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源县南鲁山镇人民政府
标题: 医疗服务共同体基本政策解读
索引号: 1137032300422348XJ/2020-5096807 文号:
发文日期: 2020-10-20 发布机构: 沂源县南鲁山镇人民政府

医疗服务共同体基本政策解读

发布日期:2020-10-20
  • 字号:
  • |
  • 打印

医疗服务共同体基本政策解读

 

1.什么是医疗服务共同体(医共体)?

为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732 ,明确提出在城市主要组建医疗集团,在县域主要组建疗共同体,跨区域组建专科联盟,在边远贫困地区发展远程医疗协作网的总体要求,其中,医疗共同体(医共体) 是医联体在县域的具体表现形式,是整合县、乡、村三级医 服务机构的资源而建立的分工协作、一体化管理、为群众提供全方位服务的新型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2.为什么要建立医共体?

新医改实施以来,农村地区已相继进行了基层医药卫生 体制改革、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县、乡医疗卫生机构的 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发生较大转变,硬件设施得到有效改善。 但是,县域内优质医疗资源不足,布局不合理,特别是镇、村基层卫生机构人才短缺、服务能力薄弱的问题始终未从根 本上解决,导致基层首诊、分级诊疗无法落地,群众在家门 口看病的质量不高,对深化医改的获得感不强,基层医疗卫 生供需矛盾仍然十分突出。因此,统筹区县域医疗资源,推 行县乡一体化管理,实现县乡医疗卫生服务均衡发展成为必 然选择。建立医共体建设的基本目标是“一下沉两提升,即有序下沉医疗资源,快速提升卫生院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全 面提升县级医院综合实力。

3.为什么要在县域建立医共体?

在县域建立医共体具有以下可行性:一是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网底的农村卫生三级网已得到巩固和发展。二是建立的医共体与行政辖区、分级财政保障、行政管理职能、医保统筹范围等相一致、相衔接, 成为有力的组织保障条件。三是先行试点城市、农村均已取得成功经验,比如深圳罗湖区、安徽天长市、福建尤溪县、浙江省 11 个试点县、山西省全省 119 个县等,为我们建立区县域医共体提供了可借鉴经验和路径支持。

4.我市建立医共体的工作目标是什么?

2018—2020 年阶段性目标是:2018 年底,医共体建设实现区县级全覆盖,力争 50%的区县建成机制完善、成效明显的区县域医共体。到 2020 年,区县域内所有县级公立医院和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参与医共体。有效推进区县级医疗资源有序下沉,持续提高乡镇卫生院的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妇幼保健、康复等服务能力;加快区县级医院能力建设,所有区县级医院均达到国家推荐标准。

通过 2018 年—2022 年五年建设,建立起符合我市实际的医共体运作模式,扎实推进县、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建设,提高群众对基层医疗服务的信任度,扎实推进分级诊疗制度落地,提高基层诊疗率和县域内就诊率。至 2022 年, 全市基层诊疗率达到 65%以上,区县域内住院就诊率达到

90%以上。

5.我市推行的医共体基本形式是什么?

根据省统一部署要求,参照无棣、即墨、海阳等县市的 实践经验,结合我市实际,确定我市医共体当前的基本形式 是:坚持区县域内各医疗机构功能定位和法人地位不变前提下,以区县级医院牵头,分别与几个乡镇卫生院联合,建立区县域医共体。各医共体内建立医共体理事会和办公室,负 责医共体管理运行。各医共体的成员单位(乡镇卫生院据实际情况确定,可动态调整。鉴于我市实际,在各区的委 属委管及社会举办的三级医院或二级医院可以作为牵头单 位或成员单位参加本区医共体建设。

6.我市医共体建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在医共体理事会领导下,依托牵头医院建立六大管理中心,推行行政、业务、医药、医保服务管理、信息化和财务管理的“六统一”:1医共体办公室(人力资源管理中心:负责医共体内部发展规划、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考核等。2业务管理中心:负责成员单位的业务技术项目建设、分级诊疗、联合门诊和病区、远程医疗、质量管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临床教学等。3药械采购管理中心:负责医共体内药品、耗材、器械的统一目录、统一招标采购、统一配送、统一使用和统一监管。4医保服务中心:负责医共体内医保政策的学习培训、医疗费用指标检测、临床用 药及高值耗材使用监督、临床诊疗行为规范性检查、医保政策咨询等。5信息管理中心:负责建立城乡一体的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信息系统,实现医共体内信息共享和互联 互通,建立临床医疗、公共卫生、家医签约服务、健康管理、医疗保险、绩效考核等应用系统,实现服务的智能化。6 财务监管中心:对牵头医院和各成员单位财务实行独立核算, 统一监管,全面推行预算管理。制定医共体年度收支计划与考核机制,合理分配收支结余资金,实现医共体利益一体化。

7.医共体如何实现一体化运行?

