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源县教育和体育局
标题: 淄博电子工程学校2024年工作总结
索引号: 11370323493219886F/2024-5363452 文号:
发文日期: 2024-11-25 发布机构: 沂源县教育和体育局

淄博电子工程学校2024年工作总结

发布日期:2024-11-25
  • 字号:
  • |
  • 打印

博电子工程学校2024年工作总结

 

学校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二十大精神为指导,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新职业教育法为导向,研究把握职业教育发展规律,深化学校内部改革,重协调,重落实,重发展,各方面工作取得了新成效。现总结汇报如下:

一、履职尽责情况

(一)抓党建,政治组织保障有力

1.党建扶贫工作扎实开展。强化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展不同类型党课20余次,为迎接党的二十大开展了大型主题实践活动8次,组织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活动5次;强化基层战斗堡垒作用,3名预备党员顺利转正,新发展预备党员2名,目前有入党积极分子28名;为我校退休的4名50年以上党龄同志颁发“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组织1250余人次教职工完成5次扶贫走访,覆盖3个镇15个村,对接贫困户640余户。

2.党风廉政建设成效显著。落实党风廉政主体责任。认真开展加强作风建设、创优教育环境专题教育活动。本学期制定下发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实施方案》,同时摸排整理重点岗位领域风险点,制定防控措施20余条,下发《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计划》,并召开意识形态工作部署会议,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党管意识形态原则,进一步加强改进和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学校办学提供有力保障。

3.师德践行活动坚持长效。全体教职工签订《拒绝酒驾承诺书》,营造了浓厚的师德师风氛围;组织多次师德师风培训、组织“师德演讲比赛”等活动,指引广大教师在教育道路上,自觉以榜样为镜,努力提升师德素养、职业素养、职业品行和良好的教师形象。

(二)抓基础,办学条件进一步优化

进一步加强校园基础设施的维修改造工作,不断优化服务保障能力,对学校基础设施提升改造进行了摸排,并完成了对男生公寓风扇、教工餐厅、教师休息室样板间、部分教室风扇及照明、教学实验楼西女厕所、塑胶运动场地排水沟、东西北三面金属围网、西院墙外墙、景点水池出水口、食堂用电线路等改造提升。

进一步加强校园实训设施的维修改造提升工作,按照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要求,争取政策对实训基地升级改造。采购光机电一体化实训设备2台,在数控车床安装数控智能控制系统9套,完善了钳工大师工作室建设,配合完成“海尔柔性生产线捐赠项目”的车间调整改造工作,积极对接配合完成“莱茵科斯特生产线数字化仿真应用项目”,完善了实训车间管理制度和机制,车间管理员每周进行1次自查,每月进行1次集中大检查,一个学期来维护保养设备190余台次,保障了实训设备的正常运行,进一步提升我校实训承载服务能力。

(三)抓核心,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1.立足课堂教学,深化教学改革。从教育改革发展和办学实际出发,以校本教材开发与资源建设为抓手,以省、市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意见为依据,以“校企合作”为主要实施途径,深入探索“模块化课程”“典型工作任务”为核心的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本年度10个1+X证书制度试点正常运行,4门活页式教材获批市级立项新申报省精品资源共享课3门,新建校级精品课程5门;1个专业获批省特色化专业建设立项,3个专业获批市特色化专业建设立项。

2.多渠道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加大实训设备的升级与引进,采购光机电一体化实训设备2台,在数控车床安装数控智能控制系统9套,改善学生技能训练条件,开展“职业教育活动周”、“劳模工匠进校园”活动,抓好培优扶差工作、优化课堂教学等措施,提高学习效益。有80余人次学生获省市级技能大赛奖项,省部级奖项22人次。职教高考本科过线73人。

3.搭建成长平台,助力教师专业发展。先后配合组织省市县级教师培训500余人次,组织校本培训6000余人次,组织线上班主任能力培训和教师素质提升培训9次,组织外出调研、交流学习16次。教师招聘6人,产业教授2人受聘为淄博市首批十大产业教授之列。我校有70余人次教师获得省市级表彰,其中50余人次在技能大赛中获得省市级以上奖项,19 人次的论文在国家级刊物发表。

(四)抓关键,校校合作、校企合作取得新突破

1.职教集团取得可喜成绩。淄博电子工程职业教育集团新吸收多家优质成员,本年度理事单位达到74家。招收三个企业订单班,校企共同编制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人才培养标准,打造校企双主体育人平台紧密联合合力泰三利等企业继续推进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学期内与山东伊诺维森焊接科技有限公司、山东镭泽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建立4家学生实习实训基地;青岛海尔投资30余万元校内技能训练中心完成建设;与沂源应急救援大队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与山东轻工职业学院、山东硕源工业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山东齐都药业有限公司合作申报的机械加工技术、化学工艺两个专业成功确定为全市职业教育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

2.攥紧招生就业两个“拳头”。学校高度重视招生、安置两条“生命线”。招生1206人,建立职普融通学籍人数180人,圆满完成年度招生任务;毕业生1186人,学生巩固率95.17%。直接安置就业学生有149人,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好评率连年递增。

顺利完成20级岗位实习工作。组织四百余名学生人参加岗位实习,主要安排在淄博美林电子有限公司、鲁泰纺织、青岛海尔冰箱中一工厂、青岛三利泵业有限公司、山东广播电视大厦、潍坊歌尔、南京创维等合作企业。

