土欢歌”广场舞大赛、第十三届(中国)沂源七夕情侣节、第十届苹果文化节、文艺团队展演等大型节庆赛事活动。围绕“提升群众满意度”,举办“乡村戏曲展演”、“万人广场舞”等特色文化展演活动,打造百姓舞台,丰富市民生活。适时举办以“庆五一”“庆国庆”为主题的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节日文化生活。深入挖掘吕剧、跑马灯等特色传统文化资源,丰富城市文化内涵。紧扣中国梦时代主题,围绕弘扬“朱彦夫”沂蒙精神,开展主题性文艺精品创作,创作精品小戏1部,促进文化艺术繁荣。

5.全力推进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高质量组织开展送戏下乡演出活动,全年完成送戏下乡演出700场,繁荣农村文化生活。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结合打造田园综合体齐鲁样板,实施乡村旅游提升工程。因地制宜,依托沂源独有的乡村资源,着力打造特色乡村旅游产品,建设一批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的新业态乡村旅游特色项目。开展乡村旅游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做好文化旅游专项扶贫工作,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三、坚持发挥文化赋能作用,大力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1.加强红色文化传承弘扬。立足我县红色资源,围绕朱彦夫等红色先模人物,重点抓好朱彦夫党性教育基地、张继学事迹展馆、何万祥纪念馆、618电台、南岩民兵纪念馆、县委旧址、革命烈士陵园等景点的开发宣传,特别是以学习朱彦夫事迹、弘扬朱彦夫精神为依托,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积极创建红色研学基地,使红色景点成为弘扬沂蒙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的高地,打响沂源红色旅游品牌。

2.加强文物保护开发利用。认真做好“乡村记忆博物馆”建设工作,培育新建“乡村记忆博物馆”2处。完成《织女洞保护维修方案》《 北桃花坪遗址保护维修方案》编制工作,争取项目年内通过国家文物局的评审以及省、市批复。根据《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严格按照批复的技术方案组织实施栖真观本体和壁画修缮保护工程,确保工程质量和文物安全。组织开展“5.18”国际博物馆日和文化与自然遗产日集中宣传活动,并继续组织开展好专题展览、文物展览进景区和社区活动。按照全市建设齐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的工作安排,抓好齐长城沿线旅游重点项目的设计、建设和打造。

3.加强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做好优秀非遗项目普查整理和传承发展工作,积极参加市级非遗项目名录申报工作,抓好“鲁源香白酒”“朱家老酱油”省级非遗项目申报工作。深入挖掘我县传统建筑、农耕器具、民间技艺、饮食服饰、手工制作、民俗游艺、风土人情等民俗文化资源,以活态化的方式进行传承和创新,转化成为最具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充分利用沂源猿人遗址、齐长城遗址、隋唐摩崖石刻、栖真观等一批历史文化遗址,结合县文化馆、博物馆,培育和建设一批历史人文旅游景观,着力提升旅游文化魅力,全力增强旅游文化服务功能。

四、坚持以群众满意为导向,不断提升承载能力和服务水平

 1.统筹推进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持续推进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新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5+N”示范点40个、乡村戏台20处,农家书屋提质增效连片打造12处。增设旅游标识牌、旅游地图导向牌,新建、改造道路引导标识牌50处以上,继续推进“厕所革命”,全面提升旅游景区点厕所标准,新建A级旅游厕所10处以上。完善旅游交通道路和生态停车场建设,支持开通旅游客运专线,提升游客游览便捷性。

2.扎实推进文化惠民工程。按照全市“文化惠民工作实事”部署要求,扎实做好读者服务和阅读推广工作,重点围绕儒家文化传播开展儒学讲课200场。加快图书更新频率,提高藏书内容质量,不断完善“指尖上的图书馆”建设,合理搭配图书馆数字阅读平台服务,提升数字化服务应用率。巩固“画说沂源”工程成果,发挥好美术馆展览阵地作用,继续开展书画五进、书画培训及书画摄影主题展览等活动。以“流动图书馆”、“流动博物馆”为载体,重点对接企业职工和基层群众需求,开展进企业、进社区等活动,不断满足群众文化需求。利用“文化润源乡村行”山东省文化惠民品牌项目影响力,传递核心价值和社会正能量,塑造文化志愿服务队伍良好形象。

