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乡村振兴、民生保障、红色小镇、村级公益岗待遇、美丽河湖建设、农村人居环境的答复
镇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
01
建议人: 任玉坤、郭爱华、孙富军等
主办单位: 沂源县石桥镇人民政府
答复时间: 2022-12-20
  • 答复内容
  • 建议内容

镇十届人大次会议期间,共收到镇人大代表建议18,经归纳同类建议合并为6件。镇政府高度重视人大代表建议办理工作,将代表建议办理任务分解到相关业务部门,在镇人大的监督和镇人大代表的关心支持下,经过全镇各级、各部门的积极努力,建议办理工作进展顺利,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关于推进乡村振兴的建议

全镇坚持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促进人民共同富裕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稳扎稳打、久久为功。2022年,我们聚焦重点项目建设,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一是聚力示范引领。扎实推进总投资2.4亿元的高标准生态农业片区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专项债项目,专项债资金已到位1.2亿元,配套建设农业体验园、综合服务中心、花卉观光园及路、水、电等设施,完成项目总体规划设计、环评、需求招标等工作。二是狠抓产业发展。新建苹果产业园区1160亩,老果园改造提升2280亩。加快推进“万山红遍·水韵泉乡”特色农业项目建设,建设占地2万余平米的温室大棚9个,栽植阳光玫瑰、山农酥梨、维纳斯苹果500余亩持续加强“万亩黄桃示范园”发展,全镇实现黄桃产量1800余万斤,产值达到1.5亿元,“黄桃小镇”建设初见成效。三是推行畜牧融合。充分发挥养殖传统优势及特点,围绕稳定农民增收、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实施肉鸡、肉鸭、肉羊、宠物“四链同育”,以合作社领办、标准化养殖、循环化利用、高端化打造为推进路径,形成了“饲料加工—养殖繁育—屠宰精分—循环利用—品牌打造”的畜牧产业链,不断构筑三产融合发展格局。坚持锚定宠物养殖新赛道,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猫舍”合作运营的模式,推进宠物活体养殖项目,打造“庭院经济”新业态。

二、关于提高民生保障水平的建议

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逐步加大民生和社会事业投入力度,为保障和改善民生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一是实施产业助民。积极推进15处民生综合体和3配餐点主体建设,其中13处达到运营标准,大泉、分水新村8长者食堂已经运营。同时策划发展“一村一业”产业项目,推进12处以黄桃、苹果、梨、葡萄、黄烟、蜜薯、猕猴桃、蓝莓为主的特色农业园建设,助力民生综合体项目运营。二是建好设施利民。顺利完成总投资110万元的中心幼儿园新园舍改造工程,投资130余万元用于智慧黑板、高标准录播室、小型生态园等设施建设,实现教学设备升级和探索空间拓展。全镇新增绿化面积5.3万平方米,安装路灯170余盏,完成危房改造19处,新建标准化公厕15座,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日趋完善。三是改造道路便民。投资490万元实施4.3公里消关路(葛庄桥—石楼村)路面改造提升工程。已完成3万平方水稳及沥青路面铺设工作,附属工程计划明年春天完成。四是提升品质爱民。统筹推进高品质民生和群众满意度工作,实施教育教学、就医服务、养老扶弱、文化生活、生态环境、社会治安“六大提升工程”,着力提升民生建设品质。五是抓好防控护民。全面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构建镇、党建共同体、村、网格、微网格5级防控体系,以“五个一”工作法,扎实筑牢疫情防控防线。

三、关于深化红色小镇”建设的建议

全镇严格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的重要指示,坚持“四度融合”模式,扎实推进红色小镇建设不断实现红色资源的价值转化。一是挖掘资源构建矩阵。重点推进万祥山红色记忆馆红色教育新平台建设,通过“英雄石桥、浩气长存”“英雄连长何万祥”和“赓续红色基因、建设幸福石桥”三部分,全面展示石桥红色历史、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英雄连长何万祥的传奇一生。先后迎接市委常委、全县市派第一书记等30余批1500余人次参观学习和全县2022年度工作点评。记忆馆融合“红色大道”南涧公园军人事务服务中心等载体建设,形成以“一山一馆一大道,一场一廊一中心”6大阵地为主的红色矩阵。二是突出队伍保障建设全镇以网格体系为基础,构建镇党委、责任区共同体、村党组织三级体系,延伸设立村网格、微网格424个,吸纳老党员、老干部、退役军人、村民代表900余人,组建镇直总队、责任区支队、村级分队等23支万祥志愿服务队,夯实“一网三联+红色志愿服务”工作机制,全面打造覆盖全镇的“红色服务网”三是选优树典模范引领。我们深入挖掘老军人陈安柱、郭照邓、杨道友沈杰等现役、退役军人的感人事迹,积极组织开展党史军史“五个一”“四比四看”“十星评创”等教育评选活动,选树“十佳优秀退役军人”“十佳优秀民兵连”“最美兵妈妈”“最美军嫂”等60余名先进典型,发挥守正赋能的优秀特质,不断传递对党忠诚的社会正能量。承接举办了全县2022年基干民兵应急分队集合点验暨何万祥民兵应急连授旗仪式、市军分区对基层武装点评、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对基层退役军人服务工作调研等重大活动。4+5+6”模式推进基层武装工作的做法,得到省军区领导的认同。四是红色赋能高质发展。打造以红色党建、红色武装、红色教育、红色产业4大板块,组织实施“基层党建红旗村”“红色先锋”等系列“红色”创建活动,狠抓基层武装阵地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连续4年获得优秀考核等次和“五星级武装部”“全国退役军人示范点”“省级优秀退役军人服务站”等多项荣誉称号。组织编写《红色石桥》《钢铁战神何万祥》等书籍,把万祥精神引进校园、走进课堂,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家国情怀。创新“全域旅游+”模式,构建万祥山、圣佛山、毫山、南涧“三山一涧”红色旅游立体化局。集中打造新材料、食品两大产业集群,建设“分水数字农业先行区”“大泉生态文化示范园”等现代农业园区,以红色小镇建设全面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四、关于提高村级公益岗位待遇的建议