(五)抓精细,学校驶入发展快车道

1.示范校建设有序收尾。通过细化分解任务、定期调度、科学督导等形式,有序推进规范整理档案材料;邀请各级专家有针对性地指导我校示范校建设资金规范使用;经过会议周密调度、各处室积极配合,已完成宣传片脚本的撰写,顺利完成市级终期验收,后期尽快完成省示范校资金使用落实问题。

2.协同创新促进教育资源优化整合。本年度稳步加快《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施方案》的推进工作,现已在新校建设、省示范校建设、高水平中职院校建设、特色化专业建设等方面显示出积极成效。同时推动完善专业部、教师激励机制,强化教师的职业信念和职业追求,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在职教高考、技能大赛、创新创业竞赛等方面取得新成绩。

3.德育教育回归教育初心。学校不断健全完善德育教育管理线和工作机制,始终把德育工作作为学校首要工作任务。一是狠抓德育常规管理,创新德育工作特色,加强学生品德教育;二是实施活动育人,强化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综合素养教育。我校共有14个班级、83名学生获市级以上表彰。其中4个班级被评为省中等职业优秀班集体,4名学生被评为省级优秀学生干部,18名学生被评为省级优秀学生。

4.校园文化特色不断彰显。一年来,学校举办了丰富多彩的育人活动:国庆快闪、元旦文艺汇演、青年学生志愿服务活动、“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主题宣传教育实践系列活动、承办全县入团仪式、经典诵读比赛、合唱比赛、第二届校园文化艺术节、第二届校园心理剧等,厚植爱国主义情怀,陶冶艺术情操,不断提升淄电学子的文化素养、艺术品位和审美情趣,为青年学子搭建成长舞台,生动展现了我校师生团结向上、充满活力、敢于创新的精神风貌,探索职业教育的独特魅力。

5.依法依规维护学生切身利益。学校高度重视学生资助及学籍管理工作,根据国家省市县要求,上半年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377人,下半年共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393人,一年来申请发放助学金770人次,共计77.2万元。146人得到“雨露计划”资助,每人资助金额3000元;4名同学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获“郝守珍基金”资助,资助金额300-500元。4名新入学大学生得到每人5000元、3000元不等的一次性助学金。本学期未有学生因贫困而退学辍学的情况。

(六)抓安全,构建学校安全教育体系大格局

本学期在全校师生中开展了开学“安全第一课”活动、开学初开展疫情防控演练活动、9.18防空疏散演练活动、传染病摸排、联合政教处开展法制报告会、心理健康教育、感恩教育等专项教育活动、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深入开展安全教育、诚信教育、防踩踏教育、冬季防“一氧化碳中毒”教育、“深化道路交通小手拉大手”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利用主题班会、黑板报、宣传栏和国旗下讲话扎实开展交通宣传安全教育,确保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

通过法制教育报告会、卫生安全知识讲座、安全隐患检查、安全培训演练、和安全教育培训等形式多样活动,进一步提高全校师生的法纪观念、防范意识、安全素养和卫生防疫能力,形成“政府引导、部门联动、学校组织、学生参与、家庭督促”的良好校园安全文化格局。

(七)抓机遇,全面提高学校服务社会能力

开放教育在籍学习人数达到了800人;社区教育技能提升培训、老年服务培训、新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参训人数累计达到500人;驾驶员继续教育培训年参训人数1300人;农村基层干部学历教育在校学员达到200人。一年来开展企业员工职业能力水平培训4期,共计400人;开展老年人智能应用培训,参训400余人;农业机械培训200人次。

二、存在问题和不足

(一)学校基础建设发展薄弱。学校占地面积、校舍面积、教师队伍结构、实习实训设施设备等学校现有的办学条件不能满 足快速发展的教育教学需要,距离省级高水平中职校建设要求有较大差距。

(二)办学模式需进一步完善。学校牵头成立了电子工程职教集团,校企合作平台更加宽广,但在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的力度有待加强,“校中有企”“企中有校”“校企融合”等理念还没有得到有效强化,国际化办学、混合所有制办学还须进一步突破,在学生顶岗实习和就业安置方面,一次性就业率和专业对口率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三、工作目标与计划

(一)抓管理,重落实。完善学校规章制度,建立健全一套完整的学校制度,形成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和行动准则。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完善教育教学管理的基本制度建设,加快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运用现代科学管理方法,做到职责分明,分工明确,强化教职工的责任意识、协同意识、效率意识。

(二)抓创新,争先进。学校、教师发展需要创新观念、创新思路、创新作风,进一步引导教职工善于发现、总结教育规律和工作经验,增强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增强教师的服务意识、全局观念,抓好日常工作的同时,围绕中心工作抓大事、谋全局、敢办事、办大事,学会应变求新,切实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形成以先进为荣,以滞后为辱的良好氛围。

(三)抓机遇,出亮点。根据新职业教育法、《关于开展职业教育教师队伍能力提升行动的通知》、《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继续推进学校的职教创新高质量发展;借力职教高考的政策风向,转变思想,明确目标,让更多的学生考入职教本科,引领学校中职生携手走向职业教育的春天。