区县公立医院管委会负责成立医共体,公布医共体理事会,赋予医共体区域内基本医疗、急诊急救、公共卫生、妇幼保健、康复、中医药、健康管理等全方位职责,使医共体成为政府办医的具体形式。医共体理事会作为执行层行使医共体运行管理权,包括行政管理、人力资源调配、绩效考核、 分级诊疗、医药采购供应、信息化建设及远程医疗服务等。在这种管理体制下,医共体各单位统筹发展,县乡互补,协同一致,并在财政收入、医保支付、业务收支结余等方面实现统筹共享,使医共体成为责任一体、管理一体、业务一体、 利益一体的医疗服务有机体。

8.医共体怎样监管?

区县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是医共体建设的决策机构,行使对医共体的建立、规划发展、重大事项决策、资产收益权, 对医共体的运行具有领导责任、保障责任、管理责任、监督责任。负责核准医共体章程及工作制度,审议医共体发展规划、年度计划、工作报告,审议和批准医共体年度财务预算及收入分配方案等。

区县卫计局对医共体的监管责任有两个方面:一是作为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负责医共体的日常运行监督, 落实年度绩效考核,并按考核成绩兑现奖惩。二是作为行业主管部门,依法行使行业监督权,加强对医共体公益性、医疗质量、公共卫生服务、依法执业、行风建设等全面监督。

9.医共体建设中财政政策、基层人才政策、医保政策、 物价政策如何支持?

区县级政府全面落实对公立医院、卫生院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离退休人员费用和政策性亏损补贴等投入,对承担的公共卫生任务给与专项补助, 保障政府指定的紧急救治、救灾、援外、支农、支边和卫生资源下沉的公共服务费用。市、区县人社部门按照基层发展和医共体建设需求,加 大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力度,严格落实《山东省加强基层卫生 人才队伍建设若干措施》各项规定,有效推进基层人力资源 持续增强。按照“两个允许”要求,建立与医共体相适应的基层卫生人员绩效工资办法,充分调动基层人员工作积极性。实施基层特岗医师计划,将区县级医院退休医护人员全部返聘到基层特设岗位,并建立绩效考核办法,发挥老专家的传帮带作用。建立健全以“总额控制、病种分值付费”为主, 按“人头付费、床日付费、病种付费”为辅的复合式付费机制。医保支付方式向医共体倾斜,对实行了“六统一”并经卫计、人社部门考核确认的医共体,其所属乡镇卫生院在基本医保住院统筹按病种分值结算原“保底”政策不变情况下, 根据全市医共体实际次均费用增长情况相应提高所辖卫生院的病种等级系数。进一步促进医共体内资源下沉和卫生院服务能力快速提升,引导患者基层首诊、基层就医和向基层转诊。

按照腾空间、调结构、保衔接的基本路径,在确保公立医院良性运行、医保基金可承受、群众负担不增加的前提下, 遵循总量控制、有升有降、逐步到位的要求,对医疗服务价格进行动态调整,原则上医疗服务价格每年调整一次。

10.怎样实现医共体的社会效益目标?

建立医共体的社会效益目标是“一推进两提高,即推进基本医疗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同质化,提高基层群众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与有效性,提高群众医疗保健的获得感与满意度。因此,通过如下措施,实现社会效益目 标:

 

(1)建立基层首诊、医共体内双向转诊,分级诊疗的 就医格局,提高就诊效率,降低医疗费用。

(2)在卫生院建立联合门诊、联合病房、120 急救点、专家工作室等,健全服务职能,提高服务质量,有效解决基层服务低端化、不规范化等问题。

(3)建立远程会诊、远程心电、远程影像诊断、远程 彩超、远程医学检验、远程查房、远程教学等区域远程诊疗 系统,重塑基层诊疗流程,提高县级医院及基层卫生机构解 决急危重症的能力。

(4)加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依托牵头医院,建立专科医师+全科医师+公共卫生医师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 依托信息化手段全面提升签约服务的专业化水平,扎实推进履约服务工作。

(5)牵头医院与上级医院建立医联体,形成三级医院、区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四层联动格局,带动医共体内的管理、技术、质量水平持续提升。

(6)实施“第一村医”工程。在 2017 年—2020 年分 6 批

选派 600 名第一村医,进驻全市边远贫困村卫生室,覆盖

1800 个行政村。第一村医从全市二级以上医院择优选拔,承担村民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任务,并抓好村卫生室建设、村民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全面推动村民健康 素质提高。

11. “十三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基本路径、目标是什么?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决策部署,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坚持党对医疗卫生事业的领导,坚持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益性,坚持新时期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强化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着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着力解决当前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建立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和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十三五”期间,要在分级诊疗、现代医院管理、全民医保、药品供应保障、综合监管等 5 项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上取得新突破,同时统筹推进相关领域改革。(1)建立科学合理的分级诊疗制度。(2)建立科学有效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3)建立高效运行的全民医疗保障制度。(4)建 立规范有序的药品供应保障制度。(5)建立严格规范的综合监管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