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源县民政局
标题: 沂源县民政局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度工作打算
索引号: 113703230042235006/2023-5412124 文号:
发文日期: 2023-11-10 发布机构: 沂源县民政局

沂源县民政局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度工作打算

发布日期:2023-11-10
  • 字号:
  • |
  • 打印

一、2023年以来工作总结

(一)聚焦困难群众兜底保障,不断提升社会救助水平

出台《关于提高全县困难群众保障标准的通知》,自2023年1月起,保障标准进行动态提高。坚持“应保尽保、动态管理”原则,创新实施“234”低保救助工作机制,适度扩大低保覆盖范围。将救助事项评议纳入村级重大事项议事决策范畴,促使救助流程更加阳光透明。探索“慈善+政府救助”相衔接,构建“1234”慈善救助服务体系,全县试点设立社区慈善基金9家,募集慈善资金70余万元。利用慈善基金,开展“沂源红—暖心同行”“助梦未来”“益路康伴”“送戏入院”等系列活动,对全县605人实施了慈善临时救助,救助金额97.5万元截至2023年10月份,我县动态保障城乡低保对象17278户、22733人,特困人员2059人,全年预计发放低保、特困保障金1.7亿元。今年以来,城乡低保对象新增1417人、退出1300人,城乡特困人员新增113人、退出95人。救助低保大学本科新生11人,发放救助资金5.5万元。临时救助438人次,发放救助金126.54万元,为186名孤困儿童发放基本生活费296.7万余元万元,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12708人、1985.79万元2023年慈心一日捐共计捐款310.6万元

(二)聚焦老人养老需求,不断优化养老服务供给

巩固提升“两心四院”公办养老服务体系,推动3处民办养老机构规范运营,全部达到星级以上标准,护理型床位占比93%。九如城九润养老服务中心投入试运营,新增护理型床位130张;养和健康养老中心项目正在进行装饰装修,预计2024年6月投入运营,增加护理型床位260张。加强民生综合体规范运营,建立“政策奖一点、村集体补一点、社会捐一点、子女出一点、老人交一点”的综合运营保障机制,形成了政府、市场、社会、家庭、个人共担的责任体系。截至目前,运营民生综合体226处,超额完成了制定的215处目标任务,日均服务老人1.2万人,整合服务资源,开展“为老”志愿服务活动1800余次。建设2处街道养老服务中心、10处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达到100%建立健全居住小区与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四同步”机制,新建小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率达到100%。依托8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为老人提供助餐助医、助洁助购、休闲娱乐多元服务,累计服务老人3.2万人次实施三年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推行一户一策,投资244万元,分三类为1500户特殊困难家庭老年人进行适老化改造,动态满足老年人居家养老需求。累计培训养老护理员900人次护理员持证上岗率100%,10名新入职养老护理员落实一次性入职奖补,1人荣获“技能兴鲁”职业技能大赛三等奖,1人被评为“淄博市技术能手”。

(三)聚焦基层和谐稳定,不断规范基层治理水平

全县21个城市社区全部建设党群服务中心,推行“一窗受理、全科服务模式实施城市社区专职工作者与专职网格员两员融合工程。积极推进“新时代新社区新生活”服务质量提升行动。扎实开展清廉村居建设,持续规范村级事务管理,强化政策培训和实地督导,将村级重大事项四议两公开民主决策等30项农村权力清单化,并整合部门合力,集中开展实地专项检查,用好考核平台,提升基层治理效能。规范农村档案管理,以档案规范带动事务规范管理,实现治理效能最大化。配合完成全县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验收工作。圆满完成年度县级行政区域界线联合检查任务,组织界管员完成16颗界桩日常巡检。规范新地名命名,今年为4处新建住宅小区命名,持续开展《地名管理条例》宣传贯彻工作,及时更新全国地名信息库数据。引导社会组织投身全县乡村振兴工作。打造县社会组织党群服务中心和党建教育基地。创建红社领航·沂心向党主题品牌,推动公益先锋”“心向党· 红社情社会组织特色党建品牌建设。开展了爱满人间,筑梦未来”“淄助你,暖心行动”“医路资助,健康同行义诊等公益助困项目,围绕孤困儿童、特困老人等困难群众进行走访关爱,受益群众1000余人

