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生态环境局沂源分局
标题: 淄博市生态环境局沂源分局2023年工作情况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索引号: 11370300MB2874721J/2023-5419121 文号:
发文日期: 2023-12-25 发布机构: 淄博市生态环境局沂源分局

淄博市生态环境局沂源分局2023年工作情况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发布日期:2023-12-25
  • 字号:
  • |
  • 打印

一、2023年工作情况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生态环境局沂源分局坚决贯彻落实生态立县战略,紧紧抓住“3226”工作主线,合力攻坚、全力突破,推动全县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提升。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全力推进生态立县战略。一是严格落实生态立县战略。提请出台生态立县意见、督查问效办法,聘请部级专家担任县专委会成员,实体化运行生态建设指挥部,配套出台《督查问效办法》等文件,聚焦94项重点任务,厘清压实部门、镇街、企业、群众“四方责任”,构建“全员生态”机制,顶格推进生态立县,6月16日,《新华社山东要情动态》专刊介绍我县实施生态立县推进高质量发展情况;8月15日,沂源作为唯一一个县在首个全国生态日山东主会场上作典型发言。二是积极增创生态品牌。在创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基础上,全力开展生态文明系列创建,7月7日创成全市首个省级生态文明强县,10月20日创成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创建,持续放大全县生态品牌价值。积极开展近零碳城市创建,10月22日,通过省厅近零碳城市示范创建试点申报评审。三是加快生态价值转化。立足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沂河流域横向生态补偿等,每年可获补偿资金7000余万元。积极谋划推进了投资28.8亿元的沂河水系(沂源境内)生态治理EOD项目,全力构建生态治理资金有保障、发展可循环的产业链,加快形成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向转化通道。

(二)大气污染防治攻坚。一是加强企业提升治理。投资5000余万元,对企业脱硫、脱硝、除尘、超低排放、VOCS深度治理能力提升改造,年度76项品质提升改造任务,已完成69项,减少了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二是实施科学管控。依托“环保管家”团队,精准分析研判大气质量及污染成因,利用“激光雷达+走航+无人机”精准溯源整改问题185项。建立重点区域扬尘管控24小时巡查机制,开展PM10、PM2.5、臭氧问题专项整治,对城区及周边范围内的181个点源进行全方位巡查,整改问题354项。三是开展企业集中帮扶检查。组织第三方专家团队及执法骨干对9重点企业开展联合帮扶检查,发现问题115项,全部整改完成。四是严格落实四步工作法。提请县委、县政府出台《沂源县生态环境督查整改“四步工作法”》,严抓问题整改督查,精准溯源问题850项,已完成整改796项。建立企业“交办、整改、约谈、执法”四步工作法,闭环整改问题178项,约谈企业14家,依法查处12家,推动问题高效整改。五是开展联防联控。联合综合行政执法、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及相关镇街开展烧烤、餐饮、加油站行业专项整治行动,立查立改问题354项。联合交警、交通部门开展机动车尾气抽测2799辆,开展非道路移动机械抽测2927辆,查处超标车辆218辆,淘汰30辆老旧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同时对73家加油站开展月全覆盖检查,减少各领域污染物排放。六是开展大气污染防治百日攻坚。细化分解《沂源县大气污染防治百日攻坚任务清单》12个方面38项任务,确保责任到人。严格落实百日攻坚包保工作制度,以扬尘污染管控、道路清扫保洁、渣土车(柴油货车)运输、非道路移动机械管控、餐饮油烟管控、高值点位核查等13个方面为管控重点,联合住建、执法等包保巡查单位定期开展巡查,全面抓好问题督导调度整改,对发现的问题闭环整改到位。截至目前,交办整改工地扬尘问题19项,督导检查企业14家,整改问题22项。七是实施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成立8个专项攻坚行动专班,集中开展工业企业减排提升、建筑工地扬尘管控提升、道路保洁提升、散煤治理、烟花爆竹禁燃禁放、重型柴油货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治理、秸秆禁烧和野外用火治理、餐饮油烟治理等8大攻坚行动,通过日调度、日分析、日通报,坚决将各项突出环境问题整改到位。1-9月,全县综合指数3.98,全市第1,全省50。