3.大力提升公共服务效能。按照“书香淄博”工程打造要求,科学规划建设城市书房1处。加强完善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建设,拓展图书馆的服务领地和服务范围,努力构建县镇村三级全民阅读体系。加大文化馆分馆建设和免费开放培训力度,充分利用数字文化馆平台,打造文化馆公益辅导培训品牌。认真做好第五次全国文化馆评估定级工作,确保通过评审。邀请各门类专业老师、引进高层次大师进行常年培训和讲座,免费辅导不同年龄段、不同艺术需求的市民。统筹乡村民宿及城市宾馆协同发展,新增床位数1000个以上,提升住宿环境及服务水平。深入挖掘沂源特色民间传统小吃,打造1个以上文化旅游主题饭店,全面提升餐饮饭店档次水平。

五、坚持激发文旅事业发展动力,加快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1.大力发展精品文化旅游项目。按照“以点带面、重点突破、有序推进”原则,以燕崖朱家户片区、东里田园柳舍片区、鲁村桃花岛片区为带动,通过完善接待服务设施,丰富旅游业态等措施,打造集农事体验、乡村采摘、住宿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乡村旅游度假片区。协助推进柳舍“悠然”民居、朱家户村“凌霄轩”民宿、刘家坡“三生石代”民宿区等特色民宿区项目,全力实施虡盛文化旅游产业园项目、旅游集散中心项目建设,打造高端精品文化旅游项目。

2.培育文旅产业发展新动能。高端策划春季赏花、夏季品果、秋季采摘、冬季美食为主题的节庆活动,重点策划举办5.19中国旅游日主题活动,深入挖掘牛郎织女爱情文化、伏羊文化内涵,鼓励民间举办旅游节日,高水平举办七夕节、伏羊节、金秋苹果采摘节三大金牌节日,不断拓展旅游节庆活动功能和深度,全力撬动旅游市场,实现以节促旅,以节兴旅。重点实施“旅游+信息化”产业融合战略,发展智慧旅游,打造智慧旅游平台和大数据中心,为“一部手机游沂源”和文旅融合发展提供数据和信息化支撑。

3.激发文化旅游消费潜力。围绕“中秋节、春节”主题,广泛组织开展传统文化“展演、体验”活动,打造特色文化品牌。依托我县林果、蔬菜等优势农业资源,鼓励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创意农业等多种业态丰富的农旅融合产品。依托田园柳舍、桃花岛、神农药谷等丰富的生态农业资源和中草药种植基础,大力发展农业田园观光采摘与家庭农事体验游等多种特色产品。开发推出“南鲁山镇-鲁村镇”、“燕崖镇-中庄镇”、“沂源红色文化研学”3条精品旅游线路。配套提升完善线路内的道路交通、基础设施、景观环境,切实打造形成旅游环境优越、文化内涵丰富、软硬设施完备、接待服务周到、市场活力充沛的精品线路产品,带动我县旅游产业发展。深入开展旅游惠民活动,探索推出“惠民一日游两日游”活动。

六、坚持文旅事业融合发展有支撑,着力推动宣传推介和人才培养

1.推进重点改革任务落实。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扎实推进文化旅游领域深化改革各项任务目标落实。以新一轮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为契机,完善正向引导机制,鼓励干部担当作为,为干事创业者撑腰鼓劲,努力建设一支有情怀、有激情、有担当的干部队伍。加强政策配套,强化部门协同攻坚,切实推动各项工作落细落地,干在实处,走向前列。

2.切实做好对外宣传工作。以全市文旅大会为契机,认真做好参展景区、推介项目各项筹备组织工作。开展“千家旅行社进沂源”宣传推介活动,邀请主流媒体、旅行社经理、旅游达人到牛郎织女、鲁山等重要景区采风,推介全市文旅大会成果和沂源文化旅游资源和线路。加强与携程、去哪儿、驴妈妈等旅游网络商的深入合作,挖掘利用热门微信公众号、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向全社会宣传,提高我县文化旅游活动的群众知晓率,扩大沂源文化旅游的影响力。