根据源政办字【20225号文件,本着“需求导向、公益属性”,在统筹整合现有公益性岗位基础上,设立公共管理类、公共服务类,社会事业类、设施维护类、社会治理类等岗位,包括服务乡村振兴、卫生防疫、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管理服务、青少年事务长者食堂(助餐点)管理服务、农村公共文化设施管理维护,国土治理、护林绿化、环境保护、道路管护,村容保洁、安全应急、水利护河、治安联防、警务助理、农技推广、幼儿托管、养老服务、助残帮扶、劳动保障、网格员、基层调解员等21个类型。2022年全镇共招聘221名公益性岗位,基本涵盖原有网格员、片长,实行每年1万元补助标准,村级公益岗位待遇明显提高。

五、关于美丽河湖建设的建议

全镇坚持“建设美丽河湖,改善生态环境,推动乡村振兴”的工作理念,按照“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目标标准,积极推进美丽幸福河湖建设,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水支撑。一是落实一河一策,实行精准治理。针对每条河道的特点,注重挖掘沿线自然、人文要素特点,坚持在抓大治细上下功夫,因地制宜提升特色。比如,关河峪河同步打造亲水便民设施,修建亲水平台、亲水公园,实现“河道主动脉”和“岸边毛细血管”的全系同步治理提升。南涧的河道治理,突出挖掘南涧伏击战的红色历史,结合“红色小镇”创建和“三山一涧”红色文旅产业的布局,以河道治理创新红色文化的表达方式,讲好、讲活红色故事,力争在美丽河湖建设上把地方特色融合进来。二是强化“河湖长制”,实现“河湖长治”。全镇以美丽幸福河湖打造为抓手和载体,强力推进“河长制”管理体系运行,严格镇、村两级河长巡河履职管理,积极开展河道“清四乱”工作和夜间河道巡查工作。同时,将河湖长制与乡村振兴工作结合,完成总投资1000余万元的黄墩河山洪沟治理项目。承接举办全县省级美丽河湖建设现场观摩会,顺利完成省级生活污水治理工程验收。圣佛山水库创建山东省乡村样板水库。

六、关于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的建议

全镇坚持把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硬任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点任务,坚持对标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大力推进乡村建设,助推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取得成效。一是提质生态环境全域优化。聚力“双沿行动”,以镇域“三路四河”为重点,融合城乡环境整治和全域公园建设,推动农村产业发展、休闲旅游、生态建设一体建设,完成绿化、亮化、美化、硬化建设投资1500余万元,实现全域全系同步治理。二是推进美丽乡村“颜值”飙升。依托“红色小镇”创建,发掘保护历史元素,“五力叠加驱动”方式,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积极打造乡村小微创意景观180处,卡口花场72个,创新打造“美学小巷”18条、精品庭院90个,建成大泉、分水2个省级美丽乡村,郭家上峪1个市级美丽乡村,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样板示范,推动美丽乡村由点到线、由线向面、由连线连片向全域全貌的拓展。三是整治人居环境共生发展。全面实施以布局优化、村庄绿化、道路硬化、卫生洁化、路灯亮化、河道净化、庭院美化、乡村文化为核心的农村环境“八化同步”改造提升工程。重点打造镇级公园1处,完成村庄绿化3.1万平方米、村庄亮化安装路灯860盏、粉刷墙壁1.2万平方米,实现农村生态环境和村居面貌的根本性优化更新,形成人与村居、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格局。

1、乡村振兴:发挥农村闲置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实现乡村共富。 2、民生保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民生水平,加大民生和社会事业投入力度。 3、红色小镇:充分利用我镇红色资源,提高我镇经济发展水平。 3、村级公益岗待遇:建议提高我镇公益岗位的福利待遇水平。 4、美丽河湖建设:提高河湖治理水平,改善河湖环境。 5、农村人居环境:加强农村垃圾处理和清洁工作,实现全镇卫生无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