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历山街道防汛预案 | ||
---|---|---|---|
索引号: | 113703235936158275/2020-5101076 | 文号: | |
发文日期: | 2020-06-30 15:27:48 | 发布机构: | 沂源县历山街道办事处 |
历山街道防汛预案
历山街道防汛指挥部
二0二0年六月
目 录
一、总则
二、街道概况
三、组织指挥机构及职责分工
四、防汛队伍组织及调用原则
五、防汛物资储备及使用
六、防洪措施方案
七、水库防洪预案
八、《应急预案》启动
一、总则
(一)编制目的
为全面做好我街道街道洪涝灾害突发事件防范和处置工作,使街道洪涝灾害处于可控状态,确保街道防汛和抗洪抢险救灾工作高效有序进行,最大程度的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为促进全街道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
(二)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
《防汛物资储备定额编制规程》(SL298—2004)
《城市防洪应急预案编制大纲》
《沂源县城市防洪和排涝规划》
国家及有关部门颁布的其它有关法律、法规、条例等。
(三)编制目标
为防汛指挥决策提供依据,有计划、有准备地抗御洪涝灾害,有效控制洪涝灾害的扩展和发生,做到遇设计标准以内洪水,保证各类防洪排涝设施不出险,主要保护对象不遭受较大洪涝损失;遇超标准洪水有应急对策,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四)适用范围
适用于自然或人为因素导致的街道内突发性暴雨、洪水产生的灾害及其次生灾害的防御和应急处理。
(五)工作原则
贯彻以人为本的方针和行政首长负责制;坚持以防为主、抢防结合;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坚持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调度;坚持服从大局、分工合作、各司其职;坚持公众参与、军民联防;坚持工程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等原则。
二、 历山街道概况
(一)自然地理概况
历山街道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区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30C,极端最高温度38.80C,最低气温-21.40C。降水量年际变化较大,丰枯交替发生,实测最大年降水量1964年为1699.8毫米,最小年降水量2002年为330.2毫米,极值比5.15。多年平均降水量718.1毫米,其中6~9月汛期为538.6毫米,期间暴雨频繁,强度大,雨量集中,易形成山洪暴发,水库水文情势变化剧烈。而冬春季节,雨水偏少,往往不能满足需水要求,造成干旱缺水,水库水情较平稳。
(二)防洪保护区及其重要目标情况
全街道范围内的政府驻地、居民区、部队驻地、供电、供水、通讯设施、学校、医院等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点部门和设施。
三、组织指挥机构及职责分工
(一)指挥机构
历山街道防汛指挥部负责领导、组织、监督、协调街道的防汛工作。
(二)主要职责
历山街道防汛指挥部负责领导、组织、监督、协调街道的防汛工作。
1、贯彻实施有关防汛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执行市、县防指的命令。
2、全面负责街道防汛工作。
3、编制修订街道防汛应急预案,报上级防指审批后组织实施。
4、组织开展防汛检查、督促协调有关单位和部门全面做好街道防汛工作。
5、承担上级防指交办的其他各项工作。
(三)部门责任制
各有关社区、村(居)、有关单位要承担好历山街道防汛指挥部下达的任务,实施本部门应急预案和措施,并做好组织实施工作。
各社区、村(居)、各单位要明确街道安全度汛工作的工作目标和要求,克服麻痹松懈思想,严格按照“防汛工作实行各级各部门行政领导负责制,实行统一指挥、分级分部门负责、各有关部门实行岗位负责制”的要求,切实将街道安全度汛责任制贯穿于防汛工作的全过程。
四、防汛队伍组织及调用原则
(一)防汛队伍的组织
历山街道防汛队伍主要由常备队、抢险队、预备队三部分组成。
常备队是防汛抗洪的技术骨干力量,也是防汛抢险的常备基本力量,由各社区、各村(居)抽调有多年防汛经验的防汛人员组成,每个社区、村(居)不少于5人。
抢险队主要由各村(居)青壮年组成,负责紧急情况下的抢险工作,每个村(居)不少于50人。
预备队是抢险队的后备支持力量,由各村(居)青壮年组成。当防御较大洪水时或紧急抢险时,起到补充、加强抢险队力量的作用,人员条件和距离落实更宽一些,必要时可以扩大到其他居委会或企业,每个村(居)不少于150人。