(四)聚焦服务能力提升,不断提高社会事务管理水平

开展暑期农村留守儿童夏令营活动,丰富孤困留守儿童暑期生活,开展暑期托管班”“公益课堂”“大学生伴暑假”等暑期活动20余期开展“爱满人间.筑梦未来”儿童关爱项目,目前,共走访孤困儿童480人次,开展心理疏导60人次。实施“孤儿医疗康复明天计划”,为全29散居孤儿免费体检;实施“福彩圆梦”“慈善圆梦”儿童助学工程,发放助学金10万元开展公益性公墓环境整治,做好清明节祭扫工作在全县范围内推行殡葬改革“12345”工作法,积极引导群众进公益性公墓安葬。全面落实基本殡葬公共服务费用全免除政策,共减免530万元。积极开展殡葬改革政策宣传。对全县红白理事会骨干进行培训。完成14处示范性公墓提升工作全面开展户籍类电子证照办理婚姻登记工作,以信息化助推服务效能提升。聚力推进全省婚姻登记信息数据质量提升试点工作,扫描补录婚姻历史档案17.2万件,补(换)领结婚登记证5312件,与2022年同期(886件)相比,增加500%

二、亮点特色工作

(一)民生综合体宣传影响力持续扩大。今年以来,累计接待各级领导、各地市调研参观学习30余次,央视新闻《朝闻天下》、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民政》等国家主流媒体对我县做法进行了宣传报道,省政府办公厅《政务信息》刊发,民政部专门组织力量对我县在全域推动解决老年人就餐难问题开展解剖式调研得到民政部主要领导批示肯定,作为正面典型在民政部党组主题教育调研成果交流会上印发交流。

(二)不断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积极构建1234”社会救助服务体系探索“慈善+政府救助”相衔接,试点设立社区慈善积极,妥善解决城乡居民急难愁盼问题。经验做法在凤凰网、中国社会报刊发沂源红”社会救助品牌荣获全省优秀社会救助品牌。入选首批全省社会救助综合改革实验区。

(三)“三支队伍”开启居家照护新模式。进一步提升我县失能老年人居家照护服务,成立“巡回医疗服务队”“洗衣服务队”“医疗陪护队”。累计上门巡诊5.6万余次,清洗衣物22余万件,住院陪护500余人次。典型经验做法被中国社会报、光明日报刊登。

(四)救助政策宣传创新推进。在县城保丰路打造“沂源红”社会救助政策一条街,从救助政策宣传、救助成果展示、救助文化打造3个模块全方位展示我县救助工作开展情况,实现“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转变切实让群众在需要救助时熟悉政策、掌握流程,切实得到帮扶

(五)发挥档案管理助力乡村治理效能。以档案规范为抓手,通过档案规范提升村级治理规范水平,及时总结我县在基层治理方面的经验和案例,档案工作服务农村基层治理经验做法分别在《中国社区报》《中国社会报》《光明日报》刊发

(六)积极参与全省平安边界建设试点。以构建全域平安边界示范县为目标,立足沂源独特地理位置优势,深度挖掘边界文化,创新边界管理模式,积极参与全省界线管理创新试点。今年6月被确定为省级界线管理创新试点单位。

(七)抓实婚姻登记信息数据质量提升与婚俗改革。为加快推进全县婚姻登记信息数据质量提升试点工作,创新实施了六字工作法,助推婚姻登记信息数据质量提升。经验做法《中国民政》杂志刊发。我县婚俗改革《时代婚俗“许村新风”吹遍沂源大地》《婚前辅导,为爱助力》分获全省“镜头里婚俗改革”视频作品一等奖、摄影作品三等奖,我县被确定为第二批全省婚俗改革试点地区。

(八)深入推进移风易俗改革。坚持以弘扬社会主义新风尚为目标,以解决突出问题为导向,坚持破立并举,充分发挥红白理事会教育引导作用,引导群众文明节俭办丧事,自觉抵制铺张浪费和大操大办之风,逐渐改变过去群众的丧葬陋习,促进全社会形成厚养礼葬新风尚。我县悦庄镇王家泉村红白理事会入选全省第二批“百佳红白理事会典型案例”。