3.加强文旅人才队伍建设。组建沂源文化旅游领域专家智库,定期咨询智库专家意见,促进科学决策和重大政策、项目实施。定期开展乡村文化旅游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进一步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畅通人才服务绿色通道,为中高级文化旅游复合型人才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积极引进文化旅游专业人才,支持沂源籍优秀人才返乡创业,发展文化旅游项目。加强乡村文化人才培养,扶持发展乡土文艺团组。做好沂源旅游之星的管理和服务,充分发挥其在旅游工作方面的积极带动、模范引领作用。

七、坚持文旅场繁荣发展,提高文旅市场管理服务水平

 1.加强市场服务引导。切实做好文化旅游项目审批和服务工作,做好市场监管,为基层企业解决实际困难。摸清现有A级旅游景区底数,择优培育2家A级旅游景区。加强星级饭店监督管理,维护星级饭店荣誉。及时受理来电来函、12345市民投诉热线、政务网站等渠道的文化旅游投诉件,梳理线索,分类处理。

2.推进市场规范化建设。继续推进党政机关安装使用正版软件工作,巩固党政机关软件正版化成果。健全县级版权登记服务网络,利用山东省版权保护与服务平台,开展版权社会化服务。开展“4·26”世界知识产权日版权主题系列宣传活动,增加旅游和非遗类传统文化元素的版权产品开发,做好“版权+”文章。完成印刷企业、出版物零售企业的年检工作。深入开展 “净网”“护苗”“秋风”等“扫黄打非”专项行动,扎实推进“扫黄打非”进基层活动,健全完善巡查队伍和机制,实现巡查长效化。

3.加强市场执法监管。结合日常安全监管和全年节庆活动开展,全力做好文化旅游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加强与县市场监管局的业务对接和联系,做好文化旅游市场日常巡查和监管工作;根据县扫黑办、县应急管理局工作部署,全力做好文化旅游领域扫黑除恶和安全生产工作。

八、坚持文旅系统运转平稳有序,全力推进服务保障体系建设

1.加大争取财政投入。继续加大争取财政对文化和旅游工作的投入,保障各类文化和旅游经费。完善有关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建好资金立、管、用的制度阀门。创新手段,深入推进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加强文化财务队伍建设和能力建设。进一步完善文化统计和旅游统计体系,提升统计数字完整性、准确性和权威性,完善“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及提高幅度”和“旅游休闲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两个统计指标的监测统计。

2.加强安全生产和信访稳定工作。增强安全红线意识。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责任意识和法制观念,落实安全责任主体,细化安全职责。建立机关干部挂包文化旅游企事业单位安全生产制度,年内组织文化旅游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培训4次以上,组织应急演练不少于2次。持续组织开展安全大检查,排查消除安全隐患。加强值班值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到岗带班和关键岗位24小时值班制度。及时上报事故情况,杜绝漏报、瞒报、隐报。强化责任担当,认真解决本单位的信访事项,将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确保全县文化和旅游系统安保维稳形势稳定。

3.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加强依法科学民主决策,落实公众参与制度、决策风险评估制度和合法性审查制度。强化法制宣传、教育和培训,进一步提高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做好行政应诉、行政复议、行政调解和政务公开等相关工作。做好规范性文件的管理工作。做好相关行政许可工作,优化营商环境,规范行政审批,确保市场活跃有序。

4.提高宣传工作水平。完善全县文化和旅游系统信息考核标准,加强市局网站、“沂源文化发布”微信公众平台等自有宣传阵地建设。重视和加强政务信息的编辑出版,提高国家级、省级重点媒体和信息刊物的发稿率。提高新媒体建设能力,构建信息、督查和新闻宣传工作大格局。

5.确保机关协调有序运转。提高公文运转效率,加强工作督查力度,确保上级主管部门、县委县政府和局党组等部署的重点工作任务高质量按时办结。加强机关党的建设,抓好机关政治理论学习,认真做好各类主题实践系列活动、岗位练兵、企业评议部门等工作。加强工会工作,维护职工权益,开展困难帮扶和各类职工活动。做好妇联和共青团工作。扎实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离退休老干部服务,丰富老同志精神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