(三)水环境质量稳步提升。一是完善监管机制。建立沂河闭环管控机制,将沂河及支流划分为61个区段,明确专人进行巡河,防止突发因素影响水质在沂河及支流设置32个镇办断面,每月定期监测,有针对性提出管控措施和要求,提高镇办河流水质。二是创新数字化监管方式。对重点涉水企业采取在线监控、“物料平衡”等数字化监管,发现问题企业5家,制定了治理计划实施提升改造,确保治理效果。三是加强部门协同。对淤积较重的河道、管网、雨水排口等进行梳理整治,共清理河道33公里,修复疏通管网27个点位,整治排污口5处,有效减少源头污染。四是积极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立足山区实际,选取砖砌式微生态潜流湿地(人工花园)、航天罐远程控制污水处理系统等处理模式在高堂峪村实施农村生活污水试点建设,获省厅专家高度评价,并在全县推广,截至10月底,81个行政村中44个省定、市定任务村已完成,剩余任务村于12月底前完成并通过第三方现场验收评估。五是开展水生态研究治理。研究田庄水库及沂河水质改善措施,实施“以鱼抑藻”“清藻提质”等工作有效解决藻类影响水质的问题。六是实施沂河总氮攻坚。联合北京金水永利公司对沂河总氮治理工作进行现场勘察,并结合实际情况出具《沂河总氮治理管控方案》。1-9月,全县水质量指数居全市第一,全省第三,连续9个月获沂河横向生态补偿资金共计740万元。

(四)土壤环境安全稳定。一是加强土壤污染防治。更新确定8家土壤重点监管企业名单,对8家土壤重点监管企业进行全面土壤污染监管,依法及时开展建设用地污染调查,对未完成调查程序的地块严禁进入用地程序,确保土壤安全。二是持续推进固体废物规范化管理。开展危险废物拉网式起底式排查整治“百日攻坚”行动。排查454个行政村,危险废物产生企业22家,重点场所26处,发现整改问题7个。常态化开展涉重金属企业和固废危废企业规范化管理,完成61家涉危险废物企业规范化管理考核,考核结果均达标,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100%三是加强重点源管控。开展垃圾填埋场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估,联合第三方完成地下水信息采集、方案编制及布点采样等工作。强化对山东丰泽源皮革有限公司等重点监管企业问题跟踪督办,抓好土壤隐患问题整治,保障土壤环境安全稳定。

(五)环境安全底线牢固。一是持续抓好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全部完成中央第二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42件信访件、第二轮省环保督察111件信访件办理,第一轮中央和省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159项,已完成158项,正在推进1项。二是抓好生态环境部强化帮扶督察问题整改。完成生态环境部3轮次帮扶督察反馈的19个问题整改。三是认真处理各类环境信访问题。2023年,共受理环境信访案件785起,处结率100%。四是加强企业预案管理和风险评估。完成49家企业应急预案备案,组织对全县6家危化品企业开展生态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提高企业处置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实战能力。五是加强核技术应用监管。对全县18家核技术应用单位开展了规范化管理检查,消除环境安全隐患。

(六)执法能力不断增强。一是规范执法机制。加强学法用法,开展“学法大讲堂”12期,提升执法人员专业技能和执法效能。建章立制,全面推行案件分析及案件预审、集体审议研究制度,严格执行生态环境行政处罚裁量规则和基准,执法队伍主动发现问题、办案质量和规范化水平显著提升。二是强化执法监督。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综合执法,将全县1202家企业纳入动态监管系统,制定年度计划和实施方案,抽查企业136家,整改问题125个。深入开展“两打”专项行动,共发现11家企业26个问题、移交公安机关立案侦办环境类刑事案件1起。开展排污许可、建设项目自主验收等专项检查,检查企业700余家次,依法立案查处17起,罚款150.5595万元。依法启动2起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修复)案件,1起已办结,1起正在办理中。三是加强法治政府建设。起草修改行政处罚工作规范程序和文书填写指南,组织普法进企业培训1次,行政诉讼案例学习1次,组织线下普法宣传活动5次,并做到线上宣传常态化,利用政务“双微”账号,开设法治建设、新法速递、普法课堂、普法时刻等专题信息平台,发布相关信息42条。四是做好监测监控保障。1-9月对自动监控平台信息修约标记审核5895条、工单处理13082条、闭环指派审核1138条,处理完成率达到100%,数据有效传输率99.39%。建立两率管理制度、黑名单制度、超标处理制度,对两率偏低的企业进行通报,对小时值超标累计超过5次的企业进行约谈,目前共约谈企业12家。开展重点排污单位联网工作,对13家企业进行联网,目前已完成11家。五是加强网格化监管。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网格化环境监管工作管理办法(试行)》,坚持以问题导向,以工作实绩考核推动网格员使用和队伍管理,重点围绕扬尘、水源地、黑臭水体、入河排污口、非法倾倒、野外焚烧“零火点”等6项内容,严格落实闭环管理模式。持续开展业务能力教育培训,共组织培训20次、考试6次,制定全县环境网格员交流制度,增强队伍活力、完善管理制度、促进队伍勤政廉政,锻炼和提高全县生态环境网格员巡查业务能力。