三、存在问题和差距

一是救助力度还需加强慈善救助救助形式单一,社会力量参与救助范围小。城乡低保动态管理力度小二是养老服务设施运营管理有待加强。民生综合体运营机制正处在探索阶段还不够完善,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试点模式已成形,还处在推行阶段,有待进一步扩面提质增效。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建设积极性低,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运营能力不足。三是移风易俗落实力度不大。部分村(居)干部对推动移风易俗工作存在畏难情绪,工作办法不多;个别村居红白理事会作用发挥不明显。四是公共服务发展亟待加强。我县社会组织数量较多,质量良莠不齐,在高质量发展方面还有一定难度;村级事务规范化管理程序不高,城市社区治理服务效能需进一步提升。

四、2023年度的具体思路、目标任务和推进措施

(一)具体思路

围绕服务全县发展大局,持续深化改革创新,围绕聚力打造高品质民生夯实基层社会治理基础、完善养老助残儿童等基本服务,以民政管理精细化、社会救助规范化、社会福利社会化、民政服务网络化、工作手段信息化为抓手,打造具有沂源特色的民政服务品牌,全面提升群众满意度,全面构建制度更加完善、覆盖更加广泛、功能更加完备、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现代化民政服务体系。

(二)目标任务

提升困难群众获得感、满意度为重点,积极探索创新救助模式与方式全面促进县级社会救助综合服务中心管理服务提质增效,助推我县社会救助事业高质量发展健全县、镇(街道)、村(社区)家庭四级养老服务网络,打造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推动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社会风气明显改善提升社会事务管理和基层社会治理水平,为民服务能力明显提升。

(三)推进措施

1.强化“四个保障”,夯实基本民生保障基础

以提升群众满意度为重点,强化基本民生保障。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构建“县、镇(街道)、村(居)”三级宣传网络,通过线上线相结合,形成宣传合力,扩大政策知晓度。续实施“阳光低保”,对全县城乡低保进行动态管理,确保“应保尽保、应退尽退”。聚焦特殊困难家失能人员照护服务质量提升,完善巡回医疗、洗衣服务、住院陪护三支队伍建设,解决被照护对象看病、洗衣、住院难题。依托慈善基金,开展“沂源红—益路康伴”“送戏入院”“暖心同行”等活动,依托第三方组织,对特殊困难群体及养老院老人提供关爱服务,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救助。

做好慈善与政府救助相衔接,强化群众多元化救助需求保障。完善1234”社会救助服务体系,逐步推行设立社区慈善基金,创新救助项目按照政府引导、社会参与、项目策划、品牌运作的理念,积极搭建多元化慈善载体,不断创新救助项目,拓宽救助范围,积极实施救助,实现政府救助与慈善救助的无缝衔接,不断丰富“沂源红”救助品牌内涵

开展残疾人精神障碍社区康复项目,强化残疾人权益保障。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由第三方服务机构为我县辖区内有康复需求、病情稳定、生活自理的精神障碍患者提供精神康复专业训练和支持性服务。建立部门协调工作机制,健全社区精神康复保障机制,培育社区精神康复服务队伍,逐步在全县推开社区精神康复服务工作。完善社区服务设施,支持精神障碍社区康复场所具备康复服务、日间照料等功能,为精神障碍患者搭建与社会沟通的桥梁。

持续开展孤困儿童关爱活动,强化儿童福利保障。适度提高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重点困境儿童等的基本生活保障标准,实施福彩圆梦·孤儿助学工程,为符合条件的孤儿发放助学金。开展“爱满人间,筑梦未来”儿童关爱活动,对孤困儿童进行走访关爱、监护评估、课业辅导、心理健康关爱等服务。开展暑期孤困留守儿童暑期夏令营活动,丰富孤困留守儿童暑期生活。选优配强基层儿童服务队伍,建立常态化培训机制,提升基层关爱服务能力。