防汛队伍应明确任务、职责和工作纪律,加强业务知识的技术技能的培训演练,并配备防汛必须的机械、车辆、器材、照明等抢险物资,提高应急抢险的能力。
(二)防汛队伍的调用原则
防汛常备队由街道防汛指挥部进行日常调动,防汛期间应保持人员相对稳定,杜绝频繁的人员变动。
抢险队上阵抢险必须经过各级防汛指挥部批准,上阵情况要逐级上报。上阵人数根据洪水水位、流量、后续洪水等因素确定,紧急情况或发生重大险情,可边报告,边行动。
预备队作为抢险队的后备力量,其调动和审批权限,按抢险队上防及审批程序办理。
五、防汛物资储备及使用
(一)物资构成
坚持“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不备”的原则,防汛物资的管理采用“集中专人专库管理”与“分散管理”相结合的方式。主要储备物资是照明灯具、报警装置、警示标志、编织(麻)袋、防滑纺织袋、土工布、砂石料、铁丝、木材、木桩等。各村(居)均应按要求储备足量的常备料物,以应防汛抢险之急需。
(二)储备数量
各村(居)按照附件要求数量储备好防汛物资,防汛物资要定点存放,专人管理。(详见附件)
(三)使用原则与批准权限
防汛物资是抗洪抢险的主要物料,其用途仅为防汛抢险之急需,任何单位和个人无权动用、挪用防汛物资。
六、 防洪措施方案
(一)洪水期间巡堤查险及险情上报制度
1、查险方法
由社区、村(居)负责各自管辖区域内的防汛查险和险工险段的重点监护,发现问题及时上报街道防指。
2、上报制度
为准确及时地传递汛情信息,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各防汛检查人员必须做到发现险情以最快时间报街道防指。
(二)洪水防御措施
1、一般洪水防御措施
(1)、清淤、清障。对街道范围内的违章建筑、堆放物和影响防汛的其它障碍物,必须全部拆除迁移。
(2)、加强值班和巡视检查制度。当发生洪水时,各防汛单位都必须按规定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保证信息畅通,手机24小时开机,加强雨情、水情和工程运行情况的检查观测,发现问题立即逐级上报。
(3)、人员、物资、车辆。各级指挥机构和常备队人员要立即到岗到位。抢险队进入战备状态,随时对出现的险情进行抢险和救灾。调动一定数量的防洪物资对个别地段进行加高,防止街道进水。抢险所用工具、车辆、物资应备齐备足,到达重点险工险段,随时准备抢险,组织协助搬迁群众转移到指定地点。
(4)、洪水过后,各级各部门要积极配合,加强协调,搞好救灾恢复工作。
2、超标准洪水(紧急状态下)的对策
(1)警报形式。利用广播、警报器、电话、手机、口哨、锣鼓等形式报警,警号应事先约定。
(2)出险标志。出险、抢险地点,白天挂(插)红旗,夜间高挂红灯,作为出险标志。
(3)解除警报。解除警报时,由街道防汛指挥部授权各社区、村(居)利用广播、警报器、电话、手机、口哨、锣鼓等形式宣布解除警报。
3、人员转移应急措施
发生重大险情时,街道防指指导各社区、村(居)迅速组织队伍抢险,及时向可能受洪水威胁的地区发出警报并做好群众转移工作,尽量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及时解救被洪水冲走、围困的人寻找被压埋人员和营救伤员,迅速开展生产自救活动,恢复正常。
七、水库防洪预案
第一章 总则
一、为了规范、指导《水库防洪应急预案》的编制,制定本总则。
二、历山街道的小(二)型水库包括:北大岩(一)水库、北大岩(二)水库、东沙沟水库、西沙沟水库、吴家官庄水库、窗户沟水库、彩板峪水库、徐三塘坝、小山子塘坝、黑沟塘坝、窗户沟塘坝共7座水库4座塘坝。
三、编制《应急预案》是为了做好水库遭遇突发事件时的防洪应急调度和抢险工作,提高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对水库发生突发事件的能力,做到有准备、有计划、有措施的防御水库可能发生的各种紧急情况和灾害,保护水库大坝安全,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减少损失。
四、《应急预案》的编制应以确保人民生命安全为主要目标,体现坚持行政首长负责制,统一指挥、统一调度,全力抢险,力保水库大坝安全的原则。
五、《应急预案》的编制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以及本导则等技术规范、规程和经批准的防洪调度方案。
六、水库遭遇的突发事件是指水库大坝出现重大险情或水库大坝溃决。
七、遭遇水库工程遭遇突发事件的主要因素有:
1、超标准洪水;
2、工程隐患;
3、地震灾害;
4、地质灾害;
5、水库上游溃坝;
6、上游大体积漂移物的撞击事件;
7、战争或恐怖事件;
8、其他。
第二章 水库流域和工程概况
一、水库流域基本情况
历山街道属淮河流域沂河水系,气候为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区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关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30C,极端最高温度38.80C,最低气温-21.40C,降水量年际变化较大,实测年最大降水量1699.8mm,最小330.2mm,多年平均降水量718.1mm,其中汛期为538.6mm,集中在6—9月份,期间暴雨频繁,强度大,雨量集中,易形成山洪爆发,春季则雨水偏少,容易造成干旱缺水。
