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源县司法局
标题: 中共沂源县委 沂源县人民政府 关于2022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的报告
索引号: 11370323004223180P/2023-5340549 文号:
发文日期: 2023-03-21 发布机构: 沂源县司法局

中共沂源县委 沂源县人民政府 关于2022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的报告

发布日期:2023-03-21
  • 字号:
  • |
  • 打印

中共沂源县委  沂源县人民政府
关于2022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的报告


       沂源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法治政府建设的部署要求,强化组织领导,狠抓推进落实,努力建设高水平法治沂源,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法治保障。现将2022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举措及成效
      (一)认真履行政府职能。一是进一步规范行政许可工作。公布《沂源县行政许可事项清单(2022年版)》,清单之外一律不得违法实施行政许可,年内283项县级行政许可事项全部实施清单动态管理。二是持续优化政务服务。综合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打造“无感智办”政务服务模式。通过全程网办、异地代收代办、多地联办等方式,实现134项“跨省通办”、316项“全省通办”、281项“市域通办”事项在我县落地。推动“好差评”向各镇街和水电气暖信等公共服务领域延伸,实现政务服务事项全覆盖、评价对象全覆盖、服务渠道全覆盖。三是着力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纵深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面整合随机抽查事项清单,随机抽查实现100%全覆盖。深入推进“法律进企业”和“法治体检”活动,年内服务企业115家,帮助企业查找问题185个,开出“处方”115份,有效助力企业健康发展。
      (二)不断提升政府治理规范化水平。一是加强规范性文件监管。进一步明确规范性文件制定、清理、评估等方面的要求,清理现行有效行政规范性文件69件。二是严格依法决策。编制《沂源县2022年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决策事项全部履行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等程序,“县镇村三级重大决策事项合法性审查”被中央依法治国办评选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全年共审查各类行政合同、政策文件等215件,法律顾问及县司法局参与涉法事务讨论31次,出具法律论证意见143份。三是强化公平竞争审查。按照“谁制定、谁审查”和“谁制定、谁清理”原则,规范性文件及政策措施,均由责任部门严格对照限制竞争相关规定开展自我审查后出台,始终坚持公平竞争审查全覆盖,公平竞争制度环境不断优化。
      (三)持续强化公正文明执法。一是强化规范执法。深入推进镇街综合执法办公室实体化运行,强化跨部门、跨区域、跨层级“综合查一次”推广运用,形成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新格局。加强证件管理规范,开展全国统一行政执法证件换发工作,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全面落实。二是强化柔性执法。实施包容审慎监管,推行点单式行政指导,完善行政处罚免罚、减罚清单181项,公布治安管理、环境保护、互联网经营等多个领域免罚、减罚典型案例21件。三是强化执法监督。完善“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行政监督”衔接配合机制,年内审结复议案件45件,纠错4件。出台《沂源县行政应诉工作实施细则》《沂源县行政败诉案件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倒逼行政执法人员增强法治意识,减少行政违法行为。
      (四)积极推进矛盾纠纷预防调处。一是强化宣传教育。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以领导干部、机关工作人员、青少年等为重点开展各类法治宣教活动1000余次。改造升级村(居)法治文化阵地486个,打造“法润自然”“法治护航人悦情和”“峪·尚法治”等一批法治文化品牌,全民普法意识不断加强。二是优化公共法律服务。改造升级镇级公共法律服务站5个,村居法律顾问服务群众1000余人次。建立公共法律服务清单,打造新媒体线上法律服务网络。开展“沂源红”最美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评选活动,教育引导律师投身社会公益事业。开展“法援惠民”专项行动,受理法律援助案件1981件。深化公证行业“放管服”改革,办理公证案件1127件。三是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完成司法所规范化建设高阶指标,全年化解各类纠纷4200余起。在全市率先完成社区矫正队建制改革,形成“一定五动、平战融合”工作模式。在矫社区矫正对象277人,重新犯罪率控制在0.2%以下,未发生脱漏虚管现象;安置帮教对象1398人,全部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五)全面加强行政权力制约监督。一是创新行政执法监督。建立人大、政协、检察机关与司法行政机关协作联动机制,全年开展法治建设实地督察2次,查找共性问题21条、个性问题191条,已全部完成整改。二是推动层级监督和内部监督落地。健全完善重点事项交办反馈、督办通报、协调推进三项工作制度,全年下发督办交办单5件,完成率100%。三是畅通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机制。通过政务访谈、政风行风热线等渠道,主动接受群众诉求和建言献策2895条,按时转办办结率100%。
      (六)加快推进数字法治政府建设。积极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依托“爱山东”移动服务平台和政务服务门户,创新推出一批 “高效办成一件事”标杆场景,将县级依申请实施的1300余项政务服务事项,全部纳入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沂源)运行。对全县政务服务相关自建系统开展摸排,义务教育入学等高频“掌上办”事项加入沂源分厅。