2.聚力“四个提升”,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提升机构养老服务品质。加大资金投入,持续提升乡镇敬老院服务能力。深化医疗资源和养老资源融合结合,实现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服务全覆盖。加快推进养和健康养老中心建设运营,星级以上养老机构占比达到80%以上,护理型床位达到90%以上,实现兜底保障和中高端机构养老服务均衡发展

提升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能力。继续施三年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完成600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工程。严格执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建设、移交和使用管理办法,确保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率达到100%加快推动社区党建中心和养老服务中心融合发展,提供送餐助餐、助洁助购1+N多元化社区养老服务。

提升民生综合体服务质效健全养老服务管理机制,压实镇(街道)属地主体责任,深入实施携手共建一村一业行动,持续增强村集体反哺民生综合体能力;推行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运营模式,实现民生综合体由解决吃饭、就医、理发等基本养老问题向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转变,推动民生综合体及助餐服务点规范持续运营。发挥民生综合体平台作用,精准对接老人服务需求,与家庭养老床位建设、居家照护服务有机结合,织密农村养老服务网络

提升养老服务队伍建设实施养老服务人才倍增计划,健全激励机制,继续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开展养老护理员培训和职业技能竞赛,评树“最美护理员”确保持证上岗率达到100%提高护理员能力素质和服务水平,增强职业荣誉感和社会认同度。

3.打造“四个全面”,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

全面提升村级事务规范化管理水平。持续推进清廉村居建设,规范农村权力运行,加强“四议两公开”民主决策机制、村务监督、机制牌子等村级事务管理,提升村级组织工作水平。常态化开展村级事务管理镇村培训,提升基层干部业务素养。落实实地督导和考核评价机制,坚持定期到村督导检查,注重考核评价结果运用。

全面完善城市社区治理服务效能。持续开展“新时代新社区新生活”服务质量提升行动,深入推进“一社一品”建设。扩充城市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继续深入实施“两员融合”工程。落实社区运转经费和社区工作者补贴保障。立足优化城市社区治理体系,总结提炼推广城市社区治理典型经验,不断提高城市社区的服务功能和水平。

全面推动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理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管理体制。落实党建与业务三个同步,提高两个覆盖质量。培塑党建品牌,汇聚红社力量。充分发挥沂源县社会组织党群服务中心和党建教育基地作用,依托红社领航·沂心向党主题品牌,全面推进社会组织党建标准化、规范化、品牌化。

全面发挥社工站为民服务效能发挥县、街道社会组织服务平台作用,积极动员社区社会组织发挥效能,实施社会组织+社区治理精细服务项目,打造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等枢纽型社会组织切实发挥平台孵化培育作用,推动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打造为民公益项目,加快公益慈善、文明志愿、爱老助困等社区社会组织发展

4推动“四个优化”,提升民政公共服务质量

优化殡葬治理水平。坚持全面推进、积极稳妥、长效管理的原则,分阶段持续推进已建成的公墓进行墓区环境提升,不断提高公墓管理水平,提高群众认同度和公墓使用率运行规范村(居)红白理事会红白理事会骨干成员培训率达到100%做到有人管事、规范办事在全县推行移风易俗“12345”工作法,引领群众自觉参与,让丧事简办、厚养礼葬成为自觉行动加强殡葬服务管理,落实属地和部门监管责任,加强基本殡葬服务保障和有效供给。

优化婚姻登记服务效能推动互联网+婚姻登记发展,提升婚姻登记工作数字化、精细化和智能化水平,推动婚姻登记信息化建设;以第二批全省婚俗改革试点为契机,深入开展婚姻家庭辅导服务,积极倡导简约适度的婚俗礼仪,着力培育文明向上的婚俗文化,持续深化婚俗改革

优化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环境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政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协同机制。强化站内照料职责,不断提升救助照料、寻亲服务、送医救治和主动救助服务能力。加强街面巡查和综合治理,健全流浪乞讨人员转介处置机制,推动解决长期滞留人员安置难问题。

优化区划地名管理。做好县级行政区域界线联合检查,按期做好16颗界桩的季度联检任务。依托县地名文化宣传志愿服务队,积极做好《地名管理条例》、沂源地名文化宣传推介和地名成果展示。持续开展“乡村著名行动”,依申请做好地名命名、更名的报批、公告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