历山街道的水库多为头顶库、地理位置尤为重要,一旦失事,后果不堪设想,将危及下游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历山街道的小(二)型水库,工程等级均为二等,设计洪水标准为20年一遇,校核洪水标准为300年一遇。
二、水库工程基本情况
历山街道的水库均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属边勘测、边设计、边施工建设的“三边”工程,存在许多安全隐患。水库的下游多为村庄、粮田、公路,城市居民区、一旦失事,突发性的灾难造成的后果不堪设想。多数水库自建成以来,不能正常发挥工程的防洪、灌溉等效益。多数水库虽然进行过除险加固,但由于资金不足及其它多方面的原因,未达设计标准。
水库工程及防洪安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坝体比较单薄;
2、无坝后排水沟,雨后冲刷严重;
3、无坝后排水体;
4、护坡石或护坡石质量差;
5、通讯照明设施差。
三、水库洪水调度方案
水库的洪水调度本着防洪、灌溉、水产养殖兼顾的原则,中小洪水保下游安全,非常洪水的超标准洪水确保大坝安全,在可能最大暴雨情况和特殊情况下,在大坝顶抢筑子堰,千方百计避免漫坝溃坝,是灾害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在汛末拦蓄尾水,充分发挥水库灌溉养殖等综合效益。
1、正常洪水:开启放水洞闸门调洪。
2、非常洪水:预先通知下游受淹群众向预定好的山头、高地转移。
3、超标准洪水:通过各种手段及时通知下游受害单位、村庄迅速安全转移到预定地点。
第三章 突发事件危害性分析
一、导致水库大坝出现重大险情的主要因素有:超标准洪水、工程隐患、地震灾害、地质灾害等。
二、水库可能出现重大险情主要是垮坝、溃坝、滑坡、裂缝、塌方等,发生的部位主要是大坝、溢洪道。
三、水库一旦发生重大险情,将会对大坝造成危害,不能起到防洪削峰的作用,反而对下游村庄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第四章 险情监测与报告
一、险情监测与巡查
水库工程险情监测与巡查的主要部位是大坝有无裂缝、渗漏、滑坡,观察水位上涨情况,溢洪道泄洪深度、泄量,两岸有无塌方,放水洞放水是否正常等。相关村(居)的支部书记履行好巡查责任人职责,监测、巡查人员由水库管理人员及村两委抽调人员组成,对发现的险情及时准确上报镇防汛指挥部,并做好记录。
二、险情上报与通报
水库监测、巡查人员发现险情后,电话汇报街道防指,街道防指落实准确后及时准确的上报县防指,并向各有关防汛成员单位及下游相关单位、村(居)进行通报。
第五章 水库应急调度与措施
一、应急措施
当发生超标准洪水时,水库应在确保大坝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水库的调洪作用,做到24小时对大坝进行巡视,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并派出熟悉情况的人员帮助下游受灾群众按要求及时撤出受灾区。应急措施主要:有增加水库泄洪能力,开启放水洞加大放水量,破副坝,坝顶抢筑子堰等。
二、人员应急转移
当发生洪水时,利用声音信号,如喇叭、鸣锣、手灯、警车、电话等方式通知下游各有关社区、村(居)、单位,各社区、村(居)各单位负责通知住户,向预定的山头高地转移。
第六章 应急保障
一、应急指挥机构及职责
在汛期,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成立防汛指挥部,并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街道防汛指挥部的主要职责为:
1、负责水库抢险工作的全面领导;
2、明确水库防汛指挥成员单位及负责人的任务和职责;
3、指挥实施应急调度的抢险;
4、调集抢险人员的物资;
5、协调各部门单位的有关工作;
6、发布人员转移撤离命令;
7、筹集抢险救灾物资。
二、抢险队伍
各水库成立防汛常备队6人,抢险队50人,后备队150人,名单报街道防指备案,并要保证防汛抢险人员在出现险情时能靠的上,顶的住。
三、抢险物资
各水库备好编织袋1500条,沙石350立方米,抢险物资按规定地点存放。
四、通讯保障
在紧急情况下,水情、险情的应急传送方式主要是有线电话、手机等,在汛期各有关责任人要保证24小时开机。
八、《应急预案》启动
一、启动条件
水库因超标准洪水、工程隐患、地震灾害、地质灾害、上游水库溃坝等突发事件出现险情时,《应急预案》启动。
二、启动程序
当出现启动《应急预案》的条件时,街道防指向县防指报告,县防指向县政府发出请示,县政府批准后,《应急预案》开始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