(七)助力经济绿色发展。一是抓好要素保障。实行建设项目“快审、快批、快落地”,2023年对275个建设项目进行预审,审批建设项目25个(均做环评报告表),网上申报登记管理建设项目100个。对市县重大项目开通绿色通道,及时对接、提前介入,完成3个市县重点项目环评审批。二是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对484家企业实行差别化管理,对环保过硬企业大力扶持;对问题轻微企业,推进整改;对屡查屡犯、严重违法企业,挂牌督办、刑责治污,为企业健康发展营造良好氛围。三是助力企业绿色发展。落实环境治理绩效评价制度,指导3家企业争创A、B级绩效,享受重污染天气“减免停限产比例”等政策。成立企业绿色发展联盟,加快形成企业自律,帮助企业解决发展问题6个,推动企业绿色发展。

(八)队伍建设成效显著。一是用“三比三看”评比激发干部职工内生动力。以“比责任看投入、比活力看效率、比本事看效果”为主题,围绕特色工作等5项内容逐月进行评比排名,持续激发干部职工行动自觉、协同合作、拼搏担当意识。二是探索“责任成长”工作机制。梳理全县环保工作72大项1691小项,建立“责任清单+工作闭环”制度,设定周、月、年任务目标,限期推进,到点“清零”。实行周例会制度,将工作任务明确时限和要求,分解落实到岗、到人,交办的1861项任务全部完成。开展读书荐书、专家授课、认知迭代、执法思想交流等活动和臭氧、GEP等13个专项课题研究,提高干部职工认知能力和专业素养,不断深化对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的认识,推进成长型团队建设。三是以刚性制度促进工作规范提升。先后制定交办事项跟踪督办流程、企业小时值超标监管流程等26项制度,从内部管理到执法规范,再到企业监管,细化了工作机制和流程。

二、存在问题

一是空气质量目标完成压力大,1-10月全县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居全省第50名,较进入前40的目标仍有10名的差距。啤酒小镇、临临高速等重点施工工地扬尘污染问题突出,影响空气质量。二是受农业面源污染等因素影响,沂河总氮浓度较高,1-9月沂河韩旺断面总氮浓度达21.15 mg/L,全市最高,治理难度大。三是党建品牌特色不够突出。党建与业务融合不够紧密,没有形成符合沂源环保实际的特色党建品牌。

三、2024年打算

工作思路。坚决实施生态立县,坚决扛牢生态建设使命责任,以国家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国家级美丽河湖优秀案例等国家级荣誉争创为抓手,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聚力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提升、生态价值转化路径明显优化、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支撑能力明显增强”。

工作重点。一是强力提升大气环境质量。聚焦颗粒物和臭氧协同管控,深入推进“四减四增”,突出抓好施工扬尘管控、工业企业减排和重点区域污染防治,全面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投资1100万元实施三级大气监测管控能力提升项目,实现重点区域工业企业、生活面源、建筑扬尘大气智慧监测监控全覆盖实现精准溯源、靶向施治,提升污染治理能力。二是强力提升水环境治理。坚持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统筹治理,加强全域水质闭环管控,抓好沂河总氮治理攻坚确保沂河水质全省领先;投资2100万元实施地表水监管能力建设项目在重点区段、重要断面建设水质自动监测点,实现重点河流断面水质实时监控,力争江北第一个水生态考核试点在沂源落地。三是强力推进土壤环境安全保障深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开展固废危废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和规范化管理考核,实现固废危废“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确保规范化考核达标率100%,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100%投资3700万元实施94个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高农村环境整治成效。四是强力推进EOD项目实施。全力做好EOD项目国家试点库入库工作,配合银企对接,推动项目落地。五是全力争创国家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国家级美丽河湖优秀案例。

(三)工作措施。一是坚持党建引领。以特色党建品牌创建为引领,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二是优化治理路径。统筹水、气、土、固废等减排要求,探索建立工业、交通运输、城乡建设、农业、生态建设等各领域协同增效机制,切实增强全员生态效能。三是规范执法监管。完善与镇街部门联动执法机制,落实“模块化+属地管理”执法模式和《执法检查工作规范》,持续提升执法规范性和执法效能。四是提升工作效能。切实抓好全员责任体系和成长型团队建设,通过专业课题研讨、业务比武、经验交流等活动,将工作效能提升贯穿全年,不断提升专业能力素养和工作能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