        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履职情况
      (一)狠抓主体责任落实。坚持党委政府专题听取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汇报等制度,健全完善县委理论中心组学法和县政府常务会议会前学法制度,全年开展学法活动13次。将《民法典》等法律法规纳入拟提拔党员干部法律知识考试体系,实现党员干部法律知识考试常态化,全年组织党员干部“依法行政”技能比武148人次,开展“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统一考试300余人次。
     (二)认真履行法定职责。将法治建设纳入各级党政班子“一把手工程”,实现各镇街、部门党委负责人向县委述法“全覆盖”。首创党政负责人“首席行政争议调解员”机制,行政争议调解工作水平显著提升。积极落实行政首长出庭应诉制度,连续五年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100%。每季度召开一次法治政府建设专题分析部署会,通报败诉纠错案件,压实行政争议化解责任,年度行政败诉率控制在5%以内。2022年,县委常委会议、县政府常务会议累计研究法治建设工作7次;开展法治建设调研2次;召开县委全面依法治县委员会会议2次;党政主要负责人作出法治建设批示5件,县委县政府督办法治建设事项3件。
     (三)强化法治队伍建设。以县委党校为主阵地,把习近平法治思想以及民法典等基本法、党的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政策法规、反腐倡廉建设等法律法规知识作为党校学员必修课,有计划、分层次开展干部法治培训,全年累计培训党员干部10773人次。出台《县委县政府法律顾问管理办法》,创新公职律师县域统筹使用机制,促进各级党政机关依法办事,防范法律风险。大力实施“法治领头雁”培育工程,年内开展“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培训24期、3888人次,基层依法治理基础不断夯实。
      三、存在的不足和原因
       一是面对法治建设的新形势新问题,各职能部门还未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推动法治政府建设任务落地落实的力度还需加大。二是综合行政执法协作配合有待深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改革推进力度与先进地区还存在差距。三是法治队伍建设不够健全,队伍整体素质和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原因主要在于全县专业法治人员不足,各镇(街道)、部门法治人员结构不平衡,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重视程度、投入力度不够等。
      四、2023年主要工作安排
      (一)进一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结合起来,切实增强学习贯彻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精心组织学习培训,全方位多形式宣传,使之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人心,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法治思想落实到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各方面。
    (二)进一步落实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制度。全面压紧压实党政主要负责人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坚持落实法治政府建设报告制度、“述法”工作制度和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等制度,持续加大重大决策事项合法性审查力度。严格落实年度法治建设绩效考核机制,推行部门领导班子成员旁听庭审等场景式教育,不断夯实各级法治责任。
    (三)进一步深化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探索建立县域行政执法规范化标准,强化行业监管与综合行政执法协作配合,全面推广应用“山东省行政处罚与强制网络运行一体化平 台”,加强指导监督,提高执法能力水平。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落实,开展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加强重点领域行政执法专项监督,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
    (四)进一步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制定《关于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若干措施》,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定期开展规范性文件清理,强化保障高质量发展制度供给。用好用活支持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系列政策,全面落实惠企纾困各项措施,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严格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纵深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推行包容审慎监管执法,全力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
    特此报告。

                                                                                                                                                                                                                                    2023年2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