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生态环境局沂源分局

  

沂源县生态环境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沂源县环境空气质量全域管控责任制(试行)》的通知

 

源环委办〔2021〕12号

 

各镇党委、政府,各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

为进一步细化全员环保责任,提升辖区大气环境质量管控能力,快速、有效解决环境空气质量问题,建立完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站点站长责任体系,强化全县环境空气质量全域管控。现将《沂源县环境空气质量全域管控责任制(试行)》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落实。

 

                                                                                                                                                                                                                                              沂源县生态环境委员会办公室

                                                                                                                                                                                                                                                  2021年4月10日

 

沂源县环境空气质量全域管控责任制(试行)

 

第一条  进一步细化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管控责任,设立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站点站长,推动大气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落实,强化全县环境空气质量全域管控。

第二条  各国省控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站点站长,由所在行政区域的党委或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各镇街监测站点站长由所在行政区域的镇街党委主要负责同志担任。

第三条  根据空气质量盖上目标,站长负责牵头推动制定站点所在区域空气质量改善

第四条  站长牵头推进建立本辖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机制,明确各部门、各单位职责,将重点任务分解落实到部门、单位,明确工作和责任要求,加强资金保障,协调解决矛盾困难,确保大气治理工作扎实推进、取得实效。

第五条  站长牵头组建工作专班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至少每月召开一次本辖区空气质量调度会议并形成定期调度制度,重点分析本辖区空气质量现状、存在问题和薄弱环节。空气质量不升反降、排名连续靠后、年度目标任务完成难度较大时,须加密调度频次,加强形势研判,并实施督察督办。

第六条  站长要推动组织本辖区内污染源情况排查,建立并及时更新各类污染源管控清单。对排查出的工业企业、建设(住房建设、市政、拆迁)工地、主干道路、交通站点、垃圾中转站、堆场、混凝土搅拌站、矿山开采(修复)、水利工程、加油站、汽修厂、餐饮单位等污染源,明确治理要求和责任人,明确治理标准和完成时间,实施精细化整治,逐一销号;协调相关部门,冲洗道路积尘,管控工地扬尘,优化渣土车、大型货车等的运输路线,确保降尘指标持续改善。

第七条  站长牵头组织和推动相关部门、单位对本辖区各类污染源进行巡查,及时解决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问题和困难,支持依法从严查处环境违法行为。

第八条  站长要安排人员实时关注站点空气质量状况,建立异常响应机制和流程,当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出现异常波动时,第一时间组织人员赴现场调查、处置、及时分析原因,解决问题。

第九条  站长要推动制定本辖区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健全应急响应机制和流程,收到重污染天气预警时,迅速组织实施重污染天气应急措施,并负责督查落实。

第十条  站长每季度要听取本辖区各部门、各单位落实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职责情况,并负责进行考评,考评结果抄送本级组织部门、报送上级生态环境委员会办公室;对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不力、污染天气应对措施不实、重点工程项目推进滞后,造成不良影响的,在职责范围内对相关负责人实施约谈问责。

第十一条  相关行业领域监管部门应在建筑施工、矿山开采(修复)、水利工程、道路施工等重点项目工地设置PM10监测微站,站长由行业领域监管部门主要负责人担任,是重点项目工地PM10防治第一责任人,对重点项目工地PM10浓度负总责,可参照本责任制制定相关管理办法。

第十二条  县生态环境委员会办公室同县有关部门定期开展督查督办,对于好的经验做法进行推广和表扬。对未认真履行职责、辖区或行业监管部位问题较多、导致站点周边空气质量明显恶化的,实施严肃约谈问责。

第十三条  本责任制由县生态环境委员会办公室负责解释。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