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实施产业调整加快乡村振兴的答复
县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
19
建议人: 李艾友、李民生、赵立峰、武家海、郑继光等
主办单位: 沂源县农业农村局
答复时间: 2022-09-28
  • 答复内容
  • 建议内容

 

对县政协十次会议委员第19号提案的答复

 

李艾友、李民生、赵立峰、武家海、郑继光、贾明三、田月水、朱启田、束红生、陈长国、牛继莲、李俊华、宋肖霞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实施产业调整加快乡村振兴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我县果业工作的关心与支持。沂源县坚持把果业发展作为提振农村经济、推动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来抓,按照“种得好、销路畅、收益高”的目标定位,围绕果业振兴在新品种引进、新技术推广应用、质量监管体系建设等关键环节,集中用力,扎实推进,全县果品产业规模和发展层次持续提升,有效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

一、开展的主要工作

1推进种业创新,引进发展果品新品种。一是加大力度,出台政策,强化政府主导。出台了《沂源县2022年度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奖励扶持政策》等文件,对种苗繁育企业在项目、土地、政策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与资金支持,鼓励苗木繁育企业进行果树新品种研发、优质种苗繁育、优质高效配套技术研发与示范推广。二是加强种苗繁育基地建设。实施了山东省高效特色农业发展项目、沂源红苹果良种苗木繁育基地建设项目等,在鲁村镇邢家庄村投资880万元建设现代苹果种苗繁育基地,由山东源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投资200万元在西里镇实施沂源红苹果良种苗木繁育基地建设项目,为我县老龄苹果园更新重建提供苗木保障。三是积极开展果树新品种引进与试验示范工作。以山东果树产业技术研究院为平台,加强与省内外大专院校、科研机构联系与合作,2022年引进苹果、梨、葡萄新品种13个,建设新品种示范园800亩。引进瑞香红、秦脆、土岐苹果新品种3个,山农酥梨、黄冠梨、红梨新品种3个,引进蜜光、脆光、深红无籽、巨优、冰葡萄、金田美指等葡萄新品种7个。全县新发展苹果、桃、大樱桃、葡萄、猕猴桃等各类水果50000亩,主要分布在鲁村、悦庄、石桥、南鲁山、大张庄、东里等镇办。

2、加强果园改造提升工作。重点围绕实施更新重建和改造提升,加快果园更新换代、提质增效。坚持分类指导、精准施策、梯次推进,计划用3年时间,全县20万亩老劣果园全部完成改造提升。截至目前,已累计改造提升17.4万亩,完成87%(其中,2022年计划改造提升5万亩,目前已完成2.4万亩,完成率为48%)。2022年底将全面完成26万亩老果园改造任务。

3、推动经营模式变革。重点围绕改变传统的一家一户分散经营模式,持续推进政府主导、公司运作、融资支撑、合作社经营“四位一体”运作模式,将农户充分组织起来,配套“十统一”种植管理模式,吸引工商资本下乡。目前,县农发集团已与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开展项目贷合作,可融资6.3亿元;积极与省农担开展全面战略合作,“鲁担惠农贷”业务累计担保6.6亿元,为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办理“强村贷”4759万元;积极策划争取政府专项债项目,新提报20222.6亿元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示范园基础设施政府专项债项目。

4、加大项目争取力度,建设高标准现代农业示范园,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先后争取农业部果品标准园项目、省财政支农项目、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果菜产业项目、省高效特色农业发展项目、省级苹果产业园、市级果品示范园等建设苹果现代矮砧集约栽培示范园20余处、面积6000余亩;建设苹果郁闭园改造示范园7处、面积5000余亩,建设循环农业示范基地11处、面积4000余亩,建设老龄低效苹果园更新改建示范园300亩,项目共落实资金一亿多元。

二、下一步工作

将按照沂源果业振兴目标任务和模式,强化指导,持续高质量推进老果园改造步伐。同时,坚持创新驱动、科技引领,力求在补齐果业全产业链发展短板上实现突破和提升

1、持续做大金融赋能。多措并举破解“融资难”,年内县农发集团力争到位资金10亿元以上。

2、持续做强组织赋能。特别是在抓好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规范化建设的基础上,重视培育和壮大农村经纪人队伍,助力果品市场推介和营销。

3、持续做精数字赋能。年内,新发展数字果园5处,建设年加工7万吨鲜水果及罐头系列产品果山园项目,谋划建设果品智慧仓储10-15处,发展果品智慧分拣线3条,积极链接北京新发地、湖南红星农批、粤港澳大湾区及先正达等农产品市场或头部企业,力争在果品精深加工、智慧仓储及中高端市场营销上实现新突破。

 

 

                             沂源县农业农村局

                                                   2022928

(联系单位:农业技术服务中心;联系人:王志强;联系电话:3241728

(可以公开)

 送: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县政协提案室

关于对实施产业调整加快乡村